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50 KB
  • 2021-09-02 发布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 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对其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下图中,P产品或服务的价格,Q为数量,Sx和Sy为不同产品或服务供给价格弹性曲线。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产品或服务供给价格弹性与下图中曲线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钟点家政服务一Sx ②齐白石字画一Sx ③医用口罩-Sy ④豪华私家游艇-Sy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对其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由图可知Sx在价格变动后,供给量变化比较大,适合该曲线变化的商品有:钟点家政服务(Sx)、医用口罩(Sx),①正确,③错误。‎ ‎②④:由图可知Sy在价格变动后,供给量变化较小,适合该曲线变化的商品有:齐白石字画(Sy)、豪华私家游艇(Sy),②错误,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会减少使用量。‎ - 16 -‎ ‎2.2019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这一决定的影响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推动国内金融业深化改革 ②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③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 ④扩大国内金融业外资比例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会推动国内金融业深化改革,以应对市场竞争,①排③后。‎ ‎②:限于题意,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其最终目的是“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②排尾位。‎ ‎③:扩大国内金融业外资比例,会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③排④后。‎ ‎④: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国内金融业外资比例,④排首位。‎ 故本题选C ‎【点睛】推导排序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选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3.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数额在五千元到两万元以上的,经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法为恶意欠薪犯罪设置了相对比较低的入罪门槛有利于( )‎ ‎①解决劳动者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②督促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 ‎③鼓励企业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 16 -‎ ‎④规范用工环境,构建和谐劳动用工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最高法为恶意欠薪犯罪设置了相对比较低的入罪门槛”并不能解决劳动者就业,劳动者就业应面向市场,①排除。‎ ‎②④: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数额在五千元到两万元以上的,经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就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最高法为恶意欠薪犯罪设置了相对比较低的入罪门槛,其目的在于督促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规范用工环境,构建和谐劳动用工关系,②④符合题意。‎ ‎③:“最高法为恶意欠薪犯罪设置了相对比较低的入罪门槛”有利于强制企业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而不是“鼓励”,③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1.解决就业的措施:从政府角度: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从根本上来说,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③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⑥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引导转变就业观念。⑦国家要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劳动者个人角度:①发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②加强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劳动者方面:第一,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第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第三,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必须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 16 -‎ 国家方面: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立法和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生产经营,不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③合法、诚信用人。‎ ‎4.2019年12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1987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顺差3450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463亿元。下列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平衡的有( )‎ ‎①优化进口通关流程,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 ‎②维护双边贸易体制,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 ‎③支持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进口 ‎④吸引外国人来华旅游,解决服务贸易逆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③: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1987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增长,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平衡,此时应扩大进口,应优化进口通关流程,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药用品进口,故①③正确。‎ ‎②:应该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而不是维护双边贸易体制,②错误。‎ ‎④:“吸引外国人来华旅游”会增加服务出口,这与材料中服务贸易逆差稳定相悖,④排除。‎ 故本题选B。‎ ‎5.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此公民应该( )‎ ‎①增强法律观念,依法民主决策②敢于民主监督,规范市场秩序 ‎③承担社会责任,做理性的公民④树立公民意识,维护国家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公民可以依法参与民主决策,但不能依法民主决策,依法民主决策的主体是决策机关,①排除。‎ ‎②:“规范市场秩序”的主体是国家(政府),而不是公民,②排除。‎ - 16 -‎ ‎③④: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要求公民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做理性的公民,树立公民意识,维护国家利益,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6.2019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或由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给出“好评”或“差评”,并确保每个得到差评的政务服务都得到整改。政府此举意在( )‎ ‎①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做到公正司法 ‎②自觉接受监督,切实解决人民合理诉求 ‎③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工作效能 ‎④保障人民群众质询权,建设责任政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而不是政府,政府应公正执法,①错误。‎ ‎②③: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由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给出“好评”或“差评”,并确保每个得到差评政务服务都得到整改,这表明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切实解决人民合理诉求,也应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工作的效能,②③符合题意。‎ ‎④: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而不属于人民群众,④错误。‎ 故本题选C。‎ ‎7.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党要想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就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这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旨在( )‎ ‎①通过自我净化,永葆先进性纯洁性 - 16 -‎ ‎②通过自我完善,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③通过自我革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④通过自我提高,确立党的执政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党要想始终成为时代先峰、民族脊梁,就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这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需要通过自我浄化,永葆先进性纯洁性,需要通过自我革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①③符合题意。‎ ‎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途径,是措施,但不是目的,②排除。‎ ‎④: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自我革命,有利于自我提高,但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并早已确立,不是由题中的“自我革命”确立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8.“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首次实现了“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的学习,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老百姓喜欢“学习强国”平台,主要是因为( )‎ ‎①内容丰富,受众主动,是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媒介 ②能超越时空限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化零为整”‎ ‎③需要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 ④能够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 16 -‎ ‎【详解】①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次实现了“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的学习,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这说明“学习强国”平台内容丰富,受众主动,是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媒介,也能超越时空限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化零为整”,①②符合题意。‎ ‎③:党需要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不是老百姓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③排除。‎ ‎④:“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主体是国家(政府),而不是老百姓,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1.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9.“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表达思想相近的有( )‎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隐性传播”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都可表示文化具有,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 - 16 -‎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强调做人应有高风亮节,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未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排除。‎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死得要有意义,要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未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0.目前,中国高铁已经在“高寒禁区”完成突破,让更多人受益。哈大高铁建设单位创造性地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有效防止了冻胀变形,同时,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还建立了自然灾害及异物监测系统,用创新与坚守确保高寒高铁安全运行。哈大高铁能突破禁区是因为建设者( )‎ ‎①把对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高铁建设的出发点 ‎②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把握和利用铁路建设的规律 ‎③认识到主观能动性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采用新技术攻克难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把对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高铁建设的出发点”,①错误。‎ ‎②④:哈大高铁建设单位充分利用“高寒禁区”的气候、地质特点,建造高铁,并建立自然灾害及异物监测系统,用创新与坚守确保高寒高铁安全运行,这体现了哈大高铁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把握和利用铁路建设规律,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采用新技术攻克难关,②④符合题意。‎ ‎③:主观能动性是主观的东西,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1.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会议首提“系统论”,强调各生产要素和相关政策之间的有机联系,旨在防范宏调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由此可见,实现这一主旨需要( )‎ ‎①着眼于经济治理全局,注重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整体性 - 16 -‎ ‎②针对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和机制性,注重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 ‎③统等各项宏观政策,形成合力,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④按步骤、循序渐进地分析每一个具体目标,不必兼顾多重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首提“系统论”,强调各生产要素和相关政策之间的有机联系,旨在防范宏调政策边际效应递减,这表明要着眼于经济治理的全局,注重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整体性,也表明要针对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和机制性,注重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体现“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排除。‎ ‎④:“不必兼顾多重目标”与“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相悖,与“强调各生产要素和相关政策之间的有机联系”相悖,况且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本身既要统筹兼顾,④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两者相互区别: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3)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 16 -‎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5.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2.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1月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这一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上述规划( )‎ ‎①表明了不同时期的科学规划可以摆脱所处时代的实践水平而完善 ‎②佐证了科学规划根源于人们对新时代社会变化而不断深化的认识 ‎③体现了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和优势 ‎④说明了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新挑战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规划不能摆脱所处时代的实践水平,①错误。‎ ‎②:科学规划属于认识,它根源于实践,而不是根源于人们对新时代社会变化而不断深化的认识,②错误。‎ ‎③④:“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表明国家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设定应对老龄化的目标和策略,这体现了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和优势,也说明了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新挑战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 16 -‎ ‎【点睛】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研究,认识手段(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2.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1T技术的发展,数据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越来越重要,数据不但能促进生产效率很多时候,其本身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首次获得确认。将数据作为参与分配的要素,不但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理论创新,是重大动向。这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指引企业更加重视数据要素。数据被纳入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但会鼓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发挥价值、促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会更加明晰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规则,促进保护个人数据中与隐私相关的信息不受侵害,防止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竟争。‎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 ‎【答案】(1)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将使人们能够凭借所拥有的数据要素及其所做贡献获得收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2)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数据作为参与分配的要素是一种理论创新,用创新引领发展。(3)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4)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规范数据搜集和使用的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解析】‎ ‎【分析】‎ - 16 -‎ 本题以数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数据要素的重要性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生产要素分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抓住试题设问中的关键词“数据要素”联想到生产要素,进而联想分配制度;由材料中“将数据作为参与分配的要素,不但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理论创新,是重大动向。”联想到创新发展理念分析其引领作用;由材料中“指引企业更加重视数据要素。”联想到实体经济并分析其坚实基础作用;由材料中“鼓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发挥价值、促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联想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材料中“更加明晰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规则,促进保护个人数据中与隐私相关的信息不受侵害,防止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竟争。”联想到规范数据搜集和使用的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考生整合思路,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的原因”的形式呈现。考生认真研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反映设问指向的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原因。试题难度中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来世界多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很多和食用野生动物有关。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是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绝大多数的蝙蝠、鼠类等传播疫病高风险物种不在保护管理范围。为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在立法层面升格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国和处罚力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检察院对涉嫌非法狞猎野生动物案挂牌督办,法院依法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保护野生动物工作提供司法保障。立法、执法、司法齐发力,织密野生动物保护法网。‎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意义,并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的优势。‎ ‎【答案】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打击违法行为提供法律支撑;有利于防范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 优势:通过开展立法工作,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化、规范化,贯彻和落实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通过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使保护野生动物工作协调一致的进行;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更好地发挥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 - 16 -‎ ‎【分析】‎ 本题以野生动物保护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多部门就野生动物保护开展工作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人大、政府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意义,并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的优势。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说明“意义”,因为修改的是法律,考生可以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法律支撑,防范风险,保障权益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步,分析“优势”,考生从材料中的“在立法层面升格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国和处罚力度”提炼答案要点: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化、规范化,贯彻和落实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材料中的多种国家机关围绕野生动物保护开展相关工作,提炼答案要点: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协调一致;从材料中的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提炼答案要点: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大监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高。考生整合思路,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第一步,“意义”的说明可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第二步,“优势”的分析,研读材料,分析层意,联想知识,分析作答。‎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集书画、雕刻等高难度综合艺术于一体,讲究在毫厘之中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材料一:微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人能在甲骨上刻下微小文字。目前,我国许多微刻流派已通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开设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微刻艺术,许多优秀微刻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可是,这门精细的传统技艺,因为时成本高、题材陈旧、传人难继等问题已经临失传,日渐趋向“小众”。如何将微刻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认识这项技艺的魅力所在,从而使後刻艺术走进“大众”,成为每一位微刻艺术家的忧心之事和奋斗方向。‎ - 16 -‎ 材料二:长春世界雕塑园“艺术馆”中陈列着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祖述微刻的艺术身品《石头记》,该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現了老人“投石”“道”“铺路”的寻梦之旅。为了充分展示《红楼梦》每一章回的精髓和气,老先生历经7載、行程10余万公里到祖国各名石产地寻得82块珍石,然后用其高超的雕刻技术在这些珍石上微刻60余万文字。此部微刻石书,受到业内专家和海内外媒体的高度赞巻和广泛注,2003年底印成大型精美书册,2004初由世界教科文组织正式收藏。2011年彭祖述将这套石书捐赠给长春市政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让微刻技艺从“小众”走进“大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彭祖述是如何梦圆《石头记》的。‎ ‎(3)学校拟举办“我的家乡非遗文化充满校园”系列活动,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你觉得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请给出两条活动建议。‎ ‎【答案】(1)①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国民对微刻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提高国家对微刻技艺的支持力度。②面向世界,在国外开设展览,推动微刻技艺走出国门,增强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③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微刻工具与技术,提高微刻作品产出率,满足人民的欣赏需求。④勇于实践创新,赋予微刻作品当代气韵和新的时代内涵。⑤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寻找和培养微刻技艺接班人。‎ ‎(2)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彭祖述历经艰难,寻得珍石,圆了“投石梦”(砥砺自我中)。③微刻技术高超,珍石上微刻珍贵的艺术作品,圆了“问道梦”(劳动奉献中)。④捐赠作品,让更多爱好者有机会欣赏和学习微刻技术,圆了“铺路梦”(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3)①通过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横幅等平台介绍非遗知识。②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讲授或展示传统技艺,让学生体验或传承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③开展以拍摄家乡非遗文化为素材的校园微电影大赛。(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建议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属学科综合题,以传统民间艺术微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微刻的发展历程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让微刻技艺从“小众”走进“大众”?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考生可以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的支持力度,文化交流与传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造的主体等角度分析作答。‎ - 16 -‎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彭祖述是如何梦圆《石头记》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知识,然后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人的真正价值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彭祖述历经艰难,寻得珍石,圆了“投石梦”。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捐赠作品,让更多爱好者有机会欣赏和学习微刻技术,圆了“铺路梦”。④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彭祖述历经艰难,寻得珍石,圆了“投石梦”(砥砺自我中)。‎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学校拟举办的“我的家乡非遗文化充满校园”系列活动给出两条活动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第(2)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 16 -‎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