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9.16 KB
  • 2021-08-26 发布

2020高考历史复习高频考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2019 全国 I 卷,31)据统计,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 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 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结合所学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 础薄弱的状况,表明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选 D 项;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谈不上与国 际前沿接轨,排除 A 项;科教兴国始于 199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俄文 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的 5 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排除 C 项。 2.(2019 全国 III 卷,31)图 4 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图 4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答案】D 【解析】“1953 年创作的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内容,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基 本完全,进行三大改造的自信和热情,故选 D 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 A 项;“1953 年”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立,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 B 项;“双百”方针”提出于 1956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3.(2018·全国Ⅰ卷·31)图 7 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 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1957 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与材料时间“1953 年” 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开采矿产,“开始”说法有误,故 B 项错误;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 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极大,漫画反映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 需求,故 D 项正确。 4.(2018·全国Ⅱ卷·31)图 5 为 1956 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 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图 5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1953 年至 1956 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任务, 且材料只是提及建设社会主义,无法体现以工业化为中心,故 A 项错误;由材料“1956 年” 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 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 B 项正确;1958 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 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从材料漫画中只是提及“奶奶”和“阿姨”的作用,无法体现城 乡差别,故 D 项错误。 5.(2018·全国Ⅲ卷·30)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 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 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答案】C 【解析】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 误;1949 年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 项错误;1956 年随着三大 改造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材料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故 C 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 才全面实行,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故 D 项错误。 6.(2017·全国Ⅲ卷·31)图 5 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与图 5 明显不符,故 A 项错误;此 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与图 5 明显不符,故 B 项错误;图 5 真实再现建国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热情,属于现 实主义绘画,故 C 项正确;图 5 符合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 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故 D 项错误。 7.(2016·全国Ⅱ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答案】A 【解析】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进而 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 制,故 A 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 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还不能做到平衡 发展,故 B 项错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为克服克服“大跃进”给 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C 项错误;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 D 项错误。 8.(2015·全国Ⅰ卷·31)图 5 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 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A 【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 度超过英美国家,故 A 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 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 B 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 急躁冒进,故 C 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 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 D 项错误。 9.(2015·全国Ⅱ卷·31)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 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一边倒”外交政策,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促进全国人 民学习俄文,但 A 项不如 D 项表述全面,故 A 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与全国各地学习俄文无 必然联系,故 B 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是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会引发“许多中小城镇也 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故 C 项错误;建国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 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 D 项 正确。 【知识点复习】 阶段特征 总体特 征 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政治 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经济 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 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科技文 化 “双百”方针提出,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主干知识排查 一、政治: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 1.民主政治建设 (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新时代。 (2)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 年,中国共产党 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 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 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2.外交成就 (1)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 边倒”。 (2)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 17 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1953 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③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 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经济: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①工业化建设:1953—1957 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的基础。 ②三大改造:从 1953 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到 1956 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形成了计 划经济体制。 2.社会生活的变迁 (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 (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建成。 三、思想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 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学说。 2.教育:确立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 3.文学艺术: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强化练习】 1.(2019·开封模拟)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欧 美国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和动荡。鉴于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 A.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 B.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案】 A 【解析】 “一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开始,该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 要方向与重点是选择并实施政治协商民主制度,缓解社会各阶级和党派的矛盾,故 A 项正确; B 项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排除;C、D 两项是改革开放深入时期政治 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均排除。 2.1956 年 8 月 1 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 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 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 )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 【答案】 A 【解析】 《人民日报》是党报,材料中“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 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故 A 项正确。 3. 1950 年~1956 年,中国出口总额由 5.5 亿美元上升到 16.5 亿美元,进口总额由 5.8 亿 美元上升到 15.6 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出口总额变化无关,故 A 项错误; 1950 年到 1956 年,新中国没有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进出口是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故 C 项正确;社会主 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无关,故 D 项错 误。 4.(2019·重庆模拟)1949 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 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 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答案】 A 【解析】 材料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神 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 A 项正确。 5.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 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答案】 A 【解析】 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 策的统一性、执法的统一性,这样对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 A 项正确。 6.1952 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 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 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种变化( )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 B.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 C.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D.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 【答案】 C 【解析】 题干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法 律教育,故 A 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旧中国的法律体系,故 B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 巩固新政权的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法律应该服从于新中国的政治,故 C 项正确;奠定了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的文件是 1954 年宪法,故 D 项错误。 7.(2019·宜宾模拟)新中国成立初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1954 年 9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 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答案】 A 【解析】 三大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人民、民主党派和少数民族权利的尊重,故 A 项正确; 依据材料时间“1954 年”可知,此时人民的追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建立联合政府, 故 B 项错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的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三大政治 制度,不是单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 D 项错误。 8.据统计,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1950 年仅为 25%,1953 年上升到 76%。这一变化( ) A.是“一边倒”政策影响的结果 B.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C.保证了“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D.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贸易额从 1950 年到 1953 年呈上升趋势,可 知是受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故 A 项正确。 9.英国在 1950 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 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 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 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 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 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包括苏联, 正是这一政策使得英国考虑经济与政治的利益,才率先承认中国,故 D 项正确。 10.(2019·潍坊模拟)1956 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 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我国( ) A.提出了“另起炉灶”方针 B.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C.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解析】 1953 年中国提出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凡愿意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 中国均愿意与之建交,这符合材料内容,故 C 项正确;1956 年,中苏关系开始出现一些分歧, 但中国依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 60 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才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 策,故 D 项错误。 11.1955 年 12 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 要》。1956 年 6 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 年 8 月新加坡工商贸 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答案】 B 【解析】 “一边倒”外交方针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泰国等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 故 A 项错误;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会后与更多如泰国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 好关系,故 B 项正确;C 项说明经贸往来的必要性,但不是 20 世纪 50 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与 泰国等国经贸往来加强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薄 弱,故 D 项错误。 12.(2019·章丘模拟)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 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有学者把 1949 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 1949 年之 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 1949 年后的中国能够( ) 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 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 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 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 【答案】 A 【解析】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提,故 A 项正 确;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不仅指工业化,故 B 项错误;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 能力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不再受外国的干涉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13.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 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 ) A.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B.是基于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C.是基于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D.是基于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 要,故 A 项正确。 14.据统计,1949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 84.5%,1952 年为 74.7%, 1957 年为 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 A.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 B.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 C.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 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是因为“一五”计划 时期工业化不断发展,工业比重不断增加,因而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故 C 项正确。 15.(2019·上饶模拟)1953 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 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 这一认识( ) 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 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 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地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 A 项正确。 16.(2019·威海高考模拟,31)下表为 1952~1957 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这 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领域 增长目标 年均增长率 工农业总产值 51.1% 8.6% 工业总产值 98.3% 14.7% 农业及副业总产 值 23.3% 4.3% A.国家工业基础薄弱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C.出现经济冒进思想 D.忽视农业基础地位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目标远远高于农业及副 业总产值的增长目标,说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反映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故 A 项正确。 17.下表是 1953 年 2 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 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 域 比上一年增长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 47.31% 燃料工业 84.56% 地质勘测 611.46% 建筑工程 204.14% 铁路 88.93% 农业 61.44% 林业 128.38% 总支出 68%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 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 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故 A 项错误;依所学,1953 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并举,故 B 项错误;依所学,“一 五”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 C 项错误;国家财 政支出增长结合时间 1953 年可知,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 D 项正确。 18.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 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 度却只有 1.1%,这主要是因为( )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三大改造成就初现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经济以平均每年 11.3%的高速度增长,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 1.1%”结合所学可知,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故 A 项正确。 19.1954 年,陈云指出:“对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理和控制……要防止产量超 过需要……要防止组织起来的工人排挤未组织起来的工人。”这一说法( ) A.针对的是农业集体化中要求过急的倾向 B.表明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目的是使手工业生产更加稳妥有序发展 D.有利于工商业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答案】 C 【解析】 “手工业合作社生产”对象为手工业,故 A 项错误;“1954 年”对手工业的改造 正在进行中,故 B 项错误;题干突出强调的是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管理和控制,其目的是 为了让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稳定有序,故 C 项正确;“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发展,要加以管 理和控制”不涉及商业及商业发展问题,故 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