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2021-08-31 发布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第1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选考)2018 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 5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 战 第 14 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 1.(2016 年 4 月浙江选考)1938 年 9 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 34% 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 1939 年 4 月进行的民意 测验则表明,有 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解析 材料主题是“民意测验”,并不能反映美国官方立场,排除 B、C 项;赞成向英法 出售战略物资并不是参战,A 项理解错误,排除;数据的变化体现美国民众对法西斯的扩 张态度改变,故选 D 项。 答案 D 2.右图是一幅美国人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 它反映了( ) 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 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 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 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 解析 从图中的英文“CHINA”以及题干时间 20 世纪 30 年代来判断,本题应当选 B。A、 C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 项不符合题干时间。 答案 B 3.(2016 年 8 月温州选考模拟)在走向世界大战的过程中,1936 年是影响巨大的一年。这 一年( ) ①广田弘毅在日本上台组阁 ②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③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④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 1936 年的事件是①②③。 答案 A 4.(2016 年 9 月绍兴适应性考试)下图为《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召开地分布图》。其中“决 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地点是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是德黑兰会议,会议地点在③。 答案 C 5.(2016 年 9 月嘉兴教学测试)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在于( ) A.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B.使德国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D.导致法西斯轴心国开始解体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战役是阿拉曼战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阿拉曼战役以英国为首 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答案 C 6.(2016 年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下表是二战中某个国家卷入战争后,在与法西斯作战中前 半年损失情况表,据此判断该国是( ) 领土 沦陷人口 军队人数 坦克 飞机 150 万平方千米 7 500 万 700 万 2.4 万辆 1.6 万架 A.波兰 B.法国 C.中国 D.苏联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国家应该是苏联。 答案 D 7.(2016 年 8 月温州选考模拟)二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长达半年的激烈 争夺战。该战役( ) A.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B.导致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 C.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使美军此后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解析 根据地图可知这次战役是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此美军牢牢 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答案 D 8.(2016 年 9 月金华十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如果二战仅局限于欧洲,德国完全有可能获得 胜利;但是,这场战争的结局却是德国完败。在该学者看来,德国的败亡始于( ) A.1939 年 B.1940 年 C.1941 年 D.1942 年 解析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战争范围扩大。 答案 C 9.(2016·绍兴高二期末)2015 年 9 月 7 日上午,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开馆, 纪念馆从“享有主权、宣誓主权、捍卫主权”三方面阐述了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下列 哪些国际法文件能够从法理上证明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 ①《开罗宣言》 ②《德黑兰宣言》 ③《波茨坦公告》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开罗宣言》是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的盟国首脑会议后宣示的协 同对日作战的宗旨,规定日本归还其侵占中国的所有领土,故①正确;《德黑兰宣言》是 苏、美、英三国在德黑兰会议后发表的,主要内容是联合消灭德国,开辟第二战场及组建 战后国际组织等,没有涉及中国领土的内容,故②错误;《波茨坦公告》声明中、美、英 三国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故③正确; 《联合国家宣言》内容是签署国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是国际反法西斯联 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没有涉及中国领土问题,故④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0.(2016 年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右图为《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材中 的某一插图,与该插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盟军开始展开反攻 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解析 插图名为戴高乐重返巴黎,应该出现在二战中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后,占领巴黎。 答案 C 11.(2016 年 9 月台州质量评估)在 1944 年的一次重大战役中,美英盟军通过海陆空立体作 战,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铁壁”。此战役使( ) A.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 B.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D.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局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这次战役是诺曼底登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D 项正确。 答案 D 12.(2016·杭州七校高二联考)某论文的关键词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纽 伦堡审判”、“东京大审判”。下列选项中,最可能作为其主题的是( )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南京大屠杀”“纽伦堡审判”可知,该论文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 训,作为后来的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人无远虑,必 有近忧”说的是未雨绸缪,早作打算,不符合以上信息,故 B 项错误;C、D 两项不符合 题意,排除。 答案 A 13.(2016·湖州高二期末)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世界经历了从“非战”到战争再到 和平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美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种乐观主义的余晖中,美国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按照白里安的建议,提出 各国保证摒弃战争、不把战争当做“推行国策的一种工具”。这一建议得到实施,1928 年 8 月 27 日,《凯洛格—白里安公约》(非战公约)被签订。由于公约只拒绝战争并未规定 制裁措施,它很快就得到 60 多个国家的签署。虽然公约只依靠世界舆论这种道义上的压 力,但仅如此多的国家签署公约这一事实便足以促成国际紧张局势的进一步缓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起初谁也不相信……然而在经过了最初的一阵子不安之后,我开始对日本人向我 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事感到幸灾乐祸了。多年来,我先后就日本人的威胁以及我们应当 趁早采取行动以防患于未然的建议,……看到我提出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实在叫人灰心 丧气。不过,反过来想,要唤起我国人民奋起行动,正需要那样的灾难,一旦发生了那样 的事,我就不担忧最后的结局了。 ——[美]《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做的 努力。有人说非战公约不能达到非战的目的,谈谈你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 然袭击一事”对二战进程的影响。 答案 (1)努力: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缓和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倡导签订《非战公 约》,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理由:《非战公约》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只依靠舆论的道义上的压力;列强借助各自的 “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笔。 (2)原因:美国在二战前推行“中立”政策。 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加速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4.(2016·嘉兴高二期末)世界主要大国的态度、行为对二战爆发和结束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正是我们两国人民永不彼此开战的愿望的象征。 我们业已决定,采取协商的办法来处理可能有关我们两国的一切其他问题……从而对保证 欧洲的和平做出贡献。 ——《英德宣言》(1938 年 9 月 30 日,慕尼黑) 材料二 他(希特勒)还同尚未准备好与德国作战并对西方失去了信心的苏联达成了协议。 苏联正想吞并波兰、波罗的海诸国和芬兰的部分领土。在希特勒入侵波兰时,苏联也发动 了他们自己践踏《凡尔赛和约》的战争。 ——何国松《世界文明简史一本通》 材料三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 1944 年 5 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此项战役应 在登陆器材的数量允许的比例范围内着手准备。 (五)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密切联系。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1943 年 12 月 1 日) (1)请写出材料一中“协定”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协定是否“对保证欧洲的和 平做出贡献”。 (2)希特勒与苏联达成的“协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愿意达 成此协议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德黑兰会议对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重要贡献。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永不彼此开战的愿望”“采取协商的办法来处 理……一切其他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是《慕尼黑协定》;第二小问,先表明态度,然后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希特勒与苏联达成的“协 议”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概括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同 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三国军事参谋官员鉴于欧洲的战役一触即发,同意从此须继续 密切联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名称:《慕尼黑协定》。 贡献:没有。该协定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第二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2)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原因:与德国作战的准备尚未完成;对西方失去信心(未能与英法共建欧洲集体安全);想 吞并波兰、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等;避战自保。 (3)贡献:根据会议决定发起的“霸王行动”,使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 速了德国走向灭亡的步伐;苏、美、英三国加强了军事合作,加速了欧洲战事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