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24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永安一中高三历史练习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山东日照二模·14)据统计,印度原棉的出口价值从1849年的1000万卢比上升到1913年的4.1亿卢比;黄麻的出口量由1830年的500吨上升至1909年的76.5万吨;茶叶的出口由1854年的50万镑提高到1900年的1.92亿镑;小麦、油籽、皮革的出口量都有大幅度增长。这表明印度( )
A.农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B.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高
C.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 D.农业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2.(2020·吉林吉林四模·33)1692年,马萨诺塞的新殖民特许状规定所有者成为该殖民地的政治权利来源。有人评论道:各城镇会考虑所有独立人士的审慎意见的立场和意见。这些人的经济能力会让他们在城镇事物中享有按自己意志行事的自由;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多数人的统治,而是为了维持清教徒的道德共同体。”材料说明( )
A.马萨诸塞州是英国国教的道德共同体 B.有产者的意见在地力已经占绝对优势
C.精英政治在殖民地有一定的历史传统 D.清教徒决定着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事务
3.(2020·广东广州一模·33)18世纪时,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认为新大陆气候和环境的不良特征使那里的生物退化和低劣;荷兰学者德波认为,克里奥尔人(美洲土生白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些观点可能( )
A.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 B.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C.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 D.成为殖民统治的借口
4.(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34)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了“美巴条约”。条约规定,巴拿马划出运河区的一条地带交给美国永久使用和控制,美国在这一地区行使主权;同时美国保证并维持巴拿马独立。材料反映了( )
A.美国积极谋求世界殖民霸权 B.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美国干开始预美洲国家事务 D.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掠夺性
5.(2020·山西大同三模·34)19世纪中期,当阶级斗争于1849年和1871年撕裂了巴黎、引导德国工人去拥抱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时候,英国虽然有严重的不平等和对下层的严重忽视,却出现了阶级调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马克思主义尚未传播 B.法德两国工人政治素质高
C.英国经济繁荣的影响 D.英国工人的政治地位较高
6.(2020·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适应性训练·33)19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受教育群体范围的增大,英国将一直受古典主义字体风格影响的繁杂字体字形简化,并加大笔画粗细对比,书写更加自由,字体的应用性得到增强。据此可知( )
A.古典主义对人们影响深远 B.工业革命利于社会文化发展
C.自由主义使文化趋于活跃 D.城市化带来教育观念的转变
7.(2020·陕西宝鸡三模·33)如下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
年份
种类
纺织品
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
煤
1865—1870
54.2
26.3
5.4
1886—1888
59.5
3
10.4
1895—1897
55.9
37.9
15.8
1907—1909
87.6
76.5
40.3
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
A.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 B.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
C.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
8.(2020·黑龙江哈三中四模·33)长期以来英国实行敞田制……由无数面积都不大的条形田地
构成,所有者的土地分散到不同的地方,非常不便于耕作……而圈地运动后采用新式的耕作方法如轮耕制,发展优良品种,用科学方法饲养耕牛,使用某些简单的农业机器。由此可见圈地运动( )
A.通过暴力使农民与土地分离 B.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C.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D.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9.(2020·河北石家庄二模·33)下图是1750~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英国( )
A.工业革命推动专利制度的产生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C.技术创新引领经济的迅速发展 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支柱地位
10.(2020·山东济南三模·13)在工业革命中白手起家的新兴工业巨子们虽站到了财富的顶峰,但却始终被以贵族文化为主导的英国社会视为“暴发户”。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效仿贵族的生活方式,视追求完全的“贵族化”作为目标,这腐蚀了他们的事业心和创业精神。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B.经济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传统观念有碍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11.(2020·吉林吉林四模·35)在1750至1960年的21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人口增长是不平衡的,欧美和大洋洲这些发达国家所在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每10年增加915%,而亚、非等不发达国家所在地区每10年只增加6%。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正向相关 B.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C.产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D.和平为人口的增加创造条件
12.(2020·湖南衡阳三模·33)1776年,亚当·斯密第一次从理性上给奴隶制以中肯的评价:“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来只需维持他的生活费用,但彻底计算起来,其代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一个不能获得一点财产的人,食必求其最多,作必望其最少,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关心……”此评价( )
A.肯定了奴隶劳动的进步作用 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
C.强化了种植园奴隶制的地位 D.赞颂美国独立战争的正义性
13.(2020·新疆三模·34)1841年至1846年,英国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保守党政府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1849年,自由党内阁废除了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这些政策表明当时英国( )
A.国家干预经济力度加大 B.国内经济发展遇到困难
C.两党政治利益渐趋一致 D.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主流
14.(2020·安徽合肥三模·34)18世纪20年代,英国律师乔治·梅森的遗物包括茶几、银茶壶及少量瓷器;羊毛商人詹姆斯·基特森的遗物包括陶瓷器67件、茶几盘1个及茶壶1把。18世纪中叶,几乎所有的英国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
A.垄断世界茶叶贸易 B.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C.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封建等级观念消失
15.(2020·云南昆明“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34)1850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英国人时间概念被空前强化,时间第一次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这一现象说明( )
A.生产力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节奏 B.工业化推动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C.钟表普及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D.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生活近代化
16.(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5月月考·34)有学者认为1873—1896年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
大萧条时代,从1873—1896年,英国物价下跌22%,美国物价下跌32%,其他国家物价大多跌落超过35%。这种经济现象了( )
A.反映了自由贸易走向衰落 B.与西方新一轮技术革新有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使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到来
17.(2020·山西二模·33)1710年到1795年的英国,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方式的采用、农机的推广,使得农村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牲畜的科学培育和饲养,使羊的平均重量从每只28磅增加到80磅,牛的平均重量从每头370磅增加到800磅。这反映出18世纪的英国( )
A.农业与工业发展相得益彰 B.农业发展取决于圈地运动
C.农村实现了机械化的生产 D.科学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18.(2020·山东聊城二模·12)1850年3月,普鲁士政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并将赎免封建义务的范围由富裕农民扩大到一般农民。普鲁士政府的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加速了工业革命
C.统一了国内市场 D.改变了欧洲格局
19.(2020·四川乐山三模·33)19世纪中叶英国议会颁布法令,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在政府的感召下,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到这场运动中来。中产阶级妇女尤为突出,她们积极走访,宣传卫生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普及卫生知识的作用。由此可见,此次英国公共卫生运动( )
A.民间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 B.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环境卫生
C.妇女的政治权利得以保证 D.适应了英国工业社会的需要
20.(2020·广东湛江二模·33)1791年,美国人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谴责英国对美实施帆篷布和亚麻布倾销;1814年,美国人又指责英国制造商和贸易公司联合起来在美国倾销商品,力图摧毁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发展起来的产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工业革命加剧市场竞争
C.重商主义思想根深固 D.美国是英国的经济附庸
21.(2020·河北张家口一模·33)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到18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形成了土地贵族、中产阶级和劳动者这样较为独特的三层式社会阶层结构。这一局面( )
A.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C.标志着新等级制度形成 D.激化了劳资之间的矛盾
22.(2020·甘肃二模·34)19世纪最初几十年间,相对工资基本上没有变化,但饮茶取代喝啤酒成为英国劳动者主要的消遣方式,茶叶消费成为家庭预算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恩格斯甚至说“只有穷得一无所有的地方,才看不到茶的影子”。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城市化的水平显著提高 B.工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C.与东方的贸易规模扩大 D.社会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23.(2020·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3)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经过工业革命,工业重心逐渐向北部推移。兰开夏成了棉织业的主要中心;苏格兰也出现了以格拉斯哥为中心的新工业区。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兴工业城市也日益发展起来。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
A.加快了城乡经济发展 B.拉大了各地经济差距
C.导致传统经济的衰落 D.改变了经济地理面貌
24.(2020·重庆二模·34)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10年),家庭祈祷时,依次为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在农村,农场主妻子要向牧师的妻子行屈膝礼;宗教仪式上,首先安排乡绅,然后是农场主、商人、店主、工人,最后是农业工人。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
A.封建传统宗教观念仍旧盛行 B.工业文明对农村的影响甚微
C.依然存在严重社会等级观念 D.资本主义尚未战胜封建制度
25.(2020·安徽黄山二模·34)19世纪初,在英国的约克郡、诺丁汉郡等地,大批工人在“卢德王”号召下进行了“捣毁机器运动”,许多工厂及其中的机器被手摇纺织织工焚毁。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卢德分子集结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与英国陆军发生了冲突。该运动( )
A.希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受到启蒙思潮影响
C.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 D.影响了近代化进程
26.(2020·河北唐山一模·33)“工业革命时,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所以到处是猪圈。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管理难度提升
C.民众素质低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工业革命推动养殖业在城市扩展
27.(2020·安徽宣城二模·33)1813年的《印度贸易垄断废止法》有以下规定:除“中国皇帝的疆域”以外,包括印度在内,东印度公司所有贸易区域、港口的贸易权、交易权、投资权都必须向所有国民开放。该规定( )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表明英国放弃了打开中国市场的愿望
C.说明清“闭关锁国”政策效果明显 D.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诉求
28.(2020·安徽A10联盟高三开年考·33)1775年,英国工人的工资达到了每天1克白银的水平,其棉织品的劳动力成本是印度的7倍,这使得企业主们尽可能的减少工人数量,转而寻求其他的生产方式。据材料可知,英国( )
A.工人阶级的收入增长迅速 B.棉纺织业技术创新动力增强
C.工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D.价格革命加速工业革命爆发
29.(2020·福建龙岩二模·33)1851年,英国颁布《劳动阶级租住公寓法》,以保障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建设,解决工人住房数量不足与质量低劣等问题。这表明当时英国( )
A.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 B.阶级对立问题较为突出
C.劳动者利益得到确实保障 D.城市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30.(2020·湖南怀化一模·33)英国1802年《工厂法》规定,工厂主必须向每个学徒提供两套衣服,学徒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年派两名与工厂无利害关系的人员视察学徒的状况和条件,并规定了工厂主违反本法令的处罚措施。这部法律的规定反映了英国( )
A.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 B.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形成
C.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D.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31.(2020·广东广州一模·34)英国1851年的原棉消费量大约相当于1820年的5倍多,但棉产品出口的比例却变化不大;国内咖啡的人均消费量从1793年到1850年上升了927%,茶上升了58%,糖上升了72%。这些现象可以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 )
A.工业革命完成 B.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贫富差距加大 D.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32.(2020·河北衡水高三3月线上检测·34)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 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 年只有2 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 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33.(2020·河南南阳、驻马店、信阳、漯河、周口、三门峡六市一模·3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降低进口税率;1849年取消了《航海条例》;到1875年,英国工业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几乎为零。这反映出英国( )
A.自由主义成就了工业革命 B.与荷兰经济竞争关系结束
C.彻底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D.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
34.(2020·安徽“皖南八校”三模·34)18世纪以前,中印棉布衣服在英国曾风靡一时。而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输入棉织品,宣称输入的棉货“消耗国家的财富”,“夺去人民的工作”。这一法令( )
A.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的积累 B.有助于英国棉纺技术的革新
C.妨碍了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 D.体现出天主教禁欲主义色彩
35.(2020·江西九校高三联合考试·34)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甚至兴起了一股长途有偿巡演的风潮。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推动钢琴艺术商业化扩大 B.工业革命方便了艺术家们的出行
C.钢琴艺术开始成为人们的休闲选择 D.工业革命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
36.(2020·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二·34)1913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储备委员会。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下,把全国划分为12个储备区,成立了12个联邦储备银行,各区所有的国民银行都必须加入储备系统,成为新系统的成员银行。这种组织形式( )
A.强化了对金融市场的统一监管 B.借鉴了计划经济的经验
C.标志美国推动银行业的国有化 D.克服了生产社会化的挑战
37.(2020·山东淄博二模·15)图3是《德皇威廉二世贪婪地吞食世界》的漫画,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是基于德国( )
图3
A.企图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B.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
C.经济得到了跃进性发展 D.延续了军国主义传统
38.(2020·广东深圳二模·33)约翰·凯恩斯在描述20世纪初的英国时曾说:“(伦敦居民)将他的财富投资于世界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和新企业,并分享未来的果实和优势,一点儿也不费力,也不费事。”这一现象使英国( )
A.国内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 B.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C.生产资本集中并走向垄断 D.确立世界市场中心地位
39.(2020·四川遂宁三模·33)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40.(2020·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34)从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采煤、炼钢、棉纺的劳动生产力都有大幅度地提高,英法德美四国的批发物价指数都有大幅度地下降,下降最快的德国达84.8%,最慢的美国也达7%。物价的大幅下降( )
A.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 B.导致商品紧缺并引发经济危机
C.刺激美英矛盾激化并加速战争来临 D.表明垄断严重威胁到社会公平
二、材料阅读
41.(2020·四川乐山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前,法国传统农业主要种植谷物和葡萄。谷物——葡萄生产结构影响了法国农业
生产规模和生产经营方式。谷物生产主要用于农民自己消费,并没有大量进入市场,生产规模小,产量有限。到19世纪后期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总产量从1840年的约142万吨,上升到1892年的209.7万吨。相较而言,葡萄生产具有更强的商品性,但采用小农精耕细作模式,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低,因此并不适合大农场生产。
——摘编自周之桐《法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历史演变》等
材料二
清中期,精细化生产促使粮食单产显著提高,如稻米生产,在江浙、湖广一带膏腴之区,一般亩产二三石,多者可达五六石。由于北方不适于种植水稻,因此甘薯、玉米等对地利没有较多要求而高产的作物得到了普及性推广,成为平时活口,歉时救人的口粮。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进一步的发展。棉花种植范围更广,除已有的棉产区外,东北也成为了重要的棉花产地,甚至在江南部分地区出现农民种棉远超种粮的现象。
——摘编自朱玉婷、徐峰《18世纪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以前法、中两国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以及19世纪后期法国农业的新发展。(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中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以及影响(13分)
42.(2020·山东烟台二模·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政策
盛行时期
主要内容
重商主义
16—17世纪
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要发展工商业,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出。
自由主义
18—19世纪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后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强调刺激投资和消费,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来消除危机。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永安一中高三历史练习五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C
B
C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A
B
A
B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C
D
B
D
B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D
B
A
A
C
A
A
A
1.【答案】D【解析】印度的原棉、黄麻、茶叶等农作物出口量大增,说明印度农业日益依赖世界市场,其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D项;印度出口的都是经济作物,农业经济结构并不合理,排除A项;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各个地区、各个农业企业专门从事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或者从事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中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印度农产品出口量增加并不等同于农业生产专业化提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印度农产品的价格或质量水平,无法推知其竞争力如何,排除C项。
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这些人的经济能力会让他们在城镇事物中享有按自己意志行事的自由;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多数人的统治,而是为了维持清教徒的道德共同体”可知有着来自英国的精英治理国家的传统,故选C项;据所学清教不是英国国教,据材料“清教徒的道德共同体”可知不是英国国教的道德共同体,排除A项;材料“会考虑所有独立人
士的审慎意见的立场和意见”说明只是考虑不是绝对优势,排除B项;材料“会考虑所有独立人士的审慎意见”说明不是决定,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这些观点体现了西方人对美洲人的贬低和歧视,并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目的是美化殖民侵略,为殖民统治寻找借口,故选D项;这些观点均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并非美洲人自己的认识,因此无法体现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排除A项;达尔文进化论的出台是在185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英国,也未提及英法在北美的利益争夺,无法体现激化两国在北美的矛盾,排除C项。
4.【答案】B【解析】据材料“美巴条约”规定巴拿马划出运河区的一条地带交给美国永久使用和控制,美国在这一地区行使主权;同时美国保证并维持巴拿马独立,故选B项;材料只有巴拿马和美国签订条约,信息过少,排除A项;材料体现美国干预他国事务,但不能判断是否是刚开始,排除C项;材料中两国互惠,不仅体现掠夺性,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期,当阶级斗争于1849年和1871年撕裂了巴黎、引导德国工人去拥抱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时候,英国虽然有严重的不平等和对下层的严重忽视,却出现了阶级调和”,可知德法两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而英国却出现了阶级调和,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经济繁荣,英国工人阶级获得的经济利益要高于德法,故选C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排除A项;工人斗争状况受不同国家阶级矛盾的影响,而不是工人素质,排除B项;当时英国工人阶级并不具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政治地位不高,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受教育群体范围的增大,英国将一直受古典主义字体风格影响的繁杂字体字形简化,并加大笔画粗细对比,书写更加自由,字体的应用性得到增强”,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英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简化,故选B项;材料只提到英语受到古典主义字体风格的影响,并不是对人们影响深远,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书写自由,这与自由主义相异,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文字并不是教育观念,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由材料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出口的纺织品、机器、煤都在不断的增长,而且机器和煤的增长远远超过纺织品的增长,可知自由贸易的政策推动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故选C项;材料不能得出英国商品出口到欧洲的结论,
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英国的纺织品,没有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纺织品份额的比较,不能得出保持优势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英国世界贸易领先地位丧失的结论,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由原来敞田制下土地分散使用到圈地运动土地的集中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中新的耕作方法,发展优良品种,使用农业机械,可以看出圈地运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故选D项;圈地运动的方式是通过暴力使农民与土地分离,而材料体现的是圈地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但材料反映的是圈地运动是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排除B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16世纪已经产生,排除C项。
9.【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专利授予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许多机器的发明和机器专利的授予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选C项;专利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产生,选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根据材料“1750~1851年英国”可知此时英国基本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此时盛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注重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排除B项;从材料提供的专利授予情况无法得出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支柱地位,且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轻工业是工业的主要部门,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贵族文化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为进入“上流社会”而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追求“贵族化”,腐蚀了他们的事业心和创业精神,故选D项;材料强调传统观念阻碍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贫富差距,排除B项;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表现在火车机车和蒸汽船的发明,改变了交通方式,进而加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等方面,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发达国家所在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每10年增加915%,而亚、非等不发达国家所在地区每10年只增加6%”得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是成正比的,故选A项;材料反映经济发达带来人口增长不是政治稳定,排除 B项;据材料“发达国家所在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每10年增加915%”说明是经济发达带来人口增长不是产业革命的需要,排除C项;材料说明是经济发达带来人口增长不是和平,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材料“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关心”,可见亚当·斯密认为奴隶制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自由劳动力才能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故选B项;亚当·斯密认为奴隶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排除A项;这一评价否定了种植园奴隶制的地位,排除C项;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废除奴隶制,材料信息不是歌颂其正义性,排除D项。
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可知,19世纪40年代英国不断降低或取消进口税,废除具有贸易保护性质的《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因为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势力强,希望进一步摆脱束缚,国内开始盛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自由贸易的政策,减少国家的干预,选项表述与材料正好相反,排除A项;此时英国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两党的经济利益,未涉及政治利益,排除C项。
1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18世纪中叶,几乎所有的英国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说明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饮茶之风被传入国内并日益普及,故选B项;题干史实仅是涉及“18世纪中叶,几乎所有的英国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不能据此过度推论为英国政府在此时期就垄断了全世界的茶叶贸易,排除A项;题干中述及“几乎所有的英国家庭”,并不单单指的是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喝茶,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就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类型,封建等级观念逐步消失,到1721年,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封建等级观念基本消失,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1850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工厂制度、新式交通工具的普及都对时间提出要求,故选A项;材料“英国人时间概念被空前强化”说明是大众的需求不是钟表制造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钟表普及但不能说明生活质量提高,排除C项;英国的民主政治确立于1689年与1850前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1873—1896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由此引起物品增多物价下跌,故选B项;工业革命后自由贸易成为主流,而非衰落,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C项;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是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的,排除D项。
17.【答案】A【解析】题干中述及了英国在1710年到1795年之间所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如“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羊的平均重量从每只28磅增加到80磅”、“牛的平均重量从每头370磅增加到800磅”等,农业领域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是因为“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方式的采用、农机的推广”,据此可知,农业与工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发展,故选A项;圈地运动使得英国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被迫流离失所,但是它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资本、劳动力、市场,另外,题干之意主要在于论述农业和工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到圈地运动,排除B项;题干中仅是述及“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方式的采用、农机的推广”,不能据此过度推断为“农村实现了机械化的生产”,排除C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结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才开始了紧密地结合,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封建因素遭到进一步削弱,许多解放了的农民进城务工,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力,故选B项;1850年普鲁士政府仍是封建政府,排除A项;?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统一的国内市场得以实现,排除C项;普鲁士政府的“赎免法”只是加速了工业革命,德国没有完成统一,没有改变欧洲格局,排除D项。
1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弊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英国议会于19世纪中叶开始颁布法令,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甚至“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到这场运动中来”,说明英国的这场公共卫生运动适应了英国工业社会的需要,即一方面开展工业革命,另一方面也重视生存环境,故选D项;题干中仅是述及“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到这场运动中来”,但没有提及是否成为了这次运动的主导,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人们广泛参与这场公共卫生运动,但没有述及其结果,排除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妇女广泛参与这场公共卫生运动,但是没有涉及其政治权利是否得到保证,并且妇女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是在20世纪以后,排除C项。
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791年,美国人汉密尔顿……谴责英国对美实施帆篷布和亚麻布倾销;1814年,美国人又指责英国制造商和贸易公司联合起来在美国倾销商品”可知,1791年和1814年,此时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并且英国有大量商品涌入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海外市场,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商品大量销往国外,并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排除A项;材料中提及美国人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指责英国的倾销行为,不能等同于重商主义,并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期,自由主义逐渐盛行,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商品大量涌入美国,不能反映美国是英国的经济附庸,排除D项。
21.【答案】B【解析】据材料“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到18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形成了土地贵族、中产阶级和劳动者这样较为独特的三层式社会阶层结构”,可知三层式社会阶层结构都在追求进取,为生产技术革新提供了资金、知识和经验,故选B项;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排除A项;三层式社会结构并不是等级制度,排除C项;劳资矛盾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项。
22.【答案】C【解析】材料“茶叶消费成为家庭预算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可知普通百姓对茶叶消费量增加,故选C项;材料“只有穷得一无所有的地方,才看不到茶的影子”可知茶叶的流行与城市、乡村分布无关,故茶叶的消费量增加不能体现城市化的水平变化,排除A项;材料“相对工资基本上没有变化”可知工人并没有分享工业革命的经济发展成果,排除B项;材料“相对工资基本上没有变化”可知是茶叶价格相对降低,而贫富差距减小,排除D项。
23.【答案】D【解析】材料阐述了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工业重心由南向北转移,改变了原有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使之在该地区经济联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利物浦:小渔村→工业城),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进行对比,排除B项;材料没有阐明工业革命对传统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
24.【答案】C【解析】材料中祈祷和各种宗教仪式上都有不同的等级区分,可知仍然有着比较严重的社会等级观念,故选C项;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世纪英国早已经过宗教改革,并非仍然处于封建传统的天主教管理之下,且材料中无法体现宗教观念,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等级,排除A项;材料中可见社会阶层有工人和农业工人,说明工业革命对农村是有影响的,排除B项;根据材料时间可知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早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排除D项。
25.【答案】D【解析】据材料“19世纪初,在英国的约克郡、诺丁汉郡等地,大批工人在‘卢德王’号召下进行了‘捣毁机器运动’,许多工厂及其中的机器被手摇纺织织工焚毁。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卢德分子集结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与英国陆军发生了冲突”,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受到工人的消极抵制,影响了近代化进程,故选D项;材料提到的只是工业革命初期工人
破坏机器,此时还没有推翻资产阶级的意识,排除A项;启蒙思潮主要是资产阶级思想,工人阶级属于无产阶级,排除B项;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排除C项。
26.【答案】B【解析】材料“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可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卫生和秩序管理存在着难度,故选B项;工业革命确实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材料中主要表现的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后的情况,而非英国的城市化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提及的是城市的卫生问题而非经济发展问题,城市卫生主要关乎城市的面貌和管理,对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排除C项;工业革命后的养殖业发展主要是机械化、大规模的养殖厂,而材料中主要涉及的居民私自圈养的猪,不属于工业革命的作用而是农民的散居习惯,排除D项。
27.【答案】D【解析】据材料“1813年的《印度贸易垄断废止法》”可知英国政府改变支持垄断的策略,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要求废止垄断,由此可知《印度贸易垄断废止法》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诉求,故选 D项;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是工业革命不是自由主义,排除A项;材料“除‘中国皇帝的疆域’以外”说明英国希望利用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开拓市场,排除B项;材料中英国改变政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需要不是“闭关锁国”,排除C项。
28.【答案】B【解析】根据“其棉织品的劳动力成本是印度的7倍,这使得企业主们尽可能的减少工人数量,转而寻求其他的生产方式”可知,由于英国棉织品的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当时英国企业主们的必然选择,故选B项;题干只提到了1775年英国工人的工资,不能得出工人阶级的收入增长迅速,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工业产品竞争力的信息,排除C项;价格革命兴起于16至17世纪,而工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D项。
29.【答案】B【解析】材料中可见英国存在“工人住房数量不足与质量低劣”的问题,可知工人阶级生存环境较差,可能存在阶级对立的问题,故选B项;材料中仅提及对于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无法判断是否已经有社会保障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英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的住房条件,主要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追根究底维护的还是资本家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中仅涉及提升工人阶级的住房条件,未涉及城市的空间布局,排除D项。
30.【答案】D【解析】题干提及工厂主的义务、工厂接受社会视察,是由《工厂法》规定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法律出自议会,体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故选D项;国家干预经济是在一战后,或者二战后普遍实施,排除A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排除B项;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关键在于执行,排除C项。
31.【答案】B【解析】材料中英国棉产品消费量大增但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国内消费量大,再结合国内咖啡、茶、糖等人均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可知,英国民众购买力增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故选B项;工业革命完成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消费者的来源,无法看出贫富差距,“加大”一词更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虽提及棉产品的出口比例,但并未提及进口,也并未提及其他产品的进出口情况,无法看出其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排除D项。
32.【答案】A【解析】据材料工业城市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的人口迎来爆炸式增长,反映出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故选A项;材料没有呈现农村人口无法对比,排除B项;材料没有呈现乡村发展状况,排除C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排除D项。
33.【答案】D【解析】英国的《航海条例》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而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要求自由贸易,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英国工业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几乎为零”相符,故选D项;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主义,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不符,排除A项;世界市场下,两国竞争关系没有结束,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
34.【答案】B【解析】由材料“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输入棉织品,宣称输入的棉货消耗国家的财富,夺去人民的工作”得出工业革命前夕英国这一法令的颁布,有利于国内棉纺织业免受中印等国棉纺织品的冲击,从而为国内棉纺织企业在技术上的革新、为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创造条件,故选B项;英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A项;法令只是禁止外来棉织品的输入,并不妨碍他国先进棉纺织技术的引入,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天主教的教义,排除D项。
35.【答案】A【解析】“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与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的变化有直接关联,故选A项;“在19世纪70
年代的欧洲甚至兴起了一股长途有偿巡演的风潮”这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排除B项;“在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甚至兴起了一股长途有偿巡演的风潮”这里强调的是钢琴表演者,而非大众的喜好,排除C项;“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甚至兴起了一股长途有偿巡演的风潮”无法知道大众消费的情况,无法判断收入的多少和收入的比例,排除D项。
36.【答案】A【解析】这种组织形式将美国全国的国民银行都置于同一个机构的监管之下,强化了对金融市场的统一监管,故选A项;1913年尚未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不存在计划经济的经验,排除B项;据材料“监管”一词可知,美国银行业只是实现了统一的监管,但并未触及其所有权,因此并不意味着实行了国有化,排除C项;D选项“克服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生产社会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中的组织形式并不会完全克服其挑战,排除D项。
37.【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因在殖民地争夺战起步晚,所得份额有限,《德皇威廉二世贪婪地吞食世界》的漫画反映德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愿望,故选C项;材料强调德国瓜分殖民地的原因,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德国经济跳跃式发展导致其在世界争夺殖民地,不涉及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排除B项;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排除D项。
38.【答案】A【解析】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将他的财富投资于世界任何角落”,而没有用于国内的技术革新,使得国内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故选A项;材料反映出英国对外资本输出,英国为促进商品输出而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英国对外资本输出,没有涉及国内垄断组织的形成,排除C项;19世纪中期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确立世界市场中心地位,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
39.【答案】A【解析】据材料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结合所学可知时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体现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从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工业进行革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不同,不存在设备陈旧问题,排除B项;从表格中只能看出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看出几国列强间经济发展是否平衡,排除C项;表格中各国生产总和的比例比较稳定,不能体现持续下降,排除D项。
40.【答案】A【解析】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商品价格下降明显,尤其是后来居上的美德两国,生产效率提高和商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故选A项;生产率上升,会加大商品生产和供应,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但美英矛盾并非其中主要矛盾,排除C项;材料体现出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与威胁社会公平的消极影响无关,排除D项。
二、材料阅读
41.【答案】
(1)共同特点:普遍注重精耕细作;生产模式较为传统(小农经营);粮食自给自足为主;重视种植经济作物。(一点2分,四点8分)
新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粮食生产突破性增长;引入工业生产技术,如机械、化肥、农药等。(一点2分,两点4分)
(2)原因:精耕细作技术提高;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劳动力的供应增加;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政局长期相对稳定;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一点2分,三点6分)
影响:促进农业商品化发展;有利于工商业的繁荣;有利于经济向近代转型;部分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人口数量激增。(一点2分,三点7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共同特点,根据材料一“葡萄生产……采用小农精耕细作模式”、材料二“清中期,精细化生产促使粮食单产显著提高”可得普遍注重精耕细作;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前,法国传统农业主要种植谷物和葡萄”以及材料二“甘薯、玉米等对地利没有较多要求而高产的作物得到了普及性推广”可得生产模式较为传统;根据材料一“谷物生产主要用于农民自己消费,并没有大量进入市场,生产规模小,产量有限”以及材料二“甘薯、玉米等……成为平时活口,歉时救人的口粮”可得粮食自给自足为主;根据材料一“谷物……到19世纪后期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总产量从1840年的约142万吨,上升到1892年的209.7万吨”及材料二“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可知重视种植经济作物。第二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一“谷物……到19世纪后期粮
食作物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总产量从1840年的约142万吨,上升到1892年的209.7万吨”可知其发展是粮食生产突破性增长;根据材料一“相较而言,葡萄生产具有更强的商品性,但采用小农精耕细作模式,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低,因此并不适合大农场生产”可知其发展引入工业生产技术,如机械、化肥、农药等;再结合材料中“法国比较重视发展谷物”等信息,可以推知其新发展是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清中期,精细化生产促使粮食单产显著提高”可知精耕细作技术提高;根据材料二“甘薯、玉米等对地利没有较多要求而高产的作物得到了普及性推广”可知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再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局势,可知政局长期相对稳定,社会劳动力的供应也相应增加;除去以上原因之外,“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也是非常重要因素。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稻米生产,在江浙、湖广一带膏腴之区,一般亩产二三石,多者可达五六石”、“甘薯、玉米等对地利没有较多要求而高产的作物得到了普及性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进一步的发展”等诸多史实,可知促进农业商品化发展,有利于工商业的繁荣,有利于经济向近代转型,部分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人口数量激增。
42.【答案】
示例一
论题: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制约(2分)
论述:16一17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追求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要求获取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盛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出现,二战后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盛行。(8分,包括逻辑2分)
示例二
论题: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论述: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助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兴起,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掠夺原料、开拓市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摆脱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迎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8分,包括逻辑2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可同等赋分)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取论题,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以来的西方经济政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拟定论题即经济政策的调整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制约。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论证,可用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有关史实来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