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00 KB
  • 2021-08-27 发布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25)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0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广西桂林模拟)某学者指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  )‎ A.与技术进步无关 B.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 C.只能发生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 D.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 解析 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故A项错误;“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即工业革命是在欧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故B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向外传播,工业革命也可以在落后地区发生,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发生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6·河南洛阳模拟)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自由主义”是1819年,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1832年,19世纪40年代则出现了“民族主义”“浪漫主义”。与这一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  )‎ 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宪章运动 D.“一票共和”‎ 答案 B ‎3.(2017·山东潍坊调研)“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 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 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 解析 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家庭为生存而组成,说明维系家庭的是经济,工业革命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情感,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劳动妇女提供走出家庭机会,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工业革命前后维系家庭纽带的变化反映了平等观念日益加强,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6·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英国修建了大约9 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解析 根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6·山东青岛模拟)造成下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  )‎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186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62.3‎ ‎①圈地运动开展 ②工厂制度确立 ③电力设施应用 ④交通工具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圈地运动开展使英国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故①正确;工厂制度确立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大部分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转入工业生产,故②正确;电力设施应用属于19世纪70年代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③错误;交通工具变革为人口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2017·吉林长春调研)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解析 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经济政策的是荷兰,故A项错误;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也是荷兰人,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他们追求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是美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6·东北师大附中月考)蒸汽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产物,它们(  )‎ A.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的结果 D.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没有实现科学理论的突破,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二者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6·山西太原调研)“它的出现,使一些国家逐渐朝着‘轮子上的国家’的方向发展。它的出现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诞生。”这里的“它”指的是(  )‎ A.火车机车 B.汽船 C.内燃机 D.发电机 解析 由材料可知,“它”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B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D项本身与石油的开采没有直接关系,故A、B、D三项均排除。‎ 答案 C ‎9.(2016·四川高三大联考)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影响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人口流动频繁 D.工厂机械化冲击 解析 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工匠人员下降与城市化无关,故B项错误;人口流动频繁与工匠人员下降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机械化对工人技能要求下降,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6·河南高考适应考试)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世纪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  )‎ 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 B.社会贫困化加剧 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题干时间“19世纪下半叶起”“20世纪初”以及“《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说明当时出现贫富差距才制定类似法律,故B项正确。‎ 答案 B ‎11.(2017·黑龙江大庆模拟)下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单位:%‎ 年份 ‎1801‎ ‎1851‎ ‎1901‎ ‎1.农、林、渔 ‎35.9‎ ‎21.7‎ ‎8.7‎ ‎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29.7‎ ‎42.9‎ ‎46.3‎ ‎3.第三产业 ‎34.5‎ ‎35.5‎ ‎45.1‎ 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 B.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C.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 D.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 根据图表,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不断升高,占据主导,第三产业比例增加,居第二位,故A项错误;第二和第三产业均是吸引劳动力的产业,故B项错误;“完全”太绝对,劳动力转移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故C项错误;图表反映的就是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7·四川德阳调研)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 年份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 ‎199.6‎ ‎263.5‎ ‎430.4‎ 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 ‎51.2‎ ‎101.3‎ ‎207.1‎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解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济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两种方式,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6·重庆诊断)(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集,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彻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 材料二 ‎ 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 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 ‎——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雾霾污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解决雾霾污染的主要手段,并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15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相关数据,从英国雾霾污染爆发频率、波及范围、破坏程度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结合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及居民环保意识、政府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逐一概括;第二小问,从政府倡导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立法、提高民众的环保参与意识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特点:程度严重、面积大、危害大、频率高。‎ 成因:工业化进程加快;不清洁能源的使用;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措施不力。‎ ‎(2)手段: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强对环境的监测;政府加强绿化和治污;鼓励民众参与环保。‎ 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识;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并采取可行性措施;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14.(2016·四川成都三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 运用所学知识,对如图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解析 首先是完整审题,围绕如图中的5个版块逐个审查,找出其中不当、不完善的地方,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先列出要修改的观点,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对应分析。例如观点一,通过审题,发现第②项中的“电”作为发明创造显然违背常识,结合所学可以更改为“发电机”;接下来就要结合所学进行说明,第一步要强调“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人为创造的,不能成为发明,第二步要说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明发电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发电机的发明使得电得以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类步入电气时代,所以应将“电”改为“发电机”。‎ 答案 示例(本示例只作阅卷参考用,其他合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修改1:将第②项中的“电”更改为“发电机”。‎ 说明:“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非创造的成果,该学生把“电”归入“发明创造”是不科学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注重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发电机的发明使得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共事业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类由蒸汽时代步入电气时代。所以应将“电”改为“发电机”。‎ 修改2:第③项中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完整和分类逻辑混乱的问题,应增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进行重新分类合并。‎ 说明:首先,产业结构应该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所以应该增加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其次,“电力、汽车、飞机和钢铁工业”与“重工业”是从属关系,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前者合并到后者中,并归属于第二产业。再次,“电信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也是从属关系,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前者归于后者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