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50 KB
  • 2021-09-04 发布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年4月,中国央行开始在深圳、苏州、成都和雄安试点本土数字货币,标志着央行在通往首个电子支付系统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相对于纸币来说,它能够提升交易活动的便利性,推动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它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不用绑定银行账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仍能使用。对我国试点发行的数字货币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数字货币制作成本低,携带更便捷,但是安全性低 ‎②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③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发通货膨胀 ‎④其发行将有助于推动跨境金融互联互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相对于纸币来说,它能够提升交易活动的便利性,推动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它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不用绑定银行账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仍能使用。我国试点发行的数字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有助于推动跨境金融互联互通,提升交易便利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②④符合题意。‎ ‎①:数字货币制作成本低,携带更便捷,安全性较高,①错误。‎ ‎③:数字货币的发行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不会引发通货膨胀,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 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当人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时,他们就越来越在意消费商品的档次。一般来讲,居民收入变化(P)会引起对商品需求量(Q)的变化,但不同阶层收入的变化量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是有差异的。与高收入阶层(G)相比,中等收入阶层(M)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更大,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这种关系的是( )‎ A. ‎ - 19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 【详解】 ‎ 当人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时,他们就越来越在意消费商品的档次,表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与高收入阶层(G)相比,中等收入阶层(M)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更大,意味着其他同等条件下,中等收入阶层(M)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曲线向右移动幅度大。 ‎ A:A图显示,中等收入阶层(M)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小于高收入阶层(G)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 B:B图显示,收入越多,对商品需求越少,B不符合题意。 ‎ C:C图显示,收入越多,对商品需求越多,而且中等收入阶层(M)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大于高收入阶层(G)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C符合题意。 ‎ D:D图显示,收入越多,对商品需求越少,而且中等收入阶层(M)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小于高收入阶层(G)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 故本题选C。 ‎ ‎3.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没有统计学的抽样方法,只是观察和追踪发生的事情,倾向于预测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全面了解市场供求变化信息,进而有效引导生产或企业经营活动。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搜集分析市场信息→了解消费需求→减少盲目决策 - 19 -‎ ‎②做出科学生产决策→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规模 ‎③增强市场消费便利→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 ‎④占有掌握市场数据→调节产品投放→提升附加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企业搜集分析市场信息,有利于了解消费需求,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盲目决策,①传导正确。 ‎ ‎②:企业通过搜集分析大数据,全面了解市场供求变化信息,有助于企业做出科学生产决策,进而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规模,②传导正确。‎ ‎③:企业通过搜集分析大数据,全面了解市场供求变化信息,与增强市场消费便利无关,③排除。 ‎ ‎④:调节产品投放与提升附加价值无关,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中对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相关要求有诸多新亮点,例如进一步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进一步向省级下放土地管理权等。这有利于( )‎ ‎①突破耕地红线,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土地资源 ‎②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提升现有要素的使用效率 ‎③改变集体土地属性,引导要素自由有序地流动 ‎④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此举并不会突破耕地红线,材料也未涉及城乡协调发展,①排除。‎ ‎②④:进一步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进一步向省级下放土地管理权等,这有利于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提升现有要素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健全要素市场体系,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的举措并未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③错误。‎ - 19 -‎ 故本题选C。‎ ‎5. “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推进新旧动能的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维护绿色产业的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 ‎④培养市民绿色消费观念、勤俭节约的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④符合题意。‎ ‎②:“无废城市”的建设没有体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不合题意。‎ ‎③:本题没有涉及维护绿色产业的市场秩序,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 直播带货的迅速发展带火了经济,也带来了“带祸”的尴尬。2020年3月1日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否则将依法承担责任。这一规定( )‎ ‎①突出了国家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 ‎②发挥了网络监督作为民主监督重要方式的作用 ‎③维护了广大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和自由 ‎④明确了网络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权利与义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突出了网络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责任,而未突出国家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①不合题意。‎ - 19 -‎ ‎②:材料不是反映网络监督,也就不体现网络监督的作用,②不合题意。 ‎ ‎③④: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否则将依法承担责任,说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实施维护了广大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和自由,也明确了网络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权利与义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 在《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某校学生以“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为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引入专业机构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估,推动人大监督提质增效,增强科学性,使监督更有力度、更具权威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之外,首次对“两高”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开设“代表通道”,邀请多位人大代表亮相,以通道采访的形式表达人大代表心声,展现人大代表风采。‎ 对这些新举措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权力机关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质询权开展专题询问,增强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③健全代表联络机制,促进人大代表履行好人民利益代言人的职责 ‎④引入第三方评估,使人大立法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引入专业机构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估,推动人大监督提质增效,增强科学性,使监督更有力度、更具权威性”,这意味着全国人大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权力机关监督的能力和水平,①符合题意。‎ ‎②;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质询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错误。‎ - 19 -‎ ‎③:健全代表联络机制,目的是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以便促进人大代表履行好人民利益代言人的职责,③符合题意。‎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在执法检查中引入专业机构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估,而不是在立法中引入,④错误。‎ 故本题选B。‎ ‎8.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法典化法律。编纂-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今天终于变为现实。民法典的通过( )‎ ‎①是坚持和完普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现实需要 ‎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决定权的具体体现 ‎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④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本题关键信息是人大通过民法典,讲的是人大的立法活动,未涉及协商民主制度,①不合题意。‎ ‎②:“5月28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了全国人大行使的是最高立法权,②不合题意。‎ ‎③:“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法典化法律,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今天终于变为现实”,说明了《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的重大举措,③符合题意。‎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涵盖的内容丰富全面,被誉为“公民的权利宣言书”、“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一部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保障人民权益和愿望、增进民生福祉的法典,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 近年来,某省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党委领导下,由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候选项目,经同级人大投票决定通过后,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与群众的监督和评价,使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惠及群众。此做法( )‎ ‎①实现党委治理、人大参与和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 19 -‎ ‎②赋予民生实事项目法定效力,提升实施的效果 ‎③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保证其依法履职 ‎④融合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依法推进民主决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本题强调群众参与民主监督,不涉及群众自治,①排除。‎ ‎②:由材料可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有严格的程序,有利于赋予民生实事项目法定效力,提升实施的效果,②正确。‎ ‎③:本题强调接受人大代表与群众的监督和评价,未体现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③排除。‎ ‎④:“在党委领导下,由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候选项目,经同级人大投票决定通过”说明此做法融合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依法推进民主决策,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0. 踏歌西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4年前,数千名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用激情和奋斗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习近平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要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这表明( )‎ ‎①弘扬“西迁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②国家情怀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实践的、具体的 ‎③“西迁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习近平主席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要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这表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弘扬“西迁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 - 19 -‎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错误。‎ ‎④: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1. 分餐制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直到唐代后,才逐渐开始转变成合餐制。不过,与现代分餐制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更多的是考虑礼仪、尊卑、等级等因素,与今天我们强调的“健康”“卫生”“安全”等理念没有丝亳关系。今天我们倡导的分餐制以及使用公勺、公筷,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理念,这种饮食方式既有亲情的气氛,又不失卫生与健康,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据此,可以看出( )‎ ‎①中国古代分餐制的形成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②分餐制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具有稳定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③合餐这一传统饮食文化对于维系家庭和睦具有重要意义 ‎④今天我们倡导的分餐制是对中国古代分餐制的辩证否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分餐制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直到唐代后,才逐渐开始转变成合餐制”说明中国古代分餐制的形成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制约和影响,①正确。‎ ‎②:与现代分餐制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更多的是考虑礼仪、尊卑、等级等因素,因此排除②。‎ ‎③: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更多的是考虑礼仪、尊卑、等级等因素,因此③不符合题意。‎ ‎④:“今天我们倡导的分餐制以及使用公勺、公筷,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理念,这种饮食方式既有亲情的气氛,又不失卫生与健康,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说明今天我们倡导的分餐制是对中国古代分餐制的辩证否定,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2.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蘞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句话体现了( )‎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 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 19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并未涉及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也就未体现哲学是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排除。‎ B:材料并未反映哲学对人们生活的指导作用,B排除。‎ C: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升华,C错误。‎ D:“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说明了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 2020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高度重视劳动,是因为(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②劳动创造人,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③劳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属于认识论角度,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①排除。‎ ‎②: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劳动。②正确。‎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错误。‎ ‎④: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必须树立劳动观点。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4. ‎ - 19 -‎ 在牢牢把握中国经济的“时”与“势”的基础上,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六保”工作,其中保居民就业位于“六保”之首,要全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保基本民生,就是要“坚决把牢,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这体现了( )‎ ‎①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 ‎②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事物性质 ‎③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居民就业位于“六保”之首,要全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这说明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抓主要矛盾,未强调矛盾主要方面,②排除。‎ ‎③:材料未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排除。‎ ‎④:牢牢把握中国经济的“时”与“势”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5. 在进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的学习中,四位同学就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讨论。内容如下:‎ 同学 特点 甲 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 乙 国家机构由总统、政府和议会组成: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任免政府总理和组织政府: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政府对议会负责。‎ 丙 国家元首通过世袭产生;政府首脑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向议会负责;议会有权监督政府。‎ 丁 总统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议会负责立法,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三种权力相互制衡。‎ - 19 -‎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同学甲描述的国家为德国,实行的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的政体 ‎②同学丙描述的国家为日本,政府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 ‎③同学乙描述的国家为美国,其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为三权分立 ‎④同学丁描述的国家为法国,其行政领导体制被称为行政双头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德国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①正确。‎ ‎②:日本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通过世袭产生。政府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政府首脑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向议会负责,议会有权监督政府,②正确。 ‎ ‎③: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直接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政府的重要行政官员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 ③错误。‎ ‎④:法国的政府首脑是总理,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16.‎ 材料一 注:2018年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2.18%,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2014年我国R&D经费总量约为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的40%,2018年这一比例接近60%。‎ - 19 -‎ 材料二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 注:俗称“铁公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 ‎(1)结合材料一,概括当前我国科研研发特点。‎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加快新基建进度对个人和国家可能会带来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2014年至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呈上升趋势,增速总体上涨;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增加;我国R&D经费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个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新基建需要新型人才,可以为新技术人才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国家: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战略支撑,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勇立潮头,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为图表题,先从图表的题目和数据中找出主题和数据变化规律,然后认真分析附注内容,概括出特点。首先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概括:2014年至2018‎ - 19 -‎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上升,增速上涨。其次,根据表中的附注进行概括:“基础研究经费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说明研发投入强度提高;“2014年我国R&D经费总量约为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的40%,2018年这一比例接近60%”,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差距缩小,创新能力增强。‎ ‎(2)解题时注意知识范围限定“经济生活知识”,设问要求回答“加快新基建进度对个人和国家可能会带来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进行回答。个人:图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从生产决定消费的角度,可以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从扩大就业的角度,能够为新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国家:图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建设,可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图中的“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先进制造业角度进行分析。图中的“5G基站”、“特高压”建设,可从转方式、调结构、增强综合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图表题答题技巧 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图表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关键是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 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它往往是提醒图表关键内容的。‎ 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改革开放)、97年(香港回归)、05年(免除农业税)‎ ‎17. 2019年12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由于成员国没有就上诉机构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上诉机构正式进入停摆状态,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基本陷于“瘫痪”。以中方为代表的很多国家表示继续坚定地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各方为恢复上诉机构运作而做出的努力,同时也正在研究上诉机构瘫痪期间,处理世贸组织争端案件的临时方案,并争取与其他成员一道,尽快恢复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运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同世界卫生组织(WHO)保持良好沟通,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很多国家也积极参与,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有人认为“各国只要广泛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就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结合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 - 19 -‎ ‎①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重要成员。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各国通过广泛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世贸组织和世卫组织在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及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②但是某些国际组织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也有其局限性。因此要更好维护国家利益还需要各国增强综合国力,坚定维护本国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以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为背景,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难度。‎ ‎【详解】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对“各国只要广泛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就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这一观点进行评析。知识限定为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观点“各国只要广泛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就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说法过于绝对。理由应该从国际组织的作用及局限性全面分析。‎ 材料“很多国家也积极参与,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体现此观点具有合理性,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重要成员。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各国通过广泛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世贸组织和世卫组织在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及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由于成员国没有就上诉机构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上诉机构正式进入停摆状态,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基本陷于‘瘫痪’”体现其不合理之处,某些国际组织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也有其局限性。因此要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还需要各国增强综合国力,坚定维护本国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以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睛】解答评析类题目一般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审清题意。这是解题的基础。不仅要审文字,而且要审材料中的所有信息。‎ - 19 -‎ 第二步,明确“评”的标准。常见的评价标准通常有: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是否符合我国的法律要求。这样,依据标准,指出言行的正确与错误即可。‎ 第三步:理性分析。回归教材,落实相关原理和知识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解题不能脱离教材知识,这就要把第一步中审材料和问题所获得的有效信息准确地回归教材,考虑知识要全面,注意各知识点的衔接。‎ 第四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1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近8亿人口摆脱了贫困,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至2019年的1.7%,人均收入同期增长20倍,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019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260.95亿元。此外,为了推动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中央累计向贫因村和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43.5万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中国的减贫方案将为其他国家带来启迪,进而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平衡的世界,造福全人类。‎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能够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①人民当家作主具有真实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能使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党是领导一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推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推动了这一成就的取得;‎ ‎④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顺应了时代发展主题,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为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人民民主的特征、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中国共产党、当今时代的主题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 - 19 -‎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能够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原因及其影响,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向贫因村和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为其他国家带来启迪,进而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平衡的世界,造福全人类”,这顺应了时代发展主题,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点睛】“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像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1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 19 -‎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历经千年,黄河文化作为一种主体文化不断吸收北方游牧文化,并向江淮流城和珠江流域持续进行文化输出,融合其他地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历史表明,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黄河文化以其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革命事业,同时创造性地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发展出了红色文化、爱国主义及生态文明等新的文化内涵,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概括黄河文化的特点并对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行分析。‎ ‎【答案】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民族性。‎ 时代价值:‎ ‎①延续历史文脉,研究历史演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筑牢中华文化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④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概括黄河文化的特点并对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行分析。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说明黄河文化具有民族性。“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这说明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黄河文化作为一种主体文化不断吸收北方游牧文化,并向江淮流城和珠江流域持续进行文化输出,融合其他地域文化”,这说明黄河文化具有包容性。“黄河文化以其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革命事业,同时创造性地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发展出了红色文化、爱国主义及生态文明等新的文化内涵,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增添了新鲜的内容”,这可以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角度思考分析。‎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 - 19 -‎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做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20.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不应是逆经济全球化的借口。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命运与共,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防控疫情的需要,大量线下接触活动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从汽车到智能手机,从购物到旅游,从航空服务、金融服务到技术服务……全球无数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生产与贸易被迫放慢甚至暂停,但疫情没有拉远我们的距离,反而让彼此走得更近。5G、大数据等新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在线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正在重塑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加速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疫情的蔓延使不少国家经济步履维艰,也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始料未及的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多处“梗阻”,全球贸易和对外投资面临巨大困难。‎ ‎(1)面对疫情的冲击,一些人借机鼓噪“转移供应链”“回迁产业链”,甚至试图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对此进行批驳。‎ 材料二 浩瀚的宇宙中,时间是一条无限延伸的轴线,在各个时间节点上,曾涌现过无数灿烂的文明,又有无数的文明被湮没。我们要“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文明的灿烂与否从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面对危机,能够支撑人类走下来的正是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在时光中浮沉过的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经历过血泪与苦涩的岁月,打磨之后,保留下来的就是文明。‎ ‎✧不管未来如何,当前的日子最重要,始终躲在阴影里,将终生与阳光无缘。而走出阴影,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无论光明或是黑暗,至少会有一半的机会。‎ ‎(2)从哲学角度,谈谈你对“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理解。‎ ‎【答案】(1)①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出于防控疫情紧急需要而发生的全球范围经贸活动“暂缓”,明显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但是,抗击疫情期间催生了一些新业态,加速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也必然会激发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创新。试图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甚至鼓噪“转移”、“脱钩”,既不现实,也不明智。‎ - 19 -‎ ‎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各国应携起手来,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对于保障全人类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2)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发展观、辩证否定观、价值观等角度回答。‎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疫情下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想为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解题时注意知识范围限定“哲学知识”,设问要求批驳“转移供应链”“回迁产业链”,“甚至试图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观点,属于评析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命运与共”,可从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客观性角度进行批驳。材料中,新冠疫情促进了“在线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可从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角度进行批驳。材料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多处“梗阻”,全球贸易和对外投资面临巨大困难”,可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角度进行批驳,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应加强合作,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 ‎(2)为开放性试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内容,选择相应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中,“曾涌现过无数灿烂的文明,又有无数的文明被湮没”,可从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角度进行理解,尽管无数的文明被湮灭,但人类文明的进步依然没有停止,因此要不断给岁月以文明。‎ 材料中,“文明的灿烂与否从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面对危机,能够支撑人类走下来的正是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可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角度进行理解,岁月终将逝去,它不会左右文明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给岁月以文明”,为人类文明不断增添新内容。‎ 材料中,“始终躲在阴影里,将终生与阳光无缘”,可用矛盾的观点进行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但如果我们坚持给岁月以文明,则灿烂的文明不会因岁月的逝去而失去风采。‎ ‎【点睛】解答评析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