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6.50 KB
  • 2021-08-25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限时作业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第9课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 第 9 课 知识点 题号 基本目标 发展目标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2 10 洋务运动 3、4、5、6 11、1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7、8 13 综合 9 14 [基本目标] 1.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 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抵抗 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 D.创办洋务企业已初见成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中国百姓大多购买洋布、洋棉,本土的棉布不再畅销,体现出传 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模式受到冲击,说明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传统经济形态对外国商品的抵抗,故 B 项错误;资 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与材料中百姓购买洋棉、洋布不符,故 C 项错 误;洋务企业是采用近代化生产方式的企业,材料未涉及,故 D 项错误。 2.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甲午战争后 D.戊戌变法后 A 解析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凭借质优价廉的优势,对中国的传统 手工业构成严重冲击,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故 A 项正确。 3.1867 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 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 A.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 B.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C.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 D.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A 解析 由“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 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具有反侵略的色彩,故 A 项正确。 4.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 1872 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 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 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 A.中国的迅速强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敌视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在 19 世纪 70 年代发展迅速 D.中国迅速实现了向工业近代化的转变 B 解析 “兵工厂和造船厂”“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反 映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敌视中国, 排除 A 项;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排除 C 项;洋务运动是中国 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排除 D 项。 5.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 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 机织布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 见之事”。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全面学习西方卓有成效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解析 由“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织布局开机织布后,江汉关 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 力的扩张,故 D 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没有全面学习西方,故 A 项错 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大大加深,故 B 项错误;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故 C 项错误。 6.“由洋务运动所造成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 大,深刻地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这段材料( ) 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 B.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发展 D.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 C 解析 洋务运动是封建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发动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事 件,但是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并且“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 的根基”,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故 C 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维 护封建统治,排除 A 项,B 项只涉及洋务运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排除;D 项中的“主流 意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7.下表是 1840~1894 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7.41 从上表数据可知( )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B.民族资本来源较广泛 C.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D.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 B 解析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排除 A 项;由表格信 息可知,民族企业的投资人有官僚、地主、一般商人、手工作坊主、华侨商人,表明民族资 本来源较广泛,故 B 项正确;表格没有涉及外国资本,排除 C 项;表格为投资民族企业的 人数比例表,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排除 D 项。 8.华侨商人陈启源鉴于世界生丝市场的厂丝(即机器所缫之丝)热销行情和广州土丝出 口衰落的状况,于 1873 年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它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 弹性较大,售价也高 1/3,获利颇丰。以上内容可以印证( ) A.传统自然经济全面瓦解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近代中国缫丝业领先世界 B 解析 材料与传统自然经济无关,故 A 项错误;由“华侨商人”“1873 年在南海 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可知 B 项正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项与 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并未说明近代中国缫丝业领先世界,只是说明继昌隆缫丝厂的丝 质量较高,故 D 项错误。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棉布生产随市场需求而变化, 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所产棉花几乎全部运至 南方销售。 ……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 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95 年到 1898 年间,新创立民族企业的资本远远超过战前 20 多年民族资本 的总和,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由民 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 各省军人官吏不特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以剥削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 度与影响言,六十年中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 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 ——摘编自陈真、姚洛、逄先知《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制 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 (1)根据“日以万计”得出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远销湖广、江西、两广、 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得出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根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 之后”得出货币经济发展(或白银货币化)。(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 起来,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清末奖励实业政策”得出实业救国思潮的 影响,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第二小问主要 因素,根据“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幸而欧战发生” 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国际局势。 答案 (1)表现: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货币经济发展(或白银货币 化)。 (2)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主要因素: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国际局势。 [发展目标] 10.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状况表。 时间 项目 1840 年 1860 年 1894 年 全国土布应有 产量(万匹) 59 732.7 60 471.0 58 915.8 土布消用棉纱 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土布消用洋纱 量(万担) 2.5 3.5 143.4 据此可知( ) A.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商品市场 B.在洋布倾销之下中国土布生产遭遇重挫 C.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仍然相对稳定 D.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的生命力仍然旺盛 C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到 1894 年,中国土布生产量基 本稳定,变化不大,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仍然相对稳定,故 C 项正确。 11.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商领商船别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 以倾夺,必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 主要意图是( )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保护民族资本 D.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D 解析 由材料“收回洋人夺去之利”可知,其目的是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故 选 D 项。 12.据统计,1872~1913 年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 55.9%,商人占 18.3%, 买办占 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 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土地主”。上述现象研究的视角是( ) A.偏重用政治因素解释经济现象 B.用过头的方法描写历史的真实 C.社会阶层的划分决定经济发展 D.研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企业创办人的阶层来源,体现出政治因素与经济现象之间的 关系,故 A 项正确。 13.清末一位英国人说,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这句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 B.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矛盾 C.中英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 D.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存在着市场竞争,殖民资本千方百计想压 制民族资本的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故选 D 项。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 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直隶总督方观 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 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 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 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 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 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 措施。光绪二年(1876 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 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 源。1878 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 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 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解析 (1)从材料一“浑家指作机中布”“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可知除了自用外, 还用于还债和交税;由材料二“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 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可知棉纺织业分工很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2) 从材料三“其物充积于厦口”“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中总结其现象,从其时代 背景中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从材料四中“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答案 (1)信息:棉纺织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 者重视棉纺织业。 (2)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有利 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