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5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
发”
解析:“男女杂处”说明了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观念。
答案:A
2.1868 年 11 月 24 日《上海新报》报道:“兹见上海有车几辆,
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
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
A.黄包车 B.自行车
C.汽车 D.电车
解析:黄包车是两轮在后,不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 A 项
错误;自行车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 B 项正确;汽车是四个轮
子,故 C 项错误;电车是以电力作为动力,不符合材料意思,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近年来,在“低碳出行”的倡议下,新型有轨电车成为很多
城市的新宠。但 1906 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
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好人不坐电车”的标语,这一现
象说明 20 世纪初的中国( )
A.西方工业革命成果早已传入
B.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
C.交通运输业已经近代化
D.中西方文化冲突严重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
国人的封闭愚昧保守,对新兴事物排斥的落后观念,故选择 B 项。
答案:B
4.汽车进入上海后,工部局于 1906 年又颁发一则布告:“租界
车辆,不下千万;各走马路,靠近左边;切莫乱走,小心为先;十字
路口,不要随便;左右前后,看清道点;照此走法,碰撞可免;尚有
不遵,重罚银钱。”这主要说明( )
A.当时上海的交通规则由租界制定
B.中国的交通业已赶上发达国家行列
C.近代中国的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中“工部局于 1906 年又颁发一则布告”排除 A
项;B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 项表述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根据材料中
“租界车辆,不下千万;各走马路,靠近左边;切莫乱走,小心为先;
十字路口,不要随便;左右前后,看清道点;照此走法,碰撞可免;
尚有不遵,重罚银钱”得知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故本题正
确选项为 D。
答案:D
5.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
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
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A.电报 B.火车
C.电影 D.电灯
解析:由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该成果传递信息快,极大的提高了人
们的办事效率,使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故该文明成果是通讯
工具有线电报。
答案:A
6.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
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
主要作用在于(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解析: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
作用,故 A 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
现,故 B、C、D 三项错误。
答案:A
7.下表反映了( )
技术门类 铁路 电报 电话 电灯
发明及应
用时间
西方发明 1825 年 1835 年 1876 年 1881 年
上海 1876 年 1871 年 1882 年 1882 年
重庆 1934 年 1886 年 1912 年 1906 年
A.上海商业的发展优于内地
B.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C.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D.近代工业已转移到内地
解析:根据材料中铁路、电报、电话、电灯发明及应用时间可以
看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故 B 项正确。
答案:B
8.19 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
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
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解析: “平等化”“一去不返了”反映了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
有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
选 A。
答案:A
9.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
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 年左右蒋介石
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
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 )
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
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先是源于英法联军制定的《租界规程》,
后受制于美国做出了一些调整,这充分说明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带有
明显的殖民色彩,故选 B 项。A 项错在“主动”,C 项不符合史实,
D 项错在“根本”。
答案:B
10.下表实质反映出近代中国(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时间 上海出现时间 成都出现时间
铁路 1825 年 1876 年 1932 年
电话 1876 年 1882 年 1911 年
电灯 1881 年 1882 年 1904 年
A.对西方发明的接受进程很缓慢
B.仅在大城市传播西方发明
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
解析:材料体现了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及在中国内地的传播越来越
快,表明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故 C 项正确。
答案:C
综合创新
11.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
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A.服饰 B.交通工具
C.发型 D.建筑装饰风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旨在考查正确解
读相关图片的能力。题目中的服饰应为传统的旗袍、马褂,发型仍为
传统的辫子,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近代”不符,故排除 A、C;体现
不出建筑装饰风格,排除 D。题目中的交通工具应为 19 世纪 70 年代
由日本输入的黄包车,反映了中国交通工具的近代化,故本题应选 B
项。
答案:B
12.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
头”“马褂”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
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
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
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D.古代文字发展到近代文字
解析:“马”代表的是农业文明;“机器”“机舱”“机
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
关枪”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故 B 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
除。
答案:B
13.1912 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
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
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
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
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 )
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
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
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
解析:作者主张“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推进交通近代
化,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是作者观点,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对发展
铁路交通的态度,故 B 项错误;修筑铁路是资本输出的形式之一,
但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本国铁路“密若蛛网”,没有涉及在华修筑
铁路,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态
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4.据学者研究,中国 1936 年完成了陇海路西安至宝鸡段;同
年 7 月,粤汉铁路株韶段接轨,全线通车;广九线也于七七事变爆发
后几天内接轨投入使用。1929 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
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 1937 年 6 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
1935 年开始修筑苏嘉路,1936 年 7 月正式通车。在山西,1932 年至
1937 年,修筑了长达 860 公里的同蒲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加
( )
A.说明国民党积极围剿红军
B.说明国民政府积极为抗战做准备
C.是国家长期社会稳定促进的结果
D.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解析:国民党围剿红军与材料中的地点不符,故 A 项错误;国
民政府为抗战做准备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时间,故 B 项错误;当时
是国共内战、日本侵华,社会并不稳定,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
知,1927—1936 年国民政府进行了经济建设运动,所以铁路里程增
加,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5.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
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
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
料现象表明( )
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解析: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故 A 项错误;
材料体现在外国侵略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交通发展,B 项与题意不符,
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速度,故 C 项错误;
材料体现晚清中国交通是在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发展的,说明受到了西
方列强的影响,因而发展丧失其完全独立性,故 D 项正确。
答案:D
综合创新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通电发展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6 年 12 月 3 日 广州绅商易学清等 11 人联名通电提出,勿将广九路权许外人
1907 年 11 月 11
日
安徽铁路公司通电,力请自办浦口至信阳铁路
1909 年 11 月
湖北铁路协会等团体通电军机处、外务部等,申求该省境内铁路
准予商办
1911 年 10 月 12
日
湖北军政府即发出 10 道通电,宣告武昌光复,并呼吁各省响应
1912 年 1 月 2 日 孙中山在南京发表《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1912 年 4 月 29 日 南京留守黄兴通电,倡导“劝募国民捐,以减少外债之输入”
1919 年 2 月
北京等地社会团体即纷纷通电,要求公布并废除中
日间所定各项密约
1919 年 5 月 22 日
成都高等师范全体学生通电,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慰留辞职校长,惩办卖国贼
1919 年 8 月 2 日 少年贵州会通电称:“敝会虽地处僻隅”,但“责
无旁贷”,各项行动“务期达到目的”
1935 年 3 月 2 日
蒋介石通电倡导发展体育运动:“查运动为锻炼国
民体魄,以达成强种救国重要工作之一。实应极力
提倡,普遍发展”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提出改组政府、停止内战等
主张
1936 年 12 月 19 日
中共发表《对西安事变通电》,呼吁各党各派,共赴
国难
——摘编自夏维奇《政治之利器:
通电与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电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电发展的方向。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电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
作用。
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学东渐;民族工业的
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的倡导;重大事件的推动。
(2)方向:从过程看,由民间开始到政府推广;从地域看,由中东
部向西部地区发展;从内容看,由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领域延伸。
(3)作用: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拓展国人参政议政的机会;
布告决策,传播政见;促进经济与体育文化发展;推动民主观念的勃
兴和社会群体意识的形成。
相关文档
- 历史卷·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2021-08-277页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21-08-279页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2021-08-277页
- 【历史】山东省聊城市2020届高三下2021-08-2714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以来2021-08-278页
- 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8-2019学2021-08-279页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八市高二下学2021-08-2713页
- 2017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单元2021-08-279页
- 陕西省渭南市2020届高三1月教学质2021-08-2717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8单元 世界经济2021-08-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