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08-30 发布

2019-2020学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培优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国共的十年对峙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跟踪检测(十五) 国共的十年对峙 (时间:25 分钟 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 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周恩来 总结的是( ) A.武昌起义的教训 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C.南昌起义的教训 D.秋收起义的教训 解析:选 C 由“南下广东”“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可知该历史事件是 南昌起义。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 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 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 解析:选 A 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答案为 A。 3.1930 年 6 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 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 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存在分歧 C.重视农民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 D.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然存在 解析:选 B 材料体现的是“左”倾冒险主义,是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的体现。中国共 产党在 1927 年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 A、D 两项错误;材料中的观 点强调城市中心论,表明党内存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不支持的态度,故 B 项正确;C 项表 述与史实不相符。 4.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 23 万人口中,有 8 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 队,其中 5 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 A.1924~1927 年 B.1928~1934 年 C.1937~1945 年 D.1945~1949 年 解析:选 B 材料中“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位于中共开辟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展开,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 1928~1934 年,答案选 B 项,A、C、D 三项时间不符。 5.“土豪”是近年的网络流行语。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打土豪,分田地”的 土地革命。下列关于“打土豪、分田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在革命根据地实施 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保障了农民的生活 解析:选 A 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将土地的所有权由地主转移到了农民 手中,依然是土地私有制,A 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6.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苏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行过三次公债。1932 年 6 月革命战争 短期公债 60 万元,同年 12 月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 120 万元,1933 年 7 月经济建设公债 300 万元。据此可知,这些公债的发行( ) A.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B.成为苏区的主要财政来源 C.抵制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D.加重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 解析:选 A 从材料中苏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行公债逐年增加,可知苏区有更多资金 进行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故选 A 项;公债是政府向人民的借款,不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排除 B 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是 1935 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政府发行公债 是公众自愿认购的,不会加重根据地人民的负担,排除 D 项。 7.1941 年 5 月,毛泽东说:“当 1935 年冬季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到陕北时,只剩下七千 人,成了‘皮包骨’,长征胜利了,它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很 大的。”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 ) A.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使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战场 解析:选 A 题中“它留下的这点力量,不要看轻了它,它的发展前途是很大的”可以 推断长征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故选 A 项;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但是题中毛泽东强调的是革命力量的保存,排除 B、C 两项;题中未涉 及抗日,排除 D 项。 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 1935 年 2 月写下的《忆秦娥·娄 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 A.红军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 B.遵义会议后红军获得了新生 C.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D.红军到达陕北后开始抗战 解析:选 B 1935 年初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 导集体,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 中国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这首词反映了遵义会议后,红军 又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显示出革命必胜的信心。 二、非选择题(共 18 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 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 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 8 月 18 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 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 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 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 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军,旗号镰刀斧 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 材料二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会后,武 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 22 次,但 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 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9 分) (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 利结局”的主要原因。(9 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四句话总结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八七 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及“代表了 1927 年大革命失 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等信息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答案:(1)意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决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 利益的主张;有利于得到最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 (2)胜利结局: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原因: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 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