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5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宁市高中2021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由于姬姓子弟的封国有内(王畿)有外(边陲),而且又占了诸侯国的70%以上,周公制订了《周礼》,在遍布全国的姬姓子弟中推广执行,其他诸侯国自然也不能独外。这一做法
A. 强化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B. 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
C. 直接推动了儒学的形成 D. 加强了周朝中央集权
2.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
A. 重视道德的作用 B. 批判商周政治制度
C. 具有改革的精神 D. 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3. 据《汉书》记载,西汉开国到汉武帝时期,丞相多由列侯出任;汉武帝后到西汉末,18位丞相中有14人任职前官职为御史大夫。这反映出,汉代
A. 列侯已退出政治舞台 B. 官僚集团结构的变化
C. 中央决策重心的转移 D. 统治的阶级基础变化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司马迁《史记》载,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推行于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从古代地方治理方式转变的角度看,秦行郡县制
A. 开启中央任免地方官的先例 B. 使地方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
C. 使地方官失去政务的主导权 D. 使中央权力直接渗透到地方
5. 图1是反映汉代市井生活的画像砖,市井有市墙围绕,三方设门,市中置有市楼一座,上悬一鼓,市共分四个交易区。此图可用来说明汉代
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C. 政府对商业的严格管理
D. 民间集市贸易的发达
6. 从汉武帝开始,汉代统治者均把兴学作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汉书》《后汉书》列入《循吏传》中的官员几乎都在地方办学方面作出了突出政绩。汉代统治者此举意在
A. 扩大地方官吏的来源 B. 宣扬儒学的教化功能
C. 推动教育发展平民化 D. 完善官员的考核机制
7. 《通典·选举二》:“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戾。”据此可知,曹魏时的中正官
A. 由州郡县长官充任 B. 以门第为选拔依据
C. 负责评议地方人才 D. 可直接任免地方官
8. 唐朝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但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这从本质上说明唐宋时期
A. 相权与皇权的斗争激烈 B. 皇权受到一定的约束
C. 中央政权机制不断调整 D. 丞相拥有完全决策权
9. 公元600年,突厥启民可汗上表称隋文帝为“大隋圣人莫缘可汗”;公元630年,西北诸蕃称为唐太宗为“天可汗”。这反映出,隋唐时期
A. 民族向心力的增强 B. 国家疆域向外扩展
C. 边疆政局持续稳定 D.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10. 唐朝宫廷燕乐在隋乐基础上以传统音乐为主体,不但吸收了西凉、龟兹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还广泛吸收与融合中亚诸国、印度、越南、朝鲜等国的音乐,形成样式和风格丰富多彩的音乐。这说明当时
A. 包容开放的思想推动音乐发展 B. 国家的统一是音乐发展的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统治者的态度决定音乐的发展 D. 各级政府重视音乐教育的普及
11. 南宋时期,福建一些地区,出现士大夫收租税时多折价(折租)的情况,在两浙地区,佃人往往用钱货折租,地主收到佃家钱货要输于总租簿。材料反映出在这些地区
A. 租佃关系已经确立 B. 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C.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 经济发展全国领先
12. 宋明理学普遍重视宗族的建设,张载呼吁重建宗族秩序,朱熹系统地提出“家礼”“义学”及“社仓”,王阳明则肯定乡约的作用。理学家的这些言论意在强调
A. 政府向基层渗透的重要性 B. 地方教育有利于文化传播
C. 向民众宣传理家的必要性 D. 宗族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13. 元顺帝时,漆匠王某因奉命制造可载二十人的牛皮舟和可折叠的浑天仪,“其巧思出人意表,遂命为管匠提举”。在元代,这种工匠凭借自身技艺做官、擢升的现象较为常见。这反映出元代
A. 选官标准以技艺为主 B. 工匠成为官吏主要来源
C. 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 D. 政府加强对工匠的控制
14. 古代对考生年龄并无限制,所以“父子同场”的现象很常见。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当年就曾与父亲一起赶考,王鸣盛32岁中进士时,他的父亲还是没能通过乡试。据此可知,当时科举制度
A. 成为士人为官的唯一途径 B. 引导着士人的价值取向
C. 成为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 D. 推动了社会的向学之风
15. 明清时期,佃农在租佃地主土地时要向地主交纳押金,如果欠租,地主就在押金中扣除;押金不生利息,退佃时归还佃农;地主不退押金,或者押租的租佃关系尚未满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当时押租制的盛行
A. 协调了地主与佃农的关系 B. 促进了农业雇佣关系发展
C. 使佃农欠租现象得以根治 D. 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
16. 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政府下达了“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还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私出外境贩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据此可知,该禁令
A. 标志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 B. 阻断了中外的经济联系
C. 强化了对沿海的军事控制 D. 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威胁
17. 表2 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人数
21
142
52
6
25
据表2可知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B. 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
C. 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 D. 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
18.
图2 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
据图2可知
A. 交通因素影响都城布局 B. 经济水平决定都城位置
C. 古代都城均是水运枢纽 D. 开封成为古代政治中心
19. 在梭伦改革中,他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规定每个等级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梭伦推行这一措施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官员腐败现象滋生 B.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 行政效率较为低下
20.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他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表明商鞅主张
A.重罪重刑 B.四民平等
C.重农抑商 D.以法治国
21. 甲午战争后,日本出版了许多研究甲午战争的书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大力推动这类书籍在中国的发行。康、梁等人的主要意图在于
A. 唤醒民众的危机意识 B. 反思军事战略的失误
C. 学习日本的建军策略 D. 构建维新变法的理论
22.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兴起的相同背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 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D.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
23. 表3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部分重大科技成就
美国科技成就
取得时间
科学家
科学家的家世
电话
1876年
贝尔
苏格兰移民
电灯
1880年
爱迪生
苏格兰人后裔
电气化铁路
1885年
里奥·达夫特
英格兰移民
空调
1902年
威利斯·开利
英国移民后裔
表3的内容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移民主导着科技革命 B.科技成就世界领先
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社会结构较为开放
24.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下列文学作品与此风格相似的是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25.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出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 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 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 科技进步弱化人的情感 D. 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材料题(50分)
26.(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官方编纂的《普济方》几乎收录了15世纪以前保存下来的所有药方。16世纪,人痘接种技术发明。万历年间,李时珍编辑影响世界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并总结了许多药物的真实效用。明末清初,江浙地区的温病学派在传染性热病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个理论高峰。17世纪,人痘接种技术开始在海外流传,在国内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推行。1830年,医学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对中医解剖学革新进行大胆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医学的发展陷入巨大的困境。
——摘编自傅维康主编《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
材料二 16世纪,比利时医生萨维利开拓了新的人体解剖学,西方医学摆脱了对古罗马时期形成的盖伦学说的迷信,走上科学探索的新时代。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表血液循环理论,对统治西方一千年的宗教思想产生强烈冲击。启蒙运动时期,医学界人士更致力于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器官病理学成为这一时期医学成就的里程碑,自古希腊时代传承近2000年的体液病理学被推翻。19世纪,自然科学和技术更加快速的发展,西方医学在药理、诊断、免疫、麻醉等方面取得全面的进步。
——摘编自余前春主编《西方医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医学取得的主要成就。(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中医学与近代西方医学发展的异同。(15分)
▲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传统上把他们的过去解释成一连串王朝的循环,每一个王朝重复着一个令人厌倦而多次出现的故事:一位英雄开创一个权势极盛的时期,然后长期衰落,最后总崩溃。中国人按王朝编纂历史就与这幅图景有关,他们有这样的观念,认为人们最希望的是再现古代的黄金时代。结果,中国文明的巨大发展就只不过隐藏在这种表面的人间诸事的循环运动之中,中国以后的历史成了一系列或多或少成功地重复西汉故事的努力。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进行判断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晋末年至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豪强地主筑坞立堡,割据一方,聚族而居,被称为“宗主”。北魏前期利用“宗主”代替政府“督护”地方。在宗主督护制下,一个家族即一“宗”合成一“户”,是向国家纳税服役的单位。一“宗”至少包括同家族的三五十家,个别大宗甚至有千家之多。“家”,即个体家庭是宗族中的生产和消费单位,是宗主的依附民,只向宗主尽纳税和服役的义务,不同国家政权发生关系。北魏初期,“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执政的冯太后采纳给事中李冲的建议,建立三长制。三长制规定:百姓五家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三长制实行最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但新法施行后,“减轻昔日百姓负担十多倍,于是海内安之。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北魏三长制与宗主督护制的差异。(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三长制改革的影响。(9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宁市高中2021届第四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 2.D 3.B 4.D 5.C 6.B 7. C 8.B 9.A 10.A 11.C 12.D 13.C 14.B 15.A 16.C 17.A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24.A 25.B
26.(23分)
(1)成就:总结性医学典籍涌现;医学理论有所创新;医疗技术造福海内外;名医辈出。(8分)
(2)相同:都受到经济发展的推动;都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都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进步;都为人类医疗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每点2分,答对3点给7分)
不同:从背景上看:西方医学主要受思想解放运动与自然科学进步的推动,中医学则受政治、社会等因素影响较大;从特点上看:西方医学通过实验科学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中医学则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取得重大成就;从影响上看:西方医学发展为影响全球的近代科技,中医学则在影响范围和深度上作用有限。(8分)(每个对比点4分)
27.(12分)
示例一:材料认为中国古代历史是王朝不断循环的历史(2分)我认同“王朝循环”说。(1分)
首先,封建社会政权的性质从秦到清一直稳定。虽偶有国内农民战争甚至外敌入侵冲击,但封建王朝的性质从未发生质的改变。另一方面,封建时代的政权发展呈现了周期性。王朝的前期往往明君较多,促使国势向上发展,而王朝的后期则屡出昏君,最后导致政权的瓦解;再者,封建社会政局发展也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周期特点,春秋战国的战乱到秦汉归于统一,魏晋的分裂到隋唐归于统一,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历史总是在一乱一治中前进。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循环”。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是一些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共同推进了历史的发展进步。
(做出清晰判断给1分,仅有判断不给分,论证中列举四个史实,逻辑正确,表述清晰给8分,总结升华1分)
示例二:材料认为中国古代历史是王朝不断循环的历史(2分)我不认同,“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象下的中国历史应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
政治上,郡县制、科举制、行省制为代表的政治制度先后推出,体现了古代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经济上,在传统小农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孕育出新的经济因素,体现出经济社会的变动进化;文化上,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科技文化成就不断产生、发展到走向世界;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华文化不断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儒家文化思想体系。民族关系上,经历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宋元时期大的民族融合以后,最终形成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华民族,并逐步确立了当今的民族交融的格局分布。
所以,“循环”说只是表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发展,我们应客观全面辩证地来看待。
示例三:材料中认为中国历史是王朝不断循环的历史。此观点是片面的,只看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表象,而未深入认识到历史的本质。(3分)
析: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具有重复的一面。如王朝的前期往往明君较多,促使国势向上发展,而王朝的后期则屡出昏君,最后导致政权的瓦解;又如,春秋战国的战乱到秦汉归于统一,魏晋的分裂到隋唐归于统一,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历史总是在一乱一治中前进。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循环”。(4分)
但是,“循环”的表象下,是中国历史的发展。政治上,以郡县制、科举制、行省制为代表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度成熟;经济上,在传统小农经济基础上,逐步孕育出新的经济因素,体现出经济社会的变动;文化上,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化领先世界。所以,“循环”说根本不能解释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4分)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循环”说是站不住脚的,更多是从外部视角来理解中国历史,忽视了中国历史的独特性。所以,研究中国历史,应该更多深入中国社会本身来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
28.(15分)
(1)宗:以宗族以基础;三:以国家划分的乡里行政单位为基础。宗:农民依附于宗主;三:农民隶属于国家。宗:宗主为割据一方的豪强;三:三长为国家任命的地方官。宗:以宗为单位向国家纳税服役;三:以家为单位向国家纳税服役。(任答三点,6分)
(2)打击了地方宗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治理,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增加了国家编户,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民人身解放,保护了自耕小农经济;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后世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智慧经验。(每点2分,答四点给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2021-08-3127页
- 广东省揭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8-3114页
- 【历史】福建省八县(市)一中2019-2022021-08-3111页
- 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8-319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2021-08-3119页
-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2021-08-3112页
- 【历史】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2021-08-3115页
-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2021-08-3117页
- 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8-3110页
-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三诊考试文2021-08-3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