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2019·南宁高一检测]王韬在《瀛蠕杂志》中谈到,清季上海服
饰旧礼“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材料表明( )
A.辛亥革命后上海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B.西方服饰文化已经在上海普及
C.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在上海受冲击
D.上海的社会风俗开始趋于奢靡
解析: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是有等级的,“上海服饰旧礼‘已
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说明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在上海被打
破,故选 C。清季指的是清朝末期,不是辛亥革命后,A 错误;B 错在
“普及”;材料说明的是服饰变革,不是生活奢靡,D 错误。
答案:C
2.
上海石库门住宅(如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石库门的出现反
映了( )
①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
②近代中国生活模式的转型
③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
院”,可知①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表述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
故选 B。
答案:B
3.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一个过
渡时期,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阶段。A、B、C 都符合这一时期的阶段
特征,而经济建设屡遭挫折应是在 50 年代末以后,故选 D。
答案:D
4.[2019·太原高一检测]如图分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中
国女青年群体流行的服装图片。导致两个时期服饰流行样式变化的相
同的原因是( )
A.政治观念的影响 B.审美情趣的变化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国际潮流的影响
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苏式女装“布拉吉”的流行明显受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方针和“一五”计划时期“以苏为师”观
念的影响;而 60 年代女性流行绿军装主要受“文化大革命”时期“以
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思想的影响,可见上述两个时期服饰流行
样式的变化均受到政治观念的影响,故选 A。B、C、D 均不符合图片
信息的主旨及史实,排除。
答案:A
5.
如图反映的是 20 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
现了( )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解析:此图片反映了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传统马车与西
方汽车在道路上并行。故 D 项正确。
答案:D
6.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
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
要作用在(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
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可知,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
人员物资调运快捷,故 A 项正确。
答案:A
7.1934 年,活跃在长江水域的四大航运公司共有轮船 53 艘,总
吨位 12.424 万吨。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 24.8%,英国太古公司占
27.8%,日本日清公司占 24.3%,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只占 23.1%。这
表明( )
A.日本垄断了中国长江水域的航运业
B.中国的航运业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中国的航运业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D.中国打破了列强垄断航运业的局面
解析:日本日清公司占 24.3%,不能说垄断,故 A 项错误;1934
年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不会支持而只会压制、排挤
中国的航运业,故 B 项错误;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只占 23.1%,其余为
列强占据,故 C 项正确;材料中的数据表明中国没有打破列强垄断的
局面,故 D 项错误。
答案:C
8.[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的
新式通讯方式是( )
A.有线电报 B.驿站邮传
C.无线电话 D.航空邮递
解析:根据材料“19 世纪 70 年代”“新式通讯方式”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的新式通讯方式是有线电报,
故 A 项正确;驿站邮传在中国早就出现,故 B 项排除;C、D 项是新
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出现的,排除。
答案:A
9.光绪二十五年,盛宣怀上疏言: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
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咳嗽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
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上文所描述的新事物是( )
A.电报 B.电车
C.邮局 D.电话
解析:从材料中“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可以判断“新事物”
应为电话,故选 D 项。
答案:D
10.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
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
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
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B.传播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提示,一是这些期刊的名字,如曙光、进
步青年、救国、自由等,这体现了五四运动时期刊物的爱国精神;第
二个提示是“精神的主旋律”,由此判断为爱国主义。
答案:A
11.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
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
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
明( )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解析:“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电子邮件,可以解忧。
可视电话人相看”可见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 C 项正确。
答案:C
12.以下有关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广播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
解析:本题易错选 D 项,错选的原因是误以为互联网的发展代替
了其他媒介。广播、影视、互联网各有特点,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
挥着不同的影响,它们在技术层面上并不存在替代关系。最早出现的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是报刊,A 项错误。影视的时效性不强,B 项错误。
互联网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C 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
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
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三 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
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
本之言也。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
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
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
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吾推及天下积
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
材料四 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
人。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
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6 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
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8 分)
(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
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 分)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分别回答即可;第二
小问,结合明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可得出明朝中
后期婚恋观的成因。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女学最盛
者,其国最强”“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概括即可;第
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作答。第(3)题,第一小
问,根据材料四信息“历史地看”可得出材料的评价方法是历史的评
价,由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来评价可知是辩证的评价;第二小问,
结合影响可得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
答案:(1)婚恋观:材料一遵守礼制(三从四德),坚守妇道;材料二
追求个性、婚恋自由。成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
妇女追求婚姻自主。(6 分)
(2)特点: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
家的强弱)
影响: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女子
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8 分)
(3)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的评价。
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
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6 分)
14.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6 年 7 月 3 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
“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
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
28.5 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 1904 年日俄战争前,1 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
之手。
1909 年 10 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
路建成通车。
1910 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
从 1928 年至 1937 年七七事变的 10 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
建 3 600 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 1 900
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 2 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
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 1 万多公里。
材料二 从 1952 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 6 100 公里,
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 18%以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
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
系。
2006 年 4 月 27 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11 年 6 月 30 日 15 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到 2015 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12 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
铁路 1.6 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 5 万公里的快速铁路
网将基本建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
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10 分)
(2)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
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10 分)
解析:第(1)题,“状况”从起步时间、规模大小、发展速度、分
布状况、路权归属等方面概括;“因素”从外部列强入侵、内部政局
动荡、经济落后等方面分析。第(2)题,“变化”依据材料二从数量增
加、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含量更高等方面分析;“背景”从政治上的
独立、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并借鉴利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方面分析。
答案:(1)状况:起步晚;发展缓慢;列强争夺路权;由国办到商
办;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衡。
因素:列强入侵;政府腐败无能;战乱频繁,政局不稳;经济落
后。(10 分)
(2)变化:铁路数量增加;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运行速度提
高;实现铁路现代化。
背景:民族独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工
业化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0 分)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6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2021-08-267页
- 2020版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培2021-08-263页
-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人教2021-08-261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培2021-08-267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69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