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4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代的经济政策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加剧了土地兼并,故A、B两项均错误;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与孟子仁政主张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故D项正确。
2.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一套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
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
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答案: B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不区别对待官商和私商,故A项错误;抑制商业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为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而非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 )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化
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
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体现了土地买卖的制度化,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故A项错误,C项正确;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农间的一种租地关系,而非材料中的土地买卖,故B项错误;材料“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体现的是政府的一种管理权限,而非限制买卖,故D项错误。
4.研究表明,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政府常常要“优商”“恤商”。这反映了( )
A.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B.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了农民地位
答案: A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自战国时期设立,在古代中国一直存在,但在不同时期政府根据自身的需要调整该政策,题干中的材料正反映了这一信息,故A项正确;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宋代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及儒家思想的引导,形成“士农工商”四等等级,故D项错误。
5.明朝许孚远在《疏通海禁疏》中指出:“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内二万则取足于商税。若奉禁无征,军需缺乏,势必重敛于民,民穷财尽,势难取给。”这表明( )
A.明朝商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C.明朝军费开支巨大造成财政入不敷出
D.国家征收商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答案: D
解析:
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税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可知明朝的开支除军费外,还有防汛等工程费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征收商税可满足政府的财政开支需求,同时又可防止对农民征收重税,有利于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
6.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时 间
概 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
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
乾隆朝
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
乾隆二十二年(1757)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等国开放
1793年、1816年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
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C.乾隆朝的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
答案: B
解析: 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设……四海关”“加重浙海关的关税”“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清廷拒绝”,可知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限制,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可知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是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而非清政府的行为引起的,故D项错误。
7.重农抑商的政策和理念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是当今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趋)本务而趋末作。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唐宋以来,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部分学者将这些政策措施称之为“恤商”政策,很显然,如果没有“抑商”,何来“恤商”。
——刘颜东《抑商还是重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再认识》
材料三 当然,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在一般士大夫甚至皇帝的议论中都有其地盘。但应当加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人们喜欢举雍正五年(1727年)发布的一份诏书作为清代抑商的证据。的确,他说了“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之类的话,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而是训谕地方官“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郑韶《重农抑商是“固定国策”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对“商”的施政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并指出出现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以后对“商”的思想和政策。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能否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研究者应如何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商业政策的复杂性?
参考答案: (1)理念: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压低工商业者的社会政治地位(抑商)。
(2)政策:总体“抑商”,局部“恤商”。原因:“抑商”是保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恤商”是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3)思想和政策:重农抑商思想;官、商分利政策。不能。原因:雍正帝不主张强行抑制私人工商业而主张劝导百姓重农。
(4)方法:要多角度认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可知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根据材料一中
“名卑”,可知压低商人的政治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二“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可得出总体“抑商”,局部“恤商”;第二小问“原因”,可根据材料二中“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得出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思想和政策”,根据材料三“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能否作为证据及原因,可根据材料三“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得出答案。第(4)问,考查史实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7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7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7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7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7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7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7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6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62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