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3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其性质、意义。
3.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1.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条件
(1)阶级: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2)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宣传。
(3)组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兴中会
同盟会
成立
1894年,檀香山
1905年,日本东京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意义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军事
①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5)有利时机: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3.爆发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2)政权建设: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
- 7 -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62“学思之窗”,思考:19世纪9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发表这样的言论?
【提示】 维新派和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内部政见不同的两个派别。维新派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革命派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护君主制前提下的改革,反对革命。
二、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⑥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性质: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篡夺果实
(1)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2)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3)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4)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5)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窃取。
2.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 7 -
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史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史料一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对封建统治的革命性体现在哪里?
史料一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一些原则。可从主权的归属,人民的地位、权力的分配等方面解答原则。革命性的体现主要在于对封建统治的否定。
【提示】 原则:主权在民,平等,三权分立。
体现:以宪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史料二]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几个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史料二中临时大总统的权力有何特点?它表明中华民国实行了什么政治体制?
史料二反映了约法体现的代议制特点,第一句体现了总统权力,后两句体现了对他的约束,注意“责任”“须副署之”等主要信息。
【提示】 权力特点:虽然掌握大权,但受到约束、限制。
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其评价
1.特点
- 7 -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
2.评价
(1)进步性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②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它的颁布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局限性
①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辛亥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1)根据史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的具体成果。
史料一多角度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影响。“第一枪”需注意前面的限制语。“第一步”可从民主共和的成果宪法和建立政权方面入手分析。
【提示】 “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史料二] 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100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2)根据史料二思考,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过去是什么视角?又提出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什么新视角?
史料二探究的是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方法。过去的视角注意过去的100年,特别是“怎么来的”。新视角要注意“同时”“往后的100年”。
【提示】 视角:短时段的革命史视角。新视角: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
运用不同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7 -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
(5)从社会史观看,以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焕然一新。
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相同点
①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②都建立了不同性质的政权
③其失败都是由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④都有体现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不
同
点
性质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领导
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农民阶级领导的
结果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加速了它的衰落与崩溃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 B.东京
C.南京 D.檀香山
B [“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描述的是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选择B项。 ]
2.“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 )
A.封建制度 B.满清政府
C.西方列强 D.北洋政府
B
- 7 -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剪刀除辫人称快”可以看出是革命过程中剪发辫,此革命活动反对的主要对象是满清政府,故这里的“胡尘”是指要求留发辫的满清政府。]
3.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地区爆发并取得成功,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导学号:84162100】
A.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B.各种社会矛盾最为尖锐和集中
C.受帝国主义压迫最严重
D.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长期努力
D [就题目给定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来看,A、B、C三项都是客观原因,D项是主观原因,也是辛亥革命在武昌地区首先爆发的内因。]
4.一部历史作品中写道:“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文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导学号:84162101】
A.孙中山就任同盟会总理
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
D.孙中山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B [根据材料“1912年元旦”等信息可知应选B项。]
5.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A [由题干关键信息“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这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故本题选A。]
6.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说辛亥革命“不结果实”,主要是指革命任务未完成,故C项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7 -
材料一
清帝退位诏书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春联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评价。第(1)问革命运动依据图片标注判断,意义从性质、功绩方面回答。第(2)问依据“民国二年”即1913年,结合“帝德”“皇恩”体现的封建性,从辛亥革命局限性的角度回答。
[答案] (1)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2)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 7 -
相关文档
-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1-08-318页
- 历史:考试必用的答题规律大总结(高中2021-08-3110页
-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梧高中高二下2021-08-319页
- (6份试卷合集)江西省吉安永丰县高2021-08-314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2021-08-31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021-08-317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2021-08-319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6 古代希腊罗马2021-08-31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中国2021-08-318页
- 吉林省普通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2021-08-3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