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
1.《汉书·艺文志》记述了部分稷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先生的著作目录。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往往是率领弟子门徒一并来的。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这主要表明( )
A. 国家大分裂容易出现“百家争鸣” B. 稷下学宫造就“百家争鸣”的局面
C.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规模大 D. 诸子百家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可知,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重要基地,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B项正确;国家大分裂与“百家争鸣”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百家争鸣”的规模是否大的问题,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的活动侧重于学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诸子百家是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问题,故D项错误。
2.从唐代陆龟蒙《耒耜经》中的记载看来,农具种类已经不少,凡是前代所有的农具,唐代都有。甚至后来宋代所用的各种农具,唐也已大体具备。该现象可以说明( )
A. 唐代的农耕经济水平较高 B. 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至顶峰
C. 重农政策在唐代全面贯彻 D. 唐代农业生产技术日臻完备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凡是前代所有的农具,唐代都有”“唐也已大体具备”等信息反映出唐代的农具较为齐全,体现了唐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发展至顶峰,故B项错误;农具的齐全与重农政策的全面贯彻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齐全的农具是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表现之一而非生产技术的完备,故D项错误。
3.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高宗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同时废除尚书左、右丞。南宋初年,还曾设“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属执政官之列。这反映出宋代( )
A. 官僚政治发生显著变化 B. 中央行政机构走向完善
C. 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 丞相职权范围略有缩小
【答案】C
【解析】
- 12 -
【详解】据材料“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属执政官之列”等信息可知,北宋参知政事和南宋三省枢密院事均参与执政,其目的是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宋代中央机构的调整,与官僚政治的变化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参知政事和三省枢密院事的设置与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丞相职权范围的变化,故D项错误。
4.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描述了这两类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关系。从该图中可以得出( )
A. 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B. 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C. 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D. 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小说读者和传播方式均为两类,但从阅读的方式来看,有购买文本、转借文本、听书、看戏等方式,这说明时人阅读通俗小说的途径有多种,故D项正确;图示只能呈现两种阅读方式,无法反映这两种传播方式所占的比重,故A项错误;直接阅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这些读者也并非是社会上层人士且从图示中不能直接得出,故B项错误;图文材料只涉猎明清通俗小说,没有提及其他文学类型,不具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
5.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解除了种种封建束缚,特别是在克复苏、浙地区后,执行奖励工商业,大力扶植生产的政策,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农产丝业大量增产,贸易繁荣,商业兴盛。”据此,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 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要求
C. 部分突破了农民阶级局限性 D. 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答案】B
【解析】
- 12 -
【详解】据材料“解除种种封建束缚”“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可知,太平天国革命从政治、经济上解除了封建束缚,推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即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A项是对“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的曲解,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农民阶级局限性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动,而太平天国运动直到1851年才开始兴起,故D项错误。
6.1906年2月,梁启超发表《开明专制论》一文,认为孙中山主张的“土地国有”方案是“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大盗、小偷、乞丐、流氓、狱囚之悉为我用”。这说明( )
A. 梁启超反对孙中山的均富思想 B. 民生主义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
C. 民生主义思想服务于辛亥革命 D. 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倾向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体现了孙中山均富思想,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由“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之悉为我用”可知,梁启超认为孙中山的均富思想是为了博得下层民众的支持,这说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为了感召各阶层参与革命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虽能体现孙中山的均富思想,但并未体现梁启超对孙中山均富思想所采取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生主义思想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问题,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倾向感强仅是梁启超的个人看法,故D项错误。
7.《近代中国工业史料》(第一辑)中对近代中、日、美三国工业作了比较如下表。该表足以印证20世纪初( )
中国
日本(本部)
美国
人口面积
工厂或制造户
工人数
出品总值
调查年
439,425,000
57,070,936
105,253,300
4,278,352 方哩
148,756
2,970,133
2,384,333
20,966
275,791
11,095,971
1,280,964
10,658,881
1,237,810,613元
1,867,000,000日元
24,246,475,000金元
1916
1917
1916
- 12 -
A. 美、日两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得以加深
C. 中国工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D. 日本的近代化总量仍不及中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表格数字以及中国工厂数量、工人数、出口总值可知,20世纪初的中国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日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表格虽呈现美国、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没有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仅从表格数据得不出中日两国近代化总量的高低的,故D项错误。
8.1971年7月,毛主席就日本觊觎台湾问题时曾指示周恩来说:“要给基辛格吹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不要老谈具体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们来的。”该指示意在( )
A. 强调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B. 表明新中国始终遵循着和平外交政策
C. 指明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目的 D. 迫使美方承诺压制日本对台湾的野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就日本觊觎台湾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们来的”等信息可知,毛泽东邀请基辛格来华就是对抗苏联、日本,缓解中国面临的紧张局势,即从气势上迫使美方承诺压制日本觊觎台湾的野心,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虽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关,但并非毛泽东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毛泽东强调的是新中国对待美、日的态度而非强调美方的目的,故C项错误。
9.《查土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都记载了罗马法学家弗罗丁斯的理论:“奴隶制是违反自然法的,因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这是“万民法的一项制度,根据万民法,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财产”。据此,弗罗丁斯的理论( )
A. 在人权方面有合理性一面 B. 是为奴隶制的存在而辩护
C. 认为万民法应高于自然法 D. 强调了罗马法的阶级属性
【答案】B
【解析】
- 12 -
【详解】据材料“奴隶制是违反自然法的”“根据万民法,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财产”可知,弗罗丁斯认为奴隶制虽然违背了自然法,但它符合万民法的要求,其真实意图在于强调奴隶制存在是必要的,即为奴隶制的存在而辩护,故B项正确;弗罗丁斯认为奴隶制违背自然法,但又认为奴隶制的存在是必要的,就其人权而论是自相矛盾的,故A项错误;材料仅强调奴隶制存在的必要性,不能得出万民法与自然法的包含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罗马法的阶级属性,故D项错误。
10.阅读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形图(1501~1875年)。决定柱形图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程度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世界工业化发展水平提高 D. 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图示可知,1501~1875年非洲奴隶贸易从迅速上升到急剧下降,此期间经历了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殖民国家需要大量劳动力,说明工业化水平较低情况下依靠众多劳动力,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会大幅度下降,因而出现图示现象,故世界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非洲奴隶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殖民扩张程度虽与非洲奴隶贸易密切相关,但并非是决定性因素,故A项错误;非洲黑奴贸易主要强调劳动力的重要性,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劳动力更显得重要,但图示显示19世纪中后期奴隶贸易却减少,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不能决定非洲奴隶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早在17世纪自然科学理论已出现突破,与非洲奴隶贸易的兴起与衰落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11.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A. 人的理性意识的重要性
B. 人权和神权斗争永恒存在
C 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 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
- 12 -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使人权……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康德强调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故A正确。 “要在人权和神权继续斗争” 不是康德强调的主旨,排除B;早在理性主义思潮出现之前,人性就已经得到解放,排除C;理性主义和天赋人权均是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两者强调的角度不同,排除D。
12.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写道:无产阶级“利用目前过渡时期的特点,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以取代古契柯夫一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然后再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该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 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B. 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D. 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答案】A
【解析】
依据“然后再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可知,二月革命后没有解决人民迫切的需要,即战争、面包、自由以及土地问题,说明十月革命进行的必然性,即十月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故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应排除; C项是《四月提纲》提出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然后再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状况分析即可。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2 -
实际上,董仲舒所完成的工作比起他的先辈来说要容易得多,因为他处于一个了不起的历史关头。这时,宗法一体化结构与独尊儒术在皇权干预下终于成为现实。董仲舒的学说内容庞杂,但总的来说是集前人学说中有利于宗法一体化结构的内容于一体。他提炼、强化了《韩非子》、《吕氏春秋》、《公羊传》中君权至上的大一统的政治论,并把它和邹衍等阴阳家们的天人感应、五德终始的学说相结合。他继承了孔、孟的有为的行为、伦理学说,并以荀子的性恶说和“一天下”就要“务息十二子之说”为理论根据,强行推行儒家说教,使得思想文化专制主义也成为事实。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新青年》的作者们说,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的核心。这虽然表现了他们还只能从资产阶级的思想库藏中寻找武器,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个思想武器是发挥了战斗作用的。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他们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作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儒学思想基本特点,并分析该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的新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决定儒学地位发生转折的主要因素。
【答案】(1)特点:在继承先秦儒学体系基础上杂糅了其他学说;强调神权色彩;与宗法一体化结构相融合。负面影响:主张独尊儒术,易禁锢思想,不利于其他学术流派的发展;迎合专制统治的需要,使民间读经的功利性增强;对儒学之外的学问尤其是自然科学发展有消极影响。
(2)倡导个人主义;抨击封建专制和儒学束缚;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性思想;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3)统治阶级和以董仲舒、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对待儒学的态度;儒学发展是否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思想界的解放程度。
【解析】
- 12 -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集前人学说中有利于宗法一体化结构的内容于一体……并把它和邹衍等阴阳家们的天人感应、五德终始的学说相结合”可知,董仲舒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体系基础上杂糅了其他学说;根据材料“并把它和邹衍等阴阳家们的天人感应、五德终始的学说相结合”可知,董仲舒的思想强调神权色彩;根据材料“集前人学说中有利于宗法一体化结构的内容于一体”可知,董仲舒思想将皇权与宗法一体化结构相融合。负面影响:根据材料“使得思想文化专制主义也成为事实”可知,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易禁锢思想,不利于其他学术流派的发展;根据材料“宗法一体化结构与独尊儒术在皇权干预下终于成为现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思想迎合专制统治的需要,使民间读经的功利性增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独尊儒术后,对儒学之外的学问尤其是自然科学发展有消极影响。
(2)新现象:根据材料“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的核心”可知,新文化运动中倡导个人主义;根据材料“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作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中抨击封建专制和儒学束缚;根据材料“这虽然表现了他们还只能从资产阶级的思想库藏中寻找武器”可知,新文化运动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性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3)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二儒学地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决定儒学地位的是统治阶级和以董仲舒、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对待儒学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地位变化取决于儒学发展是否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儒学的地位和中国思想界的解放程度相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美国的人均每小时总值为100)
年份
1870
1913
1950
1973
1987
德国
5
50
30
64
80
日本
19
18
15
46
31
英国
104
78
57
67
81
美国
100
100
100
100
100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史实,提炼表中的某一信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 12 -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土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表格信息提取观点,结合材料的表格信息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比如本题中表格“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的信息可以从“二次革命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取观点,第二小问阐释依据表格中信息以美国的生产指数为标准,德国、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而英国发展的速度明显滞后与其他三国,体现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点睛】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
(二)选做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20年颁布了第一种契丹文字(“大字”,借用了与契丹语言有很大不同但又对其影响很大的汉字),这种文字到阿保机统治末年已广泛使用。925年,当回鹘使臣访问宫廷时,皇帝的弟弟迭剌(阿保机称他为家族中最聪慧的人)受命接待他们,在学会他们的文字(拼音文字)后,发明了第二种文字“小字”。
这样,到阿保机统治末期,双重政治体制的运行成为可能。在这种体制下,北方各部所在地区用契丹文处理政务,记录文件,而南方(汉人)地区既用汉文又用契丹文。这有助于契丹人保持自身的民族尊严与文化特性,但也在契丹贵族精英中间播下了长期冲突的种子,他们中的一些人固守部落传统社会的准则与习俗,而另一些人则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与之差异很大的中国观念与做法。由阿保机所创建的国家“双重”性质也许是有成效的,在契丹人越来越融入汉人世界的同时,他们却又保留了其固有特色。
——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概括阿保机改革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保机改革的影响。
【答案】(1)在保留本民族文化基础大胆推行汉化政策;政治体制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管理方式;改革举措涉及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2)加强了契丹族对多个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加快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解析】
- 12 -
【详解】(1)据材料“借用了与契丹语言有很大不同但又对其影响很大的汉字”“接受了与之差异很大的中国观念与做法”可得出在保留本民族文化基础大胆推行汉化政策;根据材料“双重政治体制的运行”可得出政治体制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管理方式等从材料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契丹人越来越融入汉人世界”可得出加快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根据材料“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与之差异很大的中国观念与做法”可得出推动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和边疆地区的开发等从改革的目的、北方的封建化进程、民族大融合、边疆开发、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说明。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5年6月18日,在总统办公室里举行了一次决策会议,参加者有杜鲁门的主要僚属。会议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在决定作出后,陪同史汀生出席会议的麦克洛伊提出,是否有可能在掷原子弹前预先给日本一个警告。杜鲁门鼓励他具体谈谈。海军部副部长巴尔德在一份备忘录中建议,应在扔原子弹前三天向日本发出警告,以便给它一个机会投降。但在谈论过程中参谋长们和陆海军部长们都不同意先发警告,理由是说不准原子弹究竟会不会炸。这种看法并非毫无道理的。科学家们当时讲实验弹的当量是2万吨黄色炸药,但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人对原子弹有无如此威力并没有把握。
——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实施核打击的主要顾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产生的影响。
【答案】(1)要不要给日本一个机会投降;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无法预测;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是否能发生爆炸。
(2)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减少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伤亡;提高美国在尖端科技方面的国际声望,也为战后的核讹诈、实施霸权主义提供条件。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预先给日本一个警告”“以便给它一个机会投降”可得出要不要给日本一个机会投降;根据材料“说不准原子弹究竟会不会炸”“对原子弹有无如此威力并没有把握”可得出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无法预测,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是否能发生爆炸。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个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给予日本极大的打击,这直接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进程,同时减少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伤亡,提高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声望等可结合日本无条件投降、战后美国的核讹诈、科技革命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 12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同治初年,江西南昌的士大夫群起毁教堂,杀传教士。巡抚沈葆桢称赞士大夫的正气,郭嵩焘则斥责沈氏顽固。郭氏做广东巡抚的时候,汕头的人像以前广州人,不许外国人进城。光绪元年(1875)云贵总督曾毓英因为反对英国人进云南,秘密在云南缅甸边境上把英国使馆的翻译官杀了。郭嵩焘当即上奏弹劾曾毓英。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中国有公使驻外从他起。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他发表了他的日记,送给朋友们看。他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他劝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郭嵩焘的救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的救国理念是否得以实现并说明理由。
【答案】(1)救国理念: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成因:以清政府驻外公使身份深入了解西方;深受国内洋务运动的影响;西洋考察的结果。
(2)没有。理由: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仅学习西方的科技;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抨击洋务派,要求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也印证了郭嵩焘的救国主张未实现。
【解析】
【详解】(1)救国理念,根据材料“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可得出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成因,根据材料“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可得出以清政府驻外公使身份深入了解西方,并且这时期正值洋务运动时期,因此也是受洋务运动影响和西洋考察的结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郭松涛的救国理念没有实现。理由,郭松涛主张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也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但洋务运动时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仅学习西方的科技;当时国内顽固派力量强大,并且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等可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结果和清政府的态度以及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抨击来进行推理论证。
- 12 -
- 12 -
相关文档
-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8-266页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2021-08-267页
-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2021-08-2611页
-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8-256页
-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2021-08-2513页
- 山西省临汾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8-2520页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2021-08-258页
-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8-257页
-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2021-08-2513页
- 河南省鹤壁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2021-08-2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