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 MB
  • 2021-08-26 发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教师用书岳麓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5 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 考点 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 木简和缣帛做书写原料。 (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 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是唐朝咸通九年(868 年)印刷的《金刚经》。 [概念阐释] 雕版印刷术 在版料上雕刻图文以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 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 木等。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 画,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 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 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 (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是有关于火药的 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传播:14 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 (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 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轻巧识记] 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发展 西汉前期有纸张,东汉蔡伦又改良。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活字威名扬。一不小心炼火 药,唐末军事试锋芒。北宋抵御辽夏金,此物派上大用场。指南仪器初司南,宋代指针助远 航。四大发明传欧洲,封建主义被埋葬。 二、天文学成就 1.天象观测: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 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 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体测量 (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 1 000 多年。 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 置的变动。 (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要早 300 多年。 三、算经与圆周率 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 2.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 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 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魏晋南北朝: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 1 000 年之久。 4.元代: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四、古代农书 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 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 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 的 4/5,附有 306 幅插图。 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该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农业、手工业积累的经验,并参照 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 学理论的基础。 2.《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编著,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 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人称为“医圣”。 3.华佗:与东汉张仲景同时期的名医,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 散”和五禽戏。 4.《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误区警示] 16-17 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 (1)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应用技术,侧重于应用和经验的总结,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 关,是传统科技。 (2)西方科技主要是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是理论科学,注重实验和对事 物规律的研究,是近代科技。 NO.2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①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史料二 ②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 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 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 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 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 技成果所占比重 ①→按阶段从表中数据找出演变的趋势 史料二: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理性的 特点 ②→中国古代科技缺少西方的求证、推理; 注重实用理性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提示: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 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2)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 质的原因。 提示: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 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 治的阻碍。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 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 NO.3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 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 四大发明( )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B [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的作用”,说明对近代化进 程起到促进的作用,故 B 项正确。] 2.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说:“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 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因此他 主张( ) A.农业生产要把握好农时 B.农事安排要注意地域的不同 C.农业生产要改进耕作技术 D.农作物高产要提高土地肥力 A [材料强调一年四季要根据节气合理安排农业的生产,故选 A 项。B、C、D 三项都不 符合题意,排除。] 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 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 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 D [材料“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得出中国古代 科技强调实用价值,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D 项正确;A 项表述不如 D 项更好地体现材料,排除;B 项说法错误,排除;C 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 2|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汉字与书法 1.汉字发展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 文”。 (3)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对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艺历程 魏晋南 北朝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 时期 张旭、怀素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宋代 出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明代 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易混辨析] 汉字与书法的区别 (1)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 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 式,这始于魏晋时期。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二、笔墨丹青 1.历程 (1)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西汉时期: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4)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 (5)唐代: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 (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民间风情画兴起, 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明清时期: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2.特点 (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 体。 (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概念阐释] 文人画 也称“士大夫写意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 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三、诗歌与小说 1.《诗经》、楚辞与汉赋 《诗 经》 地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 500 年的诗歌,共 305 篇,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 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 楚辞 产生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 新体诗歌 代表 作品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特点 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汉赋 产生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特点 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2.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①繁荣的背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气象;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 ②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宋词 ①起源:词的起源丰富而复杂,又称“长短句”,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 演唱。 ②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3)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 3.明清小说 (1)背景:随着工商业城镇兴起和市民阶层崛起,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 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 (2)成就:通俗文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合称“四大奇书”; 短篇小说有《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 言”“二拍”;批判现实的力作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3)评价: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轻巧识记]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四、梨园春秋 1.“傩”: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3.南戏 (1)原因:宋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 (2)出现:两宋之际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一种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杂剧 (1)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2)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5.昆曲 (1)鼎盛:明中叶到清中期。 (2)影响:对京剧等各种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6.“国粹”京剧 (1)原因:明清时期北京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吸收其他剧种和京城文化的熏陶;艺术家的努力。 (2)特点: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上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综合运用唱、 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乐器控制节奏。 (3)地位: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NO.2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文学发展的特色 史料一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 ——①李白《乐府·少年行其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②岳飞《满江红》 史料二 明代小说繁荣,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 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④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 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⑤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 井小民的形象。 ——周先慎《明清小说》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唐诗、宋词的特色 ①→自由精神的张扬 ②→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史料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③→文化基础对明清小说繁荣的影响 ④→从创作者的角度说明了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⑤→从内容方面说明了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学会用史] (1)从史料一看,李白与岳飞的诗词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提示: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的时代精神。岳飞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时代特征,表达了渴望 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提示: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 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史论归纳 古代中国文学的时代特色 (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 甫。 (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功能强等特点。 (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 NO.3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下图是王献之的《中秋帖》,下列评价与该帖书法特征符合的是( ) A.“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 B.“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C.“笔势精妙,备尽楷则” D.“出于颜,然内蕴变为外棱” B [观察图片可知,《中秋帖》应为草书。A 项中“遒媚劲健”是对楷书的评价;C 项中 “备尽楷则”说的是楷书;D 项是对柳体楷书的评价。“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符合草书的特点,故选 B 项。] 2.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 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有可 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风俗画和文人画 D.元曲和京剧 C [A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 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京剧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故排除 B、D 两 项;文人画是高雅文化的代表,故 C 项正确。] 3.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 篇小说中,写 道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 50 多篇。“二拍”80 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 河沿岸城市的有 40 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D [由材料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不仅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而且也为小说 创作提供了素材,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劳动关系的发展,也没有体现文化的区 域性,故排除 A、B 两项;明朝政府继续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 C 项错误。] 主题一 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主题立意]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 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尤其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被马克思 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古 代四大发明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 [知识交汇] 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 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 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促进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 (4)印刷术: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 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主题二 异彩纷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主题立意]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 些作品具有风格新异、多元一体、雅俗共赏的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 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这些异彩纷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 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知识交汇]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 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 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 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 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 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 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 演变和书画的 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 的产生和发展 2016·全国甲卷·24 《三体石经》残片上的字 体刻写 汉字的起源演变 2016·全国丙卷·26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 地位的确立 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2013·全国卷Ⅱ·27 清代学者关于小说的世 俗化发展的论述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2013·全国卷Ⅱ·28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2012·全国卷·25 宋代杭州流传的《白蛇 传》故事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1.(2016·全国甲卷)下图为三国曹魏 《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 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 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 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 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 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 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 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 程的一部分,据此可明确 答案。 2.(2016·全国丙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 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 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 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 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 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唐太 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 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 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 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据此 推理可得出答案。 3.(2013·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 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 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 物。结合材料中“士大 夫、农、工、商贾,无不 习闻之”可知,小说在 “士、农、工、商”各阶 层中广泛流传,其原因就 不言而喻了。 4.(2013·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 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 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图案是程式化的,是用写 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 夸张手法,从人物面貌上 揭示人物的类型、品质和 性格特征,且形成了对人 物褒贬的认识。 5.(2012·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 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 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政 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对 “自由”“正义”的诉 求,正是宋代城市商品经 济繁荣的背景下市民文 化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解析答案】 1.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解读材料信息。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 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 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 B 项。A 项说法 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 C 项;商 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2.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 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 A、D 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 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B 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 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 C 项符合题意。] 3.C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壮大,为适应市民 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的创作发展繁荣起来,材料反映了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小说传播宗教的内容,也没有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和社 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故 A、B、D 三项错误。] 4.B [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 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 A、C、D 三项。] 5.D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和繁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思想观 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追求独立发展、公平正义,题干中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点,故选 D 项。] 判断史料的可信度[史学方法] [方法阐释] 历史研究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史实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 充分的史实为依据。准确真实的、全面的史实是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判断史实的 真实性和可信度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必须具备鉴别历史 史料真伪和可信度的常识。一般而言,实物比文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 料比纯文本资料可信。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能否从正确的角度清 晰正确的解读和使用。 [运用点拨] 史料在高考题中的广泛引用,反映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回归:即尊重历史的客观性、真实 性,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实事求是。高考命题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 将对教科书的编写与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典例] 史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史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史料三 纪录片《习仲勋》央视热播后,获得观众好评。全片共分《烽火陕甘》《纵横 西北》《国事春秋》《主政南粤》《勤政岁月》《海纳百川》六集,完整回顾了习仲勋同志作为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波澜壮阔、 功勋卓著的奋斗历程。通过聚焦习仲勋各个阶段精彩的人生片段,展示了他为中国革命和新 中国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该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习仲勋作 为一位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无 私无畏的崇高品格。 [点拨] 判断史料可信度:史料一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反映唐朝雕版印刷的成就, 是真实的可信的。 史料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宋词的成就,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是真实可信的, 但对三国时周郎的评论已有个人的看法,会与史实具有不一致的地方。 史料三是纪录片《习仲勋》,属于纪实性影像资料,它以原始影像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 习仲勋的革命生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属于真实可信的历史史料。 [针对训练] 1.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 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 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 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 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 A [材料中“考古工作者曾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的信息说 明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故 A 项正确;《后汉书·蔡伦传》属于二手史料,不具有充分 的说服力,故 B 项错误;蔡伦不是发明而是改进造纸术,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说法不符合 实际,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汉代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故 D 项错误。] 2.“关公战蚩尤”是流传较广的一则神话。据考证,该神话以片段形式散见于御祭文、 类书、道藏经、笔记小说、盐法类政书、地方志书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 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这说明( ) A.神话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追求 B.神话因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 C.佛道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 D.研究神话叙事必须溯源而循 A [“关公战蚩尤”神话故事体现了正义战胜黑暗的价值观,从该神话故事“有多种文 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 对接了正史”可知,当时人们对其体现的价值观念的认可和追求,故 A 项正确; 神话故事 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追求的反映,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 B 项错误;从“它先经佛 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可知, 佛道融合是与当时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一致的,故 C 项错误;神话不是真实历史,“必须 溯源而循”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