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0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
文科综合(文史类)
1.西周时期,建国首先要营筑宗庙,在营造宫室时,宗庙被排在首要地位。宗庙不仅是贵族统治
者供奉祖先神灵的殿堂,也是重要的施政场所。这表明西周时期
A. 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B. 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特征
C. 政权具有宗族性质. D.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宗庙作为传统的宗族活动场所,在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这
表明宗族在政权中的作用,即政权具有宗族性质,C 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宗族在政权
的影响,没有体现礼乐制的发展完善,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庙的地位,并非等级,B 项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关系,D 项错误。
2.《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战国时代的农民“种谷必杂五谷,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用妨
五谷……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菰,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
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 )
A. 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综合型经济 B.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C. 精耕细作下的低生产率经济 D. 有较大经营自主权的小土地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农民“种谷必杂五谷,以备灾害”,而且严禁田间种树,同时在住宅周边
种植瓜果蔬菜,并饲养家畜辅以家庭受手工业,这体现了古代精耕细作特征,同时也说明当
时生产率较低,C 正确;题干中的住宅旁的种植、养殖以及家庭手工业都是满足自家需要,因
此不是综合型经济,排除 A;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B;题干中未体现出自
主权,排除 D。
3.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披戴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以名士命名所戴头巾者,
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北宋程颢曾戴此巾而得名。南宋林景熙有诗云:爆竹声残
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这表明
A. 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 文人风气崇尚浮华
C. 主流意识向服饰渗透 D. 南北文化交流加强
【答案】C
- 2 -
【解析】
【详解】宋代士大夫文人喜欢头巾,因为程颢带的头巾,被文人儒士效仿称为程子巾,说明
对儒士的儒学文化融入到文人的服饰之中,即主流的儒学向服饰渗透,故选 C;A 在材料不能
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浮华,排除 B;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文化,D 错误。
4.明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铁牌宣德间尚存,后来宦
官王振盗去。孟森认为明代流弊之首乃“信用宦官”。明代太监滥用批红权,批红被当作“包
鱼包肉的废纸用”。上述材料反映问题的实质是( )
A. 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B. 明朝政治制度极不完善
C. 中国古代政治人治色彩浓厚 D. 明朝国家政策极不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初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王振偷盗铁牌,以及宦官掌握批红权,说明明代专制强化,
即人治色彩浓厚,C 正确;明朝废除了丞相,排除 A;明朝官僚体制成熟,排除 B;题干未体
现出明代国家政策的变化,宦官掌握权力是皇权上升的表现,不能证明政策的不稳定,排除 D。
5.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了“近代化”和“革命”两种话语模式,以前
者为主导;1949 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近代化(也称
现代化)又成为近代史研究的焦点。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史学家的认识差异 B. 经济发展程度变化
C. 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D. 社会环境发展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20 世纪 30 年代以“近代化”为主导,此时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国民政府致力
于经济建设与近代化;1949 年以后,由于新中国政权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包围和封锁,
急需巩固政权,因而需要强调“革命”话语;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而现代化又成为焦点。由此可知,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是社
会环境发展变化,D 正确;史学家的认识差异、经济发展程度变化、国际环境对近代史研究的
焦点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C 排除。
6.1925 年到 1926 年间,《向导》和《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在内容上,多为纪
念五卅运动、列宁、孙中山、十月革命、二七惨案、义和团运动、五九国耻、辛亥革命、五
四运动等。.这些纪念文章
- 3 -
A. 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 B. 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C. 旨在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 D. 说明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广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以及纪念文章的内容可知,都是为了服务于当时国内各革命
阶级联合起来的国民革命活动,A 项正确;当时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
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时间内国共两党正处于第一次合作,因此材料所述内容不是为推动国共
两党关系的缓和,C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国民大革命期间,《向导》《新青年》的纪念文章,
不能代表整个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D 项错误。
7.1949 年,四川边远县份多已拒用金圆券,而由各商家自制票证。还有已废弃的法币,写上数目,
加上号章,当作现钞,流通使用,也有以物易物的。材料说明
A. 外来资本冲击了金融秩序 B. 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
C. 四川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 D. 金融措施引发了市场混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导致通货膨胀,人们用各种形
式抵制金圆券,这表明国民政府的金融措施引起了市场混乱,D 项正确;引起当时金融乱象的
是国民政府滥发金圆券,而不是外来资本,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金融措施导致市
场混乱,难以反映西南地区的经济基础,B 项错误;人们用抵制金圆券是经济行为,难以说明
民主意识增强,C 项错误。
8.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
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
民的敌人。……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
决……而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
A. 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B. 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C.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 D. 认为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论述时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存在的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且该论述节选自 1957 年 2 月所发表的《关于
- 4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因此材料中论述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C 项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述于抗战期间,与材料无关,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在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内容,B 项错误;毛泽东认为
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D 项错误。
9.公元前 6 世纪末以来,罗马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
一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而这一诉求最终将古罗马社会送入一个新的时
代。这里的“新"突出表现为
A. 法律制度走向规范化 B. 公民权限制适当放宽
C. 贵族专权局面被打破 D. 财产等级制全面推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及“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等信息可知,罗马平民
社会地位相对提升,而正是这一“诉求”推动了罗马法制建设的发展,即《十二铜表法》的
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法律制度走向规范化,A 项正确;材料中“新”主要体现在《十
二铜表法》的颁布,推动罗马法法制制度的规范化趋势,而不是体现公民权限制的放宽,B 项
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垄断法律的局面,C 项错误;
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时期实行,与材料无关,D 项错误。
10.薄伽丘的《十日谈》以反封建教会的故事开始,却以封建说教结束。这反映了薄伽丘
A. 作品缺乏新颖性 B. 固守传统道德
C. 思想具有保守性 D. 宗教信仰虔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他反对基督教神学对人性
的压制,但其在小说中又宣扬封建传统道德,这反映出其思想保守的一面,C 项正确;作品缺
乏新颖性不符合史实,也不是材料主旨内容,A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薄伽丘思想具有
保守性,没有强调其固守传统道德,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薄伽丘思想,不是体现其宗教信
仰,D 项错误。
11.18 世纪以前,中印棉布衣服在英国曾风靡一时。而 1700 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
中国等国输入棉织品,宣称输入的棉货“消耗国家的财富”,“夺去人民的工作”。这一法
令
- 5 -
A. 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的积累. B. 有助于英国棉纺技术的革新
C. 妨碍了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 D. 体现出天主教禁欲主义色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处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英国这一法令的颁布有利于国内棉纺
织业免受中印等国棉纺织品的冲击,从而为英国国内棉纺织企业在技术上的革新,并为工业
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创造条件,B 项正确;英国原始资本积累主要通过对外扩张、黑奴贸易等
方式完成,A 项错误;材料所述法令只是禁止外来棉织品的输入,并不妨碍他国先进棉纺织技
术的引入,C 项错误;天主教禁欲主义主要实行于中世纪,这时期天主教禁欲主义已经被打破,
并且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D 项错误。
12.美国电影《白夜》描写了追求艺术和自由的芭蕾舞演员罗德钦科从苏联逃到美国,而为了
政治和社会信仰的美国黑人踢踏舞演员格林伍德则从美国逃到了苏联,但格林伍德被克格勃
秘密地作为人质,与一名被捕的苏联间谍进行交换,回到了美国。这表明
A. 冷战并未阻断国际交流 B. 电影成为新交流媒介
C. 美苏之间对抗局势缓和 D. 意识形态的软性输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美国通过电影树立其民主自由的形象,同时丑化苏联,这是在冷战时期意识
形态对抗的背景下,对意识形态以电影的方式隐性输出的体现,D 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冷
战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对立,国际交流和交流媒介不是材料主旨内容,A、B 项错误;材料内容
体现了当时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无法判断美苏对抗局势的缓和,C 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2002 年企业所有制结构
1998-2002 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 6 -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 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
续执政 18 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
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 1997 年大选
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 12 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
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并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点。
【答案】(1)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
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的开展与深人;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同: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异:英国采取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方法(私有化程度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中
国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78 年主要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到 2002 年除
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外还有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说明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根据这时期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
比较看,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而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产值和比重都呈
现出上升的趋势。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城市经济
- 7 -
体制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朝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方向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逐渐完善,推动中国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产值和比重的不断上升等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
加入世贸组织及全球化角度分析回答。
(2)同,根据材料“‘重返’自由经济”“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等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中英两国对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强调市场的调
节作用,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由于
中英两国国家性质不同,因此中国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英国属于资本主义体制的局部调整,并以采取大规模出售国有企
业的方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代议制民主是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集中表现,这种权力分立、相互监
督和政治公开的制度设计有其合理性。然而近年来,西方代议制民主片面强调形式民主,只
重视选举程序和选举结果,忽视选举之后的民主监督制衡。再加上西方社会民粹主义与极端政
党崛起,票选民主和多党制衡游戏化。2010 年,美国最高法院取消了对公司和个人政治捐款
的额度限制,彻底撕下了金钱政治的遮羞布,之后的政治捐款和选举费用接连攀升。
在传统的西方政治学理论中,西方的自由民主具有“普世价值”。冷战结束后,少数西方
国家在东欧中亚频繁制造颜色革命,导致一些国家解体和民族分裂;在西亚北非. ,强推“大中
东民主计划”,结果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由此陷入长期内战。少数西方国家还以民主
失范、选举不公为借口,加大对朝鲜、古巴、伊朗等所谓“极权国家”的制裁封锁。
——摘编自柴尚金《当今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观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面临困境
态度:赞同
阐述:代议制民主的建立否定了封建专制,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
的迅速发展,使西方成为近现代世界的中心。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府的作用日益强大,
而议会权力弱化。代议制片面强调形式民主,民主监督制衡机制成为政治斗争、利益获取的工
具。西方多党博弈与制衡,多以裹胁民意、绑架国家利益、加速国家政治和社会分裂为代价。
- 8 -
西方国家以民主为工具,大肆干涉他国政治,挑起争端,爆发战争,引起世界多国对西方民主的
抵制。当今,在国内代议制民主成为统治集团争夺权益的工具,民主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在国
际上,西方国家以此为工具,干涉他国内政,使得许多国家排除西方民主。(12 分)
示例二:
观点:西方代议制民主不是唯一选择
态度:赞同
阐述:虽然西方代议制民主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但
这样只是世界近现代政治文明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必须使用这一政治形式。首先,
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民主走向了形式化,民主制衡机制、政党政治成为了政治博弈,争夺利益
的工具,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其次,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国情,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差异使
得欧美式的民主并不适用于这些国家或地区。冷战结束以来,少数西方国家强行推介其民主模
式,却造成了地区动荡、混乱。最后,中国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向民族崛起和复兴,也说明了西方代议制民主不是唯一选择。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政治形式日益走向多元,西方代议制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各国
应根据本国国情来选择民主机制,西方代议制民主不是唯一选择。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
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材料主要对西方民主政治体制进行评价,解答时选择自
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西方代议制民主的面临困境角度,结合所学西方代议制相关史实,
从正反面正确评价西方代议制;也可以选择西方代议制民主不是唯一选择的角度,一个国家
和民族选择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角度分析回答。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
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
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
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现状的一剂良方。1927 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
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
设大学一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
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
- 9 -
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
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一一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析国民政府的教育改革。
【答案】(1)背景: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教育事业发展艰难;
有识之士们的积极探索;受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
失败的原因: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改革内容与实际相背离(不符合中国国情);教育界内部
人士对改革内容有分歧(改革得不到内部人士的支持;)
(2)影响:有利于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未贴合实际,没有产生实质
性的积极影响。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
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艰难前行”可知,民国初年,
社会动荡,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教育事业发展艰难;根据材料“为寻找拯救中国教
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教育理念折服”可知,有识之士
们的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现
状的一剂良方”可知,受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
失败的原因:根据材料“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
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改革内容与实际相背离(不符合中国国情);
根据材料“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
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可知,教育界内部人士对改革内容有分歧(改革得不到内部人士
的支持;)
(2)影响:根据材料“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可知,有利于中国教育向
现代转型;根据材料“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可知,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由于持续
时间较短,未贴合实际,因此有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东地区问题由来已久,20 世纪下半段中东地区的冲突不断升级,成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久的战争。下面是五次中东战争的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1949):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
- 10 -
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
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
法以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以色列全
面获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
胜后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
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
东战争告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战争”的特点和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不间断,参加国家多,规模大,发达国家势力渗透,结果
双方有胜有败。
原因:历史遗留问题、民族、宗教的矛盾与冲突、地理位置优越性、丰富的石油资源。
(3)影响: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加剧了地区的动荡与不安,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战争难以化解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的
分歧与矛盾。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久的战争”以及材料中罗
列的参战国、介入国、战争规模、结果可知,中东战争持续时间长,不间断,参加国家多,
规模大,发达国家势力渗透,结果双方有胜有败。
原因:根据材料“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遗留、民
族、宗教、地理位置、石油资源等方面分析。
(3)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期的战争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从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分析,战争加剧了地区的动荡与不安,
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从解决分歧的手段来看,战争难以化解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的分
歧与矛盾。
17.材料 丁颖(1888—1964 年),我国现代稻作科学的奠基人,高等农业教育先驱,中
- 11 -
国科学院院士。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就立志为振兴祖国农业解决“民食”而
奋斗。
进入中学后,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关心时政,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活动。1912
年,留学日本学农。1924 年,学成毅然回国,长期在农学院进行教学和科研。他深入研究水
稻生态,结合生产实际,联系稻种起源、分类、区划和遗传育种等基础学科,取得了丰硕的
科研成果。丁颖还十分重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的结合。他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中
国式办学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推动了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逝世后,党和政
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在工作中,充分表现出又红又专的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为我国农业
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摘编向何贻赞《丁颖教授科教思想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颖科教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丁颖对中国农业科学发展的贡献。
【答案】(1)①出身贫苦,自幼立志报国:②近代民族危机加深:③近代粮食严重短缺;④
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关心时政:⑤留学日本,精通中外农业科技知识。
(2)①开创了稻作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作出了贡献。②创办了高
等农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③影响了后世的治学精神和方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就立志为振兴祖国农业解决‘民
食’”而奋斗。”并结合所学可知他出身贫苦,自幼立志报国;所处时代民族危机加深;近
代粮食严重短缺;根据材料“进入中学后,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关心时政,积极
参加学生爱国活动。1912 年,留学日本学农”可知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关心时政;留学日本,
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2)根据材料 “他深入研究水稻生态,结合生产实际,联系稻种起源、分类、区划和遗传
育种等基础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丁颖还十分重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的结合。
他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中国式办学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推动了高等农业教
育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从开创了稻作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创办了高等农业教育,为
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影响了后世的治学精神和方法进行总结。
- 12 -
相关文档
- 上海市静安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2021-08-2613页
- 上海市普陀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2021-08-2614页
-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文2021-08-2614页
-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第2021-08-2613页
- 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2021-08-2613页
- 上海市虹口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2021-08-2614页
- 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2021-08-2615页
- 【历史】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二2021-08-267页
- 上海市闵行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2021-08-2616页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2021-08-26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