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1-08-27 发布

2020版高中历史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检测2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答案】 B ‎2.斯大林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它的弊端也很突出。揭开对斯大林模式改革序幕的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普京 ‎【答案】 A ‎3.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答案】 C ‎4.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  )‎ 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 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 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答案】 B ‎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 A.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2‎ B.重点在农业方面 C.实施了“加速发展战略”‎ D.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战略 ‎【答案】 A ‎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  )‎ A.导致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 ‎ B.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 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大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2)根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3)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其经济改革中最大的突破在哪里?‎ ‎【答案】 (1)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2)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 (3)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