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50 KB
  • 2021-09-10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三课时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三课时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16日,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从重庆两江新区获悉,两江新区入驻企业自主研发的透水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透水砖全称“健步弹性透水砖”,具有优良的柔韧、防滑及透水性能。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透水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 增强雨水的下渗能力,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体(河流、湖泊、海洋),设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环节 类型 环节 海陆间大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 陆上内循环 D降水,I蒸发,F植物蒸腾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1.判断正误。‎ ‎(1)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 ‎(2)长江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2.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答案 A 解析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3.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环节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植物蒸腾减弱;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能量交换,对地表温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产生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从而改造着地表形态。‎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能够促进地球水体的转化。(√)‎ ‎(2)水循环主要联系地球的内部圈层。(×)‎ ‎2.水循环实现了水的更新与转换。以下水体中,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地下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土壤水 答案 B 解析 河流水的更新周期最短。‎ ‎3.举例说明水循环塑造的地貌类型。‎ 提示 冲积平原、三角洲、河谷等。‎ 主题探究 水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 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着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该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 ‎(2)指出坎儿井体现的水循环环节。‎ ‎(3)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水循环环节与河流的关系。‎ ‎[成果展示] (1)陆上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径流等。‎ ‎(2)地下径流。‎ ‎(3)高山冰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河流)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地表径流(河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水),山地降水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 联系的圈层不同 海陆间大循环和陆上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发生的领域不同 海陆间大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陆上内循环的领域只包括陆地,海上内循环的领域只包括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上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过程和环节不同 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最多,海上内循环只包括蒸发和降水 参与的水量不同 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大,陆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小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意义 含义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在一定的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不同水体的自然更新 水的连续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 地球上的物质迁移 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续表 意义 含义 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和改变地表形态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水循环促进了不同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促进了全球水热平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大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关于图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环节促进降水的产生 ②b环节促进水资源更新 ③c环节向大气输送水汽 ④d环节向海洋输送泥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水循环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环节 海陆间大循环联系海洋和陆地。‎ 海陆间大循环过程包括d→a→b→c。‎ 强度 降水越多,水循环强度越大。‎ 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多。‎ 意义 a为水汽输送,b为大气降水,c为径流,d为海水蒸发。‎ 水汽输送促进降水的产生;大气降水促进水资源更新;海水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 ‎[答案] (1)D (2)B (3)A 主题探究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试提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 ‎[成果展示] (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城市中心区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 ‎(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3)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中,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东南亚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下径流增加 C.该区域蒸发量不变 D.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开发地下水 B.围湖造田 C.封山育林 D.人工降雨 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蒸腾作用 植被覆盖率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蒸腾作用减弱,说明植被减少,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径流变化 稳定径流需要提高涵养水源能力。‎ 封山育林可提高涵养水源能力。‎ ‎[答案] (1)D (2)C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42页活动]‎ 思路点拨 可从改变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增大下渗、加大蒸发量、‎ 增加降水量、涵养水源等方面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见下表。‎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修建水库 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人工降雨 加大降水量 植树造林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教材第44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可从削减洪峰、延迟洪峰、调节径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削减暴雨洪峰流量,延迟洪峰出现时间;调节枯水季节与洪水季节的月平均流量。‎ ‎2. 可从植被对水循环中的植物蒸腾、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变化逐一进行说明。植被对水循环中的植物蒸腾、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影响明显。植被丰富,植被蒸腾作用明显,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加,地表水资源丰富,蒸发增加;下渗增强,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综合思维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读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线S代表地球表面,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表示的水循环类型分别是(  )‎ A.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 B.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C.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 D.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 答案 A 解析 甲水循环降水量最大,应为海上内循环,乙水循环包括了海上蒸发,应为海陆间大循环,丙为陆上内循环,A项正确。‎ ‎2.按照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7 16 B.77 7‎ C.16 23 D.23 7‎ 答案 D 解析 根据水循环原理,a环节为水汽输送,b环节为入海径流,图中23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降水,图中16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陆地降水量减去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等于入海径流量,故入海径流量为7单位,D项正确。‎ 素养提升2 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地表径流 B.减少大气降水 C.减少植物蒸腾 D.减少地下径流 答案 A 解析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能够加强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 ‎2.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填湖建绿地公园 B.实施地面硬化 C.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地面铺设透水砖 答案 D 解析 填湖建绿地公园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实施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铺设透水砖,增加下渗,有利于蓄水;禁止开采地下水,此做法不现实。‎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下雨时,观察校园内不同位置地表径流的差异。‎ ‎2.调查当地河流的特征,并说明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3.调查当地改善水循环的主要方法。‎ ‎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水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4,5,6,7,10,11,13‎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 ‎3,8,9,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图,回答1~3题。‎ ‎1.(区域认知)对图示地区河流水量影响最大的水体是(  )‎ A.地下水 B.冰川水 C.大气水 D.湖泊水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故B项正确。‎ ‎2.(区域认知)该地区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解析 该地区深居内陆,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上内循环。‎ ‎3.(区域认知)当图示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时,下列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将增多的是(  )‎ A.地表径流 B.大气降水 C.地下径流 D.蒸腾作用 答案 A 解析 当图示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时,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蒸腾作用减弱。‎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据此完成4~5题。‎ ‎4.(综合思维)不同类型的水循环必须经过的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下渗 答案 C 解析 海上内循环没有地表径流、下渗和水汽输送;发生水循环必须有蒸发和降水环节。‎ ‎5.(综合思维)“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反映了水循环的(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降水 答案 A 解析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反映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6~7题。‎ ‎6.(综合思维)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答案 D 解析 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7.(综合思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波动减少 答案 B 解析 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途径搬运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8~10题。‎ ‎8.(地理实践力)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在城镇建设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 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可使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 ‎9.(综合思维)图中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中没有画出(  )‎ A.植物蒸腾 B.降水 C.蒸发 D.水汽输送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有植物蒸腾,有蒸发,有降水,有地表和地下径流,但没有从海洋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环节。‎ ‎10.(综合思维)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上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C.外流区域只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D.水循环使水体不断转换 答案 D 解析 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陆上内循环主要发生在内流区,外流区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也参与陆上内循环;水循环使水体不断转换。‎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高中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示意)。据此完成11~12题。‎ ‎11.(综合思维)建设“海绵校园”,将首先影响水循环的(  )‎ A.径流 B.水汽输送 C.蒸发 D.降水 答案 A 解析 建设“海绵校园”‎ ‎,增加了喷泉、蓄水池、绿化面积。会蓄积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蒸发量,对降水影响不大,首先影响水循环的径流,A项正确。‎ ‎12.(人地协调观)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美化环境 B.加速地表水蒸发 C.增加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 D.加快地下径流排出 答案 C 解析 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某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某班同学模拟实验“水循环主要环节”,根据实验步骤和示意图,完成下列探究问题。(28分)‎ 实验用品:烧瓶、石棉网、带有橡皮塞的弯玻璃导管、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①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②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弯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③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1)描述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据此推测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0分)‎ ‎(2)若该实验建立密封环境,水的总量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理由。(6分)‎ ‎(3)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说出可以采取的措施。(4分)‎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改进实验使其更加贴近自然状况,并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8分)‎ 答案 (1)运动过程:烧瓶中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通过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在干冰制冷的作用下水蒸气变成了液态水,重力作用下降落到托盘中。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2)不会 地球上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基本上长期不变。‎ ‎(3)增加加热时间和加热强度、缩短导管的长度、增加干冰数量等。‎ ‎(4)改进:托盘底部放置土壤。现象:土壤上部出现水,形成地表径流;土壤内部出现水,形成地下径流;土壤形态发生变化(塑造地表形态);土壤位移(物质的迁移运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题,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烧杯里的水经过加热后蒸发变成水汽,待弯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类似于形成降水降落到托盘,这些水在托盘上流动,形成地表径流。第(2)题,若该实验建立密封环境,水在不断的循环当中,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水循环的水的动态平衡,即地球上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基本上长期不变。第(3)题,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以增加加热时间和加热强度,使更多的水汽蒸发,缩短导管的长度,让其尽快到达玻璃板,玻璃板增加干冰数量、加大冷却幅度、面积变大等。第(4)题,实验中模拟了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但缺少下渗和地下径流的环节,展现了水的动态平衡,缺少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物质的迁移运动,可在托盘底部放置土壤,土壤上部出现水形成地表径流、土壤内部出现水形成地下径流,土壤形态由于水流发生变化,体现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土壤位移体现水循环对物质的迁移运动。‎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 ‎,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4分)‎ ‎(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8分)‎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4分)‎ ‎(4)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8分)‎ 答案 (1)主要对G(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涵养水源,缓解西部缺水局面。‎ ‎(2)D(降水)。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 ‎(3)能够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C(水汽输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G(地表径流)环节关系最密切。‎ ‎(4)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 解析 第(1)题,发展集雨工程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第(2)题,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降水、海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陆地水的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降水、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用C环节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与G环节关系最密切。第(4)题,“水质”和“传统习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表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