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00 KB
  • 2021-08-27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三单元测评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读下表,下列相关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 中英贸易概况(单位:千两) 时 间 中国对英输出 额 英国对华输入 额 1790~1794 年 5 844 5 008 1800~1804 年 7 557 7 716 1820~1824 年 6 525 9 816 1830~1833 年 7 335 9 950 A.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B.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始终处于入超地位 C.中国的商品价格远高于英国商品价格 D.19 世纪英国迅速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解析进入 19 世纪,英国对华输入额超过了中国对英输出额,这一现象是英国鸦片贸易所导致的, 说明 19 世纪英国扭转了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答案 D 2.19 世纪末期,苏州地区商店里经常能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玻璃等洋货,中产之家及上流社 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但是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 4%,穷苦的城乡居民都穿土 布。这反映了该地区( ) A.自然经济的固守与抵抗 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D.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解析从材料“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 4%,穷苦的城乡居民都穿土布”可知,该地 区仍以传统的自然经济为主,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故 B 项错误;材 料中洋布进口量少不能体现该地区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穷苦的城乡居民 都穿土布”不能体现出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提高,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3.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 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信息看,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免费供各省使用到由使用方付 费“协造”,这种变化表明原来的方式使造船方经费压力大,而“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故选 B 项。洋务运动时期的军用工业没有转为商办,也不可能面向市场,故排除 A、C 两项;由题干材料 无法得出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故排除 D 项。 答案 B 4.李鸿章曾对人说:“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鲁莽,甚少不误国。 公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这表明其办洋务的基本出发点是( ) A.改变消沉的社会风气 B.扭转官场的作风 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宣传向外国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李鸿章办洋务、谈洋务,是为了冲破阻力,寻求稳定天下的方法。因 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 5.1867 年,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却遭到了监察御史张盛藻以 “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 乎?”的理由反对。据此可知,当时兴办洋务( ) A.遭到了中央高级官员的破坏 B.缺少最高统治者的明确支持 C.面临着新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D.提出了废除旧教育体制要求 解析材料的内容是洋务运动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遭到反对,不是洋务运动遭到破坏, 故 A 项错误;洋务运动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故 B 项错误;洋务派说明当时缺乏新型人才,故 C 项正确;洋务派所办的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这是当时中国所急需培养的人 才,没有提出废除旧教育体制的要求,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6.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 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答案 C 7.1887 年,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认为民办缫丝业采用机器生产,使得出口的生丝上涨了一倍, 有利于民生发展,不阻碍正常的商业贸易,同意国内可以继续开办。清政府此举( ) A.导致传统缫丝行业的崩溃 B.保证了洋务企业的稳健发展 C.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D.增强了民族缫丝业的发展信心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清政府对采用机器生产的民办缫丝业态度,故 A 项错误;洋务企业主要为官 办、官商合办,与材料“民办缫丝业”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1887 年”,此时清政府尚处于学 习器物阶段,国内尚处于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时期,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利于民生发展,不阻 碍正常的商业贸易,同意国内可以继续开办”可知,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有利于民族缫丝工业的 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1878 年,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 ( ) A.自然经济的消失 B.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近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始终都未实现完全解体,故 A 项错误;清政府正式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 B 项错误;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机器设备,故 C项正确;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下面是 1866~1913 年上海华商部分机器厂情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表明( ) 类 别 1866~1894 年 1895~1913 年 设厂数 (个) 设立资 本 (元) 设厂 数 设立资 本 (元) 轧花机制 造 3 300 142 520 缫丝机制 造 1 400 9 5 600 纺织、 针织机修 配 — — 8 13 370 A.近代民族企业的资本雄厚 B.清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 C.甲午战后纺织业自主发展 D.民族重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解析题干中民族工业投资额的资本单位为元,资本薄弱,故 A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且政策带有被动被迫性质,故 B 项错误;近代技术受控于欧美列强,且 从表格中无法得出自主发展,故 C 项错误;通过对比表格数据可知,甲午战争前后机器制造业(重 工业)的投资额、工厂数增加,民族重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0.下面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表。 年份英国 日本 其他国 家 189469.496.26 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下列选项中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材料表明,从 1894 年到 1914 年的 20 年间,日本对华贸易总值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这是日 本加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结果。因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A 11.下图为 1920 年与 1936 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 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图片反映了 1936 年与 1920 年相比较,民族资本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时间可知是国民党统治 前期,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 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2.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1912~1919 年,中国新建的民族企业有 600 多家,新增资本大约 13 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1927~1937 年,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这两个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政府的政策支持 B.有利的外部环境 C.实业家们的抗争 D.传统经济的解体 解析第一时期是中华民国建立初期,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第二时期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 期,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政府政策的支持是 两个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13.1938 年 1 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 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解析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设立经济部,掌管战时的生产和商业,为抗战提供了有力保 障,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答案 A 14.1942 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 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 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其目的是适应战争特殊环境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D.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 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在 1936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 A 项错误;材料内容反映了抗战 期间国民政府实行食盐专卖政策,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盐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不仅关系到军 需民食,还是战时财政筹措的重要途径,国民政府财政部废止“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就是为 了适应战争特殊环境,故 B 项正确;这些政策与中国近代化无关联,故 C 项错误;食盐专卖政策出 台前是“私人独占盐业”,故政策调整并非针对官僚资本膨胀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5.关于 1945 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 1945 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 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 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趁机扩充资本 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解析据材料“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并 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民间资本没收为国营资本趁机扩充资本,故A 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民政府趁机扩充资本,而未涉及对这一措施的评论,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 是将民间资本改为国营资本,而未涉及官僚资本,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国民政府趁机扩充 资本,而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6 题 24 分,第 17 题 16 分,共 40 分) 16.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 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 杼”。 苏州 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 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 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 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 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 1853 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 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 “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完成: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 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 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 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 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 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 分) 参考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 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 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 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 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项 目 年份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 办 外商企业 设厂 数 资本 (千 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 数 资本 (千 元) 1872~ 1894 年 53 4 687 19 16 196 10328 000 1895~ 1913 年 463 90 810 86 28 469 136 103 153 材料三 仅 1937 年 8 月至 1938 年 3 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 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 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0 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 公司。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 一块界碑”。(3 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出现这 种发展情况的原因。(10 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 分) 参考答案(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 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 体。 (2)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官办和官商合办企 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外商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 商办企业: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减少 了发展的阻力;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思想 的推动。 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兴办洋务企业的高潮逐渐退去。 外商企业:《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 (3)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