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后作业(四)
一、选择题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
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
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解析] 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
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都与当时的社
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2.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
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
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解析] 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
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据此可判断该制
度为均田制。
[答案] A
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 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
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解析] 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而土地高度集中现
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本质即土地私有制所造成的。
[答案] C
4.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
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
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解析] 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
人’”表明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时期的“佃”体
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
化,故选 C 项;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秦
汉”“魏晋”“宋元”不符,A 项错误;赋税制度的变革在材料中没
有涉及,B 项错误;“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错误。
[答案] C
5.《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
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
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
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答案] D
6.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
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解析] 重农抑商的措施在封建社会一开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
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经济的落
后,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7.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
于这一政策的是( )
A.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B.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C.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D.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限制商人的生活,属于重农
抑商政策的表现,排除;B 项限制私营手工业,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
表现,排除;C 项从政治上限制商人,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排
除;“一体贸易”是让同一货物在全国不同的地方是一个价,不是重
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故 D 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8.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
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
B.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
C.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
[解析] 题干中“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
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说明汉代固守抑商政策,
唐代则有所松动,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9.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
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C.保护本国手工工场
D.巩固封建统治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护农耕经济是“海禁”、“重农抑
商”的直接原因,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保护农耕经
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0.“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
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
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
“海禁”政策的出台( )
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解析] 材料表明,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朝贡贸易、礼治
天下有关,还与政府抗倭有关,这体现了“海禁”政策是受国际和国
内形势发展的影响而出台的,故 A 项正确。B 项表述片面,没有体
现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必然结果”表述过于绝对,且没有体现
材料的全部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且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1.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封
建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③成为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
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④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从鸦片战争以后,与题干所示时间
不符,可以排除④。
[答案] B
12.乾隆帝时规定:“福建省的牯仔头是一种适宜航海的大船,
桅高篷大,利于走风,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
防。”这说明当时( )
A.中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
B.中国远洋航海技术严重落后
C.正式确立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商人无法开拓海外市场
[解析] 材料没有说到中外贸易的情况,故 A 项错误;材料仅是
对一种船的限制,没有说明远洋航行水平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
料中的禁造大船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正式确立,故 C 项
错误;由材料“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可
知中国商人无法出海经商,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3.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
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
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
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
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
策”“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等可知,材料旨
在强调自明清时候起,中国的落后对外政策阻滞了中国的发展,使中
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大势。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 项容易误选,A 项
只是对材料的简单重复,体现不出题干“对该观点认识”的要求;B
项属于无关项;C 项“完全停滞”,明显不符合史实。综上,本题正
确答案为 D 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4.重农抑商的政策和理念对古代中国产生极大影响,也是当今
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
本务而趋末作。——《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唐宋以来,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
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
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部分学者将这些政策措施称
之为“恤商”政策,很显然,如果没有“抑商”,何来“恤商”。
——刘颜东《抑商还是重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再认识》
材料三 当然,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
在。在一般士大夫甚至皇帝的议论中都有其地盘。但应当加以强调的
是这样一个事实: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
人们喜欢举雍正五年发布的一份诏书作为清代抑商的证据。的确,他
说了“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
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之类的话,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
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而是训谕地方官“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
本业之为贵……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
相率而趋于工矣”。——郑韶《重农抑商是“固定国策”吗?》
(1)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对“商”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并指出出现这
种复杂情况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以后对“商”的思想和政策的看法。作者
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能否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为
什么?
(4)综上材料,研究者应如何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商业政策的复杂
性?
[解析] 第(1)问,由“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
而趋末作”可知韩非子认为应该通过“名卑”即压制社会地位的方
式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数,让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第(2)问,第一小
问由“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
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
整”可知,唐宋时期统治者在不改变“重农抑商”大前提的情况下,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的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抑商是
封建统治者保护小农经济、稳定专制统治的根本需要,推动商业发展
则是适应了当时商业发展的需要。第(3)问,第一小问由“重农抑末
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
商分利的政策原则”可知宋代以后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在该
政策之下还坚持了官、商分利的原则。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观点可知,
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不能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
第三小问由“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而
是训谕地方官‘……而趋于工矣’”可知作者认为雍正帝并不主张
强行抑制私人工商业,而是训谕地方官劝导百姓重农。第(4)问,材
料一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材料二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下的官、商分
利原则,材料三则体现了雍正帝并不是强行进行抑商,由此可见对待
我国古代的商业政策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多角度认识,不能脱
离当时实际进行主观臆断。
[答案] (1)认识: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压低工商业者的社会
政治地位(抑商)。
(2)政策:总体抑商,局部恤商。原因:抑商是保护小农经济、
维护统治的需要,恤商是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3)看法:坚持重农抑商思想;还坚持官、商分利政策原则。
证据:不能。原因:因为雍正帝不主张强行抑制私人工商业,而
训谕地方官劝导百姓重农。
(4)方法:全面综合分析,多角度认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
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
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
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
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目
的有何区别。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
因。
(4)请简要评价上述政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第(1)题由材料一、
二的主要内容提炼共同点。第(2)题由“交通外国,因以为寇”等分
析明朝对外政策的目的;清朝时期,从《台湾外纪》可知清初是为了
防范台湾反清势力,结合材料内容归纳。第(3)题根本原因应从经济
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归纳。第(4)题结合教材,从阻碍中国
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中国在世界的落伍角度分析。
[答案] (1)相似: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2)区别: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
明朝统治;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3)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
(4)评价: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
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潮流。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2021-08-2610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610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2021-08-264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021-08-265页
-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19-22021-08-2614页
-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2021-08-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