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检测(三)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 B
解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中国要主动地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
2.(2018·宣城高二检测)“(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海国图志》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解析 根据“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且发动了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
6
3.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牍》(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制,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
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
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
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遍性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三纲五常”中西方都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政治改革,其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意图是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对西方的称呼由“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态度,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5.(2018·武汉高二检测)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A项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政治主张的核心特点,带有保守性;根据梁启超革命之“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应该指的是D。
6.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在此,他表达的核心内容是( )
A.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C.民主思想得以传播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 C
6
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进化论的传播”,进化论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指导思想,宣传进化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故选C。
7.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打倒孔子是因为孔子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 )
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
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
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中国才开始引入了科学的概念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实际上主要是一种方法,不是指科学到底是什么具体的事物,故A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并不浅显,而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是既要符合客观的现象又要符合主观理性,已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故C项正确;对于科学的概念,中国引入较早,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就已经开始在用了,故D项错误。
9.(2018·西安高二检测)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 )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范围较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20世纪初《浙江潮》载文,“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6
A.民主革命的进程 B.政体频繁的更替
C.社会思潮的演进 D.社会风俗的嬗变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初”“制造派”“变法派”“自由民主派”等,可知体现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即体现学习西方思潮的不断演进(由“器物”到“制度”),故选C。
11.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①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 ②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③“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指的是十月革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④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属于地主阶级的观点。上述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故选C。
12.(2018·辽宁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
B.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思想文化
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答案 D
解析 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发生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时,故A项错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思想文化发生在1895年维新派兴起时,故B项错误;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在一战后即1918年未发生,故C项错误;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俄国的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民主科学转为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两个大题,其中13、14题各20分,共40分)
13.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沖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6
材料二 吾今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三 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使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指出“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材料一中“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8分)
(2)梁启超的上述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当时陈独秀断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的依据是什么?为实现“伦理的觉悟”,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8分)
答案 (1)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清政府的内外危机;师夷长技思想的启迪。
内涵: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及近代工商科技。
(2)影响: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
(3)依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尊孔复古逆流。
努力:发动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民主思想)。
14.(2018·黄石高二检测)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问题二 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问题三 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3)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6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三方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6分)
答案 (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
(2)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睁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
(3)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4)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关系: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
6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以来2021-08-276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2021-08-277页
- 2017-2018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2021-08-2710页
- 高中历史 大战的后果 练习题2021-08-2711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7课 世界2021-08-275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6课 世界2021-08-275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3课 流派2021-08-276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6课2021-08-274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7 近代西方民主2021-08-277页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2021-08-27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