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9.50 K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2019·江西三校联考)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
B.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
C.乙地气候干旱,容易出现盐渍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D.乙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多沙尘、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2.“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对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严重不足
B.多为荒漠土,不适于耕种
C.临近波斯湾,气候相对同纬度内陆地区较为温和
D.濒临海湾,自然灾害远远多于其他地区
1.C 2.C [第1题,甲、乙两地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甲地受地中海气候影响,雨热不同期,故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量大,A错误;甲地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光热条件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故单产较高,B错误;乙地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光热条件充足,但由于位于波斯湾沿岸,为闭合的海湾,受风暴潮影响小,D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灌溉且蒸发旺盛,故导致了土地盐碱化严重。第2题,古文明中心应为农业生产的优势区域,故A项错误;a、b两河流为两河流域主要的灌溉水源,B错误;临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气候较为温和,C项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濒临波斯湾,较为封闭,自然灾害较少,D错误。]
(2019·茂名模拟)西班牙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以旱作农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班牙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灌溉技术,扩大耕地灌溉面积,使大麦、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增,占农业产值比重曾高达80%以上。欧盟正式成立后,西班牙政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果树等园艺业,与法国形成农业一体化,农产品主要面向欧盟市场,成为“欧洲菜园”,园艺业产值达到农业产值的40%以上。据此完成3~5题。
3.西班牙种植小麦的季节是 (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4.促使西班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小麦产量降低 D.气候条件的变化
5.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发展园艺业的优势是 ( )
A.接近消费市场 B.技术水平高
C.交通运输便利 D.低温冷害少
3.C 4.A 5.D [第3题,西班牙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冬季气温高,主要种植冬小麦,种植小麦的季节是秋末冬初。第4题,欧盟正式成立后,蔬菜、花卉、水果等市场不断扩大,并且蔬菜、花卉、水果等利润更高,促使西班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业技术的发展不一定要改变种植类型,小麦产量降低不符合现实,气候条件的变化很小,不足以影响农业的种类。第5题,与法国相比,西班牙纬度低,气温高,发展园艺业的优势是低温冷害少;市场、技术、交通不占优势。]
(2019·合肥检测)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导致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洋流 D.海陆分布
7.乙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
A.北海道渔场 B.北海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6.C 7.D [第6题,影响等温线走向和弯曲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受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且数值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地形是影响陆地上等温线弯曲状况的主要因素;海陆分布是造成海洋和陆地上大范围内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洋流是造成沿海地区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弯曲。第7题,澳大利亚西部沿岸海域形成上升流,从海洋深处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鱼类在此集中,形成渔场。该渔场与秘鲁渔场成因相似,都是受沿岸上升流影响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都是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形成的。]
加拿大西南沿海地形复杂,自然带多样,这里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区,也是苹果、花卉、园艺作物等的重要产区。结合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9题。
8.该地的花卉农场最有可能分布在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9.该区域的支柱产业是 ( )
A.木材加工和纸张生产 B.花卉生产和饮料加工
C.商业捕捞和水产养殖 D.有机农业和海产品加工
8.C 9.A [第8题,③地位于西部沿海,地势低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且接近城市,适宜发展花卉业。第9题,该区域地形复杂,林地广阔,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从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当地的支柱产业应为木材加工和纸张生产。]
(2019·荆州模拟)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0~11题。
10.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
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
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
11.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而新西兰则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气候 B.地形
C.技术 D.市场
10.B 11.A [第10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东半球,新西兰位于西半球,A错误;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两国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误;
日本面积大于新西兰,D错误。第11题,日本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种植,但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19·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与西高止山之间。这里大多数时间河流流速平缓,河流沿着低矮的海堤流淌数百千米。夏季风盛行时,海水漫过海堤向河流倾泻而来,而后集中降雨在短暂的时间里又造成河水漫堤的“灌海”现象,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湖水系交汇的地理奇观——“回水”,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集区域称为回水区。
材料二 喀拉拉邦的贝里亚尔野生动物保护区丛林茂密,野生动物丰富,贝里亚尔湖为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提供丰富的水源,每年一至四月份是游客乘船观赏亚洲象、孟加拉虎等陆地野生动物较佳时间。
材料三 喀拉拉邦局部地区示意图及印度城市科钦的气候资料图。
(1)说明喀拉拉邦“回水”区河流多数时间沿海堤流淌数百千米的原因。
(2)说明“回水”现象多形成于夏季风盛行时的原因。
(3)说出“回水”现象发生时回水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
(4)从气候角度推测游客多选择1~3月前往贝里亚尔湖观赏陆地野生动物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水文特征。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降水时间、流域面积、河流水位、河流流速、冲刷能力等角度分析回答。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夏季风对海水水位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的抬升、大量雨水汇入河流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可以分析材料信息得出,夏季风强盛,易发生洪涝灾害。成因可以从海水倒灌、河湖水暴涨、蓄水排水能力等角度分析回答。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1~3月为旱季、树木落叶、天气较凉爽、观赏野生动物的机会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 (1)该地区多数时间降水少,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小,水位低于海堤高程;地势平缓,河流流速缓慢,冲刷能力差;河流只能沿着海堤流淌。
(2)夏季风推高海水水位,海水越过低矮的海堤进入河流;夏季风盛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大量雨水汇入,河流水位上升,漫过海堤倒流入海。
(3)洪涝(灾害)。
原因:该季节,夏季风强盛,海水大量倒灌;降水充沛,汇水快,河湖水位暴涨;该区域地域狭小而平缓,蓄水排水能力差;因此洪涝多发。(任答2点即可)
(4)1-3月是喀拉拉邦的旱季,晴天多,便于出行;降水少,树木落叶,视线好;天气较凉爽舒适;陆地饮水源减少,野生动物到湖边饮水,观赏到野生动物机会大。(任答3点即可)
13.(2019·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地广人稀且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在国土边缘分布相对集中,而广大内陆则人烟稀少。坦桑尼亚部族众多(分属于120多个大小不等的部族),各部族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农牧业,大量的欧洲移民在殖民的过程中发展了高度商品化的现代农业。下图是坦桑尼亚地形示意图。
(1)简述甲、乙两地降水较多的原因。
(2)分析坦桑尼亚农作物分布地域差异显著的原因。
(3)坦桑尼亚出口作物主要分布在丙地。说明该地发展出口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该国东北部往往在香蕉地中间作或混种咖啡、在玉米地中间作或混种豆类,试分析当地这种经营方式的好处。
[解析] 第(1)题,局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多结合地形雨的知识进行分析。本问的解题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判断出印度洋的位置。第(2)题,本问可联系植被的地域分异的知识进行分析。结合示意图可以看出,坦桑尼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貌的分异会导致热量、水分、土壤的差异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海拔的差异引起水热组合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另外根据材料中的部族、欧洲移民等信息判断农作物分布地域差异还受到部族的生活习惯、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第(3)题,从地势状况、土地面积、水热条件、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题,本问可以从对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土保持、保持土壤肥力、经济效益稳定等方面说明。
[答案] (1)甲地:东南风越过维多利亚湖,挟带大量水汽,受湖泊西部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乙地:东南信风从印度洋挟带大量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坦桑尼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沿海平原狭小,不同的地貌类型使热量、降水、土壤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高原、山地地区,海拔强烈地影响着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这种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成为作物分布垂直差异的自然基础;不同部族、不同的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作物分布的地域差异。
(3)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处于低纬度高原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任答2点即可)
(4)能充分利用光和水;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间作或混种的作物水土保持作用比单一作物好;一种作物的废枝叶可作为其他作物的肥料;可以保持经济效益的稳定。(任答3点即可)
相关文档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95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95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95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95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95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96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85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85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85页
-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2021-09-0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