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6.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生平第一伤心事,碧眼 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在中国倾销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解析:“洋帽洋衣洋式鞋”说明了服装的西化;“伤心事”是无法“碧眼”,则是典型 的崇洋心理的写照。 答案:C 2.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 ) A.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B.长袍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西服传入后,中国传统服饰,如长袍马褂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土洋并存是这 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故 A 项错误;中山装不属于传统服装,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20 年代后, 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 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 C 项正确;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进 步,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 映了( ) A.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上海是依据《南京条约》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通商后成为多国的租界所在 地,各国把本国的建筑风格带入上海,外滩的西洋式建筑充分反映了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产物。 答案:A 4.辛亥革命以后出现的节日是( ) 解析: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公历纪年,并增添了元旦等新节日。 答案:A 5.秋瑾(1875—1907)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 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据此材料推断,不准确的是( )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解析: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革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沿海大城市变化较为明显,内陆广 大农村变化很小,“明显转变”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 断发展,给妇女提供了工作机会,有利于女权思想兴起,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学 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可知,妇女有了经济基础有利于维护自 身幸福,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妇女思想的转变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故 D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1993 年,号称“中国第一票”“第二货币”的粮票终于完成其长达 38 年的历史使命, 退出历史舞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粮票是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产物 B.取消粮票是建立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的 C.粮票的长期实行充分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D.粮票的取消意味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题干中“38 年”可知普遍实行粮票是在 1955 年,A 项符合这一史实。B、D 两项是取消粮票的原因和意义。C 项错在“充分满足了人民生 活的基本需要”上,因为实行粮票正是因为物资不充足,需凭票供应。 答案:C 7.2013 年 3 月 18 日上午,安徽首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 发市场正式对外开门营业。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政府倡导发动“菜篮子工程”,当时的 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D.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为进一 步提高饮食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政府积极倡导发动“菜篮子工程”。 答案:C 8.有人说,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有的人看时间,先向外伸胳膊露出手表,然后翻 手腕,最后才是看手表指针,形成经典的看表三部曲;现在看时间,只需低头看一下手表即 可,再没了经典三部曲。这反映出新时期( ) A.人们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B.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 C.人们的虚荣心较以前减少 D.手表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材料“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看表三部曲”表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 手表不是平常的物品;而到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表已经普及了,故不会再 出现“看表三部曲”,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 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消费支出构成(%) 100 100 100 100 100 食品支出 43.6 40.9 39.6 37.1 34.7 衣着支出 17.4 16.7 14.0 13.6 13.2 设备用品及服务 9.4 9.5 10.4 12.2 11.2 医疗保健支出 3.9 4.5 4.5 4.9 6.4 交通通信支出 4.9 5.5 6.2 6.0 7.0 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 10.0 11.2 12.8 13.3 14.2 居住支出 6.7 7.1 7.9 8.2 7.9 杂项商品及服务 4.6 4.6 4.6 4.7 5.3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 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 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问,首先理解材料信息含义,材料一认为,应崇尚节俭;材料二认为,应追 逐奢靡生活。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旧的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因此出现了材料二的现象。第(2)问,“崇尚洋货”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文明逐 渐传入中国有关。结合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冲击回答“崇尚洋货”的原因。随着民族危机 的加深,民族工业发展,政府和一些实业家逐渐“倡导国货”。第(3)问,由城镇居民的医疗 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文教等消费变化可知居民更注重健康和舒适,交通通信支出、娱乐文 教用品及服务消费增加反映了居民重视文化消费。回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思 想进步等知识回答原因。第(4)问,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引导、文化传统、家庭收入等诸多因 素都会影响消费观念,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1)材料一观念:提倡等级、崇尚节俭。材料二观念:逾越等级、追求奢侈生活。 现象:封建制度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 (2)崇尚洋货:西方列强入侵,洋货大量涌入;西方工业产品具有优势;工业文明的冲击。 倡导国货: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政府倡导;人民反帝 爱国运动的推动。 (3)变化:由重温饱到重健康、舒适;由重物质到重文化、教育。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变 化;城镇居民收入增加。 (4)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