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跟踪训练(十)
一、选择题
1.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汉字的演变历程。①是商代的甲骨文;②是楷书,由隶书发展而来;③是隶书,始于秦朝后期;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全国统一字体小篆。故正确排序为①④③②。
[答案] D
2.2014年10月31目,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积极响应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号召,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足够的文化担当传递了正能量。”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觉的书法艺术
C.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D.两宋时期出现追求书法个性的书法家
[解析] 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时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隋唐时期出现了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和狂放不羁的草书,标志着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他们的书法主张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
8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意在考查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题目中的甲骨文和楷体字之间的形体关系,可以看出甲骨文具有现今字体的某些特征,所以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楷体字是由隶体字演变过来的,楷体字端庄严谨而不是飞舞飘逸;C项错误,从图片中两种字体的对应可知甲骨文是可识读的。
[答案] D
4.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8
[解析] 图片中“字形多变”的特征表现得非常突出。
[答案] D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 )
A.行书 B.隶书
C.篆书 D.草书
[解析] 篆书的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结体端庄严谨,造型健美,体势工整,这种特点比较适合于图标的设计。
[答案] C
6.下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 ( )
A.展子虔《游春图》 B.阎立本《步辇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王冕《墨梅图》
[解析] 《货郎图》体现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描绘了北宋都城商业繁荣的情景,都属于风俗画。A项属于人物山水画;B项属于人物画;D项属于文人画。
[答案] C
7.“不求形似只求生韵,……自然流畅,意到便成,不形似却与自然默契相。”下列作品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
8
[解析] 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注重写意,根据题目中“不求形似只求生韵”即可得出是文人画,《送子天王图》属于写实画,故A项错误;选项B符合文人画的特征,故B项正确;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C项错误;选项D属于写实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B
8.结合下图信息,“图画文字”的准确含义是( )
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
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解析] 中国的原始文字都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也说明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正确,D项是指“图画文字”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9.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8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解析] 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不是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的。本题选B。
[答案] B
10.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 )
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解析] 审题关键在“变化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反映了社会动荡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时代背景;隋唐时期的绘画突出享受和娱乐,反映的是隋唐盛世的生活特色;宋朝绘画中的世俗场景反映了城市经济发达状况下市民生活的特点。A本身错误,B是艺术表象;C是综合特点。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1.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
[解析] 文人画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追求抒情写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项以民间风情为主,B、D两项不具有这一特点。
[答案] C
1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8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解析] 从“杂剧俑”“京剧脸谱”可知这与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发展密切相关。故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8
材料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京剧获全票通过,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迎来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1)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至唐代达到高峰。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两幅绘画是哪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剧形成于何时?有哪些角色行当?在表现人物方面与材料二中的绘画有何相似之处?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画作可知是文人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3)问,第一、二小问为常识题,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可从二者的表现手法上进行分析。
[答案] (1)科举考试重视书法;政府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学习前代经验。
(2)绘画艺术:文人画。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3)形成:19世纪中期。角色行当:生、旦、净、丑。相似:用写意的手法塑造人物。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解析]
8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明清以后戏曲艺术迅速发展的原因。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并进行归纳和分析。第(1)问材料一中“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体现了士大夫的推动;材料二“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体现了戏曲的平民化。第(2)问,由材料“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和“徽、汉合流”可归纳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由“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可归纳为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第(3)问,先要对两种观点做出判断。第一种观点是要抛弃国粹,第二种是要原封不动保留。这些都不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作答时要突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答案] (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珍惜和保护京剧;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8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以来2021-08-25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现代中国2021-08-25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古代中国2021-08-25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2021-08-255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2单元 西方人文2021-08-25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2021-08-2510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以来2021-08-25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8单元 19世纪以2021-08-25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2021-08-256页
- 2020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12 新人2021-08-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