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2.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2 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世界贸易、货币和金融的三
大支柱,它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2)欧盟使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
组织,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3)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
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
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
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5)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不仅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
系。
知能强化课Ⅰ “美元帝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世界金融秩序混乱
二战前,经济大危机使各国间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每个国家或
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等问
题,于是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一片混乱
各国共同希望 为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各国都希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英镑丧失国际货币地位
二战后,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以英镑为中心
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美国经济实力大增
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黄金储备巨大而空前稳固,使建立一个以美
元为支柱的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2.建立
1944 年 7 月,美、英、法、苏、中等 44 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
货币金融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最终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了
美国提出的方案,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3.内容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 美元折合 1 盎司黄金(金衡制 1 盎司=31.103 5 克),美国随
时向各国按官价兑换黄金。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确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
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③固定汇率(钉住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 1%的幅度内波动,否则各
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主要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成立
1945 年 12 月 27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 1947 年 3 月 1 日成为联合
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现有成员国 180 多个。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宗旨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通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
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协助成员国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
平衡国际收支的逆差
(2)世界银行(WBG):
成立
1945 年 12 月 27 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1946 年 6 月 25 日开始营业,次
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目前世界银行共
有成员 140 多个,中国是其创始国之一
宗旨
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转向世界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
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协助成员国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
(3)两者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互补充。
①前者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如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可向
该组织求援,所以该组织具有“救急”的特点,是世界金融的“救火队”。
②后者侧重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
成员国建立、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如在贷款中提供用于可行
性研究、资源调查、管理及培训方面的专门资金,向成员国提供咨询服务等。可以说该组
织是世界经济的“扶贫队”。
5.影响
稳定了
世界金
融秩序
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
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
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促进了
世界经
济发展
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
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
造了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暂时缓解了战后许多国家的
收支危机,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
有利于
美国霸
权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
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国外进行经济
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6.体系的瓦解
(1)1968 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
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金价暴涨。
美国宣布仅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市场金价则自由浮动。
(2)1971 年 8 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 35 美元兑换 1 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
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3)1973 年 3 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
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
台,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
要作用)
7.瓦解的原因
(1)体系自身存在缺陷。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国家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
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机。固定汇率制度限
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2)美元危机。20 世纪 50 年代的朝鲜战争和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使美国国
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大量外流。石油提价、经济危机,美国财政赤字庞大。政府大
量发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冲击了美元的信誉。各国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使美国
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3)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等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与美国分庭抗衡,美国的经济竞争力相对削弱。
[史学者说]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
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
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
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建立
原因
(1)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
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
作的必要性
标志 1947 年,美、中等 23 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
化
影响 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
项目 类别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不同
点
作用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
化
原因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的倡
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
相同
点
作用
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
张;标志着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1.综合认识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包括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
(2)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3)美国倡导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体系,是战后世界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是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的具体步骤。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经济全
球化趋势,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2.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成因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殖
民扩张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而美国
实力空前膨胀
建立方式 殖民扩张和对外战争(暴力方式) 多边协商和组织协调(和平方式)
力量中心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运行机制
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贸
易保护主义盛行
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协调机制来解决
矛盾冲突,应对危机
聚焦主题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1.下表反映的是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情况(单位:十亿美元)。表格
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年份 世界黄金持有量 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 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
1951 33.5 22.9 8.9
1968 38.7 10.9 38.5
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B.美国政府积极对外输出黄金和美元
C.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D.“双挂钩”机制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
解析:选 C 材料体现出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减少,美国政府会积极输入黄金,当时
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故 A、B 两项错误;材料中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减少,债务增
多,这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故 C 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原则在
二战后初期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但是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以及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经
济危机,“双挂钩”机制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故 D 项错误。
2.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
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使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而导致美国长期处
于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即美国必
须保持长期的贸易顺差,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升各国清偿能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
B.“双挂钩”原则使美元处于有利境地
C.美元具有美国货币和世界货币的双重职能
D.该难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
解析:选 C A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双挂钩”原则使美元不仅是一国货币,也是
世界货币,此举有利有弊,B 项错误,C 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
济实力的相对下降,D 项错误。
[思维升华] “特里芬难题”
以上两题考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重建了国际货
币体系,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汇
率风险,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缓解了各国国际收支的困难,维
持了各国经济稳定、高速的发展态势;等等。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支撑了战后 20 年资
本主义世界的高速增长,因此有人把这段时期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但
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内在缺陷,最终还是崩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即所谓的“特里
芬难题”:
(1)含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与美国的经
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分不开。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但这三
项条件却又是矛盾的,这便是“特里芬难题”。
(2)内容:第一,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
重,国际收支逆差,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
系。第二,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或中
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要履行 35 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
有充足的黄金储备。第三,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黄金储备
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
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3.1944 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
统一的世界货币,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样英联邦
的比例高达 35%。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二战导致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受阻
B.极力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
C.极力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
D.保持英国战后金融霸主地位
解析:选 B A 项是凯恩斯计划提出的原因而不是目的,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凯恩斯
提出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英联邦历史贸易数据,让英镑在世界货币中占据优势,B 项
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提及美元的国际影响力,故排除 C 项。凯恩斯计划中,英联邦的比
例仅占 35%,离金融霸主地位较远,D 项错误。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 1945 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
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 年 10 月,
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是,由于欧美的一些国
家,特别是美国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终流产。这反映出(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到美国的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直接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冷战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最主要和最根本原因
解析:选 B A 项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美国提议讨论成立协调国
际贸易的专门机构,又主要由于美国的态度导致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终流产,可知美国的
经济霸权直接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B 项正确。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建立国
际贸易组织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冷战对国际贸易组织
的影响,D 项错误。
[思维升华] “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
上述两题反映了二战后期大国开始对世界金融发展的影响,尤其是英、美两国对世界
金融领导权的争夺,这种争夺体现在“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制订上。
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美英两国政府就从本国利益出发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方
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是国际稳定基金计划,
根据该计划,美国可以控制基金组织,从而取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凯恩斯计划”
是国际清算同盟方案,强调透支原则和美英双方共负国际收支失衡调节责任,这对国际收
支经常发生赤字的英国是有利的。最终,“怀特计划”得以实施。两份计划背后反映的是
大国的博弈,二战后美英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国实力膨胀,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
号经济强国。
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
[史料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 30 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
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
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
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
原因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教你读史] 史料一共四句话,前两句话一层,体现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
位;后两句话一层,评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提示] 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
元保持固定汇率。
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创造了条件。
[史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
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
停止按 35 美元价格兑换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
1973 年 3 月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最终西方国
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思考] 史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教你读史] 史料二分别说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及表现,抓住其关键信息
“日本、西欧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分析。
[提示] 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原因:体系自身的矛盾;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知能强化课Ⅱ “地球村”的出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原因:
文化传统 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
历史教训 近代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统一的渴望
现实原因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过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 年)欧洲共同体(1967 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7 年)
欧洲联盟
1992 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
欧元诞生 1999 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3)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组织。
(4)意义:
①对欧洲: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提高了欧洲的国际
地位。
②对世界格局: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5)存在的问题:
急速扩张
2007 年欧盟迅速扩大到 27 个国家。苏联解体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
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越来越大,问题随之增加
欧盟盟主
德法无疑是欧盟的火车头,在欧盟的发展问题上,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但是,
也存在谁是盟主的争夺
美国因素
过去,美国出于联合欧洲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对欧洲一体化建设采
取支持、默许的态度。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美国日益强烈地感到欧
洲一体化建设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压力,这促使它从过去的支持、默许演变为阻
挠、制约
[史学者说]
欧盟成立的影响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
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
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挑战。
(2)建立:
①1992 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
②1994 年 1 月 1 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4)影响:对成员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
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建立:
①1989 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提议。
②1989 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 12 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
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问世。
(3)性质:是一个具有广泛经济协商功能的官方论坛和协商机构。
(4)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①1991 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②2001 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5)意义: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背景
作为临时适用的多边货易协定,关贸总协定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时
代潮流
建立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宗旨
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
由化的目标
意义 ①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开始
②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
②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③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④世界贸易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2)过程:
①1986 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②1995 年,由“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③2001 年 11 月 10 日,多哈会议正式批准中国加入该组织。
(3)影响:给中国带来许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3.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
秩序的存在。
(2)表现: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②一些发展中国家独立后,政局动荡,经济严重恶化。
③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恐怖组织活动猖獗。
(3)应对:
①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史学者说]
对全球化的认识
全球化,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
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
件奖品。
——拉德哈克瑞什南《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
一、全面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
1.出现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2)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3)国家间的经济互补性增强,加强合作、谋求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
(4)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 时间 特征
第一阶段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主要出现在欧洲
第二阶段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方面欧洲的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亚
洲也出现了区域性经济集团
第三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掀起新的高潮,进入了较高层次
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
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3.基本特点
(1)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
(2)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
(3)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
化为目标。
(4)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往往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5)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4.两方面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有利于成员国经济的发展,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②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③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消极方面:
①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②经济区域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
衡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1.表现(或载体)
贸易自
由化
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
生产国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
际化 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资本全
球化
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
扩大
科技全
球化
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
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2.积极作用
(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
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2)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
构等。
(5)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
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3.消极影响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
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
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
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
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
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
的掠夺性开采,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
球生态危机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
念的冲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力图推
广西方的价值观。
聚焦主题(一)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1.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做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
的是( )
模式 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 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大国主导
模式 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 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 1——亚太经合组织
B.模式 2——欧洲联盟
C.模式 3——北美自由贸易区
D.模式 4——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选 D 根据模式 1 中“货币……统一”可推断出是欧盟,故 A 项错误;根据模
式 2 中“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大国主导”可推断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故 B
项错误;各成员差异较大,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
等互利、自主自愿原则的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故 C 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结伴而
不结盟的新型区域合作关系,故 D 项正确。
2.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和
历史差异。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的不同在于( )
A.范围更大,体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B.合作原则开放灵活,体现贸易伙伴关系
C.成员成分复杂,体现求同存异
D.地域相近,体现睦邻友好
解析:选 C 欧盟成员大多数为发达国家,文化和历史差异较小,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亚太各地区之间要想加强经济方面的合作就必须做到求同存异。
[思维升华]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比较
上述两题均立足于时空观念,从比较角度入手考查三大区域集团。现将三者的比较归
纳如下: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成立时间 1993 年 1994 年 1989 年
性质 经济、政治联盟 区域性经济组织 区域性经济合作论坛
主要合作
领域
经济、政治 经济 经济
特点
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
域性经济政治组织,合作
程度较高
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
易区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
域性经济集团,属于论坛
性的经济组织,合作程度
较低
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3.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
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
素在于英国( )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C.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D.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解析:选 D 英国只是个岛国,并未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故 A 项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矛盾心理”,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矛盾心理与政体无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二战后的英国已无力与美国相抗衡,故 C 项错误;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
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可见其念念不忘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故 D 项正确。
4.下表中,这一进程表明( )
欧元区进程
时间 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1999 年
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
西班牙等 11 国
2001 年 希腊
2007~
2011 年
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
注:英国、丹麦、瑞典等国则拒绝加入。
A.各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诉求存在差异
B.欧元区的推进对各国经济影响差异显著
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各国对欧元的态度
D.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走向深入
解析:选 A 欧元问世后,不同国家选择在不同时间加入欧元区,而英国、丹麦、瑞典
等国则拒绝加入,这就显示了各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诉求存在差异,A 项正确。材料中并
没有显示欧元区的推进对各国经济的影响,B 项错误。材料中的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大
体相当,而对欧元的态度迥异,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思维升华] 英国与欧洲一体化
上述两题均从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切入命题,暗含了英国“脱欧”的时效热点。鉴
于此,我们在复习欧洲一体化进程时,一是要厘清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二是从欧共体到欧
盟发展过程中各国的态度和反响,以及欧共体或欧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内容上去总结历史
经验、教训。具体英国与欧盟关系历程梳理如下:
(1)二战结束后,为应对战后衰落并维持大国地位,英国于 1948 年提出了“三环外交”
的构想,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直接参与,只想借助欧洲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2)在欧洲联合模式上,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有着重大分歧。英国反对把建设具有某些
超国家性质的联邦欧洲作为欧洲联合的目标,主张建设一个基于独立主权国家联合基础之
上的欧洲。
(3)1951 年 4 月,随着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欧洲经济一体化迈开
步伐。面对欧洲一体化,英国先是对抗,1960 年 1 月,英国、奥地利等七国签署《欧洲自
由贸易联盟条约》。1973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
演了重要角色。
(4)当欧洲一体化符合国家利益时,英国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反之就会成为一个旁观
者甚至阻挠者,英国一直不是欧元区成员。2016 年 6 月,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
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
[史料一] 2011 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
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
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
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
[思考] 史料一中法德的做法对欧洲一体化有何意义?
[提示] 直面历史争议问题,寻求最大共识,增强欧洲统一的文化认同感。对青少年进
行正面的历史教育,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史料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
不断发展升级的。自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
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
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
[思考] 有学者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排他性,是一股反全球化潮流。结合史料二
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全球化
是区域集团化的必然结果,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聚焦主题(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1.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 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 D.全球化不断加强
解析:选 C 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出现,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都实行自由贸易,没
有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20 世纪 90 年代的世界贸易
组织出现,体现出世界经济逐渐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有序发展,故 C 项正确。
2.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
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才真正
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B.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C.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
D.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解析:选 B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不是根本原因,
故 A 项错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也是推动全球化的根本
原因,故 B 项正确。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外部环境,不
是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不是根本原
因,故 D 项错误。
[思维升华] 运用唯物史观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应该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
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
(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
果。世界各国都不可能离开这一进程而获得独立发展。
(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促进全球
经济不断增长的方式。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市场这个纽带,逐步推动国
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过渡,最终形成具有规范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的全球统一规则,并建立
起全球经济运行机制,从而极大地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加速全球经济的增长。
(3)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
代出现新一轮浪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选择。
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3.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
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
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解析:选 B 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
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
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中得到合理的分配,抨击了发达
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不合理现象,故选 B 项。A、C 两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D 项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 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反对全球化,他
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世界南北差距拉大、
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统帅的
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当然也免不了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
阿玛蒂亚·森的观点是 ( )
A.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全球化
B.反全球化者对全球化表现出不在乎
C.反全球化运动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D.全球化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选 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阿玛蒂亚·森指出了反全球化人士追求的目标,是另
一种不同的全球化,A 项正确。 B 项与“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反对全球化”不
符,排除。从材料看,反全球化运动是反对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不是反对资本
主义制度,C 项错误。材料主要透露的是全球化的弊端,D 项不符合题意。
[思维升华]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
以上 3、4 两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及反全球化运动,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世界各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力争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
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它们各自所获得的收益也大不相同。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是在不公正、不
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国际社会通行的市场规
则和国际惯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
的“中心”和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受益较少,有些国家甚至只
能受到损害。所以,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虽然其是从自身的民族利益出发,
没有统一的纲领,但也引导关注世界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危机,
进而去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全球化发展。
(3)我们可以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理解为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三、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
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宗旨为:(1)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
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
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由此可知亚投行( )
A.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类似
B.成为新兴的国际经济组织
C.将会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
D.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解析:选 D 由亚投行的第一条宗旨可知其与世界银行的职能相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际收支不平衡,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
除;亚投行和世界贸易自由化无关,故 C 项错误;亚投行“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与
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的宗旨说明
它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故 D 项正确。
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 年 9
月和 10 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这一构想( )
A.将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作为新实体与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B.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
C.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产生重叠或竞争
D.是作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丝绸之路的继续发展
解析:选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
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
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故 B 项正确。“一带一路”不属于新实体,故 A 项错误。“一带
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属于优势互补关系,故 C 项错误。丝
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通道,故 D 项
错误。
[思维升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表现
2017 年 5 月 14 日至 15 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
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享互
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这一热
点问题必将成为 2019 年高考命题的首选素材。因此,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备考的关键所在。
①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②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③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④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着眼于弘扬古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和
睦共处的精神,拓展中国同欧亚大陆国家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
⑤2013 年 10 月,中国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
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
⑥2015 年,亚投行的建立与运行,对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
环境、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赢得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更大话语权,具有十
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⑦2016 年 10 月 1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 SDR(特别提款权),表明
中国逐步进入以资本市场全方位开放为标志的“高度开放阶段”。
四、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
[史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
济全球化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
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
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经济全球化不
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教你读史] 史料一关键信息“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说明科技革命、市场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因素。
[提示] 市场体制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交通
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史料二]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
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
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
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思考] 根据史料二,说明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的原因。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中“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的实质是倡导自由贸易,这说明当
前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
[提示] 因为美国在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上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
高考研究课 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
[考过什么]
2010~2017 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
考点
卷别
立 的加入
全国卷Ⅰ
2015·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建立——世界银行
贷款项目及总额变化
的原因
2017·二十国集团;
2016·欧洲煤钢联营;
2016·新兴独立国家应
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
序;
2014·欧元的作用;
2013·多极化趋势、经济
区域化
全国卷Ⅱ 2014·欧洲一体化
全国卷Ⅲ
全国卷
2012·战后世界经济重
心的转移趋势;
2011·资本流动在经济
全球化中的作用
[考情分析]
欧洲一体化是高频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反复出现,且命题角度不同。从命题角度来看,
从历史折射的本质角度考查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如布雷顿森林体系题;从文明传承、社会进
步的角度考查欧洲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等。本讲内容几乎都与现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件相关
联,热点性强。对于欧洲一体化的考查,由于英国公投脱欧影响,可能会变化考查的角度,
反思世界经济区域化存在的问题。
[怎样考的]
1.(2017·全国卷Ⅰ)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
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
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解析:选 A 结合题意可知,20 世纪末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世界旧的经济秩序受到冲击,A 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或区
域经济集团的发展并非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排除 B、D 两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已经加入
世界体系,C 项错误,排除。
2.(2016·全国卷Ⅰ)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选 B 题干表格中成立的国际组织基本上属于原料生产组织,其成员大都属于新
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当时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它们建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主
张维护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联合对抗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选 B 项。
3.(2016·全国卷Ⅰ)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
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
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选 A 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
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
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
排除;欧洲此前已出现对峙,排除 C 项;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排除 D 项。
4.(2015·全国卷Ⅰ)世界银行在 1968 年的贷款项目为 62 个,贷款总额为 9.5 亿美元;
1981 年贷款项目为 266 个,贷款总额为 124 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解析:选 C 本题关键信息是“1968 年”“1981 年”。从材料中世界银行 1968 年与 1981
年的贷款项目与贷款总额对比,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结
合所学知识,世界银行的宗旨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故选 C 项。A 项与史
实不符;B 项不是导致题干所述变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 1995 年才成立,排除 D 项。
5.(2014·全国卷Ⅱ)右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
是(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解析:选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 1993 年,A、B
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 C 项。
6.(2014·全国卷Ⅰ)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 21 世
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解析:选 A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B 项错误,“消除”的说法太绝对,欧盟各成员国之
间的贸易壁垒仍客观存在;C 项说法错误,货币的改变对推动外贸额增长的作用很小;D 项
显然错误,因为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并非处于领导地位。A 项正确。
7.(2013·全国卷Ⅰ)1950 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
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
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舒曼计划”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国率先”是解题的关键。六国的联合首先是以“舒曼计
划”为开端的,而“舒曼计划”的实质是缓和法德之间的矛盾,而法德矛盾又是造成欧洲战
争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择 A 项。
8.(2011·全国卷)下面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
图。该图反映了( )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图主要反映了世界各地资本往来的信息,
说明资本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D 项正确。图中的信息只是说明了资本的流动,并没
有反映资本流动对单一商品出口国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故排除 A、C 两项;B 项不符合史
实,贸易往来会对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而非决定性影响,而且在图中也没有相关信息。
[规律总结]
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命题素材多样,表格(第 2 题)、历史图片(第 5 题)、历史地图(第 8
题)和社会热点等均有体现,创设新情境对主干知识进行多维度考查,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归纳、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题干材料全在书外,考生只有在获取和解读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还可能怎样考]
充分挖掘本讲知识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欧洲一体化、经济全
球化等内容切入创设新情境命题,让考生认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
国际意识;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新兴国家的崛起被视为 21 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新兴国家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
者,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进程,推动了现有国际经济体系的变革和调整。此外,当前中
国的自贸区、人民币加入 SDR、“一带一路”等热点问题都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具体
表现。这些都是高考命题的鲜活素材,备考时应重点关注。
[热点预测]
1.“1933 年,美元贬值约 30%。1973 年,美元贬值 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
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都是为了( )
A.拓展国际贸易 B.稳定美元汇率
C.平抑国内物价 D.协调全球经济
解析:选 A 1933 年,“美元贬值”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有关,1973 年,“美
元贬值”应与“滞胀”现象和欧共体与日本的崛起有关,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刺激出
口,故 A 项正确;稳定美元汇率与材料中“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不符,故 B
项错误;“美元贬值约 30%”不是平抑国内物价,而是涨价,故 C 项错误;美元两度贬值
是为了刺激出口,不会协调只会破坏全球经济,故 D 项错误。
2.2016 年 10 月 1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 SDR(特别提款权)。SDR
是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解决国际金融市场美元供应不足而进行的一种补充货币,
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因此被称为“纸黄金”。从二战后美元的特殊
地位到人民币特别提款权的出现,本质上说明( )
A.世界金融秩序亟待稳定 B.国际贸易体系的规范化
C.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解析:选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稳定金融的工具,故 A 项错误;关贸总协定促
进了国际贸易体系的规范化,故 B 项错误;人民币加入提款权,意味着对国际货币基金有
更多的发言权,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故 C 项正确;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
开始多元化,故 D 项错误。
3.1973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 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
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
A.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B.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选 C 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不是为了进一步融
入欧共体,故 A 项错误;英国没有退出欧共体,因此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伏笔说法错误,
故 B 项错误;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和主权,即为维护自身权益提
供了保障,故 C 项正确;“孤立主义”是对全球事务和欧洲大陆事务漠不关心,与英国议
会审读机制的出发点不同,故 D 项错误。
4.阿根廷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不止一次地采取反美立场,然而在 1990~1996 年
从美国的进口则增加了两倍,“成为美国的一个好朋友”。这说明( )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淡化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各国的经济模式逐渐趋同
D.拉美经济独立性弱化
解析:选 B 美国与阿根廷不存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故 A 项错误;根据所
学,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化加速发展,与材料“1990~1996 年从美国的进口则增加了两倍”
吻合,故 B 项正确;经济发展模式,依据国情不同,应该是多样化的,故 C 项错误;阿根
廷一国的对美贸易,不能代表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状况,故 D 项错误。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美国在 20 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 1944 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
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政策调整( )
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
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
C.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
解析:选 C A 项与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不符,故 A 项错误;美元与黄金的
脱钩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而不是保持美国经济优势,故 B 项错误;美元与黄金无论是脱钩
还是挂钩,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 C 项正确;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与通货管理
制度无关,故 D 项错误。
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早在 2010 年年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IMF)董事会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此后五年,在绝大多数国家相继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却
成了唯一阻挡 IMF 改革的国家。美国能阻挡 IMF 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 )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
B.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C.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份最多
D.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
解析:选 C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故 A 项错误;
美国的综合国力与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没有必然联系,故 B 项错误;美国之所以
能阻挡 IMF 改革,是因为他是 IMF 最大的股东,因此具有否决权,故 C 项正确;美国是
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是能阻挡 IMF 改革的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3.1976 年 4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通过了《IMF 协定第
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 IMF
继续对各国货币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
B.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
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
D.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解析:选 B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原本的固定汇率制难以持续下去,在此背景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新的修正案,允许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这就意味
着各国将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故选 B 项。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但其仍有一
定的影响力,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美国在当时仍是世界经济霸主,故 D 项错
误。
4.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参加的
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次年《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签订,西欧各国实现煤钢“联营”,
并逐步消除贸易壁垒。这表明( )
A.西欧形成了统一自由市场 B.西欧各国竞争消除
C.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关键 D.美苏争霸受到冲击
解析:选 C 材料的主旨在强调法德和解的意义,而不是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故 A 项
错误;西欧各国虽然实现了联合,但是竞争并没有消除,故 B 项错误;1950 年法国外长提
出的计划,为 1951 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材料与美苏争霸无关,故 D 项错误。
5.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一些成员国大量进口美国的廉价煤以及法德通过运输补贴影
响煤炭价格等等,因此戴高乐称之为患了“营养不良”的慢性病。这说明( )
A.欧洲联合损害了国家利益
B.欧洲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美国通过出口煤炭控制西欧
D.超国家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成员国和时间可知该组织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
共同体是欧洲出现的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成员国的政府第一次放弃了各自的部分
主权,并将这些主权的行使交给一个独立于成员国的高级机构。材料中的行为说明了超国家
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一结论,故 D 项正确。
6.自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1951~1961 年,英
国对英联邦成员的出口从 50%下降到 32%,而同期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出口和进口却
显著增加。1960 年,英国对共同体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 15.4%。这一现象( )
A.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的结果
B.是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结果
C.是英国经济竞争力削弱造成的
D.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解析:选 D 英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对峙关系不大,故 A
项错误;1973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与材料所给时间不吻合,故 B 项错误;英国经济竞争力
削弱体现不出对两者的进出口发生变化,故 C 项错误;西欧经济共同体在英国的贸易格局
中发生变化,促使英国改变了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逐步接纳,并且试图融入欧洲经济共同
体,故 D 项正确。
7.(2018·黄冈质检)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
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
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该观点认为( )
A.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倒退现象
B.经济全球化是新殖民扩张与不稳定的因素
C.应该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解析:选 B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可
知全球化对落后国家的挑战更加明显,对落后地区的环境破坏严重,故 B 项正确;C、D 两
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8.(2018·安阳一模)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交往中通行的是资本主义原则,是“富国
俱乐部”,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杀鸡取蛋”变成了“养鸡取
蛋”。这反映了( )
A.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B.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有依存性
C.发展中国家占世界重要地位
D.资源在全球实现了合理配置
解析:选 B 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故 A 项错
误;由“杀鸡取蛋”变成“养鸡取蛋”表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愈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故 B
项正确;发达国家之所以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政策优待,是因为其资源有利于实现发达国家经
济的优化配置,故 C 项错误;虽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杀
鸡取蛋’变成了‘养鸡取蛋’”的做法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但这
只是一种趋势而非结果,故 D 项错误。
9.截至目前,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达 1 100 万之多。2015 年,美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
排除通胀等其他因素,1990 年至 2013 年,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 20%,仅
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 13%。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美国贫富差距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经济“滞胀”
C.经济全球化造成资源分配不平衡
D.美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解析:选 C 材料没有体现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美国贫富差距的关系,故 A 项错误;
材料收入差距现象与经济“滞胀”无关,故 B 项错误;在美的非法移民体现出经济全球化
下人口的流动,因为文化水平低,导致收入降低,资源分配不平衡,故 C 项正确;材料没
有反映出教育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10.下表为 2006 年 WTO 对世界服务贸易提供模式的分类及所占比例统计,这反映了
( )
世界服务贸易提供模式及所占比重
提供的模式 GATS 的定义 占比(%)
模式 1:
跨境交付
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国际电话) 35
模式 2:
境外消费
一国的消费者或企业在另一国的境内使用服务(如
旅游)
10~15
模式 3:
商业存在
外国企业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附属企业或分支
机构而在该国提供服务(如外国银行在另一国境内
开展业务)
50
模式 4:
自然人流动
服务提供者个人从本国旅行到另一国境内提供服
务(如时装模特或咨询顾问)
1~2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B.商业对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C.当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服务业
D.经济全球化开始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展
解析:选 B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主要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材料中
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故 A 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商业存在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
比例最高,可以得出商业对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世
界资本的主要流向,故 C 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开始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展并没有一个非常确
定的时间,故 D 项错误。
11.“21 世纪的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创新领
域。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以文化产业为中轴线全面展开。”
材料观点反映出( )
A.文化价值差异阻碍全球化 B.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C.文化产业代表全球价值观 D.国际格局逐渐演变
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信息“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以文
化产业为中轴线全面展开”可知,全球化已深入发展到文化领域,故 B 项正确。
12.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维护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反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和掠夺,
管制和没收外资企业的斗争有所发展。1976 年,发展中国家接管了 1 447 家外国企业。目
前,大部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都实行了国有化,其他原料生产国也通过逐渐增股直至
国有化的办法把某些重要原料掌握到本国政府手里。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
C.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
D.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解析:选 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 A 项错误;经济区
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作用,故 B 项错误;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
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在国际
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据题干信息可知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
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维护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除了一些商业集团对于降低
关税的通常压力,以及先是推动着拿破仑三世后来又推动着普鲁士政府寻求通过签署条约使
贸易更加自由化的政治考虑以外,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政
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交换学说的接受。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
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措施,将控制换成了自由,乡土观念换成了普遍主义,固守传统换成
了坚持变革,将闭关锁国的安全换成了开放世界的危险但有潜在利润。
——摘编自 H.J.哈巴库克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人一直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是一种岛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它始终站
在帝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假如照顾了英帝国,便难于兼顾欧洲。二战后西欧的主要潮流是
一体化,但英国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以致后来再想
加入欧共体,就不得不多次去申请。英国在 60 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呈现
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二战后世
界格局迫使英国重视欧洲,两极化将英国与欧洲拴在一起。特殊的英美关系也要求英国重视
欧洲,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
导作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各国间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世界”转变
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变化,并指出英国加入欧共
体的影响。(13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信息“19 世纪中期”可得出欧洲此时为工业革命时期,工业
革命后交通和通讯进步,自由主义盛行,根据“普鲁士政府寻求通过签署条约使贸易更加自
由化的政治考虑以外,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可得出经济乐观主
义情绪,根据“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
措施”可得出政府对开放的认同。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人一直认为英国不
属于欧洲,这是一种岛国的心态”“后来再想加入欧共体,就不得不多次去申请”可得出由
排斥到加入;第二小问,根据“英国在 60 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
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可得出对英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从欧洲共同体的角度可得出对一体
化的推动作用,进而延伸到欧洲世界地位的加强和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促进作用。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技术的进步;自由主义学说盛行;法律自由化
的保障;经济乐观主义情绪;政府的推行。
(2)变化:由排斥到加入。
影响: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推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提升了欧洲在世界的地位;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
合理的配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物美
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也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据统计,1965 年世界上 7 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 7 个最贫穷国家的 19 倍,而 1995
年这一差距扩大到 38 倍。贸易自由化所创造的财富中的 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
85%以上的 100 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 30%。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往往处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
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
环境。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
阅读理解材料,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
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简明扼要,300 字以内。)(12 分)
解析:这是一道论文写作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经济全
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
损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拟论题符合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引用史实支持
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
通顺。
答案:示例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贸易机构的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
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的开放和流动,一方面促进了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
和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亚洲四小龙的
快速发展。
总之,经济全球化让全世界受益。
示例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论述: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但主要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相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资本、技术、市场、管理等先发优势,发达国家还主导
了战后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更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据材料,“贸易
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 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 85%以上的 100 多个发展中国家
只获得 30%。”
由此得出,经济全球化主要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示例 3:经济全球化损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论述:经济全球化虽然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技术、市场、管理等生产要
素的全球性流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资本、技术、市
场、管理等先发优势,发达国家主导了战后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更有利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据统计,1965 年世界上 7 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 7 个最贫穷国
家的 19 倍,而 1995 年这一差距扩大到 38 倍。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 70%被发达国家
获得,占世界人口 85%以上的 100 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 30%”;“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
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
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
由此得出,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