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4.16 KB
  • 2021-08-25 发布

2018-2019学年甘肃兰州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甘肃兰州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 ‎ ‎ ‎1.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 ‎ ‎2. 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这表明西周时期(        ) ‎ A.分封制度瓦解 B.宗法制度实行 C.冶铁技术发达 D.等级制度森严 ‎ ‎ ‎3. 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 ‎ A.太尉 B.皇帝 C.丞相 D.御史大夫 ‎ ‎ ‎4.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 ‎ ‎5.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 ‎ ‎ ‎6.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 A.主张加强相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反对中央集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 ‎ ‎ ‎7.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 ‎ ‎ ‎8.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久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 ‎ ‎ ‎9. 清朝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提高行政效率的机构是(        ) ‎ A.南书房 B.内阁 C.军机处 D.尚书省 ‎ ‎ ‎10. 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实行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 B.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 D.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 ‎ ‎ ‎11.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 ‎ ‎ ‎12.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        ) ‎ A.带有直接民主色彩 B.表明罗马成为了帝国 C.废除了陶片放逐法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 ‎ ‎13.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 ‎ A.压制平民的利益 B.注重法律程序 C.维护贵族利益 D.强调证据作用 ‎ ‎ ‎ ‎14.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选项 史实 推论 ‎ A.‎ 习惯法 是具体文字化的法律条文 ‎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雅典人的民主 ‎ D.‎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A.A B.B C.C D.D ‎ ‎ ‎15.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 ‎ ‎ ‎1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规定(        ) ‎ A.约束了总统权力 B.限制外国移民进入 C.清除了奴隶制度 D.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 ‎ ‎ ‎17.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提名首位进入美国政府内阁的亚裔女性、前劳工部长赵小兰为交通部长。赵小兰要经过哪一个部门的批准才能正式成为美国的交通部长(        ) ‎ A.前总统 B.国会 C.最高法院 D.选民 ‎ ‎ ‎18. 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1877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        ) ‎ A.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B.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 ‎ ‎19. 1878年,德国宰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 ‎ A.皇帝只有形式上的权力 B.宰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立法权受到行政权限制 D.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 ‎ ‎ ‎20. 下列法律文件: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国1871年宪法,它们的共同点是(        ) ‎ A.都是本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B.都以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都以此确立了共和政体 D.都以此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 ‎21.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 ‎ ‎ ‎22.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商人想在中国开西餐馆,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地方是(        ) ‎ A.重庆 B.上海 C.天津 D.杭州 ‎ ‎ ‎23.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广东人民对洋货的抵制 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 ‎ ‎24.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 ‎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 ‎ ‎ ‎25. 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乙同学:两个纲领都不符合时代潮流 C.丙同学:纲领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丁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 ‎ ‎26. 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 A.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 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C.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D.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 ‎ ‎ ‎27.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 ‎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口岸 D.割让台湾 ‎ ‎ ‎ ‎28.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是针对(        ) ‎ 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B.中法战争中国战败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 D.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 ‎ ‎29. 《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帝运动 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 ‎ ‎ ‎30.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 ‎ ‎31.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 ‎ ‎ ‎32. 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事件是(        ) ‎ A.武昌起义 B.清帝退位 C.中华民国成立 D.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 ‎ ‎ ‎33. 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抗战胜利 D.抗美援朝 ‎ ‎ ‎34.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1961年怀念战友写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遵义会议 ‎ ‎ ‎35.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解放战争 ‎ ‎ ‎36.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 ‎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 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 ‎ ‎ ‎37. 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与此诗相关会议是(        )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 ‎ ‎38.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 A.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B.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C.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 ‎ ‎39. 1931年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 ‎ ‎40. 全面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        ) ‎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 ‎ ‎41. 如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42. 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下列事件与结果的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 ‎ ‎ 事件 结果 ‎①‎ ‎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 ‎②‎ ‎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③‎ ‎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 未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④‎ ‎1937年中国守军进行了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A.① B.② C.③ D.④‎ ‎ ‎ ‎43. 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幅宣传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D.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 ‎ ‎ ‎44. 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 A.‎ B.‎ C.‎ D.‎ ‎ ‎ ‎45.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击、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 ‎ ‎ ‎46. 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和人民当家做主,又能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 ‎ ‎ ‎47.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 ‎ ‎48. 1986年~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 ‎ ‎ ‎49.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 ‎50.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重要共识,统称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 A.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文化共通 C.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 ‎ ‎51. 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        ) ‎ A.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 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 ‎52.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 ‎ ‎53. 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 ‎54. 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 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 ‎ ‎55.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为此他提出了(        )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 ‎ ‎ ‎56. 1971年10月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当联合国会议大厅的电子计票牌显示最表决结果时,人们立刻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汇聚在一起,犹如大的波涛,汹涌澎湃,回荡在会议大厅,经久不息。这是人们在欢庆(        )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 ‎57. 如果我们上网搜索下列三幅图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A.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B.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成就 C.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D.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 ‎ ‎ ‎ ‎58. 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        ) ‎ 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B.积极推行新型区域合作 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 ‎ ‎59. 2018年夏在中国青岛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核心是(        ) ‎ A.大国主导 B.结伴而不结盟 C.结成同盟 D.军事共同防御 ‎ ‎ ‎60. 某学习小组在举办“中国改革开放——辉煌的四十年”的主题活动中选取了一些素材,其中不准确的是(        ) ‎ A.中苏建交 B.中美建交 C.举办2008年奥运会 D.香港澳门回归 ‎ 解答题 ‎ ‎ ‎ 政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期,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革命,它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经过这13年(1776~1789年)的摸索,美国人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摘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请回答:‎ ‎ ‎ ‎(1)据材料一,伯利克里所指的“多数人”是指雅典城邦哪一社会群体?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体有什么突出特点?‎ ‎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人建立的“新型国家”与“旧世界专制主义”具有哪些不同。‎ ‎ ‎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党的十八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制度设计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初期,美国对日本侵华采取妥协退让、“不干涉”的绥靖立场。1941年2月23日,罗斯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作为援华租借物资。根据美方统计,抗战时期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 ‎——摘编自张晓卫《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尼克松上任之初,美国失去了长期保持的对苏优势,人民对越南战争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他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他还认识到,解决越南问题“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 ‎——摘编自黄英、王姗姗《从对抗走向缓和——析越南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 ‎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甘肃兰州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 ‎1.‎ ‎【答案】‎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考点】‎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B ‎【考点】‎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B项正确。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秦朝时推行全国,A项错误;秦朝时推行郡县制,C项错误;军功爵制商鞅变法时已采用,D项从属于B项。‎ ‎5.‎ ‎【答案】‎ A ‎【考点】‎ 元朝行省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需要掌握行省制度的特点。‎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元代行省制度下地方拥有适度权力,故A项正确,B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受中央节制,权力不可能集中专断,故C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关于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故选A。‎ ‎6.‎ ‎【答案】‎ A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C ‎【考点】‎ 科举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 依据所学科举制冲击到了贵族特权,而不是完全否定,故A不正确。 科举制主要把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故B不正确。 唐代科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选官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C项正确。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录取,重视的是知识和才能,而不是品德,故D不正确。 故选C。‎ ‎8.‎ ‎【答案】‎ B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需要掌握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目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万年红”、“红”与“朱”义同等,结合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目的解答即可。‎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统治者自身利益服务的,依据题干“万年红”、“红”与“朱”义同等方面分析可知,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祈盼朱氏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不是主要意图,应排除。‎ ‎9.‎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答案】‎ ‎【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C ‎【考点】‎ 梭伦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 ‎【解答】‎ A.这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故排除。 B.这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故排除。 C.梭伦改革打击了贵族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结构特征,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 D.梭伦改革时期不是所有的官职都对公民开放,故排除。 故选C。‎ ‎11.‎ ‎【答案】‎ A ‎【考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 ‎【解答】‎ 材料“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是正确的; 材料反映了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共同的宗教信仰,C项排除; 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2.‎ ‎【答案】‎ ‎【考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B ‎【考点】‎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罗马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材料“不告不理”审判原则,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的注重, 故B项符合题意; A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A排除; 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排除; D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故排除D项。 所以答案是B。‎ ‎14.‎ ‎【答案】‎ B ‎【考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是法理思想,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因此B正确;古代雅典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而不是雅典人的民主,C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只是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之一,故D错误。‎ ‎15.‎ ‎【答案】‎ A ‎【考点】‎ 光荣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的“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制。‎ ‎【解答】‎ 从题干“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可知,这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控制的议会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了王权,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初期并没有设想要完全剥夺国王的权力,行政权还在国王手中,故A项正确,排除B项。 到18世纪中期才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故排除C项。 下层人民的权利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后仍没有得到基本保障,故排除D项。 故选A。‎ ‎16.‎ ‎【答案】‎ D ‎【考点】‎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原则。‎ ‎【解答】‎ 该规定与总统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国移民的限制,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1787年宪法保留奴隶制,故C项错误; 据材料“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可知,这些是对州权的限制,而这些权力将属于联邦政府,体现了宪法的联邦制原则,故D项正确。 故选D。‎ ‎17.‎ ‎【答案】‎ B ‎【考点】‎ 美国总统共和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内阁成员,但是必须经过国会的同意,故B项正确;新总统行使组阁权力,不受前任总统的限制,故A项错误;最高法院主要负责司法审判等,故C项错误;美国总统对选民负责,但是任命内阁不需要经过选民的同意,故D项错误。‎ ‎18.‎ ‎【答案】‎ C ‎【考点】‎ 法国共和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据相关所学内容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因此麦克马洪此举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A选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体现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议会对总统的制约;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一做法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的力量均势。‎ ‎19.‎ ‎【答案】‎ C ‎【考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据材料中“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说明德国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利,并不是只有形式上的权利,故A项排除;首相并没有权利解散议会,在德国只有皇帝有权利解散议会,故B项排除;因为德国的皇帝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皇帝权利大,议会无实权,立法权受到行政权限制,故C项正确;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D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C项。‎ ‎20.‎ ‎【答案】‎ ‎【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总统共和制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1.‎ ‎【答案】‎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 ‎【答案】‎ B ‎【考点】‎ 鸦片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9世纪中期是1850左右,那时候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上海通商口岸,外国人很多,西餐厅在那最有可能。故B正确;重庆和杭州是1895年《马关条约》中开放,故A和D错误;C属于《北京条约》开放。‎ ‎23.‎ ‎【答案】‎ A ‎【考点】‎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与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涉及的时间40年代下半期,即鸦片战争以后,所以排除D选项。B、C选项说明不了问题的实质,《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签订,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分散了对外贸易,所以选A选项。‎ ‎24.‎ ‎【答案】‎ D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结合题干可知,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充当苦力,甚至观看战争,这说明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故本题选D项。由“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这不可能是英方诋毁中国民众,故不选A项;题干没有涉及中英贸易和民众的反封建思想,故不选B、C两项。‎ ‎25.‎ ‎【答案】‎ D ‎【考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侧重于考查的是两者的对比。‎ ‎【解答】‎ A.《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诉求,因为这个文件中并未涉及土地问题,故排除; B.《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发展,要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社会,在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流下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但是《资政新篇》中大部分的内容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诉求,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的,故排除; C.《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发展,要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社会,并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资政新篇》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故排除; D.《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要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社会,所以是否定封建的剥削制度,而《资政新篇》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也是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故正确;‎ ‎26.‎ ‎【答案】‎ ‎【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7.‎ ‎【答案】‎ B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B。‎ ‎28.‎ ‎【答案】‎ A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从材料时间“1896年”和“四万万人齐下泪”可以看出这是因为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给日本,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A项正确。 B项是在1885年;C项是在1901年;D项是在1842年,故BCD三项排除。‎ ‎29.‎ ‎【答案】‎ ‎【考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0.‎ ‎【答案】‎ ‎【考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1.‎ ‎【答案】‎ ‎【考点】‎ 辛亥革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2.‎ ‎【答案】‎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考点】‎ 中华民国的成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3.‎ ‎【答案】‎ ‎【考点】‎ 五四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4.‎ ‎【答案】‎ ‎【考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5.‎ ‎【答案】‎ ‎【考点】‎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6.‎ ‎【答案】‎ C ‎【考点】‎ 国共的十年对峙 ‎【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考查中共的城市中心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国共十年对峙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 从时间“‎1930‎年‎6‎月”可知,当时正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敌人在城市里面的势力过于强大,农村的势力比较薄弱,是基本的革命实际;而材料中“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显然是无视这种实际的“左”倾冒进行为,即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37.‎ ‎【答案】‎ B ‎【考点】‎ 红军长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是生死攸关转折点,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遵义会议而非八七会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洛川会议不是生死攸关转折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七大是抗战即将胜利时召开的会议,也不是生死攸关转折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8.‎ ‎【答案】‎ ‎【考点】‎ 红军长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9.‎ ‎【答案】‎ ‎【考点】‎ 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0.‎ ‎【答案】‎ C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抗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解答】‎ 材料没有反映出敌我实力对比,无法体现出抗战的艰巨性,故A项错误;‎ 西南地区是抗战大后方,不是主战场,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湖南和四川民众抗战的决心,全民抗战成为共识,故C项正确;‎ D项错在“最强”,故D项错误。‎ 故选C。‎ ‎41.‎ ‎【答案】‎ D ‎【考点】‎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以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8‎年”。‎ ‎【解答】‎ 注意题干中时间“‎1938‎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故①错误。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1945‎年,故②错误。 ‎1938‎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故③④正确。故项正确。‎ ‎42.‎ ‎【答案】‎ D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解答】‎ ‎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决定在新疆建立行省,而非自治区。新疆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①错误,故A排除。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是自发的,未得到清政府的支持,②错误,故B排除。 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③错误,故C排除。 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④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43.‎ ‎【答案】‎ ‎【考点】‎ 解放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4.‎ ‎【答案】‎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5.‎ ‎【答案】‎ ‎【考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6.‎ ‎【答案】‎ ‎【考点】‎ 香港澳门的回归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7.‎ ‎【答案】‎ ‎【考点】‎ 改革开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8.‎ ‎【答案】‎ A ‎【考点】‎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 A‎.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律体系,是各种事情有法可依,这就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作用。 B.加强立法工作不是作用,是具体的活动特点。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只是活动,不是作用。 D.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与依法治国相比较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 ‎49.‎ ‎【答案】‎ B ‎【考点】‎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在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健全完善民主法制的同时,实行了基层民主选举,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是解决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方针政策,与问题“政治上发展民主”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通过1954年第一部宪法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0.‎ ‎【答案】‎ D ‎【考点】‎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认识见解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项正确。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A错误;海峡两岸文化共通是两岸统一的基础,B错误;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是目标,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C错误。‎ ‎51.‎ ‎【答案】‎ C ‎【考点】‎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从材料“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所说的第三次合作指的是国共第三次合作,即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故C正确;材料中邓小平提出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未说明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故A错误;B材料中并没有关于一国两制相关内容,故B错误;D材料并未反映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错误。‎ ‎52.‎ ‎【答案】‎ C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相关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属于正常的外交活动,A项理解错误,排除;“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排除D;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的束缚,具有灵活性,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C。‎ ‎53.‎ ‎【答案】‎ B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我们不学他们”意即改变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A、C、D三项都是B项的具体表现,故选B。‎ ‎54.‎ ‎【答案】‎ A ‎【考点】‎ 日内瓦会议 ‎【解析】‎ ‎【解答】‎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议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从题干中“越南”“法军”“美国干涉”等可以判断出此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A项正确;‎ B项讨论的是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排除;‎ C项中国政府未参加,排除;‎ D项主要讨论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事宜,排除。‎ 故选A。‎ ‎55.‎ ‎【答案】‎ ‎【考点】‎ 万隆会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6.‎ ‎【答案】‎ ‎【考点】‎ 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7.‎ ‎【答案】‎ C ‎【考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故选C.‎ ‎58.‎ ‎【答案】‎ ‎【考点】‎ 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9.‎ ‎【答案】‎ ‎【考点】‎ 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0.‎ ‎【答案】‎ ‎【考点】‎ 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解答题 ‎【答案】‎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独立战争 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