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 M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06 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热度 ★☆☆☆☆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S、P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S波
横波
较慢
固体
P波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界面——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S地震波完全消失,P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内部圈层的划分
圈层位置
圈层名称
C以上部分
地壳
C、D之间部分
地幔
D以内部分(E和F)
地核
(4)岩石圈由两部分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特别提醒 地壳厚薄不均,陆地部分地壳厚,海洋部分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的地壳厚,平原、盆地的地壳薄。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
①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②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考向 地球的圈层结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17
2 900
陆地33 km处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 900 km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地核
外核
呈熔融状态(液态)
内核
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1—2题。
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1.C 2.B
2.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误;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它们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也较密切,D错误。
(2018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模拟)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为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完成3—4题。
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5—7题。
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7.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A.B.C.D.
﹝2018届山西省榆社中学(新五校联考)高三一轮月考调研﹞读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
8.影响图示火山灰厚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陆地分布 B.火山高度 C.植被覆盖率 D.东南信风
9.该火山主要喷发物质最可能来自
A.上地幔顶部 B.岩石圈上部 C.内核 D.地壳内部
10.该火山爆发后
①使当地土壤肥力增加 ②影响海洋鱼类的呼吸作用
③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④可能引发当地森林火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016年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
考点冲关
【答案】1.B 2.B
【解析】1.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故选B。
2.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故选B。
【答案】3.D 4.A
【答案】5.A 6.C 7.A
【解析】5.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壳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故选A。
6.地壳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是以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来进行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界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高度0千米的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A、B、D错,C正确。故选C。
7.本题主要考查剖面线的判读。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肯定图中40<a<42,38<b<40,由此就可以直接排除选项B、C、D;再结合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选A。
【答案】8.D 9.A 10.C
【解析】8.图中西北部火山灰分布范围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距火山口相同范围内西北部火山灰厚度最大,说明受东南风的影响。故选D。
9.火山喷发物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A正确;岩石圈和地壳位于软流层以上;内核位于软流层以下。故选A。
10.火山爆发后,火山灰使当地土壤肥力增加;火山灰不溶解于水,不会影响海洋鱼类的呼吸作用;火山灰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会导致气温下降;火山喷发可能引发当地森林火灾。故选C。
直通高考
【答案】1.AC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进入生物圈,并进入岩石圈,故A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故B项错误;火山活动喷出的大量CO2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故C项正确;地球内部温度与大气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选修Ⅵ环境2021-09-1015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9-109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9-10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0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1043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1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9-10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10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10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9-10115页