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50 KB
  • 2021-08-31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四2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四)‎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B [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想按照周礼要求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反映了他思想中“礼”的有关内容。]‎ ‎2.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A [从图一可得出③的结论,从图二可得出②的结论,从图四可得出①的结论;④与四幅图片均无联系,排除④。故选A项。]‎ ‎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 5 -‎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B [孔子强调“五者于天下”的前提是实行“仁”,即具有“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拥护,故B项正确。]‎ ‎4.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这说明他 (  )‎ ‎①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 ②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③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 ④重点阐释了“仁”和“礼”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B [题干材料重在阐释中庸之道的含义,②④与其无直接联系,①③是对中庸的正确理解,故选B项。]‎ ‎5.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他思想中的(  )‎ 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 A [材料中“孔子出门必坐车”是为了彰显孔子的贵族地位,而一般平民则只能步行,坐车与步行体现的是社会等级地位不可僭越,即“礼”的要求,它是维护西周时期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故选A项。]‎ ‎6.“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师 B [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符合有教无类的含义,故选B项。]‎ ‎7.孔子提出了理想贤人的标准,即“内圣外王”。“内圣”之人必须(  )‎ ‎①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②遵循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观念 ③具有高贵的贵族血统 ④会恰当运用各种政治手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内圣”是对人内在品质的要求,根据这一标准衡量四个组合项,①②符合题意。]‎ ‎8.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479 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 492 年北魏孝文帝尊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尊奉孔子为“先圣”,1307 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 5 -‎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A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相关影响。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历代”,明显具有片面性,不正确,秦朝就是例外。进一步可知,B、C、D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排除。]‎ ‎[能力提升练]‎ ‎9.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 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D [由材料“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可知主张用战争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由材料“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得出孔子反对的缘由是维护贵贱的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以礼乐教化百姓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C项错误;孔子反对赵氏、鲁国季氏、齐国田氏,旨在维护落后的宗法等级秩序,反对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 ‎10.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D [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 5 -‎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 第(1)问据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应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3)问根据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即可。‎ ‎[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认为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认为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下图为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材料三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糅合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 第(1)问要回答出孔子的仁、礼等内容。第(2)问要从统治需要去分析第一小问,第二小问要从孔子的思想、贡献去分析。第(3)问考查孔子思想的影响。‎ ‎[答案] (1)礼、仁、中庸之道。‎ ‎(2)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原因:孔子创立的 - 5 -‎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3)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