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0 KB
  • 2021-08-25 发布

2019-2020学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培优单元质量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质量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 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 ) A.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解析:选 C 英国对中国输出的商品,只要交纳完中国和英国商定的关税以后,就可以 在中国进行销售,有利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故 C 项正确。 2.在一次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持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爆发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侵略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解析:选 B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国进 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且这两次战争都是侵略性的,可见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 质相同,故 B 项正确。 3.“《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 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 )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B.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解析:选 B 《资政新篇》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了太平天国顺应世界潮流、 顺应近代化的时代特征,故 B 项正确;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排除 A 项;《资政新篇》没有挽救太平天国,并未给太平天国带来新生机,也未开启太平天国的新 使命,排除 C、D 两项。 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 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里的“它”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解析:选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 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 政治变革思潮,故 B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故 A 项错误;戊戌 变法是受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而发生,故 C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 击”无关,故 D 项错误。 5.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 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 A.《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D.《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解析:选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 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故 B 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C、D 三 项涉及的相关信息均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故排除。 6.1919 年 6 月 9 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 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解析:选 B 从题干“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信息可以看出,其具有民主精神, 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材料没有涉及。 7.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解析:选 B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 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意在强调五四运动新旧交 替的作用,即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选 B 项。 8.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 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 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 ) 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 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 C 项正确;1922 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地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 A 项错误;“八七会议”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派的总方针,故 B 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 力等问题,故 D 项错误。 9.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 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 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 指( ) A.徐州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解析:选 B 根据材料“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这场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 的狂言彻底粉碎”,结合所学,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 B 项正确。 其他会战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1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 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 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 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解析:选 A 材料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 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 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 A 项。 11.历时 64 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52 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并难能 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 B 根据材料的数据及“并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可知, “古都”是指当时的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这是平津战役取得的成果,故 B 项正确;辽 沈战役、淮海战役中未涉及古都北平,故排除 A、C 两项;渡江战役中的南京也是古都,但 战役取得的成就与材料数据不符合,故排除 D 项。 12.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 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两次革命( ) A.在革命的性质上完全不同 B.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内的反动势力 C.都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特权 D.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解析:选 B 这两次革命是指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都属于新民主 主义革命,故 A 项错误;两者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内的反动势力,故 B 项正确;国民革命 没有打击资产阶级的特权,故 C 项错误;国民革命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无关,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3.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 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濒临长江边狮子山脚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见证了中国 近代史耻辱的开端。静海寺内悬挂着一尊高 1.842 米的大铜钟,每年 8 月 29 日,社会各界人 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 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 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日本臣民待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 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 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 2 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 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静海寺中的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这 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8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辛亥革命后,中 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 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8 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可知是鸦片战争,结合鸦片战争的相 关信息概括回答。第(2)问,从不同阶段列强侵华的目的和结果等方面分析。第(3)问,结合辛 亥革命以及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信息分析总结。 答案:(1)事件:鸦片战争。 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同:外国人寄居通商口岸;开埠通商。(回答都是经济侵略亦可) 异:《南京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马关条约》的规定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 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理由: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军事斗争:北伐战争。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 次国共合作破裂)。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 年 2 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 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 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 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日军侵华兵力占其陆军总兵力的比例,1937~1941 年为 78%~94%,1942~1943 年为 64%,1944 年为 40%,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 它的主力仍然陷在中国战场上。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资料 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 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美国总统罗斯福 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 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苏联元帅崔可夫 自 1840 年被坚船利炮叩开大门,中国几乎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更至山河破碎、神州 陆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了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 新篇章。 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 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宪章》第 23 条(1945 年) (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 和“世界”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6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十四年抗战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军 事上的主要表现。(6 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或伟大意义。(8 分) 解析:第(1)问,结合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和太平洋战争的相关信息概括总结。第(2)问, 结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相关信息分析。第(3)问,从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上 来分析。 答案:(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偷袭 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2)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 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地位及意义: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 场;中国人民的抗战有力支援了其他国家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 献;抗战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