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1.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整合提升
第一板块 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
条主线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大阶段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与工业革命时期。
大重点
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
个标志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西欧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
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国
英、俄、法、美等国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地区
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世界
活动
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使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认识
(1)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加剧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3)在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烈地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4)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意识,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地区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
二、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阶 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 响
15世纪末至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侵略、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殖民扩张、争霸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私人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2.评价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中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
项目
中国
西方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
国
内
环
境
政府
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封建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税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
市场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
技术
技术落后,国内人才不足
教育发达,技术先进
资金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匮乏
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
国际环境
(闭关锁国)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
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二、工业革命时期中西社会对比(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
中 国
西 方
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并逐步加深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表现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近代化艰难起步
政治: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太平天国兴起
文化:西学东渐的新思潮萌发
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被迫开放
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开始出现近代化特征
经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法德代议制的确立
文化: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对外: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考情分析
(1)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2016·全国卷甲,T40
(1)从考查内容看,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是重点
(2)从命题角度看,主要考查知识间纵向和横向联系,如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工业化的影响、东西方经济往来的加强等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 英国的殖民扩张
2015·全国卷Ⅱ,T32
(3)工业革命
考点1 工业革命与环境污染
考点2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
考点3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
考点4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国家的扩展
2016·全国卷甲,T33
2016·全国卷丙,T33
2014·全国卷Ⅱ,T33
2015·全国卷Ⅱ,T33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1.(2015·高考全国卷Ⅱ,T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
2.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选A。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也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
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
1.(2016·高考全国卷丙,T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析:选A。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南北铁路轨距不同,与内战前美国南方和北方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有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南方盛行种植园经济,铁轨轨距不同反映了美国尚未成熟的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选A项。
2.(2015·高考全国卷Ⅱ,T33)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史实准确解读表格信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有所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发展,故选B项。表中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得出,故排除。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
(2016·高考全国卷甲,T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等可知A项符合题意。化学工业主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得到发展,B项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工业革命时期医疗水平得到提升,D项排除。
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主观题(第40题)
(2016·高考全国卷甲,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第步 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依据
答题要求
答题范围
答题指向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基本趋势
定向词
定法词
限定词
定位词
第步 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向
信息提取
主旨提炼
答案组织
基本
趋势
材料一
1500-1945年的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亚洲;主要移入地:美洲
方向:由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数量:不断增加
范围:由少到多
(1)数量:由少到多,不断增加;(2)方向: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3)范围:不断扩大;(4)贩卖黑奴消失,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1945-2000年的主要移出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方向: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数量:不断增加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
强制性移民
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第步 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依据
答题要求
答题范围
答题指向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
特点及原因
说明
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
贡献
定向词
定法词
限定词
定位词
第步 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向
分层信息
主旨提炼
答案组织
特点
材料二
“大致从1567-1840年……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
①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
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
晚于世界国际移民;②移民东南亚,开发南洋;③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移民减少;④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流向发达国家;⑤对外开放后移民增加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90%移往东南亚”
移民东南亚,开发南洋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移民减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流向发达国家
所学
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增多
对外开放后移民增加
原因
材料二
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卷入世界市场晚于西方
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冷战期间西方对中国实施包围、孤立和封锁政策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
贡献
材料二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90%移往东南亚……密切联系……投资国内”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所学
兴中会建立于檀香山
支持民主革命
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支持、参与抗战
答案:(2)①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②移民东南亚,开发南洋;③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④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⑤对外开放后移民增加。
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变式训练】
(2017·东北四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起来后,加之城乡差别逐渐显现和自然灾害的出现,农村一些人员开始向城市流动。1957年前后,
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1957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1958年,国家就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
材料二 由于经济“大跃进”的需要,大批从农村招工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粮食高产的泡沫吹破之后,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国家被迫精简城市人口,大量城镇居民被强制向农村迁移。“文革”前期,户籍迁移的主要流向是城市户口向农村的迁移,主要表现是两个人群的户籍迁移:其一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其二是城市“反动分子”。“文革”爆发后,大批被打倒的干部和以前曾被确定为“反动分子”的人被发送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的户籍迁移制度逐渐固化。据统计,1949年我国仅有136座城市,至“文革”结束时近30年时间才增加至191个,平均每年增加不足2个。
“文革”刚刚结束后的几年,国家户口迁移政策依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政策。各地相继放松了对下乡知识青年因病、残和困难回城的限制,这个时期从农村转回城镇的知识青年有65万多人。国家还出台了老职工子女“顶替接班”政策,进一步开大了“农转非”的口子。据统计,从1978—1983年,5年内全国办理子女顶替约有900万人。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建设,城乡经济十分活跃,城市第二、三产业相当兴盛。此时,国家粮食生产丰足,粮食供应已与户口脱钩,农村人口进城经营工商业活动的人员数量很多,要求在城市落户的呼声非常强烈。“到1992年上半年,全国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出现了交钱办理城镇户口现象。据公安部对全国17个省区950个市(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办理收费‘农转非’户口248万人,每个户口收费从2千元到4万元不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
材料四 据有关学者测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劳动力流动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20%。而越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他们的贡献率就越高。目前,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诸多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将对拉动投资、消费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将更多的农村人口纳入城镇,还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放开户籍限制释放经济活力》
(1)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国家出台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评析户口迁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析:(1)从材料一“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可知
1958年国家出台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流失,阻碍农业集体化进程;结合当时实行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等,可知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依靠农业提供原始积累;新兴的工业城市容纳力有限。(2)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总结户口迁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国家户口迁移制度变化状况,从当时经济发展对户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角度评析户口迁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1)原因:农村劳动力流失,阻碍农业集体化进程;优先发展重工业,依靠农业提供原始积累;新兴的工业城市容纳力有限。
(2)关系:经济模式是户口迁移制度的基础。
评析:改革开放之前,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一些建设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经济发展缓慢,长期被粮食问题困扰着,因此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户口迁移政策长期没有变化,农村人口被牢牢地限制在农村。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城乡经济繁荣,国家逐步放开了户籍限制,扩大城市化进程,释放经济活力。
相关文档
-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8-2615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2021-08-2616页
-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8-2615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2021-08-2621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2021-08-2634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2021-08-2631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西方人2021-08-2617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列强入2021-08-2615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列强侵华2021-08-2625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苏联的社2021-08-26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