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17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优化提升
一、明清时期中英政治制度的差异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与明清同时期的英国
政体
形式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权力
中心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政府
机构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
英国形成责任制内阁,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历史
影响
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
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14—17世纪的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
中国经济
西方经济
基本
状况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
原因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重商主义盛行
表现
传统农业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如农产品商品化、中小城镇大批出现、白银广泛流通、地域性商帮出现
新航路开辟,出现“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早期殖民扩张出现
影
响
经济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人口增长迅速;手工业再生产资金不足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政治
“康乾盛世”出现;君主专制强化
进入近代社会前夜;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代议制民主政治出现
思想
文化
文化专制
人文精神弘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
政治
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经济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束缚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思想
条件
明清之际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强化方式
1.演变过程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对其监督;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强化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自秦朝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 )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
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1.答案 D 根据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可知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之前就已有地方监察体制,例如西汉的刺史,宋代的通判,所以说“开启”不正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察院设于明洪武十五年,是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的,主要监督地方官员,故C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直属皇帝,皇权加强,而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这一官职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故D项正确。
2.(2019湖北黄石模拟)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
2.答案 C 依据材料中“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清朝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选C项。
3.(2019河北秦皇岛模拟)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3.答案 B 清朝时,汉人与满人权力并不平衡,A项错误;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汉人的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项正确;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这并非材料主旨,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4.(2019陕西名校一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粜,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4.答案 D 材料表明,王夫之认为如果政府强行遏制高价反而会导致粟越来越贵,如果强行遏制低价会导致粟越来越贱,其言外之意是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来促进商品流通,以调控物价,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农业与商业的地位问题,故A项错误。B项意思与材料主题完全相反,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征收工商税,故C项错误。
5.(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明太祖专门留下“祖训”,禁止子孙对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用兵;宣德三年(1428年),明政府主动废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还政于黎氏,使之重建安南国。这表明明朝( )
A.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B.全面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
C.全力应对倭寇之患
D.实行“以德怀远”的对外政策
5.答案 D “海禁”政策主要涉及海外贸易,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明朝政府与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的关系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明朝应对倭寇的措施,故C项错误;材料中“禁止子孙对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用兵”“还政于黎氏,使之重建越南国”,体现了明朝对周边国家怀柔的一面,故D项正确。
6.(2019广西南宁模拟)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
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
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
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6.答案 A 根据材料“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可知,乾隆帝这一思想是“闭关锁国”思想,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故A项正确。“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是当时的影响,不是深远影响,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属于当时的影响,与“深远”影响不符,故D项错误。
7.(2019东北名校联考一)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海瑞的思想( )
A.注重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
B.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
C.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D.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
7.答案 C 由材料中海瑞认为“讼之可疑者”可以“屈弟、屈侄、屈富民、屈刁顽”可知,海瑞并不注重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故A项错误;孔子“正名”的精神是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主张恢复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这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海瑞认为“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这说明海瑞的思想受到封建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法家强调法治,与材料中海瑞在“凡讼之可疑者”“事在争产业”“事在争言貌”不同情况下持不同态度不符,故D项错误。
8.(2019辽宁名校联考二)“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盛极一时”的观点,大体上是海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代铜资源紧张,原料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代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
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
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
8.答案 D 史料实证并不强调独树一帜,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研究者立场问题,故B项错误;历史研究完全可以达成共识,故C项错误;辛德勇教授依据史料实证,对原来的结论提出不同的看法,说明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故D项正确。
9.(2019湖北黄石模拟)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段文字可用来作为 ( )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研究明代市镇经济发展的一手资料
C.考察明代传统农耕经济结构变化的有力证据
D.观察明代文学发展特点走向的重要参考依据
9.答案 D 材料中未涉及雇佣劳动关系等内容,无法得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A项错误;小说中的描写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不能作为一手资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醒世恒言》对盛泽镇的描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学作品内容逐渐写实,关注民众的生活,可作为明代文学发展走向的重要参考依据,故D项正确。
10.(2020黑龙江哈尔滨高三调研)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 )
A.皇帝的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B.读者的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
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
10.答案 D 《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表明《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皇帝的好恶不可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故A项错误;《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的使命,故C项错误。
11.(2019河北邯郸一模)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11.答案 A 根据材料“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市民阶层需要,这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得出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A项正确。
12.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二者繁荣的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12.答案 B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社会观念上的反映。古希腊戏剧繁荣和中国戏曲走向成熟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37分)
13.(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1757年12月20日)谕军机大臣等……粤省地窄人稠,沿海居民大半借洋船谋生,不独洋行之二十六家而已。且虎门、黄埔所在设有官兵,较之宁波之可以扬帆直达者,形势亦异,自以仍令赴粤贸易为正。本年来船虽已照上年则例办理,而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但此等贸易细故,并非十分重大之事。可传谕杨应琚,令以己意晓谕番商。……此于粤民生计并赣、韶等关均有裨益。而浙省海防亦得肃清。看来番船连年至浙,不但番商洪任等利于避重就轻,而宁波地方必有奸牙串诱,并当留心查察。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德川家康执政之初,西南外样大名(类似中国的封疆大吏)仗侍幕府允许,利用地利之便,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通过对外贸易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那些与天主教联系密切的大名,还大量走私铁炮、火药等违禁物品。这种状况严重冲击了日本幕府的对外贸易特权。
德川幕府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准备消灭丰臣遗族及异己势力的内患,以树立全国统一的专制政权,借禁教、禁止私人出海贸易,同时也完全禁止了各大名私人经营的海外贸易。……通过全面“锁国”,幕府逐步限制并独占了对外贸易,基本上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
——摘编自高淑娟《中日对外经济政策比较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乾隆时期只准洋船赴粤通商的原因。(7分)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日对外贸易政策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18分)
13.答案 (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当时中国处于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地位;天朝上国的傲慢心理(或答传统的朝贡观念);西方列强加紧殖民扩张;维持广东地区百姓生计;保护国家海防;防止外商与“奸牙”相勾结。
(2)不同之处:
清朝以防范国人与洋商接触为主,限制对外贸易。
日本以剥夺各藩国的对外贸易权利为主,主要目的是控制对外贸易活动。
影响:
中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上走私及海盗行为,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抑制了对外贸易;阻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日本:保证了幕府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巩固了幕府统治;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解析 (1)由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的时间信息得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所学康乾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得出当时中国处于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地位;结合所学可得出天朝上国的傲慢心理;结合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史实得出西方列强加紧殖民扩张;由材料一“粤省地窄人稠,沿海居民大半借洋船谋生”得出维持广东地区百姓生计;由材料一“浙省海防亦得肃
清”得出保护国家海防;由材料一“宁波地方必有奸牙串诱,并当留心查察”得出防止外商与“奸牙”相勾结。
(2)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一“自以仍令赴粤贸易为正。本年来船虽已照上年则例办理,而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并结合所学得出清朝以防范国人与洋商接触为主,限制对外贸易;由材料二“以树立全国统一的专制政权,借禁教、禁止私人出海贸易,同时也完全禁止了各大名私人经营的海外贸易。……通过全面‘锁国’,幕府逐步限制并独占了对外贸易”得出日本以剥夺各藩国的对外贸易权利为主,主要目的是控制对外贸易活动。第二小问影响,结合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回答。由材料二“幕府逐步限制并独占了对外贸易”得出保证了幕府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巩固了幕府统治;由材料二“基本上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得出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14.(2020黑龙江哈尔滨高三调研)京剧是在继承昆曲等剧种艺术元素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载:魏良辅能谐声律,梁伯龙起而效之,考证元剧,自翻新调(指昆腔),作《江东白苎》《浣纱》诸曲,“传奇家曲,别本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唯《浣纱》不能”。《浣纱记》是以春秋吴越交兵为题材,叙述西施亡吴的故事,揭露了昏君、权奸误国的种种罪恶,对明朝日渐腐朽的统治提出“居安思危”式的讽喻。
——据王永敬《昆剧志》
材料二 1905年,京剧改革家汪笑侬在给友人的信中指出,孝农(笑侬)等排一戏名曰《苦旅行》,取波兰遗事,内容甚富,表明不爱国之恶果,与无主权国民之苦况,以证波兰亡国原因。中段插写非洲红种野蛮统治,相形之下,足见我国民非劣种,实有优胜之资格,大有可为。时人评价说:汪笑侬“盖欲借舞台现身说法之地,以达其勖(勉励)世警人,革命排满之目的也”。
——据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中国京剧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浣纱记》的创作风格。结合所学指出“梁伯龙”对昆曲发展的贡献。(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汪笑侬的京剧改良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10分)
14.答案 (1)创作风格:借古讽今。
贡献:首次用昆腔写作传奇戏曲。
(2)思想:京剧要表达爱国思想;要鼓舞民族自信心;要注重教化功能。
背景:近代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