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M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4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雅典民主政治
1.(2017·课标全国Ⅱ,32)梭伦改革的历史影响
2.(2017·课标全国Ⅲ,32)雅典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
3.(2016·课标全国Ⅱ,32)雅典公民的政治义务
4.(2014·课标全国Ⅰ,32)雅典法律对公民自杀的规定
5.(2013·课标全国Ⅰ,26)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6.(2013·课标全国Ⅱ,32)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
罗马法
1.(2016·课标全国Ⅰ,32)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2.(2015·课标全国Ⅰ,32)罗马法与司法公平
3.(2014·课标全国Ⅱ,32)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城邦
又称城市国家,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各自力量对比的差异,后来各个城邦的政权形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城邦从贵族政治演化为民主政治,有的城邦则长期维持着贵族政治。
『史论观点』 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
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
——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考点二 罗马法
教材补充
『社会特征』 彰显民主与法制的古代希腊罗马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政体所形成的民主制度,有力地推动着古希腊经济文化的进步,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罗马的法律则是构成古罗马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我们仍在受益于古罗马的文明。
『史论观点』 罗马法的影响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巧学妙用]
[图解历史] 城邦制度、公民与民主制的联系
[图解识记] 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方式
[漫画解史] “民主暴政”
★陶片放逐法虽然保证了多数公民的直接投票权,但也出现了对城邦有贡献的人被驱逐的“民主暴政”。
[深化理解]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深化理解] 罗马法的基本内涵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
(4)注重程序、证据,重视对法律条文和案例的解释。
[图解历史] 罗马法的“三大发展阶段”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港湾 ②城市 ③独立 ④民主 ⑤陶片放逐法 ⑥人民主权 ⑦权力 ⑧司法 ⑨任期制 ⑩男性
考点二 ①习惯法 ②成文法 ③《查士丁尼法典》
考法1 史料主旨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局限性
【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Ⅱ,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答案 D
『』
★明立意 从认识雅典民主政治角度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抓关键 寻找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因“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但是“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清误区
本题属于文字信息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掌握不全面,僭主政治实际上是一种独裁专制统治,与雅典民主政治传统相背。
『』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2)主权在民: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权,是“主权在民”的集中表现。
(3)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负责国家事务。
(4)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原则。
(5)权力制约: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互相交错。
考法2 史论阐述类——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
【考题2】 (2015·课标全国Ⅰ,32)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 C
『』
★明立意 从罗马法的公平公正原则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正确揭示图片的实质:正义女神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
★清误区 本题属于图片信息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对依据罗马法审判案件的主要标准认识不清。法官应依据公平公正原则来断案,而并非道德良知、证人证言或民众意愿。
『』 罗马法的法律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罗马法精神主要包括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这三者激发了当代人的社会主体意识。
(2)由于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罗马法的法律精神博大精深,具有永恒价值。罗马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到了近代社会,在资产阶级追求民主自由的斗争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罗马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寄托着人类一直以来的美好理想和价值追求。
考法3 史料主题类——古代中西方法律体系的比较
史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史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
(1)根据上述史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12分)
提示 特点:汉代:宽法缓刑(或废除酷刑);儒家经典影响法律实施;儒家学者以经解律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
古罗马: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对酷刑严格限制。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一致的进步之处。(13分)
提示 背景:汉代:鉴于秦亡的教训,缓和社会矛盾,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初诸侯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古罗马:伴随着扩张,罗马统治区域扩大,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进步: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
『』 中西方文明发展的交流与比较在新课标高考中涉及甚多,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找准类比的角度,如第(1)问的法制特点,从法律内容、适应范围、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第(2)问的社会背景,则从当时汉代和罗马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 古代东西方法律思想的比较
1.法律的地位不同
(1)中国古代:德主刑辅。
(2)西方(欧洲):法律至上。
2.对统治权的来源认识不同
(1)中国古代:强调君权神授。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孔子“德主刑辅”,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强调“天子受命于天”、“三纲五常”。
(2)西方:强调“权出于公民”。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即开始公民社会,权力制约。
3.法律应用的侧重点不同
(1)中国古代:《法经》“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重视农耕、户籍。
(2)西方:自梭伦立法开始,着眼于人权、财产权,罗马法在此基础上加重了对工商业的保护,“重商主义”。
4.研究角度不同
(1)中国古代:侧重于王道、王政,立足于统治地位。
(2)西方:侧重于经济、人权,更多的从经济学角度入手。
考法4 开放探究类——古代中西方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及成因
史料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希腊多山、近海,海上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12分)
提示 观点:东西两个古典文明之政治体制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是重要原因。
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文明,拥有黄河、长江等大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支配地位,人们聚族而居,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家长制存留下来,致使先秦时期的中国形成王权专制制度;而雅典多山、依海,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农业不能满足生存之需,而手工业、商业及海外贸易较为发达,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人口的流动频繁使氏族组织逐渐瓦解,氏族制度终被废弃,随着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古希腊的雅典形成城邦公民政体。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导致这两个古典文明形成如此两种不同类型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
(提出其他观点,如“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导致这两个古典文明形成如此两种不同类型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或“东西方两个古典文明形成不同类型政治体制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等均可)
『』
☆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
本题属于自拟论题阐述类的一种变形,题干设定论题范围,要求考生在所涉范围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角度,提出自己的论题并论证。
(1)审清设问: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拟定论题:地理环境差异是影响中西古代政治体制发展不同的重要原因。如考生上述观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表述不明。
(3)逻辑评述:分别从地理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政体差异的原因,史论结合,注意不能陷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
项目
中国
雅典
不同
成因
平原、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河文明
多山靠海、发达工商业基础上的海洋文明
特点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和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集体民主政治
实质
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
思想
专制、满足、保守
竞争、开放、积极
相同
作用
进入文明时代,中国、希腊和罗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制度密切相关
利弊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明清时期影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雅典民主政体使公民有了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但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的分散,最终导致古希腊文明的衰落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湖北八校联考)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 )
A.公民自由的体现 B.社会环境的产物
C.法律至上的结果 D.社会矛盾的反映
解析 根据“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可知这是一种社会风尚,不能体现公民自由,故A项错误;古代雅典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而妇女是不享有民主的,成年男性公民的特权使得希腊人尊崇男性之间的友谊,故B项正确;这种现象与法律无关,故C项错误;这种现象不能反映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河南洛阳模拟)在古代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其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这说明当时的陪审法庭( )
A.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 B.管理城邦各项事务
C.代表了公民大会意志 D.奉行司法公正的原则
解析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与材料中“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相符,故A项正确;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并不管理城邦各项事务,故B项错误;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商定城邦重大事务,而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当选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是公共事务而非司法,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8·广东惠州模拟)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其目的在于( )
A.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B.保障公民平等
C.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D.维护贵族政治
解析 城邦保障公民对政务的知情权,意在培养公民参政素质,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雅典城邦公开政务和财务,不涉及神权至上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保障公民的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城邦政务和财务的公开,有利于平民政治,不涉及维护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四川成都模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表明,在古希腊( )
A.各邦公民有相同的参政权
B.政治环境宽松自由
C.公民政治体现出民主原则
D.民主政体形式多样
解析 据“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具有最高的权威”得出公民政治体现民主原则,故C项正确。据“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享有最高权威,并未牵涉各邦公民的参政权的相同与否,故A项错误;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等不同政体下,政治环境的自由程度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作者的意图是强调尽管政体多样,但是公民的决议依然具有最高权威,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7·湖南四大名校联考)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招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 )
A.政治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
B.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
C.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
D.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
解析
材料中不能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泛滥危机,相反是在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种相对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在强调公民的权利来源,故B项错误;材料突出了公民参政不受财产的限制、机会相对均等,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权力的分散,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8·山西五校联考)柏拉图指出:“雅典的民主制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分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据此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 )
A.丝毫没有体现平等的理念
B.导致雅典城邦国家的衰弱
C.压制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D.容易造成国家管理的无序
解析 材料“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描述了雅典民主的形式,没有谈到由此引起了城邦的衰弱,故B项错误;在这种体制之下,公民的参政热情很高,故C项错误;根据“不加区分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说明民主的泛滥,没有管理能力的人可能对国家造成混乱,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8·云南曲靖模拟)《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说明古罗马(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材料不涉及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作为通行和犁地的区域,是其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体现了维护公共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公共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涉及公共权力的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8·山西孝义模拟)
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注重交易的形式和程序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D.调解经济纠纷并保护贸易
解析 据材料“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可知,罗马法非常注重交易形式与程序,故A项正确。单纯的现金或者现物交易并不代表着帝国的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里确保的是财产交易而非单纯的私有财产,故C项错误;法律保障现金或实物交易并不是在调解经济纠纷,更不等于在保护贸易,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8·河北邯郸模拟)罗马法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
A.理论与实践严重地脱节
B.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解析 材料中“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在今天也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故B项正确。材料是“罗马法中规定”,没有涉及实践,故A项错误;材料中“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恰恰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故C项错误;材料中“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不等于保护私有财产,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7·福建莆田模拟)《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解析 罗马法虽然规定了对妇女权利的限制,但大法官们在实施中却进行了部分调整,使妇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为人担保,这体现了罗马法的灵活性,故D正确。
答案 D
11.(2018·广西桂林模拟)“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A.确保了罗马境内的居民权利平等
B.推动了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
C.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解析 这项“原则”保证了被告的权利,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奴隶是不享有平等权利的,故A项错误;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是由于统治区域的扩大,各种矛盾凸显,公民法无法应对新变化,故B项错误;民主并非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8·河南鲁山一高调研)法学家塔利尼指出:欧洲的一些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尝试着去形成自己的一套立法;但是最终他们中大部分认识到还是罗马法适合于他们,因而他们吸收了罗马法。这一言论( )
A.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
B.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
C.指出了罗马法得以不断地完善
D.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 据材料“欧洲的一些民族……最终他们中大部分认识到还是罗马法适合于他们”,强调了罗马法对欧洲的深远影响,故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内容,仅涉及罗马法与欧洲法律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罗马法与欧洲法律关系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欧洲大部分民族“吸收了罗马法”,但不是发展完善了罗马法,故C项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江西南昌模拟)(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征服自然之后,如何在城邦生活中追求自由成为了希腊人的关注点。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后的雅典公民更珍视自由,宁愿“在民主制度下受贫困,也比在贵族专权统治下享受所谓的幸福好”。此外由于氏族血缘关系逐步消亡,个人需通过努力,方能获得幸福。这种变化又使雅典人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判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能“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而不受外界权力的影响来追求真理”。这样的自由,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人就开始大胆地表达了。
——摘编自复旦大学易兰《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
材料二 就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自由”是被从否定意义上来理解和定位的,即一种与正统思想和正式制度相反的个体态度或行为,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这导致了传统自由思想的内向化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心性自由思想,即一个人在人际之外、规矩之外、制度之外的自在自得。胡适认为,这种“自由”只能达到内心的自我安慰,而始终没有认识到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所以和现代自由所强调的权利、机会与能力的统一相比,心性自由是一种束缚的、空想的、形式的自由。
——摘编自寇东亮《中国传统自由概念与
心性自由的思想辩证》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观点,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12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自由”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社会因素。(13分)
答案 (1)观点:古希腊人的自由随社会发展而变化(雅典民主政治改革推动自由的发展)。(2分)
说明:如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矛盾,使债务奴隶获得人身自由;财产等级制和公民大会打破了氏族贵族的专权,使公民获得了政治自由;克里斯提尼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扩大了公民的政治自由;民主政治激发人的能动性与自信,有利于思想的自由与人文主义的发展。(10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差异:古中国:心性的自由(内心精神的自由)。
古希腊:政治和思想的自由。(4分)
因素:政治上:中国专制制度的压制;希腊民主政治促进了自由的发展。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利于实现心性的自由;希腊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自由观念的发展。
思想上: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禁锢;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9分)
14.(2018·河北邯郸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内容
说明
《盗》
“盗”是指窃取财货
《贼》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网》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捕》
“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
《杂》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具》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标题
主要内容
备注
第三表:执行
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
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
第四表:家长权
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
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
出现了“现金借贷”“要式买卖”等契约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
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第八表:私犯
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
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
第十条:宗教法
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第十二条:后五表的补充
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论)
答案 示例一: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3分)
阐述: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而且是通过统治者自身政治变革形成的《法经》必然要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阶级利益。从内容看,《法经》将“盗”“贼”放在法典之首,《杂》法中亦有诸多有关“逾制”罪名的规定,显现出《法经》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等级秩序。而由于《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它既要反映贵族的意志,也必然要反映一些平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同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之上,必然要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9分)
示例二:
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3分)
阐述:由于二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因此,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法经》更注重于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维护,因此,公法的比重远大于私法,而《十二铜表法》由于建立在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上,因此,私法的比重远大于公法。(9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