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5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1 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文综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 《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
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观点
A. 开启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 与当时政治生态的失序有关
C. 突出了“隆礼重法”的理念 D. 认为天命要重于先祖和君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本说”的提出是在战国时期,此时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分封制
日趋瓦解,政治生态失序,B 正确;材料能够体现“天人合一”思想,但不能表明是该思想的开
端,排除 A;材料主要体现了荀子的“隆礼”理念而没有体现出“重法”思想,排除 C;材料
中荀子的“三本说"认为“天地”“先祖”“君师”都是根本,没有看出谁更重要的关系,排
除 D。
2. 唐朝《杂令》规定,家庭财产须由家长作主,如不经家长授权或同意,其子孙弟侄对其财产私
自进行任何变更都是非法的,要受到法律制裁。据此可知,唐朝
A. 在法律上不承认财产私人所有权 B. 注重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
C. 财产继承和分配的宗法观念浓厚 D. 政府可任意剥夺私人财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家庭财产须由家长作主”“私自进行任何变更都是非法的"等信息可
知,唐朝财产继承和分配的宗法观念浓厚,故 C 项正确;A 项与题干 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是
在保护家长的权威,排除 B 项;D 项说法和材料无关,错误。
3. 宋代的翻异别勘”制度指的是在诉讼中,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或涉及重大案情,需要更换
主审官或其他司法机关重审的制度,分为官员主动启动和犯人及家属被动启动两种机制。据
此可知,“翻异别勘”
A. 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杜绝了寃假错案发生
C. 有利于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D. 体现了民本主义精神
【答案】C
- 2 -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翻异别勘”即换主审官或换司法机构的重审制度,这有利于减少冤
假错案,维护司法公平正义,故 C 项正确;题干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民本主义精神无
关,排除 A、D 两项;B 项说法过于绝对。
4. 明初颁布法令,鼓励种棉,并规定松江府可以“折布纳官”“以棉花一斤折米二斗”。上
述政策
A. 反映出松江农村以植棉为主 B. 基于民营手工业占主导的现实
C. 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D. 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政府大力推广种植棉花,且可以用棉花、棉布来纳税,客观上有
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针对松江的政策是基于其棉纺织业中心的地位,不能说
明松江农村以植棉为主,A 项错误;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均是在明代中
期以后,B、C 炳项错误。
5. 1903 年,袁世凯、张之洞认为科举不废,“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
强”。1905 年,清政府废科举后,严复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宣其重要,直
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造因如此,结果如何,非吾党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时人对废科
举的态度反映出
A. 民主革命不断发展与成熟 B. 科举制度仍然具有优越性
C. 改革者自身思想的不彻底 D. 时代剧变影响了价值判断
【答案】D
【解析】
【详解】袁世凯、张之洞是地主阶级,其认为只有废除科举制才能促进国家富强,而严复将
废除科举制类比为“废封建,开阡陌”,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社会转型时期,时代
剧变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因此认为科举制度应当废除,D 正确;题干涉及到的人物并没有
提倡民主革命的,排除 A;题干涉及的言论均主张废除科举制,因此不能认为科举制仍然具有
优越性,B 排除;题干中严复对于废除科举制的态度并不能证明其思想觉悟不彻底,排除 C。
6. 1923 年,北京大学校庆 25 周年纪念的- 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
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在 1553 张反馈票中国内人物孙中山排第一位 473 票,陈
独秀第二位 173 票,蔡元培第三位 153 票;国外人物列宁排第一-位 227 票,威尔逊第二位 51
- 3 -
票,罗素第三位 24 票。这能够说明当时
A. 新三民主义深入普通民众 B. 学界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
C. 人们普遍对当权人物崇拜 D. 苏联和美国影响中国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陈独秀、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推动
者,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人物位居前列,说明学界对自由民主较为
渴望,B 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学生而非普通民众,排除 A;C 错在“普遍”,排除;通过题干只
能得出当时学生对苏联和美国的向往,无法判断当时苏联和美国对中国的影响,排除 D。
7. 虞洽卿是近代中国最有名的商人之一,从 1909 年开始,有关他的传记报道就出现在中外媒
体上。从“上海租界的中外调人”,到北伐前后被称为“左派资产阶级领袖”,到全面抗战前
则被称为“委员长的代言人”,抗战胜利前夕,有中共人士将其形容成“兼具买办和民族资本
家双重身份的商人”。对虞洽卿身份的定性,主要是基于
A. 国内政治局势变化 B. 虞自身的价值追求
C. 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D. 买办社会地位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洽卿从“上海租界的中外调人”,到北伐前后被称为“左派资产阶级领袖”,到全
面抗战前则被称为“委员长的代言人”,抗战胜利前夕,有中共人士将其形容成“兼具买办和
民族资本家双重身份的商人”,这一系列身份的转变与定性取决于当时国内的政治局势的变
化,A 正确;虞洽卿身份的定位受到其自身价值追求的影响,但是这种价值追求的变化根源在
社会局势的变化,B 排除;虞洽卿身份的定位与人们思想观念变化无关,排除 C;买办社会地
位的转变是社会局势转变导致的,排除 D。
8. 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自 1999 年开播以来受到了电视观众超乎寻常的期待和欢迎。下
图是 2010 年某一个月 31 天节目内容主题图表。这反映出
- 4 -
A. 社会治理法制化趋势增强 B. 所举案例具有巨大冲击力
C. 电视成为主要要的传媒手段 D. 国家法律制度形成了体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数据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法治节目关注较高,对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的
内容更加感兴趣,这反映出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法制化趋势增强,A 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案例的冲击,排除 B;材料只涉及到电视,没有其它的比较,排除 C;材料没有
涉及具体的法律制度,排除 D。
9.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这说明罗马法
A. 维护贵族利益 B. 保护社会契约 C. 注重诚信理念 D. 主张抑强
扶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欺诈他人财物”,需付双倍赔款可得出,其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故 C 正确;ABD
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10. 美国保守派伦道夫在 1787 年制宪会议上宣称:主要危险来自“我们的(州)宪法的民主成
分。(各州)人所行使的政府的权利会把其他部门吞没。没有一部(州)宪法规定了足以抑制民
主的办法”。这表明
A. 美国打算放弃民主共和制度 B. 美国亟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C. 启蒙思想在美国遭到了挑战 D. 美国不具备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保守派伦道夫认为“(各州)人所行使的政府的权利会把其他部门吞
没”,意味着当时各州权力较大,冲击了中央的权力,说明美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 5 -
B 正确;伦道夫的观点是为了限制民主而非废除民主,排除 A;伦道夫不反对民主,说明启蒙
思想并未受到挑战,排除 C;“没有一部(州)宪法规定了足以抑制民主的办法”说明美国已经
实行了民主制,排除 D。
11. 二战后,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该流派在创作手法上不讲究情节
或结构,有的甚至连作品中的人物姓名也不做交代,具有近乎意识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下列与
之风格类似的文学作品是
A.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 《等待戈多》
C. 《钦差大臣》 D. 《格尔尼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垮掉的一代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而《等待戈多》
也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选 B 项;A 项《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C
项《钦差大臣》属于现实主义作品,D 项《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的美术作品。排除 ACD。
12. 据媒体报道;首相约翰逊表示为了完成英国脱欧,将采取多种手段,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
而亲欧派议员声称 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届时如约翰逊拒绝下台,向来保
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这些情况说明英国
A 首相与内阁共进退 B. 经济政治局势复杂
C. 内外政策发生变化 D. 行政权力发生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
过”“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可知,首相为了脱欧而暂停议会,议
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弹劾首相,面对议会和首相的制衡和僵局,原本作为权力象征的女王
通过自身的政治影响力解除首相约翰逊,说明英国作为权力象征的“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
通过自身政治影响力打破僵局,英国政治传统有所变化。政体来看,英国脱欧一事反映出英
国经济政治局势复杂,B 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面对英国政治体制的制衡和僵局,没有体
现首相与内阁共进退问题,A 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英国内外政策改变的问题,故 C 项与
材料无关;D 项与英国现实不符,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 6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没有国家税收观念,贵族、富商向英王缴纳包税。“光荣革命”后,
议会确立了征税权,并委任中央专门机构集中征税。1690 年,议会通过法案,将政府收入分为
王室正常岁入和议会特别拨款两部分。这一时期,关税和消费税逐渐成为政府主要收入的来
源。1694 年,英国成立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发行国债以筹措战争经费。1866 年,议会制定《国
库与审计部法》,规定所有政府部门财政都要接受议会审计。面对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
题,1909 年,向富人开征土地税、遗产税等直接税以扶助贫者的“人民预算案”最终获得通过,
被视为“英国税制现代化的标志”。政府因此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事业
中。1912 年,英国建立了预算委员会,监督议会授权赋税的使用情况。
——摘编自滕淑娜《从赋税来源与用途看英国近代议会与税收》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初期制定了“公私区别对待,繁简不同”的税收政策,对
私营、个体经济予以限制。1994 年,为适应新体制,新一轮税制改革全面实施:以增值税、消费
税和营业税为主,建立了相对规范化的流转税制格局;取消按企业所有制形式设置所得税的做
法,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扩大了资
源税征收,开征土地增值税,对房地产交易中的过高利润进行适当调节;还新设了遗产税和证
券交易税。一些原有税种也得到调整与合并,如取消集市交易税,将盐税并入资源税,将屠宰
税等征收权下放给省级政府。新调整的农业特产农业税适当降低了部分产品的税率,明确了减
免税,规定了扣缴义务人等。
——摘编自曹钦白《判若两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税收》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举措,并分析这些改革
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税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税制改革的共通之处。
【答案】(1)举措;征税权收归议会;集中统三征税;颁布法案明确征税内容和分配;适时调整
税收种类;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财税运行与监督机制。积极作用:促进英国现代财税体制的确立
和完善;推动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英国政府国家治
理能力的提升;提高英国的综合国力。
(2)特点:统一公私、内外税法;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合理分权。
(3)共通之处: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努力推动税负公平;
充分发挥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
- 7 -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一中议会掌握税收权、中央集中征收颁发法律文件、设中央
银行、开征土地税、设预算委员会等得出改革的举措。但需要注意,不能简单罗列、照抄材料,
要对材料语句和内容进行适当概括。第二小问可以由近及远进行思考:税收改革就是为了建立
起完善的财税体制;议会主导的税收体制在不断完善中自然也推动议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税收
的职能在于为政府治理国家提供资金,同时也是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
力量;最终提高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 20 世纪 90 年代的对比可以看出,统一了内外、公私税收,
调整合并税种,将一些征税权下 放给省级政府,逐步简化税制,同时税负逐步合理公平。
(3)结合前两问的答案进行分析,可得出共通之处: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妥善处理中央与
地方的财税关系;努力推动税负公平;充分发挥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子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答案】论题:国家发展应与时俱进。
阐述:春秋战国是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如鲁国的“初
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后以变革最为彻底的秦国完成了统一六
国的大业。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重商主义,进行殖民扩张,发展
本国资本主义;而中国依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极大地阻断了东西
方之间的交流,也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使近代中国任人
宰割。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引
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
政治经济的重要力量。
总结:国家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循守旧只会固步自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获得发展。
- 8 -
【解析】
【详解】从材料其命维新”“知今而不知......古而不知今”“会通中西”可知,本题涉及新
旧之争、古今之辨、中外之争三个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
间的关系的角度切入,得出国家发展要与时俱进的观点。具体而言,可以分为春秋战国、明
清时期以及现代中国的改革三个角度分析。具体论证过程如下:春秋战国是大变革、大发展
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后以变革最为彻底的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
的开辟,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重商主义,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而中国依旧实行重
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极大地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也阻碍了本国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使近代中国任人宰割。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经济
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
动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重要力量。最后对论
证过程进行总结,国家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循守旧只会固步自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获
得发展。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基层治理问题从来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
随着农经济民主的发展,农民要求实现政治民主的愿望越发迫切。早在 1979 年,广西河池市
宜州区屏南乡合村村主任韦焕能开始探索村民自治制度和村民委员会体制。村民自治制度和
村民委员会体制开始萌芽,其直接使命是解决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家庭经营农户的重新组织
问题。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
的直接民主”。1998 年,全国人大正式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过去
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千部的做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制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
产生。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成员可连选连任。2010 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基层乡
村自治纳入法治轨道,进而使中国的乡村社会自治获得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摘编自仝志辉《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基层治理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基层治理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案】(1)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
下相结合;纳入法治化轨道;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 9 -
(2)作用:调动了人民参政积极性;増强了人民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
展;保障了经济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得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伴
随着农村经济民主的发展,农民要求实现政治民主的愿望越发迫切”得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
需要;根据“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村村主任韦焕能开始探索村民自治制度和村民委员会
体制”、“全国人大正式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
村委会干部的做法”得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根据“把基层乡村自治纳入法治轨道,进
而使中国的乡村社会自治获得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得出纳入法治化轨道;根据“规定村民委员会
主任、制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得出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基层治理改革可从调动了人民参政积极性、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保障了经济社会建设的顺利、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
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作答。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来后,美国在亚洲除了积极扶植口本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具有重要
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的中南半岛。1945 年 9 月 2 日,胡志明在河内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
国(北越)。1948 年,杜鲁门总统批准了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该报告使美国制定了“防
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政策。1955 年,南越组织了公民投票,成立越南共和国,得
到法国、美国、英国和台湾当局的支持,北越则得到苏联和中国的支持。南北分治并采取不
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成为事实。从 1955 年起到 1975 年,越南前后经历了 20 年的战争,
美国、中国、苏联、澳大利亚、泰国、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造成几百余
万军民仿亡。越南战争造成越南 160 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 1000 多万难民流离失所。长
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漬,通货膨胀;70 年代后期,超过 150 万越南难
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汇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战争的特点。
【答案】(1)原因:二战后原有殖民体系的崩溃;两个政权的并立;战略地位重要;意识形
态的对立,大国冲突的加剧。
(2)特点:由内战发展为国际战争;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冷战的缩影;损失惨重,
- 10 -
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的中南
半岛”可归纳出战略地位重要;根据材料“南越组织了公民投票,成立越南共和国,得到法国、
美国、英国和台湾当局的支持,北越则得到苏联和中国的支持”可归纳出两个政权的并立和大
国冲突加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原有殖民体系崩溃也是重要原因。
(2)特点:根据材料“美国、中国、苏联、澳大利亚、泰国、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卷
入战争”可归纳出由内战发展为国际战争、是冷战的缩影;根据材料“南北分治并采取不同的意
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成为事实”可归纳出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根据材料“越南战争造成越南
160 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 1000 多万难民流离失所”可归纳出损失惨重,影响深远。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钧儒(1875-1963 年),近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1905-1908 年留学日本修习法
律,回国后当选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三次进京请愿速开国会。1912 年加入同盟会,坚决反
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 年秋任上海法科大学(后改名上海法学院)教务长,他坚持民
主办学,主张学术自由和自由结社,培养了不少法学专门人オ如著名法学家沙千里、林事元
等。1933 年创办正行女子中学,亲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发生,沈儒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
亡运动中去。“一ニ八"战事爆发,他更是全力以赴地支援十九路军进行淞沪抗战。1935 年
12 月他与上海文化界的一些爱国进步人士马相伯、邹韬奋等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执行委员。在 1949 年 9 月 21 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上,沈钧儁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摘编自周天度、孙彩霞《沈钧儒传》
(1)根据材料,概括沈钩儒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沈钓備活动的因素。
【答案】(1)主要活动:参与咨议局活动,推动清末新政;投身民主革命,反对北洋军阀;
创办学校,培养人才;积极支援抗日战争;参与筹建新中国,推进新中国建设。
(2)因素: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沈钓儒
的爱国情怀。
【解析】
【详解】(1)活动:根据材料“回国后当选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三次进京请愿速开国会”可归
纳出参与咨议局活动,推动清末新政;根据材料“1912 年加入同盟会,坚决反对北洋军阀的反
- 11 -
动统治”可归纳出投身民主革命,反对北洋军阀;根据材料“他坚持民主办学,主张学术自由和
自由结社,培养了不少法学专门人オ如著名法学家沙千里、林事元等”可归纳出创办学校,培
养人才;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沈儒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可归纳出积极
支援抗日战争;根据材料“在 1949 年 9 月 21 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上,沈钧儁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可归纳出参与筹建新中国,推进
新中国建设。
(2)因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新
中国的成立和沈钓儒的爱国情怀均是其活动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8-2710页
- 天津市六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2021-08-2712页
- 广东省六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2021-08-2717页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上2021-08-267页
- 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龙岗中学202021-08-2616页
- 浙江省衢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2021-08-2611页
- 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2021-08-2614页
-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8-2611页
- 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2021-08-2610页
- 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2021-08-26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