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 M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记一记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结构
填一填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答题术语
1.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影响深远,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
成多条铁路,这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
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辨一辨
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3)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
慢。
(4)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外因
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
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
设。
(2)内因
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②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3.如何认识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通讯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
的生活。
②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
交流。
③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
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2)消极方面:便利了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其对中国的掠夺。
辨析体会
研一研
1.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因素
史料 1879 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
路。李鸿章的奏请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
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
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
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一段……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
[提示] 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碍;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外国资本主
义的压制。
2.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投资状况
史料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 1911 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史料反映了 1911 年前中国铁路怎样的投资状况?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
小比例。
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
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3.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兴起的因素
史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这种全新的通讯工具,加强对中国的侵
略、控制,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
1874 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对
电线铺设与否展开争论。
1877 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
随后命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的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
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根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提示] 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
展;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4.电信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史料 1919 年 5 月 4 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
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
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
础……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根据史料分析归纳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提示] 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
练一练
1.下图为上海造币厂 2004 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 130 多年前淞沪铁路
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D.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
答案:A
2.[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如图所示是 1908 年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只有一节车厢,
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中国有轨电车的出现( )
A.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B.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消除了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
D.实现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
答案:A
3.[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的新式通讯方式是( )
A.有线电报 B.驿站邮传
C.无线电话 D.航空邮递
答案:A
4.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于( )
A.天津 B.广东
C.上海 D.台湾
答案:D
知识点一 交通工具的进步
1.19 世纪 70 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解析:本题抓住限定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
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故选 A 项。D 项是中国传统交通工具,B、C 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A
2.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
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解析: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
故选 C 项。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 A 项;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
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排除 B 项;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答案:C
3.[2019·兰州高一检测]《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
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
交通设施的变化,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
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
民地色彩,故 D 项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二 通讯工具的变迁
4.[2019·温州高一检测]1881 年,曾纪泽上书称:“无电线以资迅速,故虽由电请旨,非
旬日所能往还。”该上书中的“电线”,是指( )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
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以资迅速”可知它具有的功能,曾纪泽的话反映了“电线”能
够迅速传递信息的优点以及近代中国发展“电线”的必要性,结合“1881 年”这一时间要求,
故选 B 项。电话、无线电报和广播电台在中国的发展都晚于 1881 年,故排除 A、C、D 三项。
答案:B
5.光绪二十五年,盛宣怀上疏言: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
色而可亲謦欬(咳嗽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上文所描述的新事
物是( )
A.电报 B.电车
C.邮局 D.电话
解析:从材料中“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可以判断“新事物”应为电话,故选 D 项。
答案:D
6.1865 年,总理衙门密函各地将军暨各省督抚,指出:“倘任其安置飞线,是地隔数千
里之遥,一切事件,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得消息,办事倍形掣肘。且该线偶值损坏,
必归咎于官民不为保产,又必丛生枝节。……是以叠经本处力为拒绝。”材料表明当时清政
府( )
A.对外国架设电线持犹豫态度
B.认为电线应该由本国来架设
C.对一切西方的科技坚决抵制
D.出于抵御和害怕的心理状态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清朝的总理衙门对电线的架设是一种抗拒和抵制的态度,
故 A 项错误;“电线应该由本国来架设”这一点材料无从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清王朝正式认
识到这一点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仅是电线一项,“对一切西方的
科技坚决抵制”有以偏概全之意,故 C 项错误;由“一切事件,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
得消息,办事倍形掣肘。且该线偶值损坏,必归咎于官民不为保产,又必丛生枝节”可知,
清王朝是“出于抵御和害怕的心理状态”才对电线的架设持一种拒绝的心态,故 D 项正确。
答案:D
综合考查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7.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
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解析:根据材料中“日本约内”,可判断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情
况。题干要求选通讯工具,电车属于交通工具,故 A 项错误;1877 年中国有了有线电报,此
后成为常用的通讯方式,故 B 项正确;C 项是有声通讯工具,与题意不符;中国此时还未出
现无线电报,故 D 项错误。
答案:B
8.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
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
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
——黄鲁成《国际贸易》
材料三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的这种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
解析:第(1)问应注意从交通工具的动力、速度、运力、费用和国计民生等角度进行多方
面地分析归纳。第(2)问要注意从费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多方面地分析归纳。第(3)问应根据图
先确定交通工具的种类,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1)进步:牵引动力变化;运输更便捷;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
费用更低廉。
(2)影响:降低运输费用;便利国际贸易;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扩大商品行销空间。
(3)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美国学者雷麦曾经说过:“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经济设备输入中国
以后,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下列情形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1860 年,在吴淞口的外国商人乘坐火车到上海洽谈生意
B.1885 年,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通过铁路把煤矿石运送到胥各庄
C.1915 年,西南的护国军在宝成铁路沿线与北洋军展开激战
D.2002 年,小李坐火车沿青藏铁路去拉萨旅游
解析:上海淞沪铁路建成于 19 世纪 70 年代,A 项错误;宝成铁路建成于新中国成立后,
C 项错误;青藏铁路 2006 年才全线通车,D 项错误。唐山到胥各庄铁路修筑于 19 世纪 80 年
代初,B 项正确。
答案:B
2.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由仅办军工企
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
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权益,故选 C 项。
答案:C
3.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商办铁路公司及其修筑铁路统计表。该材料可佐证这一时期( )
成立时间 名称 线路
1903 年 滇蜀铁路总公司 昆明—泸州
1903 年 安徽铁路总公司 芜湖—南京
1903 年 山西同蒲铁路公司 大同—太原—蒲州
1906 年 四川川汉铁路有限公司 宜昌—重庆—成都
1907 年 河南洛潼铁路公司 洛阳—潼关
A.中国铁路运营以商办为主
B.民间投资环境和渠道放宽
C.民主化进程推动交通发展
D.东部地区交通现代化更快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材料反映清末新成立的商办铁路公司较多,并投资修筑铁路,
说明民间投资环境和渠道放宽,故答案为 B 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铁路运营以商办运营为主,
A 项排除;材料不能反映交通发展与民主进程的关系,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B
4.20 世纪 30 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
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乘汽车为豪”“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知,汽车这种新式交通工
具给传统观念带来一定冲击,故 D 项正确。
答案:D
5.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
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
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中现象表明( )
A.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的发展。材料体现出近代中国轮船、铁路和公路都是伴随着外
国侵略产生的,说明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故 C 项正确;外国侵略客观促进了中国
交通近代化,故 A 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故 B 项错误;从材料看
不出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快慢,故 D 项错误。
答案:C
6.下图反映的是 20 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解析:此图片反映了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传统马车与西方汽车在道路上并行,
故 D 项正确。
答案:D
7.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
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
事”可知,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人员物资调运快捷,故 A 项正确。
答案:A
8.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
标志着“东北同城”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线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解析:材料反映了高铁的运营串起东北四大城市,促进了“东北同城”的开启,地区间
联系在不断加强,故选 D 项。材料体现的是东北四城的联系加强,A、B 两项不符合材料内容;
C 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D
9.1874 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
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 )
A.铁路 B.电报
C.电视 D.电影
解析:本题考查电报业。材料“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大意是即使远在天
涯海角,音信都能迅速飞传,当时符合此特征的“新事物”是电报,B 项正确。
答案:B
10.“情景模式”是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之一,假如你生活在 1910 年的中国上海,可能
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商人乘坐有轨电车谈生意
B.《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C.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D.同盟会会员用无线电报联络总部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本题最关键信息是“1910 年”,此时有轨电
车在中国已经出现,故 A 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 1911 年,排除 B 项;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
发明的,排除 C 项;中国无线通讯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D 项错误。
答案:A
11.1931 年,上海市区仅有公用电话 6 处,在市公用局的推广下,到 1936 年,上海华界
地区公用电话有 124 部、租界 213 部。1933 年至 1936 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共接到
火警报警 3 389 次,其中接到电话报警 1 962 次。这反映出( )
A.电话通信利于城市消防发展
B.国民政府大力普及电话事业
C.火警报警基本使用公用电话
D.电话通信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
解析:材料中“共接到火警报警 3 389 次,其中接到电话报警 1 962 次”表明电话接警比
重大,故 A 项正确;大力普及与材料中“华界地区公用电话有 124 部、租界 213 部”不符,B
项错;C 项中“基本”说法错误;材料中上海华界地区以及租界的数据不能代表近代中国,D
项错。
答案:A
12.[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考试]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
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这表明盛宣怀主张,
中国发展近代电信事业,根本在于( )
A.引进西方近代电信技术
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C.满足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D.提高电信业的利润
解析:由“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可知,盛宣怀主张发展近代电信业应满足
工商业发展的需求,故选 C 项;引进西方近代电信技术是盛宣怀发展近代电信业的具体做法,
不是根本目的,A 项错;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与材料“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不符,
B 项错;材料没有涉及提高电信行业利润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16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40 分)
13.[2019·天津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1900 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3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90 284 402 60 20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19 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19 世纪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
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
1909 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中国铁路史》
材料三 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
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
——摘编自“凤凰读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这些特点的成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说明中国铁路与高铁发展背景的异同。(6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从纵向看,得出全世界的铁路建
设均发展迅速;从横向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第二小问“成因”,根据特点进行两
点分析,第一点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殖民扩张掠夺的影响,第二点从各地区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角度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二“清政府修筑从
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可得出:中国铁路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列强侵华与清廷自救的产物;根据材料三“中国的高铁产
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高铁外交’席卷全球”可得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改
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提升,高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
际竞争。第二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二“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和材料
三“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得出共同点:国人爱国奉献,创新技术。
答案:(1)特点: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
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
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带动了铁路交通向全球的
延伸;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10
分)
(2)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铁路发展是列强侵华与清廷自救的产物;在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提升,高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着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国人爱国奉献,创新技术。(6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 年 UPS 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
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 年 UPS 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
UPS 网点已遍布美国 25 个城市。
1980 年 7 月 15 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
供应商。该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它以高速度、高质量为用户传递国
标、国内紧急信函、文件资料、金融票据、商品货样等各类文件资料和物品。主要采取空运
方式,加快递送速度,根据地区远近,一般 1~8 天到达。
1993 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
1994 年 1 月 18 日,EMS 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网上跟踪查询。
2002 年 5 月 8 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 1 万多人,服务网点近 700
个,运输、派送车辆 1 500 多辆,形成了“网络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牌诚信
化”的企业格局。
2015 年 11 月 11 日,天猫“双十一”强势启动,开场 1 分 12 秒交易额破 10 亿,12 分 28
秒破 100 亿。而在电商交易额飙升的同时,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 4.6 亿件,
同比增长 65%;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 1.48 亿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递业诞生的历史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因素。(9 分)
(3)综合近现代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快递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6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 年 UPS 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
移到包裹运送”可知,汽车和电话的普及推动了快递业的诞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
界范围内正在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第(2)
问根据材料“1980 年 7 月 15 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对外开放的影响;根据材料“1993 年,国内大型
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2002 年 5 月 8 日,中通速递服
务有限公司成立”可知,民间资本的投入推动了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根据材料“2015 年 11 月
11 日,天猫‘双十一’强势启动……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 4.6 亿件”可知,
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快递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传统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主
要因素之一。第(3)问根据材料“2002 年 5 月 8 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
1 万多人”可知,快递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批就业岗位;根据材料“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
处理快递包裹 1.48 亿件”可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改变
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1)工业革命;汽车和电话的普及;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等。(任答三点即可,9 分)
(2)对外开放的推动;民营资本的注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
兴起;人们传统购物观念的转变。(任答三点即可,9 分)
(3)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等。(任答两点即可,6 分)
相关文档
-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检2021-08-3110页
- 【历史】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2021-08-3115页
- 【历史】天津市六校(天津中学、南开2021-08-311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培2021-08-317页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1-08-317页
-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2021-08-3111页
-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凡尔2021-08-319页
- 【历史】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1-08-3114页
-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2021-08-31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练2021-08-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