- 1.52 M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评估七(第七单元)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1955 年 12 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
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 年 6 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
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 年 8 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
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1955 年
12 月”“1956 年 6 月”“1956 年 8 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
年 4 月万隆会议召开,万隆会议召开后,中国对外关系进一步改善,
中国加强了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与这些国家经贸往来增多,
故 B 项正确。“一边倒”主要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 A 项排
除。C 项不是这些国家与中国发展经济交流的原因,排除。建国初期,
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故 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下属新闻处动员和策
划内地赴港流亡知识分子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
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内地投奔“自由世界”这两类,如张
爱玲的《秧歌》《赤地之恋》。这种现象说明( A )
A.中美意识形态对立扩展至文化领域
B.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C.“一边倒”政策加剧美国对华敌视
D.思想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主要手段
解析:“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下属新闻处动员和策划内地赴港流
亡知识分子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
仰、‘流亡者’逃离内地投奔‘自由世界’这两类,如张爱玲的《秧
歌》《赤地之恋》”表明中美意识形态对立扩展至文化领域,故 A 正
确;B、C、D 材料未体现,排除。
3.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某次会议的最后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
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
度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次会议是( C )
A.日内瓦会议 B.第 26 届联大
C.亚非会议 D.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
解析:依据材料“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
则,自由选择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看
出该会议主张和平、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政,结合所学可知,1955
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会议宗旨是讨论亚非国家和平发展的问题,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
日内瓦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B
项的时间是 1971 年,涉及的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权利问题,与题干时间和信息不符,排除。D 项涉及的是不结盟运动
兴起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4.“国民党特务指使人在中国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专机‘克什
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各国记者共
11 人遇难。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于难。”与上
述事件直接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C )
A.1953 年中印有关西藏问题的谈判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 26 届联大会议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国民党特务要破坏中国代表
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1955 年举办的万隆会议。故选 C。
5.20 世纪 50 年代,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一次国际会议后
说:“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
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
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武装部
队,以及其他。”该会议( A )
A.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B.以“求同存异”推动友好交流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印度支那地区的问题,在国际上解决这
一问题的是日内瓦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会议主要是为了和
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 A。
6.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
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这次
会议中国( A )
A.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密切联系 D.首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解析:材料中有中国、美国、苏联和法国参加的这次国际会议,
涉及到法国殖民地的统治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日内
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了积极努力,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
和平解决。故选 A。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 1949 年、1972 年和 1992
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C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 1953 年,第三世界国家的
支持是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D 项与 1949 年建交
高峰时期的时间不符,因此可以从时间上排除 A、B、D。建国以后,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了中国的外交环境的改
变,形成了数次的建交高潮,故 C 正确。
8.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
1952 年开始酝酿,到 1954 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
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A )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解析:依据材料“‘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是周恩来在与
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
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外交超越传统意识形态的
控制,A 项正确。B 项属于新时期外交,排除。C 项为“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排除。D 项为倒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排除。
9.20 世纪 50 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
家一律平等;周恩来于 1953 年进一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
不久,毛泽东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
“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据此可知( D )
A.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逐步被打破
B.新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方针
C.新中国外交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D.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经历了一个
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这恰恰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故
D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关于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逐步被打破的信
息,排除 A;材料不能表明新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方针、外交摆脱
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排除 B、C。
10.在我国 50 年代初期和中期,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1964 年,
国务院批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1978 年
英语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这变化主要基于( C )
A.外语教师资源的变化 B.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
C.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 D.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
解析:“在我国 50 年代初期和中期,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是
由于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1964 年,国务院批准《外语
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1978 年英语被列入高考
考试科目”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故 C 正确;A、B、D 均不符合题
意,排除。
11.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一
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
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于 1980
年废止)。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
设性伙伴关系”,再到 1996 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可
知( B )
A.中苏关系的发展得益于长期的结盟
B.中苏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国家利益影响
C.中苏结盟与意识形态对抗毫无关系
D.大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制度
解析:A 项错误,中国和苏联并不是长期的结盟关系。B 项正确,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苏关系在 50 年代和 60 年代不一样,苏联解体以后
又出现新的表现,说明中国和苏联关系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利益的影
响。C 项错误,中苏结盟与意识形态的对抗密切相关。D 项说法错误。
12.1953 年,苏联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提议召开有中华
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讨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问题,
中国对此予以了积极回应。会议于次年顺利召开。西方媒体报道时使
用了“五大国会议”的说法。该会议讨论的是( A )
A.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B.谋求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解析:依据材料“1953 年,苏联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提
议召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讨论缓和国际紧张
局势的问题,中国对此予以了积极回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主要是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A 正确。此时中美关系是对抗
性的,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开始谋求关系正常化,排除 B。1971 年新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 C。D 是无关项,排除。
13.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中国共产
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
市’国家。”能够为作者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C )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参加万隆会议
D.改善中日关系
解析:依据题干“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
伍,反对‘城市’国家”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新兴民族
国家的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主要讨论
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
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A 项强
调的是站在苏联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强调的是农村包围城
市的道路,不符合题意,排除。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明显不符合题
意,故 D 项错误。
14.如图是某国际组织元首理事会召开的场景。该组织的宗旨是:
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
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
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
( D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C.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彰显大国担当
D.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外交活动
解析:“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
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
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表明新
时期的中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外交活动,故 D 正确;A、B、
C 材料未体现,排除。
15.1973 年,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时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
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
耳其、欧洲。“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明当时( C )
A.中美外交利益趋于一致 B.中美建交推动中欧关系改善
C.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成为多极格局的重要力量
解析:“一条线”的外交战略是建立共同对付苏联的联合力量,
反映中国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改善,说明世界局势发生
重大变化,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1973
年中美还没有建交,中美建交是在 1979 年,排除 B 项。多极化格局
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排除 D 项。
16.从 1973 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
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
头角。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表明( D )
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国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C.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结束
D.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解析:1973 年我国正处于“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没得到
纠正,排除 A。B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到现在
仍未结束,排除 C。70 年代我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有利
于我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表明中国外交领域实现新
突破,故 D 正确。
17.1973 年 5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
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问题,而是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
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这说明( B )
A.中美两国有关台湾问题已经解决
B.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C.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
解析:A 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不再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主
权国家,但是中美关于台湾问题并没有解决。B 项,从材料可以看出
美国不再提中华民国,能够看出它遵循“一个中国”的原则。C 项,
《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不光是“一个中国”,还有其他的内容,材
料体现不出来。D 项,中美正式建交的障碍并未清除,当时还有很多
其他的问题。故选 B。
18.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
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
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
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
解析: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人对中国人
的印象好于 20 世纪 60 年代,其主要原因是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
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故选 A。
19.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
时间 重大外交事件
1980
年
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
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8
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6
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1
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A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
D.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
解析:A 项,表格内容反映了 1980 年以后中国围绕联合国展开
的外交行动,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故正确;B 项,表格内容罗列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不能反
映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故排除;C 项,表格中反映的外交
活动不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故排除;D 项,表格中没有显示
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故排除。
20.1972 年 2 月,当日本人看到中美首脑会晤的电视节目时,
众议员古井喜实说:“北京机场首先向美国总统而不是日本首相开放
……日本必须尽快地与中国恢复邦交。”这反映了( C )
A.日本舆论一致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开始兴起
C.中美关系改善对日本产生影响
D.中日建交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解析:“北京机场首先向美国总统而不是日本首相开放……日本
必须尽快地与中国恢复邦交”表明中美关系改善对日本产生影响,故
C 正确;A、B、D 材料未体现,排除。
21.尼克松总统抛开日本直接同中国秘密发展关系的“越顶外
交”,极大地冲击了日本政府,导致 1972 年 6 月 17 日佐藤首相的下
台。同年 9 月 25 日至 30 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过多次会
谈,9 月 29 日,中日双方签署并发表了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自
1972 年 9 月 29 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下列对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的分
析不正确的是( C )
A.谋求为日本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
B.日本国内舆论的强烈要求
C.中美两国建交的直接推动
D.田中角荣适时调整对华政策
解析:A 项说法正确,日本 1972 年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为
日本谋求有利的地位而打算的。B 项说法正确,中日关系的发展,确
实受到了日本舆论的影响。C 项说法错误,中美建交是在 1979 年。
D 项说法正确,田中角荣调整对华政策是中日建交的直接推动因素之
一。故选 C。
22.1967 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
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 年,中国
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
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
( D )
A.政府主导注重实效
B.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
解析:“1967 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
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 年,
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
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表明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
点是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故 D 正确;A、B、C 材料未体现,排除。
23.2018 年 11 月 18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亚太各方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把
握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努力保持亚太合作势头,稳步迈向更
高水平。据此可知中国( C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积极探索新型区域国家间合作模式
解析:“强调亚太各方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把握构建
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努力保持亚太合作势头,稳步迈向更高水
平”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故 C 正确;A、
B、D 材料未体现,排除。
24.1946 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 年美国主动同新中国
建交;1980 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 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
克的海湾战争;1972 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 年美
国退出该条约。这些表明,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D )
A.意识形态
B.平等人权
C.民族矛盾
D.国家利益
解析:A 项,1972 年,美国主动同新中国改善外交关系,体现
不出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B 项,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体
现不出平等人权的特点。C 项,民族矛盾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 项,
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与中国改善关系,发动海湾战争都是维护美
国的国家利益。故选 D。
25.1975 年 4 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
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 年 10 月,
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改为“中
国台北奥委会”,不得使用它目前使用的歌、旗、徽。对此史实解读
最准确的是( C )
A.体育外交发挥独特作用
B.中美建交是主要原因
C.外交突破促进国际活动空间扩大
D.得益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材料反映的不是体育外交,故 A 项错误;材料也体现不
出中美建交,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 70 年代中国正式恢复了国
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说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中国外交有了
新的突破,故 C 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1971 年,
和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22 分,
第 28 题 14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 20 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
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4 分)
答案:示例一
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阐述: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
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
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从国家利益
出发,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
向正常化。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阐述:20 世纪 90 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
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
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
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
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
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世界局势的变化对中美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然后结合相关知识加以
阐述即可,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 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
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
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
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 年 7 月 6 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
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
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
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
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
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
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
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
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 2015 年 9 月 25 日,中国国家
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
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
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
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
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
中国政府基于怎样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6 分)
(2)据材料一、二,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
什么变化?并举例说明。(6 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6 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4 分)
答案:(1)政策:敌视中国。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方
针:“一边倒”。
(2)变化: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行动: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原因: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国经济衰退;世界多极化
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为
了应对苏联的威胁。
(4)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世界形势;台湾问题。
解析:(1)根据材料“敌视北京”“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
军事包围的政策”可知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政府是基于两
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而实行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方针。
(2)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主要突出主动改善同
中国的关系即可。具体的例子主要包括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签
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等相关史实。
(3)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例如,
美国方面经济衰退、美苏争霸不利于美国等,中国方面中国国力增强、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4)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国家
利益、国家力量、国家地位、台湾问题等均是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
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非常敏感的因
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兰德公司是美国一家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下图是兰德公
司不同时代研究中国出版物的结构图。
请从图中任意提取一项信息,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再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须史实正确,逻辑清晰)(14 分)
答案:示例
信息:进入 80 年代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台湾问题的
研究比重增加。
主题: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引发美国的关注。
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中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2001 年中国加入 WTO;与台湾地区形势
变化有关,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缓和,台独势力逐渐膨胀;与国际
局势的变化有关,苏联解体后,后冷战时代的需求,美国认为中国是
其潜在威胁,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有关,战
略重心逐渐放回亚洲太平洋。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前一阶段,美国主要关注中国的外交、
经济和政治问题;后一阶段,美国关注中国经济、军事和台湾问题增
多;中国的政治(含外交、军事)、经济是美国研究的重点。可以从这
些信息中提炼出一些基本的观点,比如,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引发了美
国更多的关注,然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来
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2021-08-256页
-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管理局第二中学202021-08-257页
-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居家专题2021-08-259页
-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2021-08-2510页
- A佳教育2020年3月湖湘名校高三线上2021-08-256页
- 2019-2020学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08-253页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2021-08-252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2021-08-256页
- 【历史】吉林省松原市蒙古族中学202021-08-255页
- 【历史】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上2021-08-2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