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49 KB
  • 2021-08-26 发布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秋季联赛历史试题答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 2020 秋季联赛(高二) 历史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1.【答案】C。 【解析】材料“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反映出孔子作《春秋》主要为了表达 自己对当时社会不满,达到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 A 项。材料“作《春秋》以‘讲礼’”,排除 B 项。材料“使‘乱臣贼子惧’”说明其维护统治 阶级统治,排除 D 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依据材料可知,汉初各学术流派的著作数目都比较多, 但不能说明汉初治国思想较为混乱,排除 A 项。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独 尊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导致文化衰落, 不是由社会动乱导致的,排除 B 项。结合所学以及材料可知,朝廷未禁止诸子思想的传播, 否定诸子的存在,排除 C 项;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D 正确。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据材料可知,汉代统治者颁布系列法律条文,对农 田水利、赋税征收等方面进行规定,是为了规范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题干未涉及 农业技术问题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维护,故 A、B 错误;统治者颁布农业律法的效果 如何,题干未体现,C 错误。故答案为 D。 4.【答案】B。 【解析】A、C、D 三项均无法在材料中体现出来,均排除。材料中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 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 之久;洛阳也是历史著名古都,长安城建筑参照了这两城布局,同时材料中的“中轴对称布 局”、“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处于首位”都凸显了长安城布局严格地按照封建礼 制和等级秩序设计建筑,故选 B 项。 5.【答案】A。 【解析】材料“灯箱广告”说明夜间可以从事商业贸易,在此之前城中的贸易时间和地点受 到严格的限制,说明此时贸易时间限制被打破,故 A 项正确;“灯箱广告”不能体现服务业发达, 故 B 项错误;艺术作品不一定完全如实反映社会现状,故 C 项错误;广泛使用说法绝对,故 D 项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D B A A B C D A A C D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A B C A B A D B 6.【答案】A。 【解析】明朝中后期婚姻观念的变化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故选 A 项。程朱理 学强调“三从四德”、“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儒家伦理观念,这与材料不符, 排除 B 项。C、D 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可知,明朝实行较为完善的司法制度有利 于司法的公正公平,故 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御史之间相互监督,故 A 项错误;材料是明朝诉讼 回避制度,与中央集权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御史出巡规定,属于监察举措,同时 “完善”说法错误,故 D 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A、B 两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不正义”“可耻”不符;题目中未涉及对中国 的支持,故排除 D 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可知格雷 斯顿并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故本题应选 C 项。 9.【答案】D。 【解析】中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缓慢解体且与银元流向没有关系,排除 A 项。从材料中 无法判断流出中国的一定是中国白银,排除 B 项。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存 在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以及社会普遍的贫穷,必然导致当时国人购买能力很低,排除 C 项。由于当时中国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西方商品很难在中国市场倾销,故而英美等国向中国 走私贩卖鸦片掠夺白银,这才导致银元大量外流,故选 D 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临时约法》。《临时约法》颁布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并就任临时大 总统后,根据《临时约法》规定,将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其目的就是限制袁世凯专制,但 最终约法成了一纸空文,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这恰恰反映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与艰难,故A项正确,B 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排除。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D 错误。 11.【答案】A。 【解析】1933 年,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加上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积极“剿共”,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和民族自信心严重受挫,因此将四大 发明写进教科书,以文化自信来振奋民族抗战的自信心,故选 A 项。B、C、D 三项均扩大 了“四大发明”的影响,均排除。 12.【答案】C。 【解析】转嫁危机在历史上表现为输出商品,发动战争掠夺他国资源,不是在中国修铁路、 开矿和办厂等资本输出行为,中国银本位制,也非掠夺黄金,均排除 A、B、D 三项。列强 参与中国币制改革目的是变中国货币为本国货币的附庸,故选 C 项。 13.【答案】D。 【解析】国民大革命时期开始执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后期向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转变, 但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并犯了左倾错误,使党向没收地主土地政策的转变遭到夭折,不符题 意,排除 A 项。1927 年后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打土豪,分田地,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题干,排除 B 项。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时期进行根据地建设,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利于团结地主抗日,排除 C 项。1946 年变减租减息 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到 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广大群众 革命积极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故而选 D 项。 14.【答案】B。 【解析】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的 112.7 亿元增加到 147 亿元,不能 确定投资激进,故 A 项错误;通过“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进行下一个计划的制订,由 此可得出国家是计划经济,故 B 项正确;从“增加到 147 亿元…比 1955 年增长 71%”等数 据只能得出经济增长情况,无法判定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落后与否,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 基建投资额的增长,未表明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推动作用,故 D 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新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周恩来会晤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日内瓦会议后,印度、缅甸领导人访问中国,邀请新中国政 府参加他们联合发起召开的亚非会议,新中国政府接受了邀请并派周恩来总理为首席代表的 代表团于 1955 年出席了亚非万隆会议,故选 B 项。中美关系改善是在 70 年代,排除 C 项。 我国政府推行全方位多边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 D 项。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抓住材料中时间“20 世纪 90 年代”、“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 议”,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D 项正确;A 项是 1987 年的十三大,排除; B、C 两项与十四大无关,均排除。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陶片放逐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但也暴露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部分公民缺乏政治素养,行使民主权利时具有随意性。故选 A 项。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英国通过发动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 最终在 18 世纪 60 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因此选 B 项。 19.【答案】C。 【解析】“意大利此时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严重的道德危机中间,就是最好的人也逃脱不掉” 说明人文主义泛滥导致个人主义过度泛滥,C 正确。此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正处于高潮,A 错误。文艺复兴本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B 错误。“处于一种严重的道德危机”而非 信仰危机,D 错误。 20.【答案】A。 【解析】康德这句话主要说明的人应该是个懂得自尊的人,而且也是一个能有担当社会责任 的人,这强调了人应该自尊自重,选 A 项。B 项只是说明人应关注社会责任而未强调担当 社会责任,排除 B 项。C、D 两项在材料并未体现,均排除。 21.【答案】B。 【解析】德皇威廉二世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推行福利措施的目的是缓和矛盾,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维护资产阶级统治,A 项说法错误,排除。C 项开始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排 除。D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实行社会保障客观上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影响 了工人运动继续发展。故 B 项正确。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举行的立宪会议中,参会的党派 众多,布尔什维克代表所占比重并不大,这说明布尔什维克掌权的社会基础有限,但由于在 十月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布尔什维克党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C 项错误;B、D 项材料无法 体现。故答案为 A 项。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国家干预经济的 政策,通过增加政府财政税收、扩大政府财政赤字、提高企业的税率,刺激消费和经济发展, 最终出现“滞涨”。美国总统里根反其道行之,主张减少国家干预,通过减税和减少政府开 支,从而减轻企业负担,增强经济活力。故选 D 项。 2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传统的农业、制造业人数下降,而服务、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 作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出现变化 的根源应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故选 B。A 错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是表现而非变化的根 源;C、D 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共 52 分) 25【解析】15 分 本题考查古代和近代的教育。第 1 问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进行分析,难度不大。第 2 问考查近代教育,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回答,难 度较小。 (1)基本内涵: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贤才;教育内容上以仁、礼、德为主;办学形式上以 私学为主要教育模式;教育思想上提出“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8 分) (2)举措:创办新式洋务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翻译西书,创办报刊。(3 分) 影响: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促进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一批新式人才;有 力冲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教育,推动了教育近代化;有利于近代社会风气的改变; 对西方的文化侵略有一定的抵御作用。(4 分,任答 2 点即可) 26.【解析】25 分 民主法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2019 年民法典的制定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 热点之一,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关注时政也是历史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关注 的重要表现,从民法典这一时政新闻出发,建立时空观,以近代法国的《拿破仑民法典》和 中国的民法典为切入口,了解他们制定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明确依法治国是古今中外治国的 重要武器。 (1)原因:国内局势的动荡;启蒙思想的影响;罗马法的影响;拿破仑和法学家的努力。 (8 分) 意义:拿破仑民法典用法律条文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 律规范;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洲、亚洲和非洲,对后世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4 分) (2)特点: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内容广泛,体例科学,结构严谨;立足国情,与时俱进, 适应了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切实保护人民切身利益为核心。(6 分,任 答 3 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7 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7.【解析】12 分 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例: 论题: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掠夺建立殖民帝国 阐述:15 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濒临海洋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积累的航海技术和经验, 依靠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大支持,在“寻金热”的刺激下,带着传播天主教的狂热念想, 走在开辟新航路的最前列,如迪亚士、达·伽马等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 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 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由此,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因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 世界,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的雏形。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 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 16 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世界大 国。 可见,早期的殖民帝国依靠国家力量的支持,通过血腥野蛮的掠夺方式而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