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5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重点: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等重要的政治制度。
2.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教材整理1 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
1.两汉时期
(1)汉初:沿袭秦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汉武帝时期:重用宫廷内的尚书及侍从人员,形成实际的决策机构,称为内朝。丞相官府机构的权力缩小,演变为执行机构,即所谓外朝。
(3)光武帝时期:正式设置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下分六曹办事。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魏文帝另设中书省执掌机要,尚书台变成执行机构。
(2)西晋:设立门下省,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
(3)南北朝:门下省成为参与决策的机构。
3.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
(1)组成: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2)职能: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3)特点:三省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
(4)作用:相权趋于分散,便于皇帝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4.五代十国时期:三省六部之外,另设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和武装队伍,并参与大政决策。
5.宋元时期:形成中书省与枢密院并重的二府制度,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
[深度点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①三省六部职权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秦汉以来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标志着隋唐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成熟。
④虽然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失误和腐败,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教材整理2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 6 -
1.汉代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双轨制,汉景帝和汉武帝抑制和削弱王国的势力,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
(2)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每州部设置刺史一人,监察郡国。
2.唐代
(1)唐太宗时:将全国划分为10个监察区,称为道,监察州县。
(2)唐玄宗时:道变成正式的行政区划,为五代、宋、辽、金沿用,并形成道、府、县三级制。
3.元代——行省制度
(1)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广阔的领土。
(2)内容
①将全国划分若干个大区,设置行中书省进行管理。
②大都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
③行省之下,设路、府、县。
(3)意义:元代推行的行省制度,不仅为明清两代所沿用,而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行政区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材整理3 中国特色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
1.背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门第高下为选官主要标准的世官制。
2.形成与发展
(1)隋文帝下令全国用报名考试选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唐太宗更设进士、明经两科,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成为定制。
(3)宋、元、明、清各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3.特点: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最大特点是自愿报名考试。
4.作用:扩大了官吏人才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轻巧识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条主线:在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在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 6 -
1.从汉至元,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汉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实行二府制,元朝设中书省。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3.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探究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史 料
解 读
史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注意“收了”为标志的并列句,抓住“莫不溃败”这一信息。
史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注意关键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权力?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提示】 方面:军事、财政、行政。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2)史料二表明,元朝地方行政设置是怎样的?这种设置有何意义?
【提示】 设置:实行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史论拓展】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
(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4)地方权力分散。
(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
- 6 -
探究点二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史 料
解 读
史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史料反映的是世官制,史料中的信息“公门有公”“赏”“罚”是理解史料的关键。
史料二 唐人沈既济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隋唐五代史论集》
史料反映唐代科举制,注意材料中的第一个句号,其前后分别是两层不同的意义。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及选拔标准。
【提示】 世官制。标准:血缘、出身。
(2)根据史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提示】 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
(1)演变
(2)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②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束缚了人才。
(3)影响
①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③对国家选拔出真正适合统治需要的人才有利。
④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 6 -
某学者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创立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解题模板】
抓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科举制”这一信息
排易误
汉朝实行察举制,A项错误;唐朝、宋朝实行科举考试选官,但都是对它的发展、完善,并非创立,排除C、D两项
验结论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答案】 B
1.汉武帝诏曰:“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此举的意图是( )
【导学号:72710010】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解析】 由“与子弟邑”“使有列位”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恩令”,即允许诸侯再分封列侯,从而削弱王国实力,故选D项。A项是表现,C项是借口,均排除。B项中的“缓和”与事实不符,排除。
【答案】 D
2.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导学号:72710011】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度
【解析】 分封制与“皇权下的民主”无关,排除A项;中外朝制和郡县制都不能说“分权制衡”,排除B、D两项;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集体决策,故选C项。
【答案】 C
3.“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
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
【解析】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都省”指中书省直接管辖大都周围地区,其余地区设行中书省管辖。
- 6 -
【答案】 C
4.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 A、B两项主要体现的是血缘关系,D项是地方行政制度,C项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
【答案】 C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试从中央政府组织和选贤与能方面说明“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2)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解析】 第(1)问列举汉朝和唐朝中央政治制度及选官制度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概括即得;第二小问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选官用官制度三个方面概括其演变趋势,总体上呈现强化的趋势。
【答案】 (1)说明:结束三公九卿制,开创三省六部制;结束察举制,开创科举考试制。
(2)原因: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承袭五代积弊。(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趋势: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
- 6 -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6课 罗马法2021-08-276页
- 2020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2021-08-2711页
-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2021-08-278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1课民国时2021-08-276页
- 历史卷·2019届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2021-08-277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2021-08-2752页
-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2021-08-2717页
- 2020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18 新人2021-08-277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2021-08-2711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6 古代希腊罗马2021-08-2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