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1 KB
  • 2021-08-26 发布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20届高三动态性教学质量监测考前适应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 综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病逝之后,周公摄政当国,不久出现管叔、蔡叔与武庚(殷商后裔)作乱,史称“三监叛乱”,这说明 A. 诸侯之间要求地位平等 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 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D. 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周初分封并未改变松散的国家形式,统治秩序尚不稳定,说明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因此D选项正确;“三监叛乱”目的是夺权,并非要求地位平等,A选项错误;周代宗法制度实行于“三监叛乱”之后,B选项错误;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阶级矛盾,C选项错误。故选D。‎ ‎2.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在石渠阁皇家图书馆召集萧望之、刘向等诸儒讲《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这主要体现了 A. 儒学对君权的制约 B. 皇权专制不断强化 C.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 学术氛围宽松自由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亲称制临决”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思想文化专制的强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中的“制约”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选项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D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B。‎ ‎3.唐朝的国家意识是混合型的,不但儒法并用,而且兼容释道。正如盛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被称为诗仙、诗圣、诗佛对应道、儒、释三教一样。这反映出唐朝 A. 开放包容的气象 B. 诗歌受宗教影响 C. 世俗文学的繁荣 D. 三教合一的局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混合型”、“儒法并用”、“兼容释道”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唐朝的开放包容,因此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诗歌和宗教的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国家意识,不是世俗文学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的特征,D选项错误。故选A。‎ ‎4.明朝万历年间,由于田不赋用,皇帝派亲信宦官充当地方“财税特派员”,宦官用增税、滥税方式大肆搜刮银两,致使苏州爆发了大规模织工反矿监税使暴动。从侧面反映了 A. 明朝宦官掌控国家朝政 B. 苏州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 明朝地方制度发生异变 D. 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大规模织工参与暴动,侧面反映出当时苏州工商业发达,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因此B选项正确;仅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A选项,排除;C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选项不是材料侧面体现的内容,排除。故选B。‎ ‎5.鸦片战争后,上海所在的江浙地区成为了生丝出口的主要地,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丝出口由江浙地区转向广州,并且在广州还出现了最早的近代机器缫丝工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国资本对上海严格控制 B. 广东受到了清政府的扶持 C. 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政治局势影响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江浙地区的生丝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体现了政治局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排除;B选项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C选项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出现,不是产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排除。故选D。‎ ‎6.在清末,士人阶层出现了大规模分流,士人阶层流向了工、商、军、学等不同领域,有些士人甚至无以业。据此可知 A. 时代变革引起社会阶层变动 B. 科举制度无法选拔新式人才 C. 社会阶层流动推动历史进步 D. 阶层变动导致民众大量失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末年,“士人阶层出现了大规模分流”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所导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选项中“推动历史进步”的表述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有些士人失业,而非民众大量失业,D选项错误。故选A。‎ ‎7.1942年11月下旬,日军即将进攻香港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共东江纵队前身)即接到了正在香港开会的该队政委尹林平的指示:“作好应变的准备,一旦战事发生,立即派部队进入港九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这表明了 A. 国共两党共同合作抗日 B. 香港得到反法西斯国家支持 C. 日本在沦陷区统治加强 D. 中共对香港抗战的重要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在香港沦陷前,中共领导人做出了“在香港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可知中共对香港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D选项正确;两党合作抗日、反法西斯国家的态度和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情况材料均未体现,其他选项错误。故选D。‎ ‎8.温铁军教授提到“中国不仅是通过土地革命战争的暴力革命建立政府,没收全部外国公司在华财产权益和前政府的官僚资本权益,而且还是一个因“去依附”而终于进入工业化的主权国家。”据此可知新中国 A. 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B. 遗留了西方殖民的痕迹 C. 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D. 移植了西方的生产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没收全部外国公司在华财产权益和前政府的官僚资本”、“去依附”等信息可知,新中国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A。‎ ‎9.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陪审法庭在原告的指控、被告的辩护、证人的证词和判决结果等方面采用口头陈述的方式,而到公元前4世纪,诉讼双方的辩词和证据都要以书面形式提交。这一变化 A. 立法程序趋于严密 B. 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 公民权利逐渐扩大 D. 体现了公平与效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以书面形式取代口头陈述,不仅可以防止诉讼人篡改证据,还可以保证法律在运用时的准确性,也节省了法庭审判的时间,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司法程序,不是立法程序,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民权利范围的变化,B、C选项错误。故选D。‎ ‎10.为了争夺欧洲霸权,拿破仑一世对英国采取大陆封锁政策,先后颁布“柏林敕令(1806年)”“米兰敕令(1807年)”,规定法国控制下的一切国家不得与英国进行贸易,违者惩,之后大陆各国的出口受到限制。这一政策 A. 利于法国工业革命开展 B. 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动摇 C. 背离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D. 重商主义思想方兴未艾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政策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C选项正确;大陆封锁政策不利于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也并未动摇英国的地位,A、B选项错误;重商主义思想此前早已出现,D选项错误。故选C。‎ ‎11.下表是苏联与西欧部分国家相互贸易的统计数字表:(单位百万卢布)从图表可知当时 A. 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B. 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 苏联调整了与西欧国家关系 D. 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被打破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当时苏联与西欧经济往来迅速扩大,由此可得出当时苏联调整了对外政策,缓和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排除;B选项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被打破,D选项错误。故选C。‎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文坛兴起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学派——黑色幽默,这一学派用痛苦的幽默来表现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这反映了 A. 美国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C. 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 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黑色幽默流派突出描写荒谬的世界和社会对人的压迫,反映了美国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浪漫主义的特征,排除;C选项材料并未体现;黑色幽默不是现实主义文学,D选项错误。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 - 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 - 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但是古代中国却未能较西欧之先进入近代民族国家时代,而是在外力侵逼下不得已步入此一历程。‎ 材料一 近代民族国家区别于绝对主权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国民主权或人民主权,实行的是立宪民主制度。从西欧国家形态的演进历程来看,15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上半叶,王权成为民族聚合的中心,民族的孕育与成长是与等级君主制或绝对君主制国家的成长与巩固相一致的,绝对专制主义为民族国家和世俗建构与认同权力体系开辟了通道。绝对主义国家在完成政治一体化后,越来越不能满足市民阶级的要求,市民阶级不仅要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主权,也要自由的社会和有保障的人权,绝对主义国家无法提供相应的合法化的法律制度框架,由此,把绝对主义国家改造成民族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过程。一般认为,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70年代,英、法、德建立起第一批民族国家。‎ ‎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3期 材料二 ‎ 无论是封建化时期,还是绝对君主制时期,“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一以贯之,成为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特征,也是政治统一性的重要体现。“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周天子及后来的专制君主的利益,为了应付“家…‘国”之间的内在矛盾,专制君主不断吸取前朝教训,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人民依附于某一个具体的家族式或家庭式的政权,“家国”的政治伦理从根本上排除了契约精神,民主与自治也就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立宪主义观念也就难以自发产生。这也就难怪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竞出现北京的老百姓作壁上观,为侵华联军带路,“热心”建议联军从下水道进城又快又安全,甚至为侵华联军攻打紫禁城按扶登城云梯,这些在今天看来奇特的景象。‎ ‎ ——夏引业《中华民族构建与认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影响。‎ ‎【答案】(1)①封建王权的强化;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需要;③民主政治的发展;④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⑤近代西欧各国间的战争,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2)特点:①封建大一统;②家国体制;③夷夏有别 影响:积极: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②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局限:①民族歧视和民族矛盾;②阻碍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③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意识淡漠。‎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王权成为民族聚合的中心”、“市民阶级不仅要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主权,也要自由的社会和有保障的人权”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封建王权的强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宗教改革的推动、近代欧洲各国间战争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一以贯之,成为古代中国一个重要政治特征,也是政治统一性的重要体现。”、“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封建大一统、家国体制、夷夏有别等方面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 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民主与自治也就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立宪主义观念也就难以自发产生。”、“这也就难怪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竞出现北京的老百姓作壁上观,为侵华联军带路”等信息及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相关所答结合所学从巩固国家的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歧视和民族矛盾、阻碍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意识淡漠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影响。‎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在阅读《圣经》的妻子被丈夫的举动所吸引。‎ 图2:在翻阅账簿的妻子被丈夫的举动所吸引。‎ 对比上述两幅作品,请选择其中一幅作品中进行分析解读。(要求:史实准确,表述连贯)‎ ‎【答案】参考答案:示例一:解读图片1:‎ 新航路开辟以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赚取了许多钱财。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当时市民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天主教宣扬的来世享乐,因此,图片上夫妻的目光被桌上的钱币深深吸引。但是宗教改革运动尚未开始,人们还没有真正从封建神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在传统宗教观念中“对金钱的贪婪”是属于重大的难以原谅的罪孽。因此,整个画面中的物品其实都有其特殊的宗教象征意义,比如架子上的苹果是原罪的提示,夫妻两人呈现出呆滞的面部表情等。‎ 示例二:解读图片2:‎ 新航路开辟以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赚取了许多钱财。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当时市民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天主教宣扬的来世享乐,特别是图片2的画面发生在宗教改革之后,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等主张,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地位,把西欧人从神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因此,原来画面中有特殊的宗教象征意义的物品都消失了,比如熄灭的蜡烛警示着人终将归于尘土,暗含着宗教的特殊含义在那一个时代已经淡化。‎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选择给出的其中一幅图片进行分析解读。可分析解读图片1。然后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现世的幸福、尚未从封建神权中解放、呆滞的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也可分析解读图片2。然后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现世的幸福、宗教改革使西欧人从神权的统治中解放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要求史实准确,表述连贯。‎ 请考生在15-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以前的地方监察系统比较单一,大多数是中央朝廷派驻地方监察官员或者中央朝廷直接在地方设立单一的监察机构,很难对地方官员形成有效监督。宋朝立国以后,吸取了汉唐时期地方监察官权力过大而割据地方的历史教训,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统治方式,使地方“分而察之,相互牵制”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首先赵宋王朝上承袭汉代刺史和唐代道区制度,采取分权的方式,让路级监察权分别由转运使、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等四个机构掌领。其次通过法令与诏令规定,地方监察机构不仅要接受御史台、谏院、尚书省等中央监察机关的监督与指导,而且地方监察机构之间以及地方官员与监察官员之间也要互察。最后为了有效制约知州的权力,赵宋王朝创制了通判制度,任何事情都要通过知州与通判官批准,才可以实施,这样有效加强对州府官吏的监察。最终形成了路级与州级监察系统,这样紧密、完备、多层的地方监察体系,有效的维护了大宋王朝国家的统一与政局稳定。‎ ‎ ——张利兵《宋朝地方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地方监察制度的影响。‎ ‎【答案】(1)构建了广泛、多层的监察网络;制度化与法制化;行政权与监察权相结合。‎ ‎(2)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维护大宋政局的稳定;导致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中“最终形成了路级与州级监察系统,这样紧密、完备、多层的地方监察体系”、“首先赵宋王朝上承袭汉代刺史和唐代道区制度……其次通过法令与诏令规定……赵宋王朝创制了通判制度”、等信息从构建了广泛和多层的监察网络、制度化与法制化、行政权与监察权相结合等方面概括宋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 ‎(2)影响:依据材料中“使地方‘分而察之,相互牵制’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有效的维护了大宋王朝国家的统一与政局稳定。”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导致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苏联的南部边疆的安全和中亚五国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美苏全球争夺的冷战期间,阿富汗成为苏联大规模渗透的对象。1979年9月,阿明在与塔拉基的权力斗争中胜出,对外则采取了疏远苏联、接近美国的政策。在各种原因的促动下,苏共高层做出了出兵阿富汗的决策。1985年是阿富汗战争的转折点,由于戈尔巴乔夫的上台,莫斯科调整了对外政策。但阿富汗各派基于民族和教派分歧基础上的争权夺利的斗争从未停止,之后毒品、恐怖主义等新问题又随之而来。可以说,在阿富汗的长期战乱中,大国干涉是促使阿富汗国内问题国际化、长期化、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这种干涉又演变为“回力棒”,不仅给予解体前的苏联最后一击,而且使“9·11”后的美国长期陷入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 ‎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答案】(1)特殊的地理位置;美苏冷战的需要;阿富汗国内政权的变动。‎ ‎(2)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复杂化。‎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中“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苏联的南部边疆的安全和中亚五国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美苏全球争夺的冷战期间,阿富汗成为苏联大规模渗透的对象。”、“1979年9月,阿明在与塔拉基的权力斗争中胜出,对外则采取了疏远苏联、接近美国的政策。”等信息可从特殊的地理位置、美苏冷战的需要、阿富汗国内政权的变动等方面概括得出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 ‎(2)影响:依据材料中“大国干涉是促使阿富汗国内问题国际化、长期化、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给予解体前的苏联最后一击,而且使‘9·11’后的美国长期陷入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信息结合所学可从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复杂化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1951年,孙家栋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不久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1967年7月,由钱学森推荐,孙家栋受命担任人造卫星总体设计部负责人,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又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的国家。此后,他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大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也是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受到了我国乃至世界航天界科技人员的敬佩与赞誉。孙家栋有一句名言: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 ‎ ——摘编自《孙家栋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家栋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家栋取得以上成就的意义。‎ ‎【答案】(1)成就:①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②为我国乃至世界航天事业培养了人才。‎ 原因:①国家重视科技与航天事业的发展,国防需要;②自身具有的爱国精神与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2)意义:①推动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②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③培养了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1)成就:依据材料中“……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等信息可概括得出孙家栋取得的成就。‎ 原因: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从国家重视、国防需要、自身精神等方面说明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2)意义:依据材料中“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的国家。”、“他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大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也是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结合所学从推动了我国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简析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