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3.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 标 解 读
时 空 坐 标
1.结合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和制度创新。
2.结合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对西藏和东北的治理,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了解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侵占台湾等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面临的危机。
知识点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目的:加强皇权。
②实施: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③结果: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9
(2)设置内阁
背景
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确立
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职责
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发展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
原因
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权力
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知识点二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
(3)影响
①积极性: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领先欧洲远洋航行半个多世纪。
②消极性: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
①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骚扰我国东部沿海,被称为“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9
(2)概况: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
(3)结果: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主要史实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知识点三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对边疆的管理
(1)明朝同蒙古关系的演变
①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
②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防御蒙古政权南下。
③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
④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①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②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①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
②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明清易代
(1)满洲兴起与建国
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②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9
(2)明朝灭亡:1644 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3)清军入关
①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②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1.阅读教材P76“问题探究”部分的《皇明祖训·祖训首章》:你认为明太祖所阐述的废除宰相的理由充分吗?
提示:明太祖认为自从秦朝设立丞相后,出现许多人专权乱政,这种说法不充分。丞相负责政府,可以一定程度限制皇帝权力,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宰相,作出了杰出贡献。
批注:
2.明太祖曾经有一首描写自己生活状态的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成祖有何举措?
提示: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
批注:
3.阅读教材P73“郑和航海路线图”: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郑和船队远航的起点是刘家港,经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批注:
4.阅读教材P73“思考点”:应当如何看待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
9
提示:①明朝统治者由支持“下西洋”到停止航海活动。②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腐朽;统治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郑和下西洋不是经济的需要,只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缺乏生命力。③郑和下西洋的中止也反映了明朝国力衰退。
批注:
5.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万—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 500人
简析郑和下西洋被誉为世界航海史上壮举的原因。
提示: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批注:
6. 阅读教材P75“学思之窗”:《大明会典》是明朝的行政法典,这段上奏提出了什么主张?
提示:不能完全照搬《大明会典》,而应增减改易。
批注:
[思维导图]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9
史料一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 000多件,共3 000多件事情,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0多件、政事400多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据《明史》整理
史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摘自《明神宗实录》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料一中的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提示:现象: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原因:废除宰相,皇帝大权独揽。
(2)据史料二,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
提示:观点: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比较项
宰相制
内阁制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
皇帝的信任
职责
参与决策国家大事
皇帝的侍从顾问,无决策权
任免
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决定
权力
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制度
有票拟权,但票拟后须呈给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
对皇权
的影响
制约皇权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 )
9
A.宰相胡惟庸乱政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朱元璋性格多疑
D.削弱诸侯势力的需要
B [宰相胡惟庸乱政是朱元璋废丞相的导火线,故A项错误;材料“‘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体现了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B项正确;朱元璋性格多疑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削弱诸侯势力与废除丞相无关,故D项错误。]
2.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D [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建设海洋强国
史料一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史料二 郑和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巨人”。他率领二万七千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扬帆驶向大海,揭开了历史性大航海的序幕,表
9
现出人类在海洋上前所未有的开拓精神。郑和航海如同中国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又一次集中体现。……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史料三 郑和在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摘编自[法]弗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及对当代的启示
郑和下西洋在国际上确立了中国的鲜明形象,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郑和恪守儒家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以和为贵、永享太平之福等和平共处原则,构建了
华夷秩序,促进了海洋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郑和下西洋诠释了“海权”的重要意义,对海洋疆域的形成和南海历史权利的确立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3.郑和下西洋,中国以金银钱财、陶瓷、绸缎等换得了西洋各国的珍珠、宝石、珊瑚、玛瑙,长颈鹿、狮子等各种珍禽异兽,槟榔、椰子等热带植物。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无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B.对外交往不计经济利益
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互补
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A [材料反映了此远洋活动只是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无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郑和下西洋采取商品交换的方式,并非完全不计经济利益,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
4.
9
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的搭载物中有10克泥土。这10克泥土中有1克来自台湾,象征国家的和平统一;9克来自郑和的家乡。根据相关史实可知其寓意可能是( )
A.向世界表明中国要走和平崛起之路
B.要重振郑和时代的海上雄风
C.纪念郑和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D.表明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A [从郑和下西洋时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一原则来看,中国实际上是在向世界宣传和平的外交政策,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9
相关文档
-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412021-08-265页
- 【历史】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1-08-2616页
- 【历史】辽宁省黑山县黑山中学20192021-08-268页
-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08-2622页
-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6页
- 2020版历史同步新导练人教必修一精2021-08-2618页
- 【历史】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1-08-261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2021-08-2612页
-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42021-08-266页
-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2021-08-2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