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6.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 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
收税。其中“公元前 594 年”属于( )
A.前五世纪末 B.前五世纪初
C.前六世纪末 D.前六世纪初
解析:选 D 公元前 594 年属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故 D 项正确。
2.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和加强中央集权,由于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
大,于是出现了( )
A.工商食官政策 B.工商皆本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选 D 商鞅变法时期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限制商人流动,实行重农抑
商政策,故 D 项正确;工商食官政策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故 A 项错误;工商皆
本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故 C
项错误。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
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据此可知,实行该“制”的目的
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财政收入
C.缩小贫富差距 D.打击豪强地主
解析:选 A 由“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
一最低之水准”可知,该“制”为均田制,由所学知识可知,推行均田制的目的
是抑制土地兼并,故 A 项正确。
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解析:选 B 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从而导致“有力者无田可耕,
有田者无力可耕”,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 B 项正确;A、D 两项表述
的现象均由 B 项所致,故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不符,排除;面对土地兼并现象,
封建政府曾采取措施进行抑制,故 C 项错误。
5.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
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 )
A.劳动力极其缺乏 B.社会等级森严
C.徭役比较繁重 D.厉行抑商政策
解析:选 D 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并没有体现秦代
劳动力缺乏、秦代社会等级森严和徭役比较繁重,故 D 项正确,排除 A、B、C
三项。
6.下图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
B.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解析:选 B 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本题图片的对话反映
了这一问题,故 B 项正确。
7.《明太祖实录》:“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明太祖诏:“商贾之家止穿绢布。”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击富商大贾 B.保护小农经济
C.阻碍商业发展 D.镇压游民作乱
解析:选 B 材料反映朱元璋以逮捕的手段惩戒不劳动、以“身份歧视”的
方式重农抑商,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故 B 项正确;A、C 两项均是重农
抑商的手段,故排除;D 项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直接目的,故排除。
8.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
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 )
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 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
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解析:选 A 材料反映出朱元璋认识到“弃本抑末”会导致农桑的荒废,社
会生产的破坏,因此主张“重本抑末”,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相反,C 项与
材料无关,D 项表述错误,均排除。
9.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
解正确的是( )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信息“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
桅杆帆船”,可知 C 项正确;A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D 两项均与史
实不符,排除。
10.“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
哉。”这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
A.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B.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解析:选 A 据材料“求全关不开”可知,乾隆帝主张闭关锁国,导致中国
落伍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故 A 项正确;闭关锁国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的要求,
故 B 项错误;抑制了明清时期社会转型属于当时的影响,故 C 项错误;乾隆帝
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这是当时的影响,不是深远影响,故 D
项错误。
|能力提升练|
11.《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
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选 D 从“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可知,周王室
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公田不治”反映了作为周朝经济基础的
井田制也逐渐瓦解,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材料“上下相诈”侧面反映周朝
礼制破坏,故 B 项错误;而“公田不治”侧面反映了土地私有,但没有提及承
认土地私有,故 C 项错误。
12.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
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 )
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
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
解析:选 B 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减少土地垦荒面积无关,故 A
项错误;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适应了当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一定
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在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情
况下,宋代租佃经济高度发展,农民可以维持生计,不一定抑制生产积极性,故
C 项错误;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程度,故 D 项错误。
13.明朝正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
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福建缘海民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
由此可见,明代( )
A.开放对爪哇国贸易 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
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对外走私已成普遍现象
解析:选 B 根据“私下海”可知,明代并没有开放对爪哇国贸易,故排除
A 项;明代对爪哇国的贸易都是民间贸易,即“私下海”“潜通爪哇国”,故 B
项正确;由于与爪哇国的贸易都是民间私下贸易,而非官方正式贸易,所以海禁
政策走向瓦解的说法有误,故排除 C 项;民间与爪哇国的贸易并没有体现对外
走私成为普遍现象,故排除 D 项。
14.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
《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
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严控对外联系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避免海难发生
解析:选 A 清朝前期厉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断绝沿海民众和海上抗清
力量的联系,故 A 项正确;鸦片走私开始于清后期,故 B 项错误;“敢出界者
斩”是控制国人出海,不是西方思潮的传入,故 C 项错误;“避免海难发生”
不是海禁政策的目的,也无法避免,故 D 项错误。
15.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而视农为“本
富”“末富”,“崇本抑末”,是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措施实行后,出现了
“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
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
财政收入。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
征收资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
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流
行的经济思想”首倡者。
(2)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并概括该政策实施后的成效。
(3)指出汉武帝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概括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可
得出,农商平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崇本抑末”可知,指的是重农抑商的经
济思想,可得出首倡者为商鞅。第(2)问,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变“抑商”
政策为“惠商”政策,可得出惠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游天下,
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和“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
活”可得出,出现了富有的大商人,商品交易频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第(3)
问,第一小问,根据关键词“征收资产税”“告缗”可得出,经济政策是抑商;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可得出,增加财政收入;第三小
问,根据“征收资产税”和“告缗”等关键词可得出,征收资产税,告发不法商
人。
答案:(1)经济主张:农商平等。首倡者:商鞅。
(2)经济政策:“惠商”。
成效:出现了富有的大商人,商品交易频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政策:抑商。目的:增加财政收入。
表现:征收资产税,告发不法商人。
相关文档
- 四川省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8-268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2021-08-2612页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2021-08-2611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2021-08-2612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2021-08-264页
- 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1训练:阶段检2021-08-267页
- 【历史】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第2021-08-2612页
-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中学2019-22021-08-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