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00 K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纲解读
1.识记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理解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应用: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其危害
知识导图
一、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分类: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煤炭资源的利用
时期
时间
能源利用
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
18世纪中期以前
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对煤炭的认识尚处在初级阶段,煤炭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居首位
煤炭时期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
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煤炭工业的建立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形成,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石油消费量超过了煤炭,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
4.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对自然资源依
赖程度
强
较强
减弱
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气候、水、土地、生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弱化
举例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恒河—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谷地形成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矿产开发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如煤炭——伯明翰、匹兹堡、淮北;铁矿——鞍山、本溪、攀枝花;有色金属——金昌、铜陵、个旧;石油——大庆、克拉玛依、东营等
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
二、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大致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4.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①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②不少河流的中下游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2)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地区分布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原因
春夏之交(4、5月份)
华南地区
夏季风开始盛行,北方冷空气仍较活跃,冷暖空气交替,锋面雨带控制,暴雨时常发生
6、7月份
江淮地区
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锋面雨带在此徘徊,形成梅雨
7、8月份
华北、东北地区
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锋面雨带控制本地,出现盛夏暴雨
西南地区
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降暴雨
8、9月份
东南沿海
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影响,形成狂风暴雨
(3)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
自然资源
能源
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
举例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但不是能源
汽油、沼气是能源,但不是自然资源
图示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土地
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林
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矿产
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1.(2018·青岛一模)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
A.M B.N
C.Q D.K
(2)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M B.T
C.S D.Q
(3)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蕴储量大 B.稳定,无污染
C.目前利用率高 D.分布广,易开发
解析: 第(1)题,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第(2)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在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第(3)题,波浪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当前处于试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
答案: (1)D (2)B (3)A
考点二 洪灾的成因及防洪措施
1.影响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
洪灾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因素
影响
自然因素
流域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状况
支流多少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
入海口狭窄
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
2.洪灾的防治措施(以长江为例)
1.我国三种洪水灾害类型的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
类型
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暴雨洪水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4~9月
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
融雪洪水
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
冬季气温低、积雪多,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冰凌洪水
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且有结冰期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河流结冰时和初春河流融冰时
初冬河流封冻时,高纬度的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因水流不畅溢出两岸,或初春河流解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并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
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干旱
长时期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
台风
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2.
去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解析: 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甲、丙、丁三地均吹离岸风,又根据题中所给材料“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可以判断甲、丙、丁三地均不是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乙地距低压中心近,且位于低压系统的东侧,吹向岸风,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第(2)题,完善预警系统无法改变海水涌向陆地的情况;围海造田会加重风暴潮的危害;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向陆地,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建防护林虽然对风暴潮有一定阻挡作用,但其效果不如修筑沿海堤坝明显。
答案: (1)B (2)C
考向一 自然资源的分布
(2017·课标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关键点拨] 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洋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图相关知识。读图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生物资源。图示海域营养盐根本来源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海交汇处河水与海水搅动,营养盐最丰富。C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海洋生物。长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水温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盐丰富,冬季反之,故与夏季相比,图示海域冬季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冬季河流流量小,高峰值向陆地方向移动,A项正确。
答案: (1)D (2)C (3)A
考向二 自然资源分布规律及原因
(2015·课标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0~20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D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第(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第(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
答案: (1)B (2)A (3)A
考向三 自然灾害的成因
(2015·课标Ⅰ)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灾的形成原因。一方面要结合题干要求只从自然原因分析;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的位置从气候、地形、海水等方面分析其对降水汇集及下泄的影响。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1.我国的能源问题
(1)主要表现
①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
②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
③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以外国油轮运输为主,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
(3)解决措施
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③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
措施
自然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小
节约用水
人为
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1.立足区域定位,考查自然资源
(2018·山东临沂一模)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 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 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河湖水 B.雨水
C.地下水 D.淡化海水
(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第(1)题,该岛年降水量约400 mm,总体降水量不大,且该地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而城市分布在背风坡,故城市降水更少;图示城市附近河流较短,则河湖水较少;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说明地下水资源丰富,则城市用水主要是地下水。第(2)题,由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该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补给到地下的水量也很少,则夏季城市用水最紧张。
答案: (1)C (2)B
2.立足人地协调论,考查自然灾害
(2018·安阳二模)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2)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种植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灌溉
解析: 第(1)题,华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谷由于汇水快,排水通道窄,而在沟谷处易形成山洪灾害。第(2)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又正值作物生长季节而需水多,故易出现春旱灾害;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灾害损失。
答案: (1)C (2)D
相关文档
-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021-09-0915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8届高三2021-09-096页
-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18届高2021-09-0919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8届高三2021-09-099页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2021-09-092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5-1自然2021-09-0920页
-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水循环2021-09-097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8-1城市2021-09-0913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8-2城市2021-09-099页
-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18届高2021-09-0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