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17~18日,西南地区东部至江汉一带出现了较强降雨天气过程,重庆、贵州东部、湖北等地累计降雨量有25~70毫米,重庆巴南局地100~176毫米;其中18日,贵州中部局地出现8~9级雷暴大风,并伴有冰雹,冰雹最大直径达30毫米,最大风速为麻江坝芒朱场坪27.8米/秒,造成蜂糖李、樱桃、六月李等经济林果严重受灾。4月17~18日,西南地区东部至江汉一带出现了哪些气象灾害?直接导致哪个产业部门损失严重?
提示 风灾、冰雹、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农业。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水平1:根据资料,判断自然灾害的类型,说明其含义。
水平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常见灾害的分布状况。
水平3:运用图表资料,解释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危害。
水平4:综合运用资料,分析典型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综合思维:自然灾害成因和危害的分析思路。
区域认知: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地区。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并分析其原因。
一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1.概念:是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2.影响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
(2)人文因素:人口密度、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越大。
3.自然灾害的类型
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
二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地震
(1)概念:一定区域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地震构造
(3)主要类型: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4)地震分布
世界: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世界主要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再加上内部断层众多,因此地震频发。
1.判断正误。
(1)地震是岩石圈的震动。(√)
(2)板块交界处地震集中。(√)
2.与地震烈度呈正相关的是( )
A.震级
B.震源深度
C.震中距
D.建筑质量
答案 A
解析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多,破坏性越大;震源越深,地震能量向地表传递过程中损失越多,地震破坏性越小;震中距越大,受地震影响越小;建筑质量越好,被破坏的可能性越小。
3.地震之后往往伴随着其他灾害,列举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提示 火山喷发、海啸、滑坡、泥石流等。
2.洪涝
(1)洪涝灾害:洪灾和涝灾的总称。
(2)导致洪水和洪涝灾害发生的因素
现象
结果
自然
因素
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
导致洪水
地势高低
通常洪水发生后在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会产生涝灾
人为因素
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以及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活动
一定程度上诱发或者加剧洪涝灾害
1.判断正误。
(1)西北干旱区不会出现洪涝。(×)
(2)植树造林会减少洪涝灾害。(√)
2.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 )
A.内陆地区 B.极地地区
C.沿海地区 D.高山地区
答案 C
解析 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影响因素:降水、地形。
3.滑坡、泥石流
(1)概念
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指大量大小混杂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快速运动的特殊洪流。
(2)影响滑坡活动的因素: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岩土软弱面、触发因素。
(3)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突发性巨大水流。
1.判断正误。
(1)充足的水源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条件。(√)
(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小。(×)
2.我国泥石流、滑坡集中在( )
A.西北和华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 B
解析 西南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3.简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从地形上来看,多分布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从气候来看,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
主题探究 地震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19时2分,新西兰南岛发生7.8级地震,余震次数超过1 500次,惠灵顿震感强烈,但未造成伤亡和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新西兰政府敦促惠灵顿、达尼丁、基督城等地沿海的居民转移到高处或安全地带。图一为世界地震带分布图,图二为新西兰地震位置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上指出世界主要地震带,并总结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2)地震后,新西兰政府为什么督促沿海居民搬迁到高处?
(3)为什么这次地震图二中城市震感都很强烈?
(4)图二中新西兰城市受此次地震影响最小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成果展示] (1)指图(略)。
地震带分布规律: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预防地震引发海啸。
(3)震级高、震源浅。
(4)奥克兰。震中距远,而且与震源不在一个岛上。
1.地震的分类
(1)根据引起地球表层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2)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3.震级与烈度的区别和联系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可以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4.图示法记忆影响烈度的因素
2019年11月25日,广西百色靖西市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某同学绘制的等震线图,完成(1)~(3)题。
(1)从震源深度看,这次地震属于( )
A.浅源地震 B.中源地震
C.深源地震 D.构造地震
(2)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震级a>b>c
B.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
C.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
(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地震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分类
以70千米和300千米深度为界,划分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属于浅源地震。
指标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震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有多个烈度。等震线为近同心圆。
a、b、c震级相同;甲距震中最近,烈度最高;①处距离震中近,先感受到地震;破坏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比较。
震级相同,震级线为水平线;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答案] (1)A (2)B (3)D
主题探究 洪涝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众多支流多为扇形网状水系结构,洪水集流迅速。下图为淮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淮河流域气候过渡性的表现是什么?
(2)淮河流域降水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从气候、地形、水系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成果展示] (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降水强度大。
(3)气候:夏季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地形: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水系:扇形网状水系,洪水集流迅速,入海口少,泄洪不畅。
1.洪涝的成因
2.我国洪水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分布特点
成因
空间差异
东部多,西部少
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降水多且多暴雨;西部干旱,降水稀少
沿海多,内陆少
沿海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多风暴潮;内陆干旱,降水稀少
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平原低地排水不畅,易积水;高原山地地势高,不易积水
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东坡和南坡多为迎风坡和向阳坡,降水多,冰雪消融量大
时间差异
夏秋多,冬季少
夏秋季为雨季,降水量大;夏秋季气温高,冰雪易融化
年际变化大
季风气候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显著
读我国洪涝多发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洪涝多发区的共同特点是( )
A.雨季漫长 B.地势低平
C.河网密布 D.植被稀疏
(2)图示洪涝多发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雨季差异 D.气温差异
洪涝成因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分布
洪涝多发区降水强度大、地势低平。
洪涝多发区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
洪涝发生时段主要与降水的时段有关。
南方和北方雨季长短不同,开始、结束时间不同,导致洪涝发生时段不同。
[答案] (1)B (2)C
主题探究 滑坡和泥石流
材料一 “易贡藏布”也称“野共藏布”(藏语方言)、易贡河(汉语简称),即流经嘉黎县—波密县(八盖乡—易贡乡—通麦镇)的一条大河,通过易贡湖,由西北至东南,在通麦镇汇入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该流域在1902年和2000年分别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自2000年以来,每年发生滑坡泥石流多达10余次,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
材料二 易贡地质灾害博物馆位置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易贡河流域频繁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可能形成哪些地质地貌景观?
(3)易贡河流域滑坡、泥石流虽然严重,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大,为什么?
(4)为什么对易贡河流域滑坡、泥石流景观进行保护?
[成果展示] (1)位于板块边界,地震频繁,岩石破碎;地形陡峭;植被较少;冰川融水多;地下水丰富;受地形和西南季风影响,多暴雨。
(2)滑坡遗迹、泥石流沉积地貌、堰塞湖等。
(3)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4)进行地质灾害研究;发展旅游。
1.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影响因素
具体特点
地质构造
岩石破碎、岩层顺坡倾斜
地形坡度
坡度较大(但不超过40°)
降水特点
降水较多
地下水
丰富,岩体或土体湿度大
植被
覆盖率低
人为因素
采矿、修路、开垦等
2.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2)影响图示滑坡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人口
滑波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水库
蓄水
水库蓄水后,库区的岩体承受的压力增大。
水库蓄水后,水位涨落,滑坡几率增大。
季节
变化
滑坡的季节变化受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
图示滑坡频率与降水呈正相关,主导因素为降水。
[答案] (1)C (2)A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89页问题]
思路点拨 唐山地震死亡人数多于汶川地震,主要原因是唐山地震发生在晚上,经济发展水平低,救灾能力不足;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大于唐山地震,主要原因是汶川地震震级高,2008年汶川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1976年唐山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主要与自然变异的强度、速度,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教材第91页活动]
思路点拨 略。
[教材第95~96页活动]
思路点拨 1.东部地区洪涝灾害多,西部地区洪涝灾害少;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环渤海地区等地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最高。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
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河网密布,汇水面积大;植被破坏、湖泊萎缩,加剧了洪涝。
3.略。
[教材第97页活动]
思路点拨 1.西北地区:干旱、干热风。青藏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南方地区:洪涝、台风。华北地区:寒潮、干旱、洪涝。
2.略。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区域认知
中新网6月4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020年6月4日9时32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地区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6.8千米。距离此次地震震中200千米范围内,有四座大中型城市。读岩石圈板块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亚欧板块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 图中甲、乙、丙、丁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2.此次地震发生地位于图示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处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应位于图中①附近,A项正确。
3.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北美洲西海岸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地带。
素养提升2 人地协调观
2018年7月初,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地区持续高温晴朗天气。8月10日凌晨,塔县的两大河流之一——叶尔羌河上游突然爆发了严重的洪水。下表为塔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单位:平方千米),下图是塔县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
2000年
2010年
水体
49.75
80.90
湿地
3.79
11.82
人造地表
2.45
1.73
冰川和永久积雪
4 484.20
3 823.53
草地
1 871.86
3 041.58
裸地
17 343.84
16 777.42
耕地
59.00
69.14
灌木地
107.16
115.90
森林
6.42
6.44
1.形成本次爆发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降水丰富,汇流量大 ②山地地形崎岖,排水不畅 ③持续高温干燥,融雪量大 ④湖水水位上升,堰塞湖垮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提示,该县7月份持续高温晴朗,说明此次洪水与降水无关,而是高温引发的冰雪融水洪水,①错误,③正确;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势落差较大,山地地形崎岖,水流速度快,排水较快,②错误;“爆发”体现的是突发性,若无堰塞湖蓄积,则洪水流量会呈现日变化背景下的逐日波动上升,不会呈现突发性特征,可能是堰塞湖湖水水位不断上升,堰塞湖突然垮塌,导致爆发性洪水出现,④正确。
2.2000~2010年,塔县的( )
A.人类活动范围变小 B.植被覆盖率提高
C.高山雪线海拔下降 D.湖泊总面积变小
答案 B
解析 据表中数据可知,草地、灌木地、森林、湿地、水体面积均增加,裸地面积减小,使得植被覆盖率上升,局部地区自然环境反而有所改善,B项正确。
素养提升3 综合思维
近年来,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据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表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下图为陕北地区1990年以来地方政府记录的黄土滑坡、崩塌按月统计结果图,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陕北地区滑坡和崩塌数目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土质状况 B.降水差异
C.植被状况 D.人类活动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陕北地区崩塌数目多于滑坡,这是因为陕北地区多为黄土,黄土具有直立性,坡度大,更易发生崩塌,A项正确。
2.导致3~4月份陕北地区崩塌数目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工程建设 B.农业灌溉
C.降水增多 D.土壤冻融
答案 D
解析 3~4月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土层松动,更易发生崩塌,D项正确。
素养提升4 地理实践力
1.举例说明学校所在县(市)主要的气象灾害。
2.查询最新的重大气象灾害,分析其成因和危害。
3.举例说明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主要地质灾害及分布。
4.设计活动方案,组织灾害知识宣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地震
1,2,3,13
洪涝
4,5,6,7,8
滑坡和泥石流
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6年上半年,台湾接连发生地震。下图显示了其中两次地震的基本信息。台湾正在致力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以后,在地震波传播到某地区前,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少伤亡。读图,回答1~3题。
1.(综合思维)两次地震相比,高雄地震人员伤亡较多的原因是( )
①震级较高 ②震源较深 ③时值深夜 ④地处山区
⑤人口稠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高雄地震震级较高,震源较浅,时值深夜,地处陆地,人口稠密,所以高雄地震人员伤亡较多,故C项正确。
2.(区域认知)台湾岛位于(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板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答案 A
解析 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3.(综合思维)地震预警公布的下列信息中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的是( )
A.震中位置 B.震级
C.烈度 D.预计地震到达时间
答案 D
解析 地震预警公布预计地震到达时间,人们便可以做好准备,及时躲避,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伤亡,D项正确。
下面三幅图分别为印度地形示意图、印度某地气候统计图、印度1950~2016年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综合思维)对该国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降水 风暴潮 B.地形 风暴潮
C.地形 水系分布 D.气温 水系分布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该国洪涝频次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地区,所以对该国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形和水系分布,C项正确。
5.(综合思维)该国洪涝主要集中于(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6~9月降水量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6.(综合思维)印度旱灾主要发生在( )
A.12月~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3~5月降水稀少,气温最高,因此印度旱灾主要发生在3~5月。
下表为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四个国家1990~2010年洪涝灾害状况。读表,回答7~8题。
国家
次数
死亡人数/
人
受灾人数/
万人
经济损失/
千万美元
甲
143
23 849
166 794.38
13 639.84
乙
17
226
52.62
1 127.83
丙
144
26 825
50 958.85
1 971.32
丁
37
88
27.15
1 210.94
7.(综合思维)甲、乙、丙、丁依次为( )
A.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印度
B.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
C.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
D.日本、中国、印度、澳大利亚
答案 B
解析 读表可知,甲、丙两国受灾人数多、死亡人数多,说明甲、丙两国人口多;乙、丁两国受灾人口少、死亡人数少,说明乙、丁两国人口少,故B项正确。
8.(综合思维)丙国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小于甲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减灾防灾能力较高 B.人口密度较小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国为中国,丙国为印度。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小。
下图示意某高中学校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据此完成9~10题。
9.(地理实践力)图示的灾害类型最可能是(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答案 C
解析 图示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一些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应该是滑坡,C项正确。
10.(综合思维)该类型灾害(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答案 D
解析 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多发生于我国夏季、雨季;滑坡是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如破坏植被;滑坡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D项正确。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一般发生在十余度的斜坡上。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冻融泥石流。下图为冻融泥石流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综合思维)冻融泥石流与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移动速度慢 B.形成规模大
C.破坏力极强 D.多为突发性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可知,冻融泥石流的特点是移动速度慢,A项正确。
12.(综合思维)与冻融泥石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植被
答案 C
解析 冻融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冻土融化。气温升高,冻土融化,与冻融泥石流关系最密切的是气温,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随后又发生多次有感余震,其中最强烈的余震为里氏7.1级,海岸附近形成了20米高的海啸,海啸将一些渔船涌到陆地上。宫城县筑馆一处山体滑坡,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露。下表为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关系。
(1)表中h和Ms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烈度与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烈度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
(2)日本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处________地震带,地震频发。(8分)
(3)简述3.11地震给日本带来的危害。(6分)
答案 (1)震源深度 震级 烈度大小与震源深度(h)呈负相关,与震级(Ms)大小呈正相关 震中距、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等
(2)太平洋 亚欧 美洲 环太平洋
(3)诱发海啸,导致核电站发生核泄露,建筑物遭到破坏,造成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严重等。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即可判断两个要素及其关系。影响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条件、震中距、抗震性能等。第(2)题,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第(3)题,地震的危害从诱发次生灾害、破坏生产生活设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方面分析。
14.天山被称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自然灾害易发。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天山山脉近东西走向,山高坡陡,地表岩石破碎。受地形条件限制,山区公路盘山而建或沿河谷分布。
材料二 天山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多集中在春、夏季。其北坡受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海拔1 600~3 500米的区域,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25%~40%。
(1)指出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类型,说明其分布特点。(12分)
(2)天山北坡海拔2 500米以下有泥石流分布,判断其发生频率的高低,并说明理由。(6分)
(3)分析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的原因。(8分)
答案 (1)类型: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塌方灾害;雪崩灾害等。
分布特点:随海拔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分为上、中、下三个带:海拔约2 500米以下,以暴雨型洪灾、塌方和暴雨型泥石流为主;海拔约2 500~4 000米,以融雪型洪灾、冰川融雪型泥石流、冬季雪崩为主;海拔约4 000米以上,以夏季雪崩为主。
(2)发生频率低。海拔约2 500米以下泥石流以暴雨型泥石流为主;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25%~40%,发生暴雨频率低。
(3)在夏季持续高温作用下,天山北坡的冰川和积雪处于强烈消融状态,会产生大量冰雪融水;天山北坡的暴雨多发生在夏季,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水流;冰雪消融或暴雨产生大量水流,顺着坡面汇入河谷及两侧丰富的松散碎石堆积物中,
在重力作用下沿陡峭的河谷快速下滑,导致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
解析 第(1)题,读图即可判断自然灾害类型。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为随海拔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分为上、中、下三个带,根据高度描述其具体分布。第(2)题,天山北坡海拔2 500米以下有泥石流分布,其发生频率低,理由是海拔约2 500米以下泥石流以暴雨型泥石流为主;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25%~40%,由于该地区位于西部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暴雨发生的频率低。第(3)题,天山北坡夏季气温高,冰川和积雪融化速度快,产生大量冰雪融水;天山北坡降水较多,大量水流诱发了泥石流。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2021-09-097页
-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2021-09-0914页
-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2021-09-0916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099页
- 【地理】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2019-22021-09-0915页
-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_2_32021-09-0912页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2021-09-0911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9-0926页
- 2019版高中地理《金版教程》一轮总2021-09-0931页
- 中图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中国的2021-09-0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