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评估1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综合评估(一)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 孙”。这反映了商代( )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 D.开始实行分封制 解析:选 A 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的嫡系子孙,这是为了神化 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政治特点,故 A 项正确。 2.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 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 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 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D.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解析:选 C 材料的目的是明确权力和义务,不是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 伐,也不是鼓励诸侯开疆拓土,故 A、B 两项排除;分封制下诸侯和天子具有隶 属关系,诸侯在享有权力的同时,必须对天子负有义务。材料“给受封者颁赐礼 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体现出二者之间的隶属关系,故 C 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天子难以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 D 项排 除。 3.《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清冯桂芬《复宗 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由此推测,“宗法”的含义是 ( ) A.区分同祖同宗子孙的制度 B.按血缘推行教化的根本 C.历代实施分封的制度基础 D.按嫡庶治理社会的法则 解析:选 D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宗法者,佐国家养 民教民之原本也”表明宗法制是按嫡庶治理社会的法则,故 D 项正确;A、B、 C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4.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 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浓重的神权色彩 C.强烈的等级意识 D.发达的礼乐制度 解析:选 C “尊尊”指的是尊重应该尊重的人,不超越自己的地位等级, 实际上是维护等级制度,故选 C 项;A、B 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尊尊”无 法直接反映礼乐制度的发达,故 D 项错误。 5.公元前 206 年,刘邦大军攻入咸阳,整个咸阳城被付之一炬。颇具远见 的萧何努力将宫廷保存的地图、书籍保护下来,为日后战争、治国提供了依据。 上述历史物件在秦朝时应由谁掌管( ) A.皇帝 B.丞相 C.御史大夫 D.郡守 解析:选 C 皇帝不负责具体事务,故 A 项错误;丞相负责帮助皇帝处理 全国政务,统一管理天下事务,故 B 项错误;御史大夫主要管律令、图籍并监 察百官,故 C 项正确;郡守具体负责某一个地方的事务,不负责全国性事务, 故 D 项错误。 6.有学者认为,“封建官僚统治”是王朝轮回中的“基本制度框架”。根 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皇帝直接任免郡县长官 C.郡国并行取代分封制度 D.建立了完整的行政体系 解析:选 B 秦朝颁布法律,以法治国,体现不出官僚政治的特点,故 A 项错误;形成官僚政治,在秦朝主要是指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 接任免,故 B 项正确;秦朝没有实行郡国并行制,故 C 项错误;是否形成完整 的行政体系,看不出是用官僚政治来取代贵族政治,故 D 项错误。 7.一次朝会,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对宰相田千秋说,我与你同受先帝委托。 我主管宫廷事务及朝廷人事,你负责外部执行,我们共同配合,天下方可太平。 由此可见( ) A.丞相与六部共同执行决策 B.权臣把持朝政统治黑暗 C.中朝成为真正的决策机关 D.重武轻文导致藩镇割据 解析:选 C 汉朝没有实行六部制度,故 A 项错误;当时朝廷统治并不黑 暗,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的“我主管宫廷事务及朝廷人事,你负责外部执行” 可以看出,汉朝当时实行的是中外朝制度,中朝成为真正的决策机关,故 C 项 正确;藩镇割据是唐朝出现的现象,故 D 项错误。 8.下表是唐代宰相科举出身人数及所占宰相总人数的比重。由此可见,唐 代科举制( ) 科举出身人数 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 唐太宗 1 3.4% 唐高宗 13 31% 唐宪宗 17 58% 唐懿宗 17 81% A.已成为读书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B.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C.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人才来源 D.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集权 解析:选 B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科举出身人数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 逐渐增加,说明科举制在唐朝人才选拔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故 B 项正确;材料 反映的是宰相出身,不是读书入仕,故 A 项错误;C、D 两项在表格信息中无法 得出,排除。 9.“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 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 A.重文轻武 B.强化皇权 C.分权制约 D.控制地方 解析:选 C 材料说明了宋朝的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是政治机制注重预防和 制约,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政治制度强化分化事权,故 C 项正确;A 项在材料 中不能体现,排除;B、D 两项均不是核心,排除。 10.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 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 ) 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 B.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 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 D.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 解析:选 D 行省长官直接受中书省管理,故 A 项错误;在中书省的管理 下,行省掌握地方的军政要务,故 B 项错误;行省制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体现, 而周代是分封制,故 C 项错误;中书省是中央中枢机构,行中书省最初是由中 书省委派的机构对地方进行管理,因而在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 但后来演变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但它受到中央的直接管理,所有政令听命 于中央。因此 D 项正确。 11.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 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 A.丞相制的废除 B.内阁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军机处的设置 解析:选 A 明太祖废丞相后,全国政务皆由皇帝一人处理,所以感到力不 从心,故发出如此感慨,故 A 项正确;内阁设立是在明成祖时期,故 B 项错误; 八股取士是在明代成化年间,故 C 项错误;军机处设置是清朝,故 D 项错误。 12.有学者认为,清朝军机大臣的任命和职务都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 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是奉旨办事而已。这主要反映了军机处( ) A.沦为特务机关 B.只为个人服务 C.缺乏制度保障 D.显示皇权加强 解析:选 D 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机构,不是特务机关,故 A 项错误;B、 C 两项是表象,并非材料主旨,均排除;材料说明军机处完全服从皇帝处理政事 的需要,体现了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故 D 项正 确。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2 分,第 14 题 18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 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 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 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 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 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 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 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 主独裁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 “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 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 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 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 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 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 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10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要 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12 分) 解析:第(1)问,“演变”依据材料一中“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 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 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信息逐 条归纳回答;“方式”依据材料中信息从“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等角度归纳回 答。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中“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 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 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 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裁专行的理由”信息从程序和权力的角度归纳; “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以及官 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的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削弱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 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 (2)变化:程序上由简单到复杂,越来越制度化;君主行使权力从很少受制 约到受到历史经验、道德和制度的制约。关系: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 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14.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解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 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 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 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 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 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 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 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 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 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 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 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 何?(6 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4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西周分封制的意图来考虑;第二小问,根据“西 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来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 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 答。第(3)问,根据“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 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 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演变趋势。 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