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一)
(建议用时:25 分钟)
1.1953 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 1/3,严重
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
B [材料显示苏联农业落后,制约了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由于在“斯
大林模式”下,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故选 B
项。]
2.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否定“斯大林模式”,进行彻底改革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C [一方面,赫鲁晓夫致力于改革斯大林体制,即充当了“掘墓人”的角色;
另一方面,改革没有冲破原有体制,即充当了“守墓人”的角色。]
3.(2019·全国卷Ⅱ)
苏联 1970 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 1961 年对 1970 年的
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 年实
际产量
钢 1.45 亿 1.15 亿
煤 3.9 亿 3.35 亿
肉 2 500 万 1 230 万
蔬菜与瓜类 4 700 万 1 300 万
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A [材料表明,苏联 1970 年多项经济计划均未完成,这是由苏联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故 A 项正确;苏联的
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B 项;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出现于赫鲁晓夫时期,而材料涉及的史实主要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时期,C 项错误;
材料主要阐述的是苏联 1970 年计划完成情况与既定目标相差甚远,D 项“社会生
活需求发生变化”的观点缺乏材料依据,故排除。]
4.1964 年 10 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
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施
( )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
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C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
营自主权。材料中的措施就是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C 项正确;A 项
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与材料无关;D 项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只是一定程
度上放松管理。]
5.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 2 亿吨徘徊,1984-1986 年,农产
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 2.6%,而 1987-1989 年下降为 1.5%。1986-1989 年,进
口粮食 1.37 亿吨,年均进口量为 3 430 万吨。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B [依据材料不能推断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故 A 项错误;
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因此未达预期,B 项正确;
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不是其延续,也不能反映出“斯大
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C、D 两项错误。]
6.1990 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
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 8 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
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这反映了( )
A.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
B.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
C.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
D [根据题干材料说明买麦当劳食物、茶叶、糖等生活用品仍然很困难,说
明经过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停滞的局面,没有
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 D 项正确。]
7.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
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
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 [由题干中“1971 年”可知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商品
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批驳主张用
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说明在
坚持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 B 项符合题意;A、C、
D 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
8.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
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
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
巴乔夫改革( )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C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但其改
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并未取得成功,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致使经
济不断滑坡,故选 C 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
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
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
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 1989 年《有关社会主义的
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
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 年通
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
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
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
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
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
材料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实行私有化”“《国营企业法》的
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只有实行
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等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几个角度回答。
[答案] (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
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
展经济。
(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
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
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情况,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
义方向。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8-27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21-08-2713页
-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2021-08-2714页
- 2020版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培2021-08-274页
- 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2021-08-2712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74页
- 2019历史同步新指导人教必修二精练2021-08-27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710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2021-08-277页
- 2019-2020学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08-2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