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 M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的基本史实。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创办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影响
(1)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
17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概况: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置
①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意义
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易混易错]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
(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开发
(1)时间:1990年。
(2)目的
①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17
(3)条件
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4)意义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图解识记]
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归纳总结]
“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
一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主题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
1.背景
史料 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7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②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史料解读]
①从世界潮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②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
[问题思考]
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提示 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
2.过程
史料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
史料隐含的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问题思考]
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提示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
3.特点
史料一
为了①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②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17
,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
[史料解读]
史料一通过图片和文字直观、概括的说明当前对外开放的特点。划线部分“各国”体现了对所有国家开放;“更加广阔”体现了合作领域变化。
[问题思考]
(1)依据图片和史料一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提示 史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
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史料解读]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成果。
[问题思考]
(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17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
现代中国对外开放
背景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
内容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
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题点】经济特区的含义及设立
答案 B
17
解析 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建立特区,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2.1979年4月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赴京直谏中央:“中国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点,有些应根据省的特点来搞。……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行一步,放手干。”习仲勋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广东“先行一步”的表现是( )
A.率先实行农业改革
B.开辟经济特区
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题点】经济特区的含义及设立
答案 B
解析 率先实行农业改革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和四川省广汉县,故A项错误;1980年中国设立了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为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开放经济特区之后的1985年,并非广东省的“先行一步”,故C项错误;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是在经济特区之后的1984年,故D项错误。
3.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
A.深圳特区 B.海南特区
C.港澳特别行政区 D.上海浦东
【考点】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题点】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答案 D
解析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作出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4.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17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
答案 A
解析 根据“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可以判断A项正确;④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
5.(2017·北京东城期末)1980~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综合
答案 C
解析 上海并非经济特区,故①错误;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上海金融业的活力,故②正确;上海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③正确;浦东的开发是在1990年,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7
材料二
图二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
图三 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
图一 “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特区(1980年)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三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综合
答案 (1)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
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17
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2)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最大优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3)特点:中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并长期呈现出超的态势;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解析 第(1)问,注意结合材料一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内容和立足点同样从材料中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就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第二小问,关键是对“经济运行环境”的理解,充分利用图片中所提示的年代进行解答。第(3)问,结合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中的数据变化,可以分析出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基础达标]
1.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其中汕头经济特区位于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题点】经济特区的含义及设立
答案 C
解析 1980年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省有三个,①为珠海经济特区,②为深圳经济特区,③是汕头经济特区,④为福建省的厦门经济特区,故C项正确。
2.(2017·北京学业水平考试)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
17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题点】经济特区的含义及设立
答案 A
解析 抓住歌词中的“1979年”“中国的南海边”等关键词。
3.(2018·厦门高一检测)下图表明40多年来厦门发生的巨大变化。其原因是( )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厦门 今天的厦门
A.引进先进技术 B.引进外资
C.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D.对外开放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题点】创办经济特区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厦门旧貌换新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厦门建立了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故D正确。
4.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题点】创办经济特区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因此有“标界”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
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17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考点】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题点】沿海开放城市及其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阶段;A、B、D三项均为无关项。
6.(2018·海口高一检测)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题点】沿海开放城市及其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答案 B
解析 示意图强调了1980~198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即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排除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正是示意图中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的原因,故选B。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均不符合,排除C、D。
7.1985年2月,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扩大了上述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地方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反映了( )
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7
B.我国对外开放有力配合了对内改革
C.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在深化
D.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考点】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题点】沿海开放城市及其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8.邓小平1984年10月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止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此后,中国政府( )
A.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确定对外开放战略决策
D.开辟了经济开放区
【考点】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题点】沿海开放城市及其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答案 D
解析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在1980年,故A错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在1984年5月,故B错误;确定对外开放战略决策是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错误;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10月,邓小平总结经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此后,中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故D正确。
9.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喻指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喻指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喻指( )
A.深圳 B.宁波 C.海南 D.浦东
【考点】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题点】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答案 D
解析 浦东在长江三角洲东缘,开发浦东在20世纪90年代,符合材料,故D项正确。
17
10.“开着门,世界能够走进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2017年,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的生动描述,让全世界听懂了中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主要是指( )
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
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题点】对外开放特点
答案 D
解析 题干所述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指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项。
[能力提升]
11.“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 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 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题点】创办经济特区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故A项正确;海南省、四川省和安徽省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故B、C、D错误。
12.以下为珠海市部分经济发展变化表。这表明( )
合同利用外资额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
外贸进出口总额
1980年
0.64亿美元
0.16亿美元
0.19亿美元
2014年
29.96亿美元
19.31亿美元
549.98亿美元
年均增长
12.0%
15.1%
26.4%
A.珠海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资
B.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17
C.外商在珠海投资享有优惠条件
D.珠海在特区城市中发展最快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题点】创办经济特区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表格数据表明珠海经济利用外资额以及外贸进出口总额有了较大规模增长,结合时间信息可知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设珠海为经济特区,故选B项。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3.1984~2003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32倍,年均增长12.38%;而同期全国增长6.22倍,年均增长为9.57%,首批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年均发展水平比全国高出2.81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在于( )
A.这些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B.这些城市对外经济活动权限扩大
C.它们实行经济特区的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考点】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题点】沿海开放城市及其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答案 B
解析 国家开放天津等沿海城市时,扩大了这些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促进了其经济发展,B项符合题意。
14.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综合
答案 B
17
解析 根据所学,“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于1985年开辟,环渤海地区于1988年开辟。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6个港口城市,选择B项符合题意。
15.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
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综合
答案 A
解析 邓小平的谈话意在表明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中国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图一 昔日的边陲小镇——老深圳(1982年)
17
材料三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仅在法律服务方面,就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变化的必要性。
(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40多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上海浦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上海浦东的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经济特区的创办;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综合训练
答案 (1)特点: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必要性: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震撼:改革开放后起步期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3)地位:浦东新区是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启示:国家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外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
解析 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要联想到“一五”计划的方针。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深圳的重大变迁,其原因与对外开放决策结合起来。第(3)问,第一小问,依托材料,从浦东创造的一系列奇迹来反映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小问,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等方面加以说明。
17
相关文档
-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2021-08-308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中国特2021-08-2858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特色2021-08-272页
- 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2训练:13 对外2021-08-276页
-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2021-08-274页
- 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13课对外开2021-08-27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2021-08-2610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2021-08-2612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