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63 KB
  • 2021-08-26 发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哈师大附中 2018 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2 小题,合计 48 分) 1.周朝的东都洛邑(成周)既成,遂迁曾反对周朝的“殷顽民”于此;同时,封降周的商贵 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 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西周的这些举措 A.扩大西周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密切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C.意在加强控制殷商旧势力 D.消除了商朝后代的反抗斗争 2.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而到了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 往关注百姓的议论。这反映出 A.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 B.商朝政治制度已被西周抛弃 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D.西周的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 3.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 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 郡县制的实行 A.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 B.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 D.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4.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 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 并行制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 C.导致了国家分裂 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5.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 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6.唐朝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都集中到政事堂议事,政事堂逐渐成为一个高于三 省的决策机构。三省长官实际上脱离了本部门,而副职左右仆射则成为三省实际的负责人。 后来皇帝干脆不设三省正职,以副职替代,让副职进入政事堂。这些措施 A.赋予了低级官员相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导致冗官局面的出现 D.提高了行政效率 7.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 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 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8.古代中国注重监察制的推行,特别是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唐代的《巡察六条》、元朝 的《设立宪台格例》等都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监察法规。这些法规 A.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有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C.使监察活动处于行政的中心 D.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 9.战国至秦汉,铁农具和牛耕先后在黄河流域普及,北方旱地采用耕——耙——耢——压— —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开展农业生产。这说明 A.铁器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B.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农业产生的源头 C.北方农业生产时常遭受旱灾的严重威胁 D.工具的进步有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10.如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下面刻一牛一马拉 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此图反映了当时 A.铁犁牛耕的应用 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11.如表反映的是汉代货币发行的情况(1 两=24 铢)。由此可知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 175 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否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 140 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 上林三官五铢 五铢 五铢 由中央垄断 A.秦朝半两钱在汉代一直通行 B.汉代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 C.汉代货币、币值始终一致 D.汉代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 1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 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 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 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了均田制的崩溃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13.“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这段话中强 调的治国思想是 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无为而治 D.三纲五常 14.有学者认为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事实上,儒家之外各 家学术的传习者仍不乏其人,他们不仅可公开教授、治学,且不少可以进入宫廷为官。汉代 “罢黯百家,独尊儒术” A.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B.复兴了先秦的正统儒学 C.摒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 D.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再现 15.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 “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渡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16.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 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17. 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 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 A.造纸术的发明 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C.指南针的应用 D.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18. 许多宋代思想家倾向于以超越时空界限的纯理念模式对历史作符合形而上意义的阐释。 《河南程氏遗书》载:“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朱熹 更是反对“今人读书未多,义理未至融会处”“便去看史书”。这些主张反映出 A.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B.重史传统利于儒学创新 C.程朱理学思想渗入史学 D.传统史学趋向经世致用 19. 据《元史》记载,中统三年,以不只爱不干(人名)及赵璧行中书省事于山东,讨伐李璮; 至元十一年中书左丞相伯颜、平章阿术为首的荆湖行省,左丞相合答为首的淮西行省,分两 路平南宋。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 A.是由丞相制度演变而成 B.在消灭地方割据中形成 C.已形成稳定的统辖区域 D.曾承担军事征伐的使命 20. 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 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 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 B.文学鉴赏价值 C.维护封建礼教 D.革新社会风气 21.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3)的 70 年间,英 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 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2.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 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 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23. 明正德三年,官府对外国贡使来华附带的私物抽取十分之二作为税收后,剩余部分允许 其自行交易,此后并非朝贡的外商货物亦照此办理。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走向松弛 B.政府放弃商业监管 C.朝贡贸易已经废止 D.海外贸易得以恢复 24. “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 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 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 C.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 D.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25. 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赛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 有“绳愆纠缪”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 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 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 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 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26.在早期罗马法中,婚姻关系分为夫权婚姻和自由婚姻,只有夫权婚姻的效力为法律所承认。 但到了查士丁尼时期,夫权婚姻已完全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并且丧失了法律上的合法性基础。 该变化表明 A.万民法蕴含天赋人权理念 B.罗马法发展使妇女地位得到改善 C.罗马法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D.习惯法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 27.古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性格温和,稳健而有责任感,颇受贵族派拥戴,在民众面前谦卑顺 从、仗义疏财,有人因此评价“他由于被认为敬畏人民而得以控制人民”。这表明当时的雅 典 A. 道德水准决定政治家的地位 B. 直接民主制弊端暴露无遗 C. 贵族与平民的分歧得以弥合 D. 精英阶层受民主政治制约 28. 公元前 483-前 480 年,雅典扩建了海军,共需划桨手约 3 万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来自 第四等级公民。公元前 480 年萨拉米斯海战胜利后,雅典废除了一切关于行政官职任选的财 产限制。这主要体现出 A. 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开始发生动摇 B. 公民责任推动民主权利扩大 C. 下层公民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 D. 民主政治激励公民保家卫国 29.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 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 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 A. 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 B. 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它的文明 C. 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 D. 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 30.北半球的气候自 14 世纪开始转寒,在 1470~1520 年形成一个“冰河期”…然后就是黑死 病(鼠疫)……人们曾想过无数的宗教活动,希望通过忏悔和祈祷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 这都无济于事。这可以用来佐证 A.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B.文艺复兴兴起得益于天主教会的日趋衰落 C.宗教改革是欧洲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D.启蒙运动发生主要催化剂是瘟疫广泛传播 31. 由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事件,政治哲学家或政治思想家通过“出海航行”,去寻找 陌生的、未知的新世界,去征服“新大陆”,甚至是去征服自然,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 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 造成殖民扩张与掠夺 B. 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C. 促进自然科学的研究 D. 推动欧洲的思想解放 32.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 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 明 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 B.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C.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 D.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 二、材料解析题(33 题 25 分,34 题 12 分,35 题 15 分,共 52 分) 33.阅读下列,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内阁的权力,于 1782 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 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 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 年,财政部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 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 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 贡献》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 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 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 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 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 《美国史》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 改革的政治因素。(12 分) (2) 据材料二回答,美国 1787 年宪法避免“单一暴君”的专制和“人民专制”措施。(10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美国政治制度的建构中得到的有益启示。(3 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对《天工开物》的各种解读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题目。那些奉 19 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为圭臬的学者,力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可堪与欧洲对等的个案,找到欧洲 的镜像。因此,在一些学者眼里,这本著作之存在,是中国人有志于工艺知识、技术和实用 手段的一个有力证明。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应星之后没有学者沿着他的路数、用他开创 的包罗万象的方法来了解工艺知识,这恰好足以说明中国人在思想层面上对实用事物和技术 缺少兴趣;或者,他们将这本书看作一个文明的标志,而这文明中的发明和创造能力都正在 趋于衰落。 我在这里所做的,便是将《天工开物》重新归置到它原本所处的各种关联之中。(在我看 来)宋应星对于“天工”和“开物”这两个语汇的使用,意在将自己的文字纳入一个更大的关 联当中,而非简单地记录工艺过程。他相信,通过描写这十八个遴选出来的工艺领域,人们 可以从中学到重要的宇宙规制(“天理”),了解这些规制能让世界进入“治”的状态中。 ——[德]薛凤《工开万物——17 世纪中国的知识 与技术》 围绕材料中关于《天工开物》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加以评析。(要求: 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 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1069 年,宋神宗接受王安石的建议,颁布实行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规定,对 于提出农业耕作和水利建设意见的人,按照功利大小奖励,并可以量才录用,而对于故意阻 挠工程修建、不出工料的人,则加以惩罚。对兴修农田水利有功的官员,按灌溉顷亩千顷以 上、五百顷以上和百顷以上三等分别予以奖励。“新法”规定,在确定工程之前,各级官员 要对百姓的意见进行调查,工程量大的要上报朝廷决定。各州县在施工之前,要求绘制成图、 阐述具体的实施方法并呈报上级机关。宋朝实行了差官察访制,中央政府不断派遣官员察访 各地的农田水利之事,监督地方政府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和进展情况。农田水利法规定 了人力和资金的来源机制。人力来源主要有居民按照户等出工、军队出工和募饥民兴水利。 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和私人提供。财力不足的,官府贷以青苗钱,即提供长期、低息贷 款。私人提供,分为有偿贷款和无偿捐款,对捐款兴修水利工程的个人,官府还会给予奖励。 ——摘编自郭泽杰《王安石与水利变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的主要内容。(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田水利法的历史影响。(5 分) 哈师大附中 2018 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2 小题,合计 48 分) 1—5 CDADD 6—10 BBBDA 11—15 BABAC 16—20 CBCDA 21—25 DDACD 26—30 BDBDC 31—32 DD 二、材料解析题(33 题 25 分,34 题 12 分,35 题 15 分,共 52 分) 33. (1) 主要成就:取消国王的人事任免权;奠定了文官常任的原则;将文官体系纳入议会 领导。政治因素:议会和国王的斗争;两党政治的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发展。(12 分) (2) 方式:实行联邦制;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众议员直接选举产生;参议 员实行比例代表制;总统和联邦法官间接选举产生。(10 分) (3) 启示:在政治制度的构建中应完善制度、加强法治、强化监督、发扬民主、权力制衡。(3 分) 34.示例一: 《天工开物》证明古代中国人重视实用技术。 此观点错误。 《天工开物》表明宋应星重视工艺技术,但之后不再有后继之作。这是因为儒家思想长 期占据统治地位,科举制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导致轻视手工业的观念盛行。占主导 地位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和分散性,对科技发展与推广的作用有限。明清时期,传统科技 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转型。 可见,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制度等状况都使得中国人轻视实用技术。 示例二: 按照 19 世纪欧洲科学革命的标准评价《天工开物》。 我赞同此观点。 近代西方科学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下发生的,推动了科学 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代中晚期,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同样出现了带有若干近代化因 素的萌芽,《天工开物》被誉为“17 世纪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即是明证,并影响了同时代 的西方科学发展。所以《天工开物》已带有近代科学革命的特征。 所以应该将《天工开物》置于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去认识和评价。 示例三: 将《天工开物》置于明朝晚期的中国这一具体时空背景下进行评价。 此观点正确。 明朝晚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宋应星写作《天工开物》提供了社会条件。面对当时黑暗 的政治,宋应星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希望通过写作《天工开物》探寻“天理”,实现“修 齐治平”的政治理想,而不是致力于科学革命。把《天工开物》涉及的工艺领域与当时欧洲 的科学革命进行类比是不恰当的。 因此,要准确理解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必须将其放置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进行分 析和评价。 示例四: 对《天工开物》存在多种认识。 这些认识都具有合理性。 《天工开物》尽管带有近代欧洲科学革命的某些特征,但其科技成果与研究方法总体上 仍是传统科技的典型代表,缺乏科学原理的探究与实验科学的突破,因而产生中国人“有志 于”科技或“缺少兴趣”、创造能力“趋于衰落”等认识。 《天工开物》又是中国学者宋应星在程朱理学居于主导地位、心学影响扩大、晚明政治黑暗 等时代背景下完成的著述,按当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特定环境来看,《天工开物》代 表了晚明士大夫对“修齐治平”政治理想的独特探索,而不是致力于科学革命的产物。 因此,对《天工开物》的认识差异源于评价标准的不同。 35.(1)制定奖惩措施;奖励有功官员;对百姓意见进行调查,重大工程上报朝廷;绘制成 图、阐述具体实施方法并上报;实行差官察访制;规定人力和资金来源机制;奖励捐款兴修 水利工程的个人。(10 分) (2)调动官员和个人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保证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