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M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3 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近代铁路的起步
(1)1881 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2)1888 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2.近代铁路的发展
(1)甲午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1909 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
程碑。
(3)到 1911 年,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误区警示] 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
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 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
诞生。
(2)1900 年前后,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
求生。
2.航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 1918 年。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
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此后 10 年间,
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
想理念。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邮政代办所”。
(2)1896 年“大清邮政局”成立。
(3)民国时期:1913 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 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
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2.电报、电信事业
(1)1877 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意义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
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
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的通讯事业的发展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其特点是进程曲折,发展缓
慢。
主题一 近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1.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
国交通建设。
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交通工具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比乡村发达。
④各种交通工具同时并存。
⑤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推动近代邮电事业发展的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政治发展的需要,邮电通信设施逐渐完善。
(4)政府的推动和倡导。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掠夺铁路修筑权。到 1911 年,全国铁路总长 9 292
千米,其中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材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
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
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
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1894 年,孙中山曾大声疾呼中国修建铁路,1912 年 2 月,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
大总统一职后致力于发展中国铁路事业。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中国近代铁路兴建的特点,其后果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对修建铁路有何主张?其主张能否实现,为什么?
答案 (1)特点: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在华修建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
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其后果一是帝国主义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二是控制了中国的交
通命脉,便于它们进一步侵略中国。
(2)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有关的行业的发展;
有利于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但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3)主张:修建铁路,大力发展铁路事业,实现商兴民富国强。
不能实现;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由于列强的侵略,政局动荡、经济凋敝、资
金和技术缺乏。
图示法理解“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
主题二 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变化显著。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
并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通讯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
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3.新式交通、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
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它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
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恃其轮船、铁路之利,不啻出入户庭;
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驿递文
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
——《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张树声奏》
材料二 “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
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分析近代邮电事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中西交通、通信技术的差距给近代前期的中国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从中可以看出通讯出现什么特点?
答案 (1)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②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
展。③军事政治的需要。④政府政策的影响。
(2)①不利于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②不利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传达信息快捷和简便。
图示法理解“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
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
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
答案 A
解析 重“万钧”,但“动如绕指柔”的应是火车。
2.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
掠夺中国 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轮船、火车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 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
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 )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答案 C
解析 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所以民国六年(1917 年),姚木兰不可能乘
坐飞机到上海、杭州游历。
4.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
( )
A.台湾 B.天津 C.广东 D.湖北
答案 A
解析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由此选 A。
5.“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
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 )
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汽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题干强调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在军事指挥方面的便捷之处。
A、B、D 三项无法做到“悬隔山海,而如指掌”,而电报能。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改变。到 1911 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 1911 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
生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
例。
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工具:铁路、水运、航空。
影响: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生
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3)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基础巩固
1.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
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
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答案 C
解析 结合题干中的“卷烟”“车轮”等词可判定是火车。
2.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
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
是 (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答案 A
解析 从诗中不难看出所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速度之快,而不是建筑、西装、餐饮方
面,故选 A。
3.观察右图,该照片摄于 1905 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
行车上,照片反映出晚清 ( )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 项中的“抵制”、C 项中的“普及”及 D 项中“天翻地
覆”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4.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
的第一家中国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 )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答案 C
解析 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
5.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
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解析 福建、上海两地茶叶价格的同步变动说明信息传递快,19 世纪 80 年代,两地已
能进行电报联络。
能力提升
6.下图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 A
解析 19 世纪 70 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不久被拆除。80 年
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因此 A 项说法错误。
7.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
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
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 )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进步与交通运输事业的
发展,据题意选择 C。
8.学习了《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
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
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发展的最大阻碍
B.铁路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一开始就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列强把铁路修到哪里,就把侵略势力延伸到哪里
D.近代交通与通讯的艰难发展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 B
解析 中国近代的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受到帝国主义的限制和排挤,而且帝国主义利用它
们延伸自己的侵略势力,A、C、D 三项正确。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与愚昧,一开始并不支
持铁路建设,故选 B 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盛时全国有 1 639 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
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办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
船和驿田。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
——《我国古代驿传制度》
材料二 “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
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奏请开办“德律风”业务的奏折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
材料三 由清政府投资,于 1907 年 2 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
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 1902 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
自 1882 年 2 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1)根据材料一探究我国古代驿传通讯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判断“德律风”指的是哪一项通讯技术?此项技术应用的是哪一次工业革
命的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答案 (1)驿传通讯耗费人力、物力大,种类较多,制度较完善。
(2)电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政府推动;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答出三点即可)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第 62 页)
根据以上史实,请思考:
1.义和团揭帖的内涵是什么?
提示 排斥西方物质文明。
2.清政府多数官员为什么反对修筑唐山至北塘的铁路?为什么以不用机车牵引做条件?
提示 清政府多数官员思想保守,不能接受西方事物;有着严重迷信思想,误以为机车
会冲断清朝龙脉。
3.你认为义和团和清政府在兴建铁路问题上的做法有无相似之处?应该如何评价?
提示 有相似之处。义和团与清政府官员的行为都反映了他们的愚昧、落后。义和团排
斥仇视西方物质文明主要是因为痛恨西方列强的侵略,但他们将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等
同于侵略行径,说明其愚昧和落后;清政府对待铁路的做法,体现了顽固、落后、自大、
愚昧、保守的专制势力对新生事物的敌视、排斥。
二、解析与探究(教材第 62 页)
1.材料一中,奥特隆尼认为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最有利的作战因素是什么?
提示 清军在本土作战,所以回旋余地大,后勤补给便利。
2.依据材料二,清军在这场战争中最有利的作战因素有没有发挥出来?为什么?
提示 没有。清政府办事效率极低,政令传递和军队调动极为缓慢,其统治极端腐败,
交通通讯设施极其落后。
三、自我测评(教材第 62 页)
1.算一算,1911 年、1924 年的铁路总长(1924 年全国铁路总长约 1.2 万千米,其中大
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
因。
提示 1911 年 9 292 千米,1924 年 12 000 千米,到 2006 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为
76 600 千米。1911 年的铁路长度约为现在铁路长度的 12.1%,1924 年铁路长度约为现在
铁路长度的 15.6%。从政治上来说,中国成为真正的主权国家,收回了铁路修筑权。从
经济上来说,随着国家的富强,修筑铁路的资金可以自己解决。从思想观念来讲,铁路
已不再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
2.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提示 建议从工商业、市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城市发展、对外联系等方面作答。
相关文档
- 高中历史第2章东西方的先哲第1节中2021-08-2710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21-08-2713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021-08-277页
-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2021-08-27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2021-08-27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2021-08-274页
- 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5课开辟新航2021-08-274页
-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78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021-08-273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2021-08-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