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 M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水循环(二)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
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
8,完成 23-24 题。
23.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
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 以 副 热 带 为 中 心 的 大 洋 环
流
② 以 副 极 地 为 中 心 的 大 洋 环
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
③ D.②④
24.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
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
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 25—26 题。
2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 . 湖 泊 水 B . 地 下
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6.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 . 地 表 风 沙
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索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
特的动植物,图 7 是索特拉岛
位置图。读图回答 27-28 题。
27.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
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
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
东海岸
28. 反映的气候特征: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某年 3 月 P 地(位置见图 7)发生强烈地震,印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
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 29—30 题。
29.图 7 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0.P 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读图 1,回答第 31~33 题。
3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3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3.20 世纪 50~70 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
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图 3 为 1950-2007 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
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加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图 1 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
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 35~36 题。
35.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36.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
图 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
Ⅲ、Ⅱ
图 8 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 37~38 题。
37.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8.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 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 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 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
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 年雨季,
乙水库入库水量 912 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 39~40 题。
39.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 7、8 月份 D.位于半干旱区
40.2009 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 4
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 41~42 题。
41.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4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
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
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
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 4 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
聚形成月牙泉(见图 4 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
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 43~44 题。
4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4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图 9 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 10 是海洋
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 a、b、c
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
答 45~46 题。
45.图 9 甲处的洋流与图 10 中①、②、③、④
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6.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读图 2,回答 47~48 题。
47. 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
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48.R 河段
A. 流量季节变化大 B. 春汛明显
C. 河流堆积作用强 D. 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图 3 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 图 回 答 49 ~ 50
题。
49.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0.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 棉花纺织 B. 甘蔗制糖
C. 葡萄酿酒 D. 大豆加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答案(2)
23.B【解析】从图中马尾藻海和欧洲的位置可知,必须通过北大西洋暖流从北美东海岸
到达欧洲西海岸,选项 B 正确。
24.B【解析】受海洋影响,该地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均匀,导致的河流水文特征为流量
稳定、水量丰富。选项 B 正确。
25、C 26、B【解析】25、读图、根据图中夏季径流深度判断,夏季河流径流量明显大于
降水量,而在其它季节水量变化稳定。地下水径流稳定,全年季节变化小,不是夏季径
流深度大的主要原因,B 错。湖泊水、沼泽水主要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不会是夏季径流量
大的原因,A、D 错。图示流域年降水量小,最冷月小于 0°,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量叠加在一起,是导致夏季径流
深度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C 对。26、根据图中降水量判断,该流域全年降水少,位于干
旱区,多风沙天气,沙漠面积广,A 错。最冷月气温小于 0°,应位于温带地区,柑橘是
亚热带水果,C 错。该流域最热月气温约 3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月 8°,该流域不可能
在青藏高原地区,D 错。西北地区山地降水较多,适宜牧草生长,所以只有可能是山麓青
草,B 对。
考点:陆地水体的补给、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7.A 28.D27.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 月份北印度洋海域区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风
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选答
案 A。
28.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颈、多刺、硬叶等特点,是长期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
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29.C 30.A【解析】 29.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 P 地核泄
漏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因此 C 正确。
30.P 地位于日本福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划分,P 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
碰撞挤压处,所以 A 正确。
31.D32.A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势与水系”和“我国农业分布概况”,从
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
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难。
【解题思路】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
表也能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故 A 选项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
区,故 B 选项错误;东北农业国有大农场较多,故 C 选项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
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 D 选项错误。
33.D【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我国人口
分布和迁移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
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①情况出现在近些年,③不符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人口迁移的时期特点
和国家政策因素,得出②和④正确。
34.C。【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中的“地
表径流”这一水文要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数据信息
并运用这些信息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试题难度:中等偏难。【解题思路】
从图中信息可知,1969 年以后,利津水文站的径流与输沙量均在减小,这是因为上中游
水库的拦水拦沙。水量减少,主要是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故 A 错;若流域降水量增加,
径流量不应该减少,故 B 错;若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则含沙量会显著增加,但
2000 年以后,明显水质变清(13/28),故 D 错。
【易错点拨】黄河流域主要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兰州以上来水量比重大,且为清水来
源区,占天然总径流量的 56%。兰州到河口段来水来沙量均少,但用水量很大,主要是宁
夏与河套地区灌溉用水。而河口到三门峡段是浑水来源区,径流比重约为 32%,泥沙俱下。
下游地区来水来沙量减少原因主要有天然降水量下降、沿黄流域引水引沙(灌溉及城市
用水)、大型水利设施的建立以及跨流域调水四个方面。
35.C36.C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
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某流域的开发为背景,利用开发三个阶段示意图和流量变化
曲线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水循环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较易作答。
【解题思路】第 1 题,从 a 图三个阶段可看出居民点增加,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流域内
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水减少。
第 2 题,从 b 图看,从③→②→①,流量越来越大,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来越早,洪峰持
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河流径流变化越来越大,说明植被破坏导致的涵养水源的功能越
来越弱。结合 a 图中的三个阶段Ⅰ、Ⅱ、Ⅲ分别对应③、②、①。
37.C【命题立意】运用区域地理环境图考查提取区域定位、信息提取整合与调用知识分
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本题综合性较强。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水循环及其意义 河流的补给方式 气压
带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题思路】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①错;伏尔加河注入里
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泊,属内流河,故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对促进了
里海水热平衡,⑤对;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
水源,②对;流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对地表主要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削高填低使
地表趋于平坦,④错;故选 C 项。
38.C【命题立意】借助伏尔加河流域图考查信息整合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解题思路】油气和水能从能量来源来看都属太阳能,故 A 错;油气资源来自于沉积岩,
油气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
的始终;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沉积作用之后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演化形
成,故 B 错;伏尔加河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油气主要依靠管道输往欧洲西部,D 错;故
C 项正确。
39.C【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知识立意为主。试题
难易度:中等。【解题思路】太行山南段东麓位于我国华北地区, 7—8 月夏季锋面雨带
到达华北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C 选项是正确的。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
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处的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A、B、D
选项是错误的。
40.D【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河流流量和补给的因素。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两水库均在太行山南段东麓,气候类型、雨季和降水类型等自然条件应该
相差不大,材料中明确告诉是进入雨季,两地中一个水库有补给水源而另一个水库几乎
没有补给,两水库相差甚大,说明是一定是人为因素的影响。D 选项是正确的。
【方法点拨】原因分析问题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全面考虑,重点筛选。
41.C42.B
【命题立意】本题组通过宁夏广布湖泊的变化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湖泊湿
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的考查。从能力上看要求考生具备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湿地的
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环境问题是地理考查的热点。
【解题思路】第 13 题,宁夏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国重要的农耕区。20 世纪 80
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过度围垦湖泊。结合材料中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可说明湖
泊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选 C。此题难度中等。第 14 题,湖泊湿地对气候具
有调节作用,有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
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故选 B。此题难度较易。
43.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地理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图 4 信息,月牙泉为图中古河道的一部分,因此选择 B 项。
44.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像阅读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关于
水体之间相互补给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单从月牙泉水面萎缩而言,A、C、D 均有可能。B 选项,该地地处非季风区,
年平均降水量少,故排除,但是,本题关键词在于“泉水”,而 A、C 两项与泉水补给无
关,故选择 D。
【知识拓展】月牙泉是敦煌盆地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
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盆地区域地下水的补给。造成月牙泉水环境退化的原因,主要
是地下水补给量的不断减少。
45.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洋流相关的知识,如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等。
【解题思路】首先,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因此从气温分布规律上来说,北高南低;
又材料中所给 a>b>c,所以由北向南为 a、b、c,排除①和③;又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
中低纬大洋西岸,所以该处为暖流,故选择④。
46.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洋流的地理意义等知识,
中等难度。【解题思路】该处为暖流,故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选择 C 项。A 选项,
顺风顺水才能加快,逆风逆水反而会减慢;B 选项,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补偿流处易形
成渔场,该处不符,故排除;D 项,洋流应该是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47..B 48.A【命题立意】本组题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和自然带分布考查学生对气候
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河流水文及水系特征的判断。难度较高。
【解题思路】第 3 题,由图中标定的纬度数值可知,该地处于北半球热带地区,风向不
可能是西北风和东南风,排除 A 和 D;由图例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形依次为狭窄
的平原、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和高原;由植被的分布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
减少;图中山地的西侧应为迎风坡,所以应吹西南风,选择答案 B。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
地情况与印度半岛西侧相似,故该地应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
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第 4 题选 A。R 河段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区,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
主,河道应为“V”形。从图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地不会有积雪,故不可能有春汛。
49.D 50.C【命题立意】第 5 题综合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水循环的知识,图的
形式较为新颖;第 6 题考查工业部门的判断。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第 6 题,由图可知 5-9 月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结合题干中的“北半
球亚热带某地”可以判读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选 D;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
温差大,适宜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水果种植,故选 C。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专题训练无答2021-09-108页
- 2020版高考地理新攻略大一轮新高考2021-09-108页
-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1讲2021-09-1017页
-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月2021-09-1022页
-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环境2021-09-10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气候2021-09-106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2021-09-1046页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2021-09-108页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2021-09-10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2021-09-10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