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3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家口市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三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Ⅱ卷(非选择题)。
2.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3.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学家考证,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前所罕见。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深坑,据推测是水井遗址。这说明当时
A.酿酒业已形成规模 B.娱乐设施不断完善
C.手工技术世界领先 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2.史载,屯田制起始自西汉文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
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流行开来,屯田一般可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
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于郡县统辖。屯田制的流行
A.冲击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质恢复了西周井田制
C.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3.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如右图所示),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
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
A.使全国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B.推动了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陷人持续低迷 D.便利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4.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观念;而在制订外商来
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据此可知,清朝的外贸管理理念
A.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 B. 有利于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C. 纠正了明代"海禁"弊端 D.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5.自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
航运和通讯事业。这说明当时中国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B.政府实现了对经济的全面掌控
C.经济工业化逐渐得到实现 D.近代工业发展路径具有特殊性
6.甲午战争前,受商人主导生产的传统影响,人们习惯用"商"来统称工商等业。甲午战争后,
"实业"的观念出现并被广泛接受,人们在强调实际生产重要性的同时,也更为重视企业当中
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这一变化
A.表明实业救国理念已经深人人心 B.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促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7.某学者认为∶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实施后,"出现了儿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
过了进口。国外对于中国出口货物的需求,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到 1937 年上半年,
进口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 40%"。由此可见,法币政策的实施
A.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代 B.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D.调整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8.1984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 14 个大中港口城市。我国沿海地
区经济比较发达,人才和科技优势比较明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 14 个港口城市是国
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部。由此可见,14 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A. 改善了改革的外部环境 B. 国人逐渐接受了近代的生活方式
C.扩大了对外开放的局面 D.服饰上的中西结合成为民众共识
9.1928 年,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不协调的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男士主穿西服、中山
装、长衫;女士主穿上衣下就,旗袍基本成定式,并为社会肯定。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异 B.社会生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主导国民经济 D. 政府重视铁路的修建和使用
10.据有关记载,甲午战争前清廷主持修造的铁路,有由天津至关外中后所的"畿辅铁
路"和台湾铁路及湖北大冶一小段运矿铁路,合计约 483 公里。这表明当时中国
A.近代交通运输发展前景广阔 B.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C.已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右图为"三角贸易"路线简图。据此可知,"三 "三角贸易"路线∶
A.以建立全球联系为根本宗旨 B.推动了美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非洲经济结构的优化 D.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1850~1911 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这些报纸有英国的《泰晤士报》、日本的
《读卖新闻》等,1883 年创刊的美国《妇女家庭杂志》,在 1900 年发行量即达 100 万份之
众。这可以用来佐证
A.变革助推社会生活方式更新 B.国际交流促成了文化的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平等的实现 D.科技创新推动消费观念变化
13.1929 年 9 月,英格兰银行为止住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提高利率 6.5%。
30 日,伦敦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使美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不久后,大危机全面爆发。
这表明美国 1929 年大危机的爆发
A.适应了国际贸易自我调整的客观需要 B.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受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金融战的影响 D.为股票投机和超前消费所直接引发
14.二战后,企业国有化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即由国家直接经营收
益低但又关系到国民经济基础、私人企业难以经营的部门,例如交通、航天等部门。据此可
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国有化
A.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B.扩大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存空间
C.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趋同
15.1955 年以前的苏联,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 280 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
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 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
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一变化
A. 使新经济体制得到了完善 C.配合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B.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全盘否定 D.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早期欧洲主要殖民战争简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欧洲殖民扩张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因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早期欧洲的殖民扩张。(7 分)
1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仅仅数十年间,
以乡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
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
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
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发财了,更有
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摘编自刘其、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12 分)
18.(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当时人们提出了不少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1934 年的老
年养老金计划,即汤森运动,主张凡年过 60 岁退休的雇员每月可领取 200 美元退休金。罗
斯福在 1934 年 6 月 8 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
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家庭安全,生活保障,社
会保障……在我看来,乃是我们能够向美国人民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承诺"。1935 年,罗斯福
签署了《社会保障法》,确立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基本上是 1935 年社会保障法的延续发展,扩大
和调整。
————摘编自黄安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和 1935 年社会保障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 1935 年社会保障法出台的目的及其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 1935 年社会保障法实施的历史意义。(8 分)
19.(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 1937 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 1913 年几乎增长 5 倍,
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1913 年的 42%上升到 77%。从 1932 年到 1940 年,
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授资却在 1929 年之后有所下降。在 1928 年到
19410 年之间,工业上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 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
使自由。随着快逵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连度开展起来。斯大林的计划遭到
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园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1933-1940 年间粮食平
均年产量还赶不上 1913 年的水平。
——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认识。(6 分)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酒器”“水井遗址”等可知,当时粮食产量增加,农业生产
有所发展,故选 D 项;A 项“规模”之说材料并未体现,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 项表述
材料没有体现,故而不选。
2. C 【解析】材料表明,无主荒地被国家所利用,组织军屯、民屯,这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
动者重新结合,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故答案为 C 项;其余选项表述均与史实不符,故
而不选。
3.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故答案为 D 项;
其余选项表述均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故而不选。
4.A 【解析】材料说明清朝统治者对本国商人和外商的观念不同,说明传统理念影响经济
发展,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故答案为 A 项;其余选项表述均与材料无关,故而不选。
5.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先创办军事工业,后创办民用工业,这
与西方工业道路不同,说明当时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路径具有特殊性,故答案为 D 项;其余
选项材料均无法说明,故而不选。
6.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故选
C 项;其余选项均与材料没有直接逻辑对应关系,故而不选。
7.A 【解析】从材料看,法币政策实施后,中国出口超过了进口,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增
加,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故答案为 A 项;其余从材料无法体现,故而不选。
8. C 【解析】从材料可知,14 个港口城市是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部,这必然扩大对
外开放局面, 故答案为 C 项;A、B 两项表述与材料没有直接对应关系,错误;D 项表述
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而不选。
9.B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中国服饰新旧并存与土洋结合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国
人逐渐接受了近代生活的方式所致,故选 B 项;A、C 两项不符合史实;D 选项说法过于
绝对,故而不选。
10.C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甲午战争前中国自主铁路的修筑情况,由此可知中国社会已
受到西方文明冲击,故答案为 C 项;A、D 两项材料不能表明,故而不选;B 项与史实不
符,故而不选。
11.D 【解析】材料描述了“三角贸易”的大致状况,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欧洲资本原始
积累的需要,D 项正确;建立全球联系是客观上的,并不是根本宗旨,故 A 项错误;B、
C 两项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
12. A 【解析】从材料可知,1850~1911 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结合所学
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近代大众报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读报
成为新的生活方式,A 项正确; 其余选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故而不选。
13.C 【解析】从材料可知,英国为了止住黄金外流提高利率,同时又从美国撤资,使美国
股票大跌,为大危机爆发埋下伏笔,故美国 1929 年大危机的爆发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金融
战有关,故答案为 C 项;其余选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故而不选。
14. C 【解析】从材料可知,二战后的企业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这实际上发
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答案为 C 项;其余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
15.D 【解析】材料现象是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家放宽了对农牧业的生产管
理,这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答案为 D 项;A、C 两
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 故而不选; B 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故而不选。
16.【解析】第(1)问,“格局的演变”可根据材料,从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成为海上
殖民霸主角度思考;“主要因素”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商业的实
力、工业及贸易的实力等角度作答。第(2)问,“简要评价”可从世界市场、资本原始积累、
殖民地半殖民地等角度考虑。
【答案】(1)演变: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成为海上殖民霸主。(3 分)主要因素:西欧
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3 分)
(2)简要评价:近代早期欧洲的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使世
界市场粗具 规模;近代早期欧洲的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大大促进了欧
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早期 欧洲的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等带来灾难,加剧了这
些地区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世 界近代化的进程。(7 分,一点 2 分,
三点 7 分)
17.【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注意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比如“工业革命对人
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等,然后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史论结合加以阐述即可。
【示例】论题: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3 分)阐述: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
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方面过渡,逐渐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
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工业 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出现并发展迅速,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 病;工业革命促使国家经济地理状况发生改变;
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对外贸易地位凸显;工业革 命也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巨大
变化等等。(9 分)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评分细则】
一等(12~10 分)①紧扣评论对象,看法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阐述;③论
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 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看法较明确;②引用史实,阐述角度单一;③论证
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 分)①偏离评论对象,看法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
不清楚。
18.【解析】第(1)问,“目的”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
政治统治等角度考虑;“特点”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覆盖面、目标、核心等角度
概括即可。第(2)问,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矛盾、经济发展、后世影响、
他国借鉴等角度考虑。
【答案】(1)目的: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治统治。(3 分)特点:覆盖面
广;注重家庭安全、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的结合;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为核心。
(4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美国社
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8 分)
19.【解析】第(1)问,“简要评价”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成就和问题两个角度考虑。第
(2)问,“认识”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政府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简要评价:成就:苏联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了世
界工业强国;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4 分)问题:造成农轻
重比例失调;工人生活水平没有同步提高;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反对,
影响了农业发展。(5 分,每点 2 分, 三点 5 分)
(2)认识:民生是头等大事,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必须予以重点关注;政府应出台相
应措施, 解决好民生问题;处理好民生问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关文档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22021-08-259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2021-08-2515页
-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2021-08-2527页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5月普通2021-08-2510页
-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2021-08-257页
-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1-08-2517页
-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2021-08-2524页
- 【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21-08-2511页
- 【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021-08-2518页
- 【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2021-08-2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