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50 KB
  • 2021-08-25 发布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C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解析:A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错误;依据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 ‎2.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看出( D )‎ A.打破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中共组织领导新政协会议 C.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解析:从图片可知参加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区域、军队、团体和特邀的代表,说明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D项说法正确;国民党统治已经被推翻,A项错误;B、C两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 ‎3.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B )‎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D.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解析:‎ 6‎ 材料体现的是男女都有权利参加普选,来行使民主权利。再结合时间“1953年”正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夕。所以这是为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B正确;A不是主要目的;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平等社会,故C、D错误。‎ ‎4.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D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协继续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解析: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过渡状态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故D项正确,B项错误;1954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故A、C两项错误。‎ ‎5.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其意图是( C )‎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 B.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 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取代具有民族歧视意味的归绥、迪化等词,说明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体现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平等,故C项正确。经济、民族风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D两项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题干没有涉及设立自治机关,B项错误。‎ ‎6.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是 ( C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根据材料“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周恩来做主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故C项正确;改北平为北京是在1949年,A项是1954年召开的,B项是1924年在广州召开,D项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开,均排除。‎ 6‎ ‎7.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新中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B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解析:“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中国共产党要和其他政党团体等合作治理国家,这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是民族政策;D项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8.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主要领导架构中,中共和非中共人员各拥有3位副主席、2位副总理的职位;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构成中,中共与非中共委员的比例达29∶27。这说明( A )‎ A.中共践行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民主构想 B.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得以贯彻执行 C.中共开始与民主党派进行合作 D.新中国政治体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解析:材料中的“领导架构”是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实施的,故A项正确。1954年宪法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B项错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新中国政治体制是依据国情确定的,D项错误。‎ ‎9.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C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A项是1949年3月,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是1949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由题干中“1954年”“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大人民获得选举权,C项正确。D项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 ‎10.2017年8月7日,以“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的“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纪念( B )‎ ‎①开创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 ‎②促进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 ‎ ‎③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后,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我国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祖国的团结统一,故①②③正确。1954年宪法颁布,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6‎ ‎11.1949年10月1号,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所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原因的是( D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④⑤都是新中国成立的原因。故选D项。‎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虽然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 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 D.是一种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与议政,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52分)‎ ‎13.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我们现在即将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便是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能把普选由个别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是它仍将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存在,国家大政方针,仍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地方委员会的情形也是如此。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负有伟大的建国责任的。建设新中国,必须经过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一切爱国人士共同努力,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参加。我们要很好地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团结一切人民力量,来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6‎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权是什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行使这一职权做了哪些决定?(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主要因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简述我国是如何进行“新长征”的。(8分)‎ ‎(4)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并就其发展过程谈谈你的认识。(12分) ‎ 答案:(1)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决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因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③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 ‎(3)民主建设:①重新召开各级人大,恢复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③198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④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基础民主。‎ ‎(4)特征:①拥有成熟的政党政治;②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③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认识:①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③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加以回答即可得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影响中国政协制度建立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包括人大制度的恢复,政协制度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基层民主的加强。‎ ‎(4)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具备的特征有,拥有成熟的政党政治,借鉴了西方民主,又坚持了自己的道路,不断地发展完善。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要符合国情,道路是曲折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6‎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国内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要“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民族地方治理与施政问题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汉代民族政策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2分)‎ 答案:(1)差异:汉代因俗而治,实行民族内部自治;唐代平等对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向少数民族地区派驻官员,参与地方管理,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 ‎(2)背景:汉唐以来有少数民族的经验;新中国建立前已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新中国建立后社会稳定;少数民族以聚居为主。‎ 影响: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可有效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文字“汉朝”“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因俗而治”“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概括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唐经验的借鉴、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以及稳定的政局、少数民族聚居的现实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对民族发展和国家统一及稳定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